苏轼差在哪里,什么又是偶尔伟大?


皮一下。

伟大斗争(导夫先路):屈原

伟大工程(种豆南山):陶渊明

伟大事业(寒士开颜):杜甫

伟大梦想(梦游天姥):李白


不妨先说白居易。假如要论证白居易的「伟大」,我们会用什么方式。我们会抬举新乐府与现实主义,标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试图让他沿著杜甫的道,去触摸「伟大」的边角。然而,白居易最重要的成就,却在于闲适诗。白居易、苏轼、黄庭坚对平庸日常的突破,才是他们福泽东亚,最重大、最无可替代的功绩,使他们卓然独立,绝不会沦为杜甫或其它伟大诗人的附庸。只不过,我们通常不把这称为「伟大」。对我们来说,「伟大」只关于那些显而易见的崇高。

在第三帝国漫长的平庸期,诗人们在事实上的主要学习对象,并非伟大的屈原、陶潜、李白或是现实主义的杜甫,而是中晚唐与宋诗的双峰对峙。并由宋诗一派渐占上风,直至取得完全的胜利。作为江西宗祖而非现实主义代表的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才是第三帝国日常诗歌的实际旗帜。只不过,帝国内部的王朝更迭,使得对崇高与悲壮的追求未曾断绝,始终占据伦理的制高点。何况,第三帝国的指导思想,实是第二帝国后期的成果,他们的文艺理论仍然基于朱熹、苏轼及其它。按照我国的传统,苏轼们无法借助人柱力,对自己的地位加以追认。

第四帝国已经建成。第四帝国漫长的平庸期终将到来,前所未有的虚无主义危机尾随而至。届时,白居易与苏轼的伟大或比较伟大,水到渠成。毕竟,就在当下,我们已经能看到陶潜地位勇攀高峰的暗流涌动。也许,只有虚无主义对伟大,全盘而彻底的否认,可以抵挡它。


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搞清楚「伟大」的核心含义或关键要素。

伟大的核心要义是崇高,而不是优秀、美妙。

何谓崇高?康德的界定很有名,诸位可以参考一下。简单来讲,就是人类个体面对自然、命运等宏大事物时,因为感觉到自身的渺小、无力、无奈而产生强烈痛苦,但理性的存在使得个体能够克服、战胜这种痛苦而获得超越感、价值感、存在感。

本质上,这是一种超越,是一种对自己局限性的克服,是内心剧烈冲突后的自我战胜和精神升华。所以,伟大,这个辞汇,从来不是给予某些技能方面的卓越者的,而是给予人格高尚且影响深远者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获得这种崇高感呢?在西方就是虔诚的教徒,他们可以为了信仰牺牲一切世俗的东西。在中国就是儒家,可以为了心中的道,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信念而不屈不挠。不臣服于身体欲望,不臣服于外界压力。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

精明的人可以说他们傻,但是这些傻子在悲剧人生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们身上闪烁著人性或理性的光辉,感动和激励著后人前赴后继,从而形成一种永垂不朽的历史景观。

一个民族乃至一种文明,其核心的精神就往往体现在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民族才没有消亡。其他普通人,无论多么成功和失败,都对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没有多少贡献。铸造一个民族,靠的就是这些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大傻子们……

大傻子们有个共同的表面特征,那就是不妥协。

好了,到了这里,答案基本上已经出来了。其实苏轼伟大不伟大,关键因素不在于其诗文水平如何,而在于其人生价值观如何,是偏向于佛道的,还是儒家的。苏轼很有人生智慧,儒释道三家贯通,在悲剧的人生中,没有剧烈的对抗。我们赞美他的豁达。而豁达的另一个侧面往往是妥协,自我妥协。

道家也是一种超越路径,但是很容易走向自我妥协。不像儒家,越是危难之际越是喷薄而出。所谓时穷节乃现是也。

但是必须把话说在这里,道家的两位典型代表,老子和庄子,他们本人恰恰是不妥协的。老子的道德经看懂了,你会发现一位老愤青。庄子更是傲世独立。

所以陶渊明看著归隐田园很消极避世,但是实际上这恰恰是他不愿意妥协的证明。他宁可饿死也不愿意涉入俗世,这种气节完全符合孟子对于士人的期待。

所以同样是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王维和孟浩然就称不上伟大,而只能称之为杰出或优秀。因为他们缺乏陶渊明的那种风骨和气节,缺乏那种遗世独立的意志。

李白被称之为伟大,外行的人往往是因为李白的诗歌很大气宏伟,好歹占了个「大」字。但是我认为李白的伟大主要还是他那种傲气,那种安能摧眉折腰的气度,这里就有崇高感。

屈原的抗争就不用讲了。杜甫是最典型的儒家诗人。自己一家人过得那么不堪,他心里还是装著天下。这样的人就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就像孔子一样,无论他在世如何落魄,但是那种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真的是万古长青。不知道激励了多少后人。所以说夫子不出万古如长夜。

这就是伟大,就是崇高,就是超越了个体渺小而达致精神永恒的奇观。

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苏轼。我个人觉得苏轼其实还是算得上伟大的。其实陶渊明就是苏轼捧起来的。陶渊明以前只能算二流诗人,苏轼发掘了他,成为顶级诗人。苏轼对于陶渊明的认同是最深的。很多人只看到了苏轼潇洒豁达的一面,没有看到他内心的斗争和痛苦。

豁达从来不是天生的,而也是自我克服和战胜的结果。苏轼少年成名起点那么高,结果每况愈下,最后死在了路上。这样的悲剧人生,一般人怎么扛得住?但是苏轼走下坡路走出来万丈光芒。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我超越?难道不是一种崇高?

我倒觉得苏轼就像太史公一样,都是用文字与命运抗争的人。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

每一个与命运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人,都是伟大的。


首先,我希望表明一个态度:没有认真读过这五位诗人大部分主要作品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说是不客观的,甚至说是没有资格的。

屈原,我只读过《离骚》《九歌》《九章》,陶渊明我虽然读过全集,却也只窥冰山一角,李白我只读过选集,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我也会少拿李白为例,唯有《杜诗详注》读了两三遍,或许有些浅薄的认识。我觉得,要谈这几位大诗人,这种了解程度,是起码的,甚至说,仍是不合格的。我会尽力就我所体会到的,给出一个尽量客观的回答。

必须要说的是,陶渊明绝不能说次于另外三位,后世多少一流诗人词人,都是把陶视若神明,由衷为其诗歌的艺术境界与哲学内涵折服的。顾随先生也说,要说境界之高,中国历史上没有能超越陶渊明的诗人。我每当给同学安利陶诗后,他们读了几首,也常说:「真好!但到底怎么好,说不上来。」

正题,说东坡,我读过东坡乐府笺,也就大概是他的词的全集。平心而论,东坡的一些词,潇洒豁达亦或深情动人,真的很好。然而与屈原比,缺少直击内心的痛苦与呼告,缺少那一份炽热的情感与灵魂的战栗;与太白相比,缺少天然清新之色,东坡毕竟仍有匠气;而与老杜相比,东坡绝无老杜对苍生、对一切生命至深至痛的同情,他不够热,更没有老杜那托举天下的雄浑力量。

而就诗歌艺术本身而言,屈原、陶渊明之高不必多论;东坡诗,多用典故,而真情少,何也?东坡本非一执著之人,不执,人生过得幸福快乐随遇而安,但对文学而言,执著之人,方能成为第一流的作家。因东坡太随和,他与世界始终处在一个若即若离的状态,缺少像屈原、杜甫那样激烈悲壮的碰撞。翻翻东坡诗集、词集,有大江东去,有诗酒趁年华,有月下无人更清淑,有天容海色本澄清,可他没有与离骚、饮酒、古风、秋兴在一个体量上的诗歌作品。

李泽厚说:「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典型意义在于他是当时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东坡更多的,是塑造了一种亲切,或者说,可爱的人格,并对一千年以来的中国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心理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东坡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人。但是,从诗歌艺术上讲,他的诗,用顾随先生的话来讲,表现的是他如海的大才,可是,真正好的诗歌并不是有才就可以。东坡多以才能写诗,常有议论、感喟,但是他似乎没有将全部的生命热情与灵魂力量倾注到诗歌中。说得过分些,以顾随先生的话说,东坡,是个薄情的人。

请看顾随先生《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请看钱锺书先生《宋诗选注》:

我绝不敢否定东坡的哲学高度,他的《前后赤壁赋》等作品的哲学内涵是中国历代文人难以达到的。可是哲学内涵并不能转换为诗歌,诗歌也绝非讲道理的工具。

我绝不敢否定东坡可爱亲切又坦然潇洒的人格,甚至这是我十分倾慕的人格。但是我们谈论诗歌艺术时,东坡,平心而论,不是第一梯队。他永远是个大才子,却不是一个伟大的大诗人。但这没有关系。我们需要大诗人,也需要大才子。东坡将永远以一个亲切可爱的姿态,陪伴在中国知识分子身边。


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都是因为其「诗」而称为伟大的诗人。

苏轼也是伟大的,但这个伟大不能放在「诗」前面,专在「诗」前面比前面四位就差一些,所以一般说伟大的「诗」人,不算苏轼,但偶尔也有些人会把他放进去,伟大的诗「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