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么是从哪个国君开始有这份野心,又因为哪个事件让秦国认识到自己有这个实力和机会的?


我不知道孝公有没有过代周统一天下的想法,但我能肯定统一六国的想法肯定是没有的。

因为那时候秦国屁股后面还有巴和蜀,楚国脸上还有越,齐国腚眼子后面还有宋和鲁,赵的脑袋上还有中山。这加一块得十几国了。

我觉得孝公时期最应该有统一想法的怕不是魏惠王。


想啥呢?大秦的吴起爸爸死了没两年,魏武卒没死绝,无数的英雄正在登上舞台,后世人觉得商鞅牛逼,可放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商鞅是谁啊?从吃饱饭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是一步步抬起来的,战争才是鼓起野心的最好催化剂!魏国的崩盘,齐国的被群殴,楚国的腐朽,白起一路砍了过去,长平干挺了最后的敌人,秦国估摸著才有了一统天下的野望!即便是这样,信陵君和武安李牧也差点把秦国打的叫爸爸。始皇帝为啥牛逼,因为他不仅统一了,他还设定了一套延续两千年的政治制度,能打天下,能守天下,还能压服天下。另外,大秦灭亡,我觉得是没救了,刘邦,张良,韩信,萧何,项羽,这群生下来就牛逼哄哄,就等一个机会的狠人都想干掉大秦,除非始皇真的能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然谁继位都没用。


题主这个问题质量其实是不错的。

猜想一下,题主提到的——秦孝公时期有统一天下的愿望——可能是出自于《过秦论》的首段。而从首段的具体错位的历史事件上看,贾谊这么写应该是为了文学性。

题主也是意识到其中是有问题的,所以在题目里有补充。

那么,秦国到底什么时候真的有统一六国的野心呢?

单就历史事件表现的情况看,可能要追溯的前230了,也就是秦灭韩的当年。在这前几年,秦国还在助赵攻燕、助魏攻楚。

当然,相信题主在这时可能也会指出来:

无论助赵攻燕还是助魏攻楚,本质上都是为了给最终大兼并作铺垫的纵横活动。在这段时期,秦王政非常非常有可能已经有灭六国的意向了。

那么,这一野心又可以向前推到什么时候呢?

在这里,我们简单捋一下秦国的扩张历程。注意,以下分段我只是随手标的:

第一扩张期:

秦厉共公至秦惠公时期,主要扩张在于义渠及蜀国等弱国的侵凌,东方则是和魏国西进的对抗。

这段时期一般读物不怎么提,但实际上在当时秦国对魏国的反击还是有一定力量的。其目的应当是对抗魏国的进一步蚕食。

第二扩张期:

秦献公至秦孝公时期,也是秦国变法的最剧烈的阶段。

这段时期主要集中在对魏国河西地区的反击。其目的应为夺取河西郡,以保证自身在关中地区的安全。

第三扩张期:

秦惠文王时期,此时秦国开始对边缘地区进行扩张,包括有蜀郡、巴郡、上郡、河西郡、汉中郡。

这段扩张的思路比较复杂,当时经常会为「外交」需要而让步,此处不做过多说明。

第四扩张期:

秦武王至秦昭襄王前期,秦国的攻击目标飘忽不定,可能与当时激烈的党争有直接关系。

第五扩张期:

秦昭襄王中期,当时秦廷至少有两股势力,但两者的目标都应该是今山西省的地区,也就是河东郡和上党郡——只是具体的方式有区别。

在这段期间,魏冉曾对韩国的西部进行过侵伐,对楚国的西部进行过一系列战争,还夺取了魏国东部的飞地陶邑,又以扩充陶邑为名攻击过齐国,其目的都应当是便于秦国夺取河东和上党。

当时,秦国是在魏冉攻韩以后成功夺取了河东,而魏冉在攻齐战争以后就下台了,这种指东打西的战略自此停止。

第六扩张期:

秦昭襄王后期,即「远交近攻」。注意,「远郊近攻」在实际操作上和范雎阐述时有很大出入。在当时,秦国实际是「远交」魏国,勒索楚国,「近攻」韩国和赵国。

其主要目标是三个地方,上党郡、太原郡和邯郸所在的赵国南部地区。

历史学家通常会将这段时期作为秦统一战争的标志性节点,但是并不等于此时秦廷确有灭六国的野心。

因为从本质上来讲,这段进攻方向与「东西二帝」时期计划的「五国伐赵」计划基本相同,有可能是当时这一计划的延续。

至于最终的结果,是秦国并没有夺取上党,太原也不稳当,主要扩张的地点在西周国所在的洛阳盆地地区。

第七扩张期:

秦庄襄王至秦王政前期,秦国先成功夺取了上党,而后又成功夺取了东郡。

秦夺东郡应当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此时天下中央的魏国已被击穿,所谓的「纵亲之腰」已被斩断,秦国确实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了主动。

不过也就在秦夺东郡的第二年,赵、楚为首的纵方立即对秦国进行了惩罚,其中春申君部攻到了函谷关,而庞谖部甚至攻到了咸阳东部的蕞。

此时,秦廷是否真的有信心能消灭六国,并不能作武断推断。

第八扩张期:

秦王政中期,应当是受到之前的压力,秦国开始部署间谍网,并且不断助赵攻燕。

现在就接上了。

在这里,我们提到两种可能性:

1,秦灭六国可能是一个线性的过程,秦国在某个时间节点出现了这种计划,而后一直实施最终成为现实。不过,这个时间节点并不能作武断的推断。

2,秦灭六国也可能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它是被当时你死我活的纵横斗争推动的一个结果。纵横领域的较量迫使它必须杀死全部对手,然后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应该是秦始皇时期。像吕不韦借《吕氏春秋》提出的主张,还是秦国应延续霸权而诸侯皆在的状态。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提出的治国方式、国家运行规则等等,都是按照诸侯制来设计的,而始皇帝——当时的秦王嬴政和吕不韦最大的分歧和斗争,就是究竟要维持秦国霸权状态,还是要统一中国。


如果你说看著人家魏惠王有这野心,那也算有吧。

另外,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小国已经被兼并的快没了,连曾经的小霸王郑国都被吃掉,大国之间也开始意识到再兼并下去就是零和博弈,你死我活了。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想要生存到最后就得一统天下。

另外当时天下还有20好几个国家呢,别犯这种低级错误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