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小欣认为,建立产品经理知识体系,要做以下准备。

1. 明确自己需要的知识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以及在这个方向上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参考大平台在该岗位上的能力要求。以产品经理举例,当你发现自己的能力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参考下腾讯的产品经理能力素质模型。

2. 积累及复盘,从经验中沉淀填充我们的知识体系

有三种方法:

  1. 过往解决方案的沉淀
  2. 对过往遇到问题的复盘
  3. 别人的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是要主动学习,经验沉淀填充知识体系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我们自身能力成长的诉求,愿意学习并善于学习才能快速的形成饱满的知识体系。


欣旋咨询:项目管理培训专家,欣然学习,凯旋而归!

发布于 02-08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蒋恒方蒋恒方一个佛系的胖子!

转行三年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径,大概说一说我的经历以及目前的知识体系建立吧

我大概是15年的时候准备转产品,16年的时候正式转行,期间呢,主要是通过视频的学习来建立对于整个职业的认知,同时通过自己学习练习来提升自己的产品工具技能,还看了一部分书吧。

杠杠转行做产品的时候,是个产品专员,根本就没有知识体系的概念,那个时候做的最多的是市场调研,用户调研和需求调研,线上线下的都有,积累了一些调研沟通与整理的经验,大概是17年的时候,开始涉及到产品的设计,15年练习的产品工具技能终于开始用上了,这段时间做了很多流程和原型的工作,18年的时候开始做转行业的第三个产品,做完之后,公司领导要求前10个接入的客户要产品团队解决,当时开始涉及到运营与市场相关的工作,算是正式的经历了一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

回到题主的问题中来,如何建立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我是通过经历之后不断的整理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现在呢,基本上每个项目开始我都会新建一个文件夹,里面的子文件夹包括一些自己分类的模块:产品愿景与定义、调研分析、产品设计、研发与实现、市场运营相关、上线后跟踪、日常中的其他东西……这个是工作中的做法吧,这样需要某些资料或者文档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找到,同时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自己的资料里面,也有这么一套东西,里面有平时看的书,心得,资料,发现的好的文章等等。

基本上这个过程的建立大概是2-3年的时间吧,其实现在反过来想想,还有另一种做法,就是在步入这个行业之前呢,就高屋建瓴的去了解各个领域,然后将整个产品的知识体系进行分解,在实战中积累各个模块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一个懂得商业逻辑、做的了市场行业调研、看的懂代码、能做部分项目管理工作、知道产品完成后如何运营(如何进行市场销售)而专注于产品的一个十字型产品经理,共勉!


转行三年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径,大概说一说我的经历以及目前的知识体系建立吧

我大概是15年的时候准备转产品,16年的时候正式转行,期间呢,主要是通过视频的学习来建立对于整个职业的认知,同时通过自己学习练习来提升自己的产品工具技能,还看了一部分书吧。

杠杠转行做产品的时候,是个产品专员,根本就没有知识体系的概念,那个时候做的最多的是市场调研,用户调研和需求调研,线上线下的都有,积累了一些调研沟通与整理的经验,大概是17年的时候,开始涉及到产品的设计,15年练习的产品工具技能终于开始用上了,这段时间做了很多流程和原型的工作,18年的时候开始做转行业的第三个产品,做完之后,公司领导要求前10个接入的客户要产品团队解决,当时开始涉及到运营与市场相关的工作,算是正式的经历了一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

回到题主的问题中来,如何建立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我是通过经历之后不断的整理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现在呢,基本上每个项目开始我都会新建一个文件夹,里面的子文件夹包括一些自己分类的模块:产品愿景与定义、调研分析、产品设计、研发与实现、市场运营相关、上线后跟踪、日常中的其他东西……这个是工作中的做法吧,这样需要某些资料或者文档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找到,同时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自己的资料里面,也有这么一套东西,里面有平时看的书,心得,资料,发现的好的文章等等。

基本上这个过程的建立大概是2-3年的时间吧,其实现在反过来想想,还有另一种做法,就是在步入这个行业之前呢,就高屋建瓴的去了解各个领域,然后将整个产品的知识体系进行分解,在实战中积累各个模块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一个懂得商业逻辑、做的了市场行业调研、看的懂代码、能做部分项目管理工作、知道产品完成后如何运营(如何进行市场销售)而专注于产品的一个十字型产品经理,共勉!


有读者说这篇文章可以出一本书,可惜被埋没了,不知道各位读者有什么更好的看法。

———————————————2020.7.23———————————————

这篇文章很长很长,大约需要你花费45分钟以上的时间来阅读,建议收藏

产品经理知识体系根据产品全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idea管、需求管理、精益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产品运营。本文分四部分讲解怎么建立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

  1. idea管理
  2. 需求管理
  3. 产品设计
  4. 产品运营

伟大的产品源于一个idea

说产品前,我们先说说人类文明的演化。人类文明开始出现,游牧文明时期人类为了捕食到更多的动物来维持种群的发展,发明了各种用于捕猎的工具;进入耕种文明以后,人类发明了各种用于种植食物的工具,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出率;到了工业文明时代,蒸汽机等提高生产力的工具被发明出来,让人类文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再来看现代文明 ,为了解决千万用户上网寻找所需要的信息问题,百度创造了百度搜索引擎;为了解决互联网时代的支付问题,阿里巴巴创造了支付宝;为了解决移动社交问题,腾讯创造了微信;为了解决用户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滴滴创造了滴滴打车。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产品都源自于一个idea,一个帮助大家解决某种问题的想法。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无论是自己创业也好还是加入一家公司也好,都有机会负责一款从无到有的新产品,那么产品的idea从哪来呢?

1. 产品经理创造需

说到伟大的产品经理,乔帮主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乔老爷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这一类idea的诞生完全取决于产品经理自身,从ipod、Mac到iphone,乔布斯用一系列的产品证明了自己的言行。作为需求来说,很多产品经理都是通过用户来获得的,像乔帮主这样通过产品创造用户需求的并不多,国内能做到这样的也只有像马化腾、张小龙这样顶尖的产品经理才可以。

对于产品经理新人或有一定经验的产品经理来说,这样的方式是不适合的,除非有一天你可以在产品领域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才可能创造出这样的产品,在这之前还是应该脚踏实地。

2. aha-moment

aha-moment一词来自于国外创业圈形容idea的方式,用中文解释可以理解为「灵光一现」。这种idea或者说产品的诞生通常是idea突然从头脑中闪过,然后动手即做的产品。这样的idea来源都是你所在公司的leader或者大boss,通过他们灵光一现的idea下放给产品经理,让产品经理尽快将idea变成产品发布。通常这样产品失败的概率很大,因为没有经过市场、用户、需求的验证,只是单凭一个人的主观想法而设计的产品有很大的几率是不符合实际用户的诉求的。

3. 基于现有产品进行改进

2010年的某个夏天,美国小伙凯文开发了一款结合地理位置和社交游戏而开发的移动应用burbn,在burbn中用户可以借助地理位置签到,创建行程规划,通过侵占别人的地盘赚取经验点,同时还内置了照片分享功能。然而产品的发布并没有迎来井喷式的爆发,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创始人凯文决定对产品进行改进,他和他的伙伴发现现有的用户对Burbn中照片分享功能非常感兴趣,于是将这一功能独立出来做成了一个专注于照片分享的APP,于是一款著名的照片分享社区Instagram就诞生了。

再比如Groupon最初只是一款优惠券出售网站,通过每天出售一款优惠券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双赢的服务,随著网站的发展改进,最后成为了当时美国最大的团购网站。 Twitter早期只是提供向好友手机发送文本信息的服务,后来随著产品的改进,开创了微博时代的先河。

4. 发现市场潜在需求并验证

住在美国旧金山的两个设计师因为交不起房租,将自己住的房子阁楼出租赚取外快,因为不满现有租房网站设计,便自己搭建了一个网站,提供家庭旅馆式的服务,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陆续收到全世界各地的旅行爱好者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在一些热门旅行地也提供这种服务。发现了这一市场需求后,二人将自己家庭旅馆式服务复制到其他一些热门旅行城市,很快这种模式开始风靡全球并成为「共享经济」的代表,这就是Airbnb。Airbnb通过发行市场潜在需求,提供相应服务并对用户诉求、市场进行验证,发现存在潜在价值后还是大规模市场应用,从而在国际民宿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这应该是产品经理发现idea并最终形成产品的主流方式,一个idea从市场潜在需求中发现,对市场、用户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形成产品,因为经历了验证阶段,所以这样的产品更容易得到市场、用户的青睐。

不管你的idea是aha-moment的还是通过发现潜在需求得到验证的,作为产品经理来了idea就要去设计、实现产品,我们无法改变idea的来源,但是当idea到了你这里可以用你的方式将这个idea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这就要对idea所在市场环境、自身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验证idea的进一步可行性。

idea的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什么?

无论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诞生了一个「伟大」的idea,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真实的市场状况,分析一下这个「伟大」的idea是否真的足够伟大。

市场分析,是来验证你的idea是否可行的一种分析方法。当你有了一个改变世界的想法时,不要立即动手去做,先对目前市场进行分析得出可行性结论后再出手!

1. 行业分析报告

通过获取行业分析报告,对其中内容进行解读是对市场分析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之一。行业分析报告一般由专业的第三方市场研究公司编写并对外发布,这类报告分为免费和付费两种类型,付费报告所涵盖的内容更加详细具体。

行业分析报告可以了解到所要进入行业的一些具体信息:

  • 行业的生存背景、政策、布局、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演变方向
  • 行业市场内的特征、竞争情况、市场生存难易度以及成长性
  • 行业在不同成长阶段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模式,给行业内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2. PESTLE分析

PESTLE分析法是根据PEST分析要素进化而来,在原有的分析基础上加入了两种考虑因素,PESTLE分析法是对是长大环境的分析模型。

  • P(Political)政治环境,包括国家制度、政府方针、政策以及法令等。不同的政治环境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如新一届政府上台对互联网+政策的提出,极大程度的刺激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 E(Economic)经济环境,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国民收入等。微观方面指所期望进入的行业所在地域目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行为习惯等。通过经济发展情况判断行业内未来发展和市场大小。如以付费购买为主要盈利目的的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需要著重考虑市场所在地域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行为习惯,判断产品进入市场是否能够吸引足够的用户购买。
  • S(Social)社会环境,包含一个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风俗习惯,价值观等。不同的价值观对产品以及产品内容的认同点不同,对产品进入市场后的一系列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具有影响作用。
  • T(Technology)技术环境,包含行业内技术的成本和发展速度,技术专利以及未来发展走势。通过了解技术发展情况,判断产品进入市场后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和技术壁垒。如目前火热的VR和AR技术,使一些高科技公司在进入行业后可以迅速制造技术壁垒,快速占领市场。
  • L(Legal)法律环境,包含国家和所在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了解相关的法律环境,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在一个禁止同性恋的国家发布一款基于同性社交产品,那无异于自己给自己挖坑。
  • E(Environment)环境因素,包含行业内相关公司的规模、竞争情况,相关行业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对于行业内环境分析,有利用新产品设计策略、运营方向的指定,集大家之所长,避大家之所短。

利用PESTLE分析法,对行业以及行业周边的六大环境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判断你的idea和市场以及大环境是否相匹配,如果无法适应大环境,那说明我们的想法还是不够伟大、不足以改变世界。

3. SWOT分析

我们的idea和行业大环境相适配后,我们还要分析一下作为我们本身,无论是你作为一个创业者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都要从自身的角度判断一下我们进入行业竞争是否合适。SWOT分析法就是通过自身内部以及外部因素的分析,来判断是否有足够能力进入市场同时制定相关的战略战术。

  • S(Strengths)优势,指自身内部因素,如技术实力、经济实力、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
  • W(Weaknesses)劣势,指自身内部因素,如研发能力不足、运营能力、管理机制不完善等。
  • O(Opportunities)机会,指自身外部因素,如新市场、新需求,市场目前还没有巨头垄断产品等。
  • T(Threats)威胁,指自身外部因素,如潜在竞争对手能力强,产品可复制性高,行业政策变化等。

通过对四个维度的分析,了解我们自身定位以及行业前景,制定产品设计以及进入市场的相关战略,总结而言就是: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会、化解威胁。

4. 案例实战

(1)产品背景介绍

这是一款对产品点评的产品,可以理解为一款产品界的大众点评,主要面向的是产品小白和产品菜鸟,这款产品可以让用户通过不同维度对产品进行点评,培养用户产品思维以及产品能力。具体信息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逐步展开,这里只是大概介绍一下项目背景。

针对这样一款产品,在idea诞生之初,也运用了PESTLE以及SWOT分析法对产品行业以及自身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

(2)Best Product的PESTLE分析

结论:通过对市场以及行业大环境的分析,我发现在目前的互联网行业火热以及产品经理目标人群体量较大背景下,Best Product的idea可以作为一款亮点产品打入市场。那么再结合自身和外部因素,对产品进入市场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战略战术。

(3)Best Product的SWOT分析

通过对自身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分析, 技术门槛较低而且拥有优秀的技术成员,劣势就是产品相关的成功经验较少,但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快速成长。目前市场上机会和威胁是相对的,没有垄断产品的诞生也就意味著一旦这个行业出现新兴产品,就被被巨头公司发行市场机会,从而形成多产品竞争的局面。所以在进入市场前期,要通过优秀的产品设计,迅速占领用户市场,后期通过合作等方式消除或减弱威胁。

本节从战略角度以及市场环境角度分析了idea实现的可能性,在确定idea可以变成现实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确定产品的用户是谁?产品满足了用户的哪些需求?产品满足了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的需求?

用户、需求、场景

通过对行业、市场内外部环境分析,针对新产品的设计、研发找到了明确的思路。在这一节要介绍的是产品核心三要素:用户、需求、场景

1. 用户

(1)产品因用户而在

每一款产品或服务的出现,都是因为为人提供某种服务而有了存在下去的意义。作为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的人类而言,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产品种类、数量数不胜数,这也决定了每天会有大量新产品的出现,同时也会有大量现有产品推出历史舞台。

(2)用户群体细分

用户从来不缺,缺的是使用你的产品的用户。在一款产品设计之初,首先要明确你的目标用户群体,即什么样的用户会使用你的产品。

小红书、美丽说针对于时尚爱购物的女性,为其提供电商购物以及海外购物的产品及服务。蚂蜂窝、穷游网致力于为喜欢出行、旅游的人群提供旅行攻略及相关服务。去哪、携程通过机票预订、酒店预订为经常出差的商旅人士或旅行人群提供酒店、机票购买服务。

可以发现,用户按照职业、年龄、爱好等人类社会学属性有各种维度的划分,而每一款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又是不同维度属性的分解、组合。所以找准你的产品的用户是谁,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明确你的用户群体,才能进一步发现用户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使用场景。可以说发现用户,是产品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 需求

提到产品需求,很多有一点产品知识的人都会脱口而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了金字塔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从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的自我实现,对处于金字塔不同层次人类需求的研究,从而形成不同的产品/服务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这里,将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看需求,即通过「递弱代偿」原理再看需求本质。首先解释一下递弱代偿的概念,递弱:能力越强的物种,灭亡速度越快。举个例子,最原始的单细胞浮游生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十亿年,而中等爬行动物恐龙只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6000万年,就骤然灭绝,你会发现越高级的物种,死亡速度越快,越低级的物种,反而能更长久地存活下来。那么可能有人要说那人类算是最高级的物种,为什么还没有灭亡呢,好吧我不会告诉因为时间没到……这里就要用代偿来解释了:代偿是指高级物种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减弱自己被灭亡的威胁,维持自己的存在。

递弱代偿是一个比较颠覆的理论,可能和目前的大众观点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不讨论这个理论的正确与否,只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思路来看看需求的本质。回顾一下人类自从出现以来的通信历史:

可以看出,随著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通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几天间隔的飞鸽传书到及时的电报、手机通信,再到无时无刻不存在的QQ、微信通信,人类通过对通信手段的不断升级来弥补自身对于通信的需求。

在刚有产品这个概念的时候,需求就是人类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诉求从而通过产品来作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随著时代的发展,新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为某一个问题而寻找解决方案,而是对现有解决方案升级的诉求。Keep的火热,是因为它将健身房搬进了每个人家中,让人们在家就可以健身,是对健身房的升级。滴滴以及共享单车的火热,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出现方式,很大程度解决了人们出现方式,是对计程车、传统租赁单车的升级。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对产品需求的理解不仅局限于是否能解决用户的问题,更应该考虑对于用户的需求,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否比现有的解决方案更好,是否能更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用户是否值得放弃原有的方案接受我们的方案。更深一步理解需求,就离优秀的产品更近一步。

3. 场景

(1)场景=空间+时间

场景这个词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比较火的一个词,关于场景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通过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解释:场景就是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环境)使用产品。

不同的场景对产品的要求是不同的,试想用户打车到达目的地付钱的场景,一般用户通过打车出行都是为了方便、快捷,如果一款打车软体在结账时要经历司机确认结束-乘客确认-乘客选择支付方式-乘客付款的繁复流程,相信乘客更愿意选择直接付钱打车方式。滴滴、Uber等打车产品在进行付款场景设计时让产品直接从用户预先设定好的支付方式中扣款,这样用户在到达目的地后直接下车即可,连之前付钱的环节都省去了,极大的方便了产品的使用。

产品设计之前,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针对场景设计产品功能、流程,让用户用的方便、用的爽。

(2)场景是用户与产品发生交互的过程

一种场景就是用户在一种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使用产品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用户与产品之间发生交互的过程,用户为了实现某一任务完成了哪些行为、经过了哪些流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些都是在场景下发生的。了解了用户与现有产品或现有方案在场景下的交互过程,可以在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产品、功能、流程进行优化,打造一款更符合用户诉求的产品。

用户、需求、场景是产品设计的核心三要素,三者之间也存在著紧密的联系。产品的诞生的意义就是为了解决某一群用户在某一场景下的某一需求。只有将产品的目标用户、用户需求以及使用场景这三个方面研究透彻,才能设计出一款好的产品。

idea的梦想成真

回顾一下之前我们都做了一些什么,先是诞生了一个可以成为伟大产品的idea,紧接著为了判断这个idea是否可以融入到目前的市场、行业环境中,我们对这个idea进行了PESTLE以及SWOT分析,我们发现这个idea和市场环境是相匹配的。然后为了明确我们的这个idea要变成产品要经过怎样的发展路线,终于可以让idea变成真正的产品了。

可是作为一个现实中的产品经理,如果你的idea是领导拍脑门出来让你去调查分析的,你可能需要一份调查结果报告让你的领导知道,这个idea确实可行并且将公司的资源、人力倾斜给你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如果你的idea是自己创业的起点,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份给投资人或者一起创业的伙伴们看一个为之共同奋斗的文档,让你的投资人相信你的产品是值得投资的,让你的伙伴们知道他们为之奋斗的产品真的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这个时候,产品经理经常要接触的一个文档出现了:BRD,商业需求文档。

1. BRD文档是什么

BRD文档又称商业需求文档(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一般为产品经理或者产品总监发现市场存在的一个潜在产品需求。通过BRD文档向公司高层汇报以获取公司的各种资源支持,根据BRD的产品需求建立独立的产品或产品线进行产品立项、设计、研发都一系列的产品流程。

2. BRD文档的受众

BRD文档通常是向高层汇报或者向合作伙伴介绍,他们通常关注的是产品的潜在市场、盈利模式等关键问题,而对产品细节不会太多的在意,所以在撰写BRD时要注重看文档人所关注的问题。

3. BRD文档内容框架

(1)项目背景

目前市场上相关方向产品的发展情况、用户体量、利润空间等。项目背景的目的是解答公司高层为什么要做个产品的疑惑。

TIP:在这里可以运用到市场环境分析时的分析内容以及行业分析报告的内容。

(2)产品规划

通过用户、场景、需求等多个维度以及用户调研阐述产品的规划目标,可以大概描述产品功能及产品形态,不用进行细节化的描述。

(3)运营目标

关于产品成型后,如何进行产品运营,获取用户及市场份额等。

(4)盈利模式

老板最关注的一点,产品上线后如何挣钱,能挣多少钱。通过盈利模式的判断,来决定产品是否值得做,值得付出多大的资源去做。

(5)成本与收益

也算是老板比较关心的问题,如果公司已经存在多条产品线,老板会根据产品的成本划分人力、物力等资源。

(6)风险与应对

产品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如果遇到风险应该如何应对。让老板了解产品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让老板知道我们对产品准备是否充分。

4. BRD文档的核心要点

BRD文档中具体内容根据不同公司或者不同产品的要求,所写的内容会有所不同,还是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抓住核心点即可:告诉老板产品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好处是什么?

总结

在这里通过一张思维导图总结一下,作为产品经理在idea管理方面你要了解的事。

正如开篇所说,每一个伟大的产品都源于一个idea,把握好产品的idea是产品成功的第一步。


需求管理需求获取方法论

产品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如果需求获取阶段出现问题,那么最终发布的产品也会和最初设想的有很大差别。如何获取需求,我们在这里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

  • 定性分析:明确产品需求的本质
  • 定量分析:通过大体量的数据对需求进行分析以及判断

根据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会采用如下几种常用的实践方法:

1. 行业调查报告

行业调查报告分析在市场分析的时候就提到过,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对行业或产品已有的调查结果进行加工,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在需求获取阶段也适用,通过对某个行业分析,可以从之发现这一行业用户群体的需求再进行加工后形成自己产品的需求。但是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毕竟这是别人获得的需求,并不是第一手获得,和实际情况难免有所偏差。

2. 用户访谈

一款新产品的诞生以及对现有产品的更新、改版,都需要对用户进行用户访谈,这也是产品经理工作当中经常要做的工作之一。

与目标用户进行访谈,了解用户对现有产品的不满以及通过访谈发现潜在产品的机会,对新产品的设计以及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用户访谈的目标

  1. 通过用户访谈,产品经理往往需要了解如下信息来帮助新产品设计或现有产品的更新:
  2. 用户为什么要用这个产品,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及如何使用产品
  3. 现有产品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哪些任务,不能帮助用户完成哪些任务
  4. 对产品的期望
  5. 现有产品(或竞品)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2)用户访谈流程

1)访谈前

在访谈前,首先要明确用户是谁,确定产品的目标用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访谈,同时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

针对B端产品设计,用户通常是产品的具体使用人员。比如一款针对于进出口报关的产品,那么要进行用户访谈的用户就是具体使用产品进行报关的报关员,通过对报关员的访谈就可以了解产品具体应用场景以及需求等等。

针对于C端产品,用户群体更为广泛,这时就需要根据产品立项时的使用场景、目标人群、使用需求来进行用户定位,根据产品具体目标人群细分成几大类典型用户,然后根据细分的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

2)访谈中

找到访谈对象后,就要开始进行一对一的用户访谈,访谈效果的好坏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产品经理的经验是否充足、能力是否足够出众。因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不确定性,访谈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在这里针对几个关键点进行介绍,帮助经验不足的产品经理把握访谈节奏、达到更好的访谈效果:

① 尽量在产品使用场景下访谈

在产品使用场景下进行访谈,可以让产品经理了解产品具体使用环境,有机会观察用户的具体使用过程,从中发现现有产品的不足、用户的需求以及目标。

② 避免按照设计好的问题提问

用户访谈并不是调查问卷,不能按照问卷的形式进行提问。因为我们不知道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及实际问题,需要在访谈的过程当中了解用户的问题以及用户的需求,而不是提前可以明确的,如果提前了解的用户的问题,那么就不需要再进行用户访谈了。

在进行用户访谈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对用户进行提问:

  • 产品功能:使用产品都做些什么
  • 使用频率:产品哪些功能使用较多
  • 用户偏好:你喜欢产品的哪些方面,讨厌哪些方面
  • 异常情况: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如何解决

在实际访谈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回答进行引导性提问。

③ 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相结合

开放式问题可以让用户更详尽的回答问题,得到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封闭式问题让用户简短回答,通常在访谈过程当中会遇到用户聊著聊著跑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直接打断用户,可以通过封闭式问题提问的方式,如你会……你是……让用户回答Yes or No来结束跑题的回答,在下一个问题时将用户拉回正题。

④ 关注目标而不是任务

如果可以观察用户使用产品(竞品)完成任务的过程时,不要过分在意用户完成任务的细节,要找到用户的目标,有时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是繁琐的、并非最优的,只有了解了用户的最终目标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任务解决方案。

⑤ 用户不是设计师

在和用户探讨某一诉求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避免让用户提出解决方案,大多时候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带有主观色彩,并非最优方案。如果用户侃侃而谈他认为的解决方案是,可以利用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作为跳板,从而继续了解用户的解决方案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从而更深入的发现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诉求。

⑥ 鼓励用户讲故事

鼓励用户介绍使用产品的具体事例,可以更加形象的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诉求以及对产品的期望,通过具体的细节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用户讲出的故事更是产品设计阶段构建用户故事最好的素材。

⑦ 避免诱导性提问

在访谈过程中,不要提出诱导性的问题以暗示用户回答自己想要的答案。如:

「A功能对你有帮助对么?「

「如果可能,你会选择B功能进行使用对么?」

采用诱导性提问容易让用户产生偏见、无法得到精准的信息。

⑧ 真需求伪需求

需求是从用户身上获取的,可是这又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你问一些经常使用陌陌的用户,「你为什么喜欢用陌陌呢?」可能他们会说因为陌陌可以认识更多朋友,结交下更多友情。但是,陌陌的需求真的是为了满足用户认识熟人的需求么?稍微了解一些这个产品的人都知道这并非真实需求,陌陌真正满足了什么需求,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

陌陌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用户有时候表达出来的需求是一种伪需求,也就是他表达出来的和内心想要的是不一致的。这时候就需要产品经理在和用户进行访谈过程中去判断用户提出的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如何判断需求的真伪,这就用到上面提到的关注用户目标而不是任务,在和用户聊天的过程中,挖掘用户的目标,根据用户目标判断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从而提高在用户访谈过程中挖掘用户需求的效率。

3)访谈后

在访谈的过程中会记录下访谈内容和产品经理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访谈对象通常不会只有一个。在进行完全部的访谈活动后,对所有访谈用户的访谈记录进行整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相似的用户需求以及问题,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提炼为后期产品设计提供决策。

3. 调查问卷

用户访谈会面对少量目标用户进行深入访谈,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需求,那么如何验证少量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大量目标用户的需求是否一致呢?这里就用到了调查问卷方法。调查问卷属于定量分析,通过面向用户群进行问卷投递,回收用户填写好的调查问卷,整理问卷结果得到大体量目标用户的需求信息。

调查问卷流程:

(1)发现问题,明确目标

通过用户访谈得到的需求结果,根据小体量用户的需求来测试是否符合更大体量用户群体的需求。

(2)设计调查问卷

  • 问题难度由易到难
  • 问题数量在10-15之间,让用户很快可以完成
  • 封闭式问题为主,选择或者判断,适当设计1到2个开放式问题让用户回答

(3)投放渠道选取

不同的投放渠道决定了目标用户群体的质量以及得到结果的好坏。针对目标用户获取的渠道进行调查问卷投放会得到较好的结果。

(4)收集与分析数据

对调查问卷进行收集以及问卷答案进行分析,得到更多目标用户的需求信息。

(5)输出报告

通过定性、定量的需求获取与分析,得到产品的需求信息,形成报告展现。

4. 竞品分析

(1)竞品分析是什么?

孙子兵法中有一个著名的军事思想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思想在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也是十分有用的。竞品分析就是选取市场上与自己产品的定位、用户群体以及功能相似的产品,通过对这些竞品的分析,得到结论并支撑自己产品的设计、优化及运营策略制定。

(2)竞品分析的目的

竞品分析最终会以竞品分析文档的形式展现到产品团队、领导等所有和产品利益相关的人面前。如何完成一份合格的竞品分析文档,是一个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在动手做竞品文档之前,要先明确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文档?

根据目的的不同,竞品分析文档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如:

  • 新产品立项,对竞品分析确定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 对产品的某个功能模块进行优化
  • 改善产品交互设计、视觉设计

明确了竞品分析文档的目的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收集竞品资料、数据,如你的目的是为了对现有产品的某个功能模块进行优化,那么你可以主要收集竞品相似功能模块的资料:模块的设计架构、模块用户使用频率等。将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和自己产品的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到自己产品的不足,制定优化方案。

(3)两种常用的竞品分析思路

收集好的资料和数据如何整合形成文档?这里提供两种常用的竞品分析思路,不同的竞品分析目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1)用户体验要素法

用户体验要素是一本讲用户体验的书,作者将用户体验要素由下到上分成了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五个层次,从抽象到具体。通过对这五层的设计来阐述如何做到更好的用户体验。这里采用用户体验要素的思维,对竞品进行分析。

用户体验以及五要素的分析,会在后文著重阐述,这里为了竞品分析方法先对用户体验五要素概念进行简单描述:

  1. 战略层:对产品用户需求以及产品目标层面的分析。通过对竞品在这个层面的分析,给自己的新产品设计以及战略方向提供指导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与竞品的不同或自己的竞争优势。
  2. 范围层:对产品功能和特性的分析。通过对竞品功能分析,为自己的新产品功能设计或产品现有功能改版提供指导意见。
  3. 结构层:对产品信息架构、交互设计的分析。通过对产品结构层分析,了解产品内容组织结构、交互操作使用方式,利于自己产品的设计和优化。
  4. 框架层:对产品页面布局、导航设计等界面设计的分析。同样也是为了新产品的设计或界面改版提供建议及方案。
  5. 表现层:对产品视觉设计的分析,如产品的UI设计、颜色、排版风格等。通过表现层的分析发现用户群体的行为偏好和使用习惯,为新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可以发现,用户体验五要素法对于新产品的设计或者现有产品的优化、改版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当你的竞品分析目的符合用户体验五要素时,可以采用。

2)用户、功能、数据法

顾名思义,通过用户、数据、功能三个维度,对竞品进行资料收集形成文档。

  1. 用户分析:对产品的用户群体划分,核心用户、主流用户、大众用户以及用户比例构成。
  2. 功能分析:对产品的核心功能以及主要功能进行分析,为新产品的功能设计或优化提供参考。
  3. 数据分析:对产品的整体数据、数据趋势以及功能数据进行收集对比,用数字说话。

用户、功能、数据分析法是从产品的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对比,形成鲜明的分析结果,对竞品分析目的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关于数据采集方法,在下面的实战案例中会进行介绍。

(4)形成竞品分析文档

很多人在接触到产品经理的时候,都会说产品经理一定要会写各种各样的文档。没错,竞品分析文档就是这众多的文档中的一种。紧接著肯定会有很多人会想,那竞品分析文档有没有模板呢?这就是国人思维模式中的一个定式,提到任何文档的写作方法时都会先找模板。在这里,笔者也提供一个竞品分析的文档结构,但是这里要说明很重要的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是万能的,模板也一样,对于产品小白和菜鸟来说,前期模板的学习可以提供参考,为以后形成自己的文档作为铺垫。

文档可以是ppt、word等任何你能表达清楚你的想法的格式,关键是要表达清楚你的想法和目的。

(5)实战案例

在这里提供两种竞品分析方法的竞品分析文档各一份,第一份为基于用户体验要素法对 Best Product 进行的竞品分析文档,另一份为基于用户、功能、数据法对在线英语培训产品的竞品分析文档。

1)点评类产品竞品分析文档

2)在线英语培训产品竞品分析

需求管理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获取到产品需求之后,下一步要对获取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并分析,明确哪些需求先做哪些需求后做,同时将需求提交给产品的研发团队让产品进行开发阶段。

在这里对于需求的整理和管理,介绍三种常用的方式:用户画像、需求列表以及PRD需求文档。

1. 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这个概念在市场分析形成BRD文档的章节已经出现过,当时并没有针对用户画像进行展开,这里我们先回顾下当时出现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我们将获取的需求进行整理,将需求与目标用户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具体的「人物」,为这个人物附加了一定的属性并且构造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用户画像可以帮我们更好的明确产品需求点,让产品团队以及研发团队成员在进行产品设计以及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具象化的用户画像清晰产品的需求,不至于在设计或开发过程中凭自己的想像来创造一个和实际不相符的产品。

(1)用户画像包含的要素

  • 用户的基本属性,如:照片、性别、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城市、教育背景及和你产品有密切关联的基本信息
  • 用户特性,基于产品的用户介绍,即围绕产品的用户描述
  • 用户目标,即用户为什么使用你的产品
  • 用户故事,给用户一个使用产品的场景,明确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个产品以及用产品做什么

(2)用户画像要点

  • 用户画像更关注用户的目标和行为模式,我们将不同目标、行为和观点的用户划分出来,构建了用户画像。一个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可能划分成几大类,那么针对每一类的用户群体都要构建一个用户画像
  • 用户画像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用户的缩影,用户画像应该代表一类用户特点

2. 需求列表

需求列表通常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对需求进行管理,将获取到的所有需求通过列表进行管理,保证需求完整性确保需求不会被遗漏。

需求列表元素说明:

  • 提交人:记录需求的提交人,在对需求进行评估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关的需求提交者方便沟通
  • 提交时间:记录需求提交的时间
  • 模块:一个产品通常由多个模块组成,在这里记录每个需求所属模块,方便需求管理
  • 需求名称:记录需求名称
  • 描述:对提出的需求进行详细描述
  • 重要性、紧迫性、商业价值、开发量、性价比:这几个元素用来展现需求的重要程度,通过1-5数字进行表示,数字越大表示重要程度越高
  • 对接人:产品的研发团队会有多个成员,不同成员负责不同的模块,这里记录每个需求对接的负责人
  • 持续时间:需求从开发到实现需要的时间
  • 项目名称:产品项目名称
  • 发布时间:需求实现上线或产品整体发布上线时间
  • 备注:其他还需要记录的信息

注意,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产品可能对于需求的管理会有所不同,这里只是介绍一个一般框架,大家在实际工作当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产品需求文档(PRD)

产品需求文档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并且经常用到的文档之一,在前面章节中我们介绍过了商业需求文档(BRD)以及竞品分析文档,产品需求文档是第三个经常会用到的文档。

(1)需求文档框架结构

(2)文档描述

  • 文档目的:PRD文档的主要面向群体是研发,是在BRD文档之后,对产品需求的进一步细化,通过结构化的语言让研发更容易理解产品需要做的内容是什么
  • 产品目标:产品希望达到什么目标,满足用户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需求
  • 术语缩写:产品的业务逻辑上有很多术语,也许是技术研发人员不了解的,通过术语缩写的解释,让研发人员对产品的业务逻辑更加明确,不会影响产品研发进度和内容
  • 版本状态:通过版本状态,修订人以及修订内容,让以后接触的人可以快速了解产品情况,同时对于产品需求变更有更明确的认知

(3)产品描述

  • 整体描述:对产品的整体信息架构以及产品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包含产品的整体架构以及主业务流程
  • 需求描述:针对业务流程,进行具体需求描述,细化业务需求
  • 角色区分:通常产品的使用用户不止一种类型,在这里对所有使用产品的用户进行划分,对不同角色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类描述

(4)功能描述

  • 业务流程:通常一个产品会包含多个功能模块,针对每一个细化的功能模块,又有具体的业务流程
  • 界面原型:针对于产品设计的线框图,这里会产出低保真或高保真原型图,基于目前快速迭代的产品策略,一般都会输出低保真原型图以保证快速开发上线

在界面原型的基础上,需添加逻辑规则和交互规则以让研发团队或交互设计团队理解更多的产品细节,开发出符合产品需求的产品。

  • 逻辑规则:即产品功能点、栏位的逻辑要求及限制(如登录注册页面中,手机号栏位首位必须为1,手机号必须为11位)
  • 交互规则:即用户使用功能后给予的反馈是什么,如功能按钮发生点击、翻页等交互动作时会产生什么效果

(5)非功能需求

根据不同产品及公司需要,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本文中实战案例中非功能需求包括安全性、统一性、实用性等原则。

(6)其他

根据需要,加入你希望加入的内容。

关于产品需求文档中需要设计的业务流程、原型等内容将在下一个产品经理知识体系:精益产品设计中介绍,所以具体的实战案例将在下一个模块中进行详细展现。本文只介绍一下需求文档中的框架结构。

(7)案例实战

关于用户画像的实战案例在BRD文档中有所体现,在这里就不再过多说明了。产品需求文档的实战案例会在产品设计当中进行详细说明,这里重点介绍下关于采用需求列表进行需求管理。

(8)BestProduct 需求列表

需求决策

需求经过了从目标用户处获取,通过用户画像、需求列表以及需求文档对需求进行整理之后,到了对需求做决策的时候了。简单来说需求决策就是决定哪些需求先满足哪些需求后满足,产品经理在这里扮演著皇帝的角色,拥有著无上的权利可以决定每一个需求的生杀大权。那么,这个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就取决于对需求优先顺序的判断与把握。

需求决策三要素

(1)需求是否可实现

需求的可实现性取决于经济、技术能力,如果一个需求的满足需要成本或者技术超出了团队能力范围,那么这个需求肯定是不能被考虑的或者说短期内不能被考虑的。所以在对需求做决策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该需求是否能满足,如果可以满足再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

(2)需求是否满足用户核心诉求

从一个 idea 诞生开始,我们都在讨论一个产品或者一个需求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诉求而出现呢?那么在对不同需求进行评估优先顺序时,要考虑哪个需求是满足用户核心诉求的,那么那个需求以及相关的需求就是优先应该考虑实现的。

(3)需求是否满足产品的战略目标

产品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归根到底,任何一款产品的产生都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一款不挣钱的产品不会是一款好产品。在对需求进行优先顺序排序是,要考虑产品的哪些需求可以帮助产品距离盈利更近一步,那么哪个需求就是需要优先实现或者作为重点关注的。

需求决策方法论

(1)紧急重要四象限法

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分成四个象限,将需求放入到四象限中,根据需求所在象限决定需求的优先顺序:

  1. 紧急重要,这类需求通常是需要优先考虑和实现的
  2. 重要不紧急,这类需求通常会将需求进行分解,在版本迭代过程中逐步实现
  3. 紧急不重要,这类需求往往是领导拍脑门想出的需求然后叫你立即在产品中实现,这种情况就需要考验你和领导的沟通了,在这里不进行过多分析
  4. 不紧急不重要,这类需求就可以直接过滤掉了

(2)KANO模型法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发明的一个需求分析方法,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度为基础,对需求进行优先顺序决策。

  1. 必备型需求:用户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和功能。如果没有,用户不满意。如果有,最多满意,无法形成惊喜
  2. 期望型需求:不是必须的属性或服务,但是他们希望得到的功能。在市场调查中,用户谈论的一般都是期望型需求
  3. 魅力型需求:提供给用户一种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和服务,给用户以惊喜,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
  4. 无差异型需求:无论提供与否,用户的满意度不会改变,用户不在乎
  5. 反向型需求:用户没有此需求,提供反而会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在需求中如果发现反向型可以直接忽略

根据五种需求的定义可以发现需求优先顺序依次为: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无差异属性,将需求列表中的需求按照五种类型进行划分,得出最终需求的优先顺序排序从而确定哪些需求先做哪些需求后做。

(3)其他

关于需求决策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比如专家团队决策法,将具备产品经验的专家组成团队,为每个重点需求进行打分,对需求得分进行排序从而决定需求优先顺序。在比如A/B测试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方法介绍。

版本迭代

互联网产品尤其是基于移动应用的APP产品从登上互联网历史舞台到最终的退出,都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我们日常使用手机上的APP时经常会提示版本更新,这就是一个版本迭代的过程,随著版本的迭代产品会增加新功能、删除不好的功能、修复bug等等。

那么在进行需求优先顺序决策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紧急重要的需求和必备型需求应该都是产品发布时就应该具备的,而重要不紧急或者魅力型需求都可以是后续版本更新迭代的过程中逐渐满足的。

在进行需求优先顺序决策的过程,也是对于版本迭代规划的过程。需求优先顺序高的功能会在版本初期实现,而围绕核心功能的相关需求或者次一级需求则会在后面的版本中持续迭代更新。

案例实战

在这里,我们先列出 Best Product 产品的功能列表,然后对这些功能进行优先顺序排序。

根据紧急重要四象限,将所有功能点分为紧急重要和重要不紧急两种:

功能按照模块进行了区分,其中产品点评功能为产品的核心功能,所以优先顺序是最高的,围绕产品点评功能的相关功能如产品展现、产品点赞、点评评论、产品列表、产品下载都是为了实现产品点评闭环流程不可缺少的功能。

再来看被我放在了重要不紧急中的功能:

(1)产品点评:其他方式

这个功能之所以放在后面版本中加入是因为通过用户需求场景进行点评的维度比较简单、用户学习成本低适合在初期用户快速适应产品玩法,但是只是单一的方式对于产品的点评又不够全面,所以考虑在后面版本迭代中完善其他的产品点评方式。

(2)用户上传产品

在产品初期产品的每日推荐都是由系统后台筛选并上传到产品前台展现,在产品运营后期可以考虑每日推荐多款产品以及产品可以由用户发现并上传到产品首页被其他用户点评。

(3)产品搜索

在产品发布初期每日推荐的产品只有一款,产品搜索功能虽然重要但是在前期产品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搜索体验并不好,可以放在下一个版本升级时再加入。

(4)我的关注

对其他用户进行关注的功能也被我放入后续产品迭代中考虑,这个功能其实是为产品打造产品经理社交关系准备的,为后续版本加入社交功能提供参考使用。

在进行产品功能优先顺序决策上,产品核心功能以及与核心功能闭环流程相关的功能作为优先度最高的功能优先实现,针对于并不需要首先上线单有比较重要的功能则采取在产品迭代升级中逐步加入并完善。

产品迭代计划路线图:

版本迭代只是在产品初期的大致规划,在产品上线后根据用户使用反馈等各方面原因会产生动态调整,比如删去用户反馈不高的功能以及加入新功能等。

总结

在需求管理模块中,本文按照一个需求的生命周期,从需求获取,到对需求的管理,再到对需求进行决策,将不同需求按照产品版本一次加入、更新。

好的需求获取方式保证了产品上线后获得更多用户青睐;对需求的高效管理,可以帮助产品经理以及整个开发团队对产品需求更好的了解;对需求的决策保证产品的迭代、升级节奏,保证产品上线后健康成长。


用户体验和UCD

当你早上醒来时发现阳光已经照进你的窗户,然而手机闹钟并没有响,你打开手机发现手机铃声被调成了震动,手机上的时间告诉你如果你不想被扣工资,就必须在十分钟之内出门。好不容易跑到地铁站发现公交卡里面没有钱,走到自动充值机发现暂停充值服务只能去人工窗口排队。终于进了地铁站却被告知地铁线路信号故障,不得已你只好打车去上班,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花了不少打车费但是还是迟到了。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其中的所有或者其中的某一件事情,那么这种又花钱又扣钱的事情是否可以避免呢?

如果地铁设计时可以将信号预警机制以及故障自动修复机制完善的更好,可能就不会产生因为信号故障导致长时间交通限制的状况发生。

如果自动充值机不会暂停服务也许你就可以更快的充值进入地铁站发现地铁故障,其实经常出现的故障时因为充值机没有很好的引导乘客正常充值,错误的充值方式经常导致充值机发生故障。

如果手机没有被调成震动,那么铃声正常叫醒你也许就不会发生著一些列的事情。手机闹钟没有响是因为铃声被调成了震动,而手机并没有提醒你闹钟也会变成震动。

生活中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产品或服务,如何产品的设计更符合我们的使用习惯,让我们可以正确使用或者发现其中的问题,那么很多本可以不发生的事情都可以避免。

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与产品或服务发生交互动作的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用户体验。ISO标准中对用户体验的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简单来说就是产品好不好用,用户使用起来方不方便。

近年来用户体验设计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尤为被重视,因为产品或服务被创造出来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人使用、为人服务。那么产品的好与坏就取决于用户使用感受。

用户体验设计与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呢?准确来说,用户体验设计是产品设计当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用户体验设计属于产品设计中的一部分。

正因为用户体验设计的日益流行,也诞生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简称UCD,指在产品设计以及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将用户列入考虑因素。

用户体验设计也好、UCD也好,无一例外都是将用户当作产品设计与开发当中重要的环节,之所以在产品设计这一章的开始先来说用户体验,就是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无论在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哪一步都不要忘记用户体验。

这里列出四条周鸿祎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建议:

  1.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用户需求
  2. 要超出用户预期,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
  3. 好的用户体验要能够给用户感知
  4. 好的用户体验从细节开始,并贯穿每一个细节

精益产品设计流程

在之前我们获得了需求并且对需求进行了优先顺序排序,明确了第一个版本产品都需要实现哪些需求,接下来就要将需求变成具体的产品功能以及产品原型,形成一个具象化的产品了。关于产品设计流程,在这里我将它分成了五个环节:规则设计、功能设计、流程设计、架构设计以及原型设计

规则设计

规则就相当于产品的玩法,需要明确产品是什么、产品如何运作以及用户如何使用产品或功能。在规则设计阶段,你要完成两个主要问题的回答:产品是什么?用户如何使用产品?

产品的规则相当于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拿百度外卖举例来说,用户通过百度外卖APP下单,商家通过百度外卖APP接单进行食物制作,然后通知百度骑士进行配送,最后百度骑士将外卖送达到用户手中完成整个业务闭关。这个业务逻辑就是产品的规则,它清晰的解释了产品是什么以及用户如何使用的问题,让产品经理自己以及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可以清楚了解产品的规则。

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就是将规则设计中所描述的规则进行细化和完善,形成具体的产品功能。在规则设计阶段我们只是明确了产品是什么以及用户如何使用,但是具体涉及到产品的哪些功能,还需要在功能设计阶段将规则具体化、功能化。

在进行功能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前面我们制定的规则外,还有几个方面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用户需求:我们的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设计的,所以在功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以人为本,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第一目标。

用户任务:用户任务就是用户通过使用产品而完成某一个既定目标,在功能设计时要考虑到用户在完成任务路径上会做什么,如何让用户更快、更容易完成任务。

使用场景:要考虑到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产品或功能,如PC端个人状态分享时会以文字、图片为主,而在移动端如微信在朋友圈进行分享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在图片、文字基础上又加入了小视频这种符合用户使用场景的功能。

技术限制:不是所有的功能都能被开发团队所实现,很多时候功能的可实现性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能力,在功能设计时要考虑功能技术上的可实现性。

竞品,对竞品的功能分析也是我们在功能设计上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对竞品功能的分析取长补短,完善我们的功能设计。

流程设计

产品流程是描述产品或功能是如何具体运行的,让开发团队了解产品运行机制。

流程设计方法论:

1.回归业务逻辑

业务逻辑是从业务即具体使用人的角度对某个任务执行过程的描述,而流程就是对业务逻辑的流程化体现,所以在进行流程设计前要先明确业务逻辑,这样设计出来的流程会与实际相符合。

2.明确用户与任务

明确每一个流程中具体的用户是谁以及任务是什么。

3.开始与结束

明确流程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一般情况下流程只会有一个开始和一个结束。

4.参与角色

有时流程中可能不止一个参与角色,这时就要梳理清楚不同角色执行任务的顺序以及协作过程,通常对于多角色参与的流程可采用泳道图(流程图的一种)进行流程展现。

5.明确顺序及异常情况

明确流程的执行顺序,在流程中如果遇到用户执行错误的操作或者系统发现异常如何处理也是要在流程设计中考虑清楚的。

6.优化、调整

完成流程设计后可以找业务专家或者真实用户参与测试或建议,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或调整。

7.输出文档

最终形成业务完善的流程图。

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设计是将产品的功能和内容有序的组织在一起,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可以通过入口的安排、内容组织传达、突出某些信息给用户。在这里主要是对功能内容的组织以及框架选择两方面内容。

在对功能和内容的组织时,通常会参考以下几个因素:

用户的理解:在进行内容、功能组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用户思维,按照用户理解的方式对功能进行分类组织。如果对功能的组织分类把握不准,可以采用卡片分类法加以判断。卡片分类法先将产品的所有功能写在一张张卡片上,然后邀请目标用户来对卡片进行分类,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从用户的角度所理解的产品功能组织方式,在进行功能组织的时候可以参考卡片分类的结果进行功能与内容的组织。

功能和内容使用频次:在进行功能和内容的组织时,考虑用户对功能以及内容的使用频次,将高频次的功能与内容放在用户更容易找到的地方。

产品的核心功能:产品的核心功能要放在突出的位置,让用户可以快速发现并且方便使用。

关于框架的选择:

移动端APP的产品框架就相当于Web端的导航,让用户可以明确自己目前在哪,从哪来,可以去哪里。目前比较流行的框架有如下几种:

1.Tab式

可以看到淘宝底部的tab式框架,用户在使用时可以轻松切换tab标签来实现不同内容的查看以及任务的完成。Tab式框架是目前主流产品所采用的方式,同样一款框架有优势也必然有劣势。

优点:

  • 主要功能突出,用户不需要寻找
  • 方便各功能入口间频繁切换

缺点:

  • 功能过多时,均放在tab导航会显得过于笨重
  • 沉浸式体验不足

2.抽屉式

网易云音乐就是抽屉式框架的代表之一,将不同功能模块的切换隐藏在APP的左上角,点开后才会展现不同功能模块的选项。

优点:

  • 给内容也足够展示空间,营造沉浸式体验
  • 拓展性好,侧边栏可以提供更多功能入口展示空间

缺点:

  • 主要功能入口不够突出
  • 切换入口需要二次点击

3.跳板式

跳板式指产品的功能在首页面上以一个个面板的形式展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相应面板功能跳转至相关功能页面,这其中美图秀秀是这一类框架的典型代表。

优点:

  • 清晰展现各个入口
  • 可以展示多个入口

缺点:

  • 重点功能不够突出
  • 各个入口间跳转不灵活

4.列表式

列表式框架在内容类产品中应用的更为广泛,内容型产品以提供用户信息为主,将信息以列表的形式展现给用户,让用户可以获取更多内容。

优点:

  • 内容层次清晰
  • 可展示内容多

缺点:

  • 内容过多时,无法突出重点内容

5.结合式(推荐)

上述四种框架结构是目前移动应用所采用的主流方式,如果你有过很多产品的使用经验你会发现,其实每款APP并不是只应用了这其中的某一种,而是根据产品的特点选用了其中的某几种组合使用,如上面提到的知乎日报的例子,在内容展现上采用了列表式框架,在产品功能模块上就采用了抽屉式框架进行辅助。

所以,根据产品的特性,有针对性的对框架进行组合,会让产品架构更加符合用户的目标,框架的样式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让用户可以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与内容。

原型设计

原型设计指对最终产品个页面内容简单呈现,是将产品需求整合后的产品化体现以及用户将如何与产品发生交互。原型是产品经理要完成的关于对产品构思的形象化文档,为后续的交互设计师、开发团队提供参考。

原型的作用:

  • 整理自己想法和思路具象化手段
  • 帮助你将你的构想传达给交互以及开发团队
  • 开发团队的参考文档

原型设计流程:

  1. 根据信息架构图,明确产品的功能模块
  2. 规划用户任务路径,明确用户任务过程中需要的功能点
  3. 明确用户任务路径上的具体页面,将功能点与页面进行匹配
  4. 形成页面流程图
  5. 完成具体页面设计

关于原型设计的几点建议:

  • 不纠结绘制工具,原型绘制的工具很多Axure、墨刀、PS、Sketch等等数不胜数,在这里不要纠结使用哪种软体更有逼格,只要能把产品的构想完整表达出来就行。
  • 不追求高保真,关于产品原型的完成程度以及交互细节,产品原型一般有低保真(简单线框图)和高保真(带有复杂交互动作的线框图),网上关于原型交互的教程也很多,但是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与其将时间用来制作高保真原型,不如用更多的时间研究如何让产品的用户体验更好,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 不过度设计,在进行产品功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目前市场上流行产品的用户使用习惯,除非你要做一个革命性的创新,否则最好还是按照主流用户习惯进行产品功能以及流程设计。

案例实战

BestProduct规则设计

BestProduct的初衷就是通过系统提供优秀产品供用户点评,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感知以及提升用户的产品能力。

BestProduct核心业务逻辑

BestProduct功能设计

在需求优先顺序选择时,就已经明确了产品的功能,BestProduct中的核心功能以产品点评及点评评论为主,其他功能也都是围绕核心功能进行展开的。

BestProduct流程设计

在这里列出了产品基础功能登陆、注册流程以及核心功能产品点评、点评评论流程。

登陆、注册流程:

产品点评、点评评论流程:

BestProduct框架选择:

产品初期的功能模块只有三个:首页、发现、我,所以在选择产品框架是采用了主流的Tab式框架,方便用户在三个功能模块间快速切换。发现模块的功能是对往期产品的展现,所以在这个模块中选用了列表式的框架作为辅助框架。

BestProduct原型设计:

原型设计采用了低保真的线框图,对基础的登陆、注册页面,核心功能页面以及三大模块页面进行了展现。

页面框架图

登陆注册页面

原型页面中相关逻辑规则、交互规则的注释以及说明,因相对复杂,所以没有在本文体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本文中的需求文档学习具体内容。


一个产品从idea到需求、到产品设计再到开发团队的研发,终于!产品要「出生「了!如果一个产品从idea到最终成为伟大的产品是从0到100的话,那么在之前对产品的所有努力可以说是一个产品从0-1的过程,那么下一个阶段就是1-100的过程。

一个产品能否真正的成功不仅要靠产品自身的设计以及功能,同时也依赖产品上线后的运营,可以说一款产品能成为一款伟大的产品既要依赖从0-1对产品的设计以及开发,同时也要依赖产品从1-100的努力,只有两个阶段都做到极致,才能将一款产品变成伟大的产品。

对产品有一些了解的同学肯定会说,产品上线后就是运营的事情了,和产品有什么关系,如果一定要区分这么明确的话可以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运营负责,但是在这里提出一个目前在国内互联网行业比较火的概念,叫做增长黑客。

一、获取用户

1.1产品冷启动获取种子用户

产品上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积累用户,无论什么类型的产品没有用户使用都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产品发布之初都会经历从零个用户开始导入第一批用户并且制造产品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作冷启动。

在冷启动过程中所积累的第一批用户被称作种子用户。种子用户顾名思义,就是产品最早一批的用户,种子用户数量会比较少,但是具有很大的成长性,产品的迭代以及运营过程中如果可以对种子用户进行关于与引导,种子用户可以逐步成长为产品的最忠实拥护者并且成为产品的意见领袖。

很多时候产品的上线后对于种子用户的获取不仅取决于产品的定位,同时也决定了产品未来的发展走向。

在这里举一个帮你的产品快速且准确找到种子用户的例子,知乎作为国内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在创立早期是不提供对外注册的。它的首批用户是由知乎找到的李开复等互联网行业的意见领袖,并且采用邀请制对其他用户开放注册。通过邀请制知乎在产品上线初期积累了很大一部分的意见领袖并且制造了很多高质量的知识问答内容。在知乎开放注册之后,大众用户使用知乎时会发现在知乎平台已经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这让知乎在获取用户阶段变得更加容易。

类似的种子用户获取案例还有哔哩哔哩(简称B站),B站在用户获取时采用了问答试卷注册的形式,用户在注册时要进行大量二次元知识问答,只有合格的用户才能顺利注册成为会员,通过这样一种注册机制让真正的二次元用户进入B站的圈子,聚集到了一群「真」用户,通过一群志趣相投的用户为自己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用户获取方法论

1.依托于大平台

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帝国腾讯,其产品线覆盖了与社交相关的方方面面,腾讯的很多产品都被用户所使用而且用户体量都很大,这是为什么呢?可以说很多产品都是依托于QQ这个强大的社交平台,通过QQ平台对用户导流,让腾讯的众多产品在各自品类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拥有平台的优势。

那么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没有这样一个基于大体量用户的平台型产品怎么办呢?很简单依托与这样的一个大平台就好了。如果你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那么在产品设计中加入分享功能,可以将产品中的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空间等大的社交平台,通过增加自己产品的曝光度迅速吸引用户。

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用户的产品有很多,在这里只举两个例子:唱吧和快手APP。这两款产品一款是基于音乐KTV的社交产品、一款是基于GIF视频的社交产品,两款产品的上线之后通过加入分享功能,让用户将自己制作的内容(音乐、视频)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博等平台,提高了产品的曝光度,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注册使用产品。

2.内容营销

内容营销是一种通过发布有价值的,与目标用户有关联的,持续性的内容来吸引目标人群的方式,通过内容持续输出,渗透和维系,从而获得用户的认可关注。

内容营销依赖于高质量、持续性的内容来吸引用户,这方面更适合内容型产品。典型的成功产品是懂球帝,一款为球迷服务的内容型产品,从体育资讯到视频再到周边产品售卖,为用户提供了足球相关的多种体验。在懂球帝产品上线时,市场上相关行业已经有直播吧、虎扑体育以及新浪体育三大巨头产品,但是懂球帝依然在这三个巨头的夹缝中成长起来,并成为一款明星级产品。这其中就是通过内容来打动和吸引用户,懂球帝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足球类专业资讯,在初期通过高质量的回答刷爆知乎足球类问答区,通过曝光自己吸引用户,在用户积累过程当中始终坚持原创、高质量的内容产出,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产品口碑加快用户规模增长,最终成为足球品类APP第一。

3.活动策划

产品上线初期或者产品用户体量增长缓慢时都可以通过策划一些活动刺激新用户的注册以及老用户帮助产品的推广,相信大家日常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都见到过某某APP推出老用户推荐新用户得优惠券或者新用户注册得大礼包的活动提示吧。

在活动策划时需要明确两个关键问题,如何进行活动策划?以及活动策划文案如何写?

如何进行活动策划?

1.明确活动目的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做一个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吸引用户注册还是为了让流失用户重新启用产品呢?只有明确了活动目的才能清晰活动接下来的细节。

2.活动规则策划

新用户注册立减也好,老用户推荐新用户享优惠也好,所有的活动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只有按照规则完成任务的用户才能得到活动奖励,在这里活动规则设计要流程尽量简单、让用户快速理解(用户没工夫花很长时间去看规则细节的)、规则无歧义。

3.宣传渠道的选取

宣传渠道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决定获取活动信息用户数量的多少,根据目标用户、活动时间点以及相关活动案例参考,选取曝光度高的宣传渠道可以获取更多的用户。

活动策划文案如何写?

一个成功的活动策划文案要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活动主题、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描述、规则描述、投放渠道、风险控制、成本预估、效果预期以及活动相关问题解答。

文案中的前半部分内容是针对用户以及产品而设计的,从投放渠道开始到最后的问题解答是为同事和领导准备的,同事要了解相关活动会有哪些问题、通过哪些渠道进行投放,而领导更关心的是活动的风险、成本以及最终活动效果如何。当然根据具体的活动以及你所在公司的不同,文案中的元素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活动具体分析,在上述元素基础上加以特色化。

获取用户的方法肯定不止这三种,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三种目前产品常用的获取用户的方式。用户来了以后我们又遇到了下一个问题,如何让用户更长时间、更频繁使用我们的产品呢?

二、激发活跃

通过产品冷启动以及第一批种子用户的获取后,产品已经具有一定的日常运营能力了。随著用户的逐渐升高,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用户的活跃度,如果是电商类产品那么活跃度的标准可能是用户是否经常登陆查看商品、是否经常购买产品;如果是内容类产品那么活跃度的标准可能是用户是否经常使用产品并且发布内容;如果是社交类产品那么活跃度的标准可能是用户是否经常上线并和其他用户发生互动。不同类型的产品活跃度的标准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可以激发用户的活跃度,让我们的用户更长时间、更高频率的使用产品呢?

2.1A/B测试

A/B测试是一种了解用户行为习惯的测试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设计A和B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间只存在一个不同的变数,让一部分用户使用A 方案另一部分用户使用B发难,根据用户使用反馈,从而判断用户究竟更接受哪种方案的设计。

A/B测试通常应用在提高页面转化率上,如电商网站的购买转化率或者产品注册转化率上。CareLogger通过A/B测试把注册按钮从绿色修改为红色从而增加了34%的转换率。此外A/B测试还可以用在产品改版以及新功能小范围测试等多个方面。

2.2补贴大战

通过补贴让用户感觉到划算从而激发用户的活跃度是O2O产品常用的方法。说到补贴大战,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滴滴的红包补贴了。滴滴的产品上线运营初期,面对计程车司机以及乘客两大用户群体的运营,为了激发司机与乘客的活跃针对司机端进行接单补贴针对乘客端进行乘车补贴,让司机群体觉得有钱挣让乘客觉得打车便宜。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很大程度的激发了滴滴产品两大目标用户群体的活跃度,让滴滴逐渐成长为国内乃至全国最大的出行方案解决平台。

当然通过现金红包的补贴方式进行用户活跃的激发是非常烧钱的,在滴滴补贴后期的运营方法选择上也是值得O2O产品学习的,滴滴在补贴战后期并不是直接发放现金红包给乘客,而是需要乘客对滴滴产品分享给好友才能得到红包,同时被分享的好友也可以得到一个乘车红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红包不仅激发了一个现有用户的活跃同时还有可能带动若干个潜在用户使用滴滴成为真实用户。

2.3「游戏」机制

提到游戏并不是指游戏类产品,而是指通过在产品中加入游戏化机制带动用户使用产品的积极性,不仅激发了用户的活跃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粘性,让用户可以更高频更长时间留在产品当中。

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游戏的四大决定因素:

目标:

玩家靠努力可达成具体结果,吸引玩家注意力并不断调整自身参与度

规则:

为玩家如何实现目标做出限制,它消除或限制了达成目标最明显的方式,推动玩家去探索以前从未尝试过的可能性,规则可以释放玩家的创造力,培养玩家的策略思维

反馈系统:

通过点数、级别、得分、进度条等形式反应玩家距离达成目标还有多远,对玩家而言,实时反馈是一种承诺: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它给玩家继续下去的动力

自愿参与:

要求所有玩家都愿意接受目标和规则

如何将游戏因素加入到产品设计以及运营当中呢?星巴克的星享卡机制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展现。星巴克对喜爱星巴克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星享卡,在购买时卡中会有几张礼品卡让用户享受咖啡优惠。此后凭借星享卡到星巴克购买咖啡时会在卡中进行积分,用户可以从最初的银星成长为最高的个人专属金星会员,每次星级的升级都会赠送不同的礼品券供用户消费使用,同时每年卡内星数会清零需要用户重新升级。

星享卡机制在非游戏情境下加入游戏元素,利用用户爱玩的天性,产生具有吸引力、持续的外在激励,诱发参与者内在的激励,从而有效的提升参与者的参与度,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用户的活跃度与粘性。

2.4签到用户激励

如果你有玩手机游戏的经历,那么签到模式你一定不会陌生,比如刀塔传奇中连续N天签到送英雄,比如王者荣耀中连续N天签到送皮肤等等。这种激发用户活跃的方式在以手游为主的产品中屡见不鲜。当然现在很多产品都在采用这种方式,通过签到送金币送积分的方式来刺激用户使用,但是如果签到所得收益吸引度不大可能收到效果并不好。

用户激励就是通过一种奖励方式让用户有成就感,从而激励用户向更高成就目标而努力。典型的如贴吧登陆、发帖的积分等级;腾讯QQ在线时间可以增加QQ等级经验等待。类似的成就有等级、积分、荣誉、头衔、勋章等等。

一款产品用户量再大,如果用户没有很高的活跃度,那么这款产品也只是一款僵尸产品,空有用户体量没有产品使用活跃度。

是否还有人记得我们上小学时做过的一道经典试题,说有一个水池从一边按照一定速率加水从另一边按照一定速率放水,问多少时间后可能把水池加满?在产品进入持续运营期后,随著用户的逐渐增多肯定也会出现一部分用户离开的情况,那么如何可以做到尽最大努力减少用户的流失呢?对于产品运营来说也算是一道经典试题。

三、提高留存

3.1用户流失

当产品足够优秀时,它可以很简单的吸引来一大批用户使用,相反如果产品出现了问题,它也会让原本忠实的用户放弃它。在产品上线运营过程中,用户流失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作为产品经理或者产品运营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用户的流失甚至通过一些策略将已经流失的用户再拉回到我们的产品当中。

3.1.1用户流失的原因

  • 产品更新后出现重大bug、出现无法正常使用等问题
  • 用户被频繁骚扰
  • 市场上出现了更好的替代品
  • 其他如产品痛点不再存在,游戏通关等

3.1.2明确用户流失定义制定数据指标

用户突然的大规模流失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么如何发现用户流失现象呢,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用户属于流失用户。在明确流失用户这个概念时不同类型的产品定义会有所不同,比如社交类产品如果用户近7天内没有登陆记录,那么可能他就是一个流失用户。

明确了流失用户定义后还要制定流失数据指标,通过对数据的监控判断流失用户规模以及流失原因:

  • 次日留存,产品新版本更新用户反馈情况
  • 七日留存,用户体验了产品完整生命周期后的留存情况
  • 30日留存,通常产品上线初期版本迭代较为频繁,30日留存指标可以验证产品迭代以及发展方向是否合理

3.1.3搭建防流失模型

通过对流失用户的定义以及流失指标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现用户流失现象、找到用户流失原因,但是找到具体的流失用户是谁,这就给我们对特定流失用户进行维系带来了难度。对于技术实力较强的公司会通过技术手段搭建一个防流失模型,通过模型精确定位流失用户。

  • 根据对流失用户的定义,选取搭建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指标,如用户属性(年龄、职业等)以及用户行为(登陆行为、购买行为等)
  • 搭建模型,对模型进行测试
  • 将后台用户数据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精确的流失用户数据

3.2提高留存

3.2.1优化产品性能

很多产品的用户群体分布范围广泛,使用的手机终端以及网路环境也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对网路、终端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就很容易出现用户流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对产品进行优化, 尽可能让用户得到好的用户体验,减少因为产品性能问题造成的用户流失。

如果你的产品的确需要快速的网路以及更快的手机终端才能使用,但是你发现使用产品的很大一部分用户使用的却是低速网路并且是低端手机。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这部分用户开发一个特殊版本产品,将产品核心功能保留、将占用网路以及手机性能资源较大的非核心功能进行一定的删减。通过这种策略将用户流失减小到最小总比将用户全部流失要好的多。

3.2.2唤醒机制拉回流失用户

唤醒机制是对已流失的用户进行维系的一种手段,通过对目标用户发送唤醒信息以期望用户重新使用产品。通常唤醒信息的形式有简讯、邮件以及产品消息推送集中形式,但是随著简讯诈骗的日益猖獗这种方式已经被很多公司放弃。

邮件唤醒:

  • 提供奖励,电商类产品可以对流失用户赠送一定的优惠券或红包刺激用户重新消费
  • 告知产品最新信息,对产品近期功能更新进展发送给流失用户,通过新功能唤起用户兴趣
  • 个性化推荐,根据流失用户的历史使用数据提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 用户社交关系提醒,社交类产品可以将流失用户的好友动态、信息告知用户,通过社交关系唤醒用户

产品消息推送:

产品消息推送方式适合对还保留产品APP的流失用户进行唤醒,而且比邮件唤醒方式的唤醒效率要高。通常针对一定时间没有登陆使用产品的用户进行消息推送、或者通过APP图标消息提醒的方式提醒用户点击APP查看。但是要注意的一点也是上面曾提到过的用户流失原因之一,不要频繁的对用户进行消息推送。太过频繁的消息推送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最终导致用户直接卸载产品。

用户流失的关键还是产品本身,在产品迭代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尽可能的减少用户流失。

四、增长收入

免费

提到360,可能有人说这是一款帮助了很多不精通电脑的人更便捷解决电脑问题的好软体,当然也会有人说这是一款流氓软体。对于360这家公司来说,外界的评论褒贬不一。然后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这家公司如何从最初个一款电脑软体助手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安全软体公司的,在360刚起步的那个年代,有著卡巴斯基、金山、瑞星等等很多知名的安全软体,但无一例外这些产品都采用了收费的模式。360在与这些知名安全软体公司交手并最终成功打败了曾经的安全软体巨头只用了一个方法:免费。360免费向用户提供包括360安全卫士、360杀毒等一系列产品,用户可以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享受以前每年交几百元才能享受到的服务,通过免费让360迅速占据市场,虽然后来各大安全软体巨头也开始实行免费政策,但是还是没有在这场安全软体大战中夺回曾经的辉煌。

在国外的互联网行业风格不太一致,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一直流行著免费产品、免费服务等等以免费为吸引用户的第一原则。但是互联网的「免费」是真的免费么?当你的产品免费了,那么成本怎么办?免费模式如何赚钱?

著有《长尾理论》的作家克里斯·安德森在其《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免费」这种商业模式的历史及发展方向。在这里给出其中的几种免费商业模式:

1.三方市场

建立在三方系统基础上的免费模式是最为常见的,这种方式指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产品或服务,使用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和费用由第三方支付。当你使用百度或谷歌进行信息搜索的时候你是不用花一分钱的,但是使用搜索功能所产生的成本或者费用是由广告商或对搜索排名竞拍的第三方支付的。

2.免费加收费模式

这个模式在互联网行业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方式指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产品的基础功能,但如果你想使用更高级的功能或服务时则需要支付费用。通常而言,互联网产品都会遵循「5%定律」,也就是说5%的付费用户是基本上是网站的所有收入来源。

采用这种模式的产品有很多,比如网易花田,一款相亲社交产品,使用基础功能免费,但是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好的推荐或者高级付费则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再比如一些快速原型制作产品,使用产品免费,但如果你希望导出成指定格式或者加入团队协作机制,则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3.交叉补贴

交叉补贴是指产品有免费以及付费服务,这种方式指通过向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吸引用户购买付费服务。这种模式在游戏产品中应用最为广泛,比如网游类产品可以让用户免费下载并且不限制游戏时长,但是如果你希望更快升级、得到更高等级装备,那么就需要付费才能让自己的角色更厉害。

当然除了上述几种比较常见的免费商业模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前期通过免费积累用户体量,获得风险投资或者大公司收购、合并等方式。免费并不是真正的免费,而是一种吸引用户的商业模式,免费可以有很多玩法,等待你去发现。

五、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指利用公众网路,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营销信息被快速复制传向数以万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群体。

在互联网产品领域,病毒营销也可以称为口碑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让产品可以像病毒一样传播给更多的用户使用。

病毒营销效果的好快可以通过k因子和病毒循环周期进行验证(公式来自范冰《增长黑客》):

K因子 = 感染率 * 转化率

(感染率指用户向其他用户传播产品的程度,转化率指被传染用户转化成产品注册用户的比例)

病毒循环周期,从用户向其他用户发出病毒邀请开始,到用户完成转化成为产品用户的时间周期。

通过病毒传播指标可以发现我们的病毒营销策略的效果。

病毒营销方法论

5.1「bug」营销

百度云盘在运营早期,2013年6月21日被网友爆料所有付费服务出现bug,价格均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也就是说用户购买100G包年服务由原来的500元变成现在只需要支付0.5元,这个消息迅速在网上进行传播,引来一大批喜欢占便宜的用户争相购买。按照正常理解,这种bug通过技术手段很快就可以恢复,但是百度云官方却迟迟没有修复这个bug。不难发现,百度云团队是刻意制造了一个bug来吸引付费用户数量,前期通过超低价格获取用户,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在未来运营过程中再逐步转化这批用户。

类似bug营销的方法还有很多变种,比如迅雷会员1分钱试用15天,爱奇艺VIP首月充值只需5元等等。这中方式以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价格让喜欢占便宜、享受优惠的用户使用购买,通过产品体验再逐步培养用户付费习惯。

5.2借势营销

借势营销是通过热点事件、活动、话题组织策划产品或活动,通过热点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同时将产品植入用户之中。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猎豹春节抢票版浏览器,众所周知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而迫于人口压力,逢年过节的火车票又是非常紧缺尤其是春节期间更是一票难求。360浏览器在很早就推出了抢票插件,但是必须使用pc端才能进行抢票。UC浏览器看准了这样一个机会,通过移动端的UC浏览器载入抢票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班群体上班期间或者无电脑时抢票的痛点。通过猎豹浏览器春节抢票版的发布,让更多以前压根不知道猎豹浏览器的人成为了浏览器的「忠实」用户。

借势营销的策略在产品运营中是很常用的运营策略,通常会借助热点事件或热门节日推出各种营销活动,如相亲类产品在双11或情人节对产品进行营销策划等等。善于抓住身边的热点并及时制定运营策略是检验产品运营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5.3把握用户心理,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产品经理也好、产品运营也好,在职业生业中都会被推荐各种心理学书籍,很多产品的设计以及需求其实都是为了满足人性中的弱点。把握好用户的心理,和自己产品性质形成吻合,通常可以制定出更好的营销案例。在这里对几种比较常见的用户心理进行介绍:

  • 喜爱,这是产品传播的最高境界,用户因为喜爱产品而自主进行传播
  • 逐利,通过各种方式奖励(红包、经验等),提高用户传播的意愿
  • 互惠,让分享人与被分享人均得到好处,如滴滴红包
  • 求助,通过向他人求助的方式传播,如消消乐
  • 炫耀,通过分享,炫耀自己的成就,如最近火热的游戏阴阳师
  • 稀缺,通过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如早期的知乎

但是!请记住一点,通过bug营销方式也好,通过借势营销也好,通过用户心理营销也好,这些方式对新用户数量的提升都是短暂性的。如果你的产品用户体验不好,拉来再多的用户最终也会流失掉。

所以,最好的病毒营销模式其实是产品的自传播,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到了很好的用户体验,然后会不由自主的将产品推荐给其他用户,从而造成产品在用户群体间自由传播。这就要求产品在本身设计、用户体验方面要做的足够优秀!(好吧又回到了产品的话题……)

六、数据分析

6.1为什么要数据分析

近几年互联网行业较为流行的几个概念中有一个叫做「大数据」,大数据最早源于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报告,随后随著《大数据时代》的畅销,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迅速火热起来。大数据指什么,简单来说指的是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容得到结果的数据体量,这被称作大数据。而大数据目前的两大重要应用分别是大数据的存储以及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分析。

还记得本章第一节增长黑客的定义么,增长黑客是一群以数据驱动营销,以市场指导产品,通过技术手段贯彻增长目标的人。在产品上线运营之后,会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如何可以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发现未来的趋势,这就要依靠数据分析。

在产品上线运营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数据指标,对指标进行监控,根据指标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6.2AARRR中的数据指标

在这里罗列出在AARRR模型中五个阶段的常用数据指标,在产品上线后可以对这些指标进行重点关注。

获取用户阶段:

  • 注册用户数量、增长速度
  • 注册用户渠道来源(通过哪个方式发现产品并注册)
  • 注册流程中的流失情况(收集用户在注册流程中各环节离开的数据)
  • 注册用户行为跟踪(收集注册用户使用产品的路径)

激发活跃阶段:

  • 活跃用户数量、增长速度
  • 注册-活跃比例(活跃用户数量/注册用户数量)
  • 登陆用户行为跟踪(收集用户登录产品后使用产品的路径)
  • 使用频率、时长(收集用户使用产品的次数、平均使用时长)

提高留存阶段(这个阶段包括流失数据和留存数据):

  • 流失速度
  • 流失用户行为跟踪(通过对流失用户行为跟踪判断流失原因)
  • 挽回策略效果(挽回用户数量/流失用户数量)
  • 留存用户数量
  • 注册-留存比例(留存用户数量/注册用户数量)
  • 留存用户使用频率、时长(收集留存用户使用产品的次数、平均使用时长,发现产品的不足以及运营方向)

增长收入阶段:

  • 付费用户数量、增长速度
  • 注册-付费比例(付费用户数/注册用户数)
  • 评价付费金额、频率
  • 付费用户行为跟踪(通过跟踪付费用户行为,优化付费功能以路径)

病毒营销阶段:

  • 不同渠道带来用户数量
  • 渠道转化率(通过渠道带来用户转化为注册用户数/通过渠道带来用户数)

6.3产品运营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重点

通过对多款优秀产品的分析以及复盘,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曲线可以发现,每一个产品大致都会经历整个生命历程中的三个阶段:运营初期(冷启动)、持续运营期以及运营成熟期。

运营初期

在运营初期是对种子用户的积累,同时也是验证产品逻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产品经理也好运营也好,首要关注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及相关功能体验,通过初期用户的使用反馈,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毕竟产品自身才是基本,如果产品的功能有缺陷或者用户体验差,那么就算拉来再多用户也会都流失掉。所以在产品上线运营初期,要特别注重产品本身的构建上。

持续运营期

通过运营初期对产品的不断打磨,到了持续运营期产品在核心功能和用户体验上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在持续运营阶段应该通过活动运营、热点事件等各种方式增加产品的曝光度,获取更多的用户使用产品。同时在这个阶段还是要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和体验。

成熟运营期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运营,产品应该在功能和体验上不会出现重大问题,在用户上也积累了一大批活跃用户。在这个阶段要做的主要有两件事情:丰富产品玩法和商业变现探索。

内容型产品要不断增加自己内容积累让用户对内容持续保持兴趣、功能型产品要不断扩展产品功能增加产品可玩性、电商类产品要不断扩大产品品类让用户可以有更多选择空间。不同类型的产品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玩法,让用户不会因为缺乏兴趣离开,提高产品粘性将用户留住。

除了公益事业之外,每一款产品或服务的上市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积累够一定体量的用户后,产品就需要开始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在之前关于增长收入一节也提出了一些免费商业模式,当然更多的还需要你去探索发现属于自己产品的盈利模式。

作者:记小忆

本文由 @记小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学习产品、运营,或者处于职场规划期、迷茫期的应届生、转行者、技能提升者。你现在有一个免费学习的机会。

我们每周免费开设产品、运营的直播公开课,由知名老师亲述,从专业角度帮你解惑产品、运营的知识盲点

更有入门到总监的产品、运营课程,帮你实现能力的提升,想免费听课的,只需要

点击下方网址,进入起点学院官网留下你的信息,我们邀请你进群,官网链接:

起点学院-产品经理培训 | 产品经理培训课程 | 致力于为IT从业者提供专业、系统的产品经理学习服务,目标成为产品经理黄埔军校?

www.qidianla.com图标

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建立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求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谋求更高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是实现。设计本身既融合又独立,既有依附性又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意义。

放眼整个社会,设计的对象是我们的生活或生活方式,因此热爱生活,对生活有细腻的体会和敏感的触觉是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基础。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如何在内心构建出强大的知识体系以使之用于设计实施?

  • 为什么需要建立知识体系?

产品设计师面对复杂、庞大的制造业系统以及多元化的市场,其知识体系要同时具备广度和深度。设计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面对的是交错的学科体系,以及深入的技术探究。

  •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这里先跟大家分享一下Dieter Rams的设计十原则,相信看完十原则之后,很多人都会有自己对于建立知识体系的一个认识。

Dieter Rams的设计十原则:

1. 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良好的设计是创新;

2. 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良好的设计使产品有用;

3. Good Design is aesthetic;良好的设计是美学;

4. Good Design helps a product be understood;良好的设计可以帮助理解产品;

5. 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良好的设计是谦虚的;

6. Good Design is honest;良好的设计是诚实的;

7. Good Design is durable;良好的设计是持久的;

8. Good Design is thorough to the last detail;良好的设计贯彻到最后一个细节;

9. Good Design is concerned with environment;良好的设计是与环境共生的;

10. 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良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

首先,建立根基。

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才能走得长远。学习产品经理和产品设计需要了解的一些理论知识之外,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不容错过的。

1、审美

设计需要被大众媒体推广,本来设计无分疆界,是每个社会人自然的需要品,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束之高阁。对于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这是具有双面性的,设计师更容易从互联网媒体中获取到新的设计咨询,但同时日益提升的大众审美也时刻提醒设计从业人员不得不关注越发专业的大众消费市场。

设计已经不再是小众市场关注的对象,而是越发趋于大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视觉消费和创意买单。

设计由于其技术面向以及社会意义而日新月异。设计师最直接最快捷获取设计讯息的渠道就是互联网了。近五年关于设计讯息的传播形式有了很大的变革。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显著信号。

首先培养优质的审美观以及对图片的分析能力。

2、用户研究

产品设计师可以采用交互设计理论中对用户的描述语言,以及对用户对象的角色细分等方法来协助自己做用户行为模式的研究。

推荐一本书籍

《交互设计之路》

3、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方法,它从设计师的工具箱中汲取,以整合人的需要、技术的可能性和商业成功的要求。」——IDEO首席执行官Tim Brown

设计思维就是学习如何思考问题,提出有意义的创意和想法,还原事物本质来解决特定人群的实际问题。

《设计心理学》

《设计中的设计》

4、设计方法

方法论是重要的理论知识,几乎所有工作都不能离开方法论,产品经理的工作也是同样。

推荐书籍:

《IDEA物语》

《关键设计报告》

其次,循序渐进。

学习设计当中的配色、排版、字体设计、配色等的规律性。同时不能光学理论不实践。要多收集自己所在领域一流的设计公司和公认的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实践中,总结方法,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并且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成果回馈。

学习之后一定要有所回馈,最好是能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能验证学习所得是否切实,另一方面可以给工作开拓不一样的新思路,相辅相成。

如工作中找不到用的地方,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和收获记录下来,作为总结和巩固。在日后有机会再辅以实践。

产品经理建立知识体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方可见到成效。

欢迎大家到我们的公众号 陪学产品经理FM 留言和交流哦!


题主你好,对于作为应届生,你有什么比较好的求职经验,我把我的产品经理经验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不想从事你学习的专业,那么,你必须提早准备,考一些以后工作所需要的证书,多参加一些与你所计划的工作、行业有关的活动和竞赛。

结合自己8年的BAT产品工作经验和辅导很多人成功转产品的经验,写了一篇文章,万字干货,分享一个【最优的0基础拿到产品经理offer的方法】,祝大家求职顺利!

产品一哥:万字干货!0基础如何拿到产品经理offer?

zhuanlan.zhihu.com图标

《0基础如何拿到产品经理offer-资料分享》,资料提取码【z8nr】

0基础如何拿到产品经理offer-资料分享?

pan.baidu.com

产品经理求职-面经分享

产品经理求职-面经分享?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产品经理需要从人性、心理到技术,从营销到管理的通用知识体系:

Excel Brain:知识地图(专栏总目录)?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小知找回答系列】

以下是来自@杨聪聪 的文章,小知认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作者:杨聪聪

链接:【点击进入原文章】

2018.4.11更新。

这是我搜罗了网上的各种产品经理必读书单,再根据我做产品的经验和书籍内容筛选得出,希望这是最全面的产品经理书单, 我会根据市场动向不断更新书单,敬请关注。

为什么读?

我一直觉得,产品经理是一个能把你毕生所学都用上的一份工作,平时看似不著边际的积累,说不定就在你某一次做决策的时候能发挥重要作用。产品经理更偏重于复合型人才,要在业务、技术、商业运作等多个方面都懂得一二,才能做好这份工作。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什么变化都快,产品经理需要保持不断的学习,才能提升职场竞争力。

提升自己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读书呢?我的观点是,学习不用拘泥于某种方式进行,走大街上看著某个广告也可以引发人深思,但是,如果要把吸取进来的知识发挥到极致,就必须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自由应用。知识体系实则是在构建你在产品世界中的三观,有了三观,你会发现做事变得有原则,做决策也变得有理有据,这会让我们在产品这条路上更专业,竞争力更强。

而把知识体系化最好的方式,我认为就是读书,因为书籍内容本身就有体系、有目录,这样不至于让读者管中窥豹、以偏概全,吸收的知识更全面,对读者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参考作用。另外就是书籍本身和网上那些快餐文章不同,首先,能出书的必定不是泛泛之辈,他们的阅历、眼界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所以他们输出的东西含金量更高。其次,书是作者经过深度思考和实践总结,并且花很长时间,集合很多人的力量反复打磨出来的东西,势必要比那些只花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写出的文章要更经得起推敲。

当然,也不乏有个例是有的书籍写的一塌糊涂,有的文章精益求精,所以,在这个信息如麻的时代,一定要多看,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快速识别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一种能力。我自己的经验是,文章适合临时抱佛脚、针对于某一个点速成这样的情况,书籍则适合于要大概了解某件事情的全貌、或者要在某一个方向深入研究、构建知识体系的情况。

书籍内容脉络就像树干,而碎片化的知识就像是树叶,读书是用树干把树叶连接起来成为一颗知识树的最有效的方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读书是构建理论层面的知识体系的方法,而要内化为自己的真正在关键时刻能排上用场的经验,还必然要加上实践,没有实践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怎么读?

1、筛选书籍。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情况下,要选择当前最重要的、最想提高的、离目标最近的、最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来阅读,这样投入产出的性价比最高。一些想著重提高方面的书深度、反复阅读。一些只作为扩充认知面的书快速浏览、大量阅读。

......

【点击进入原文章】

以上答案主要由小知通过演算法找到。感觉小知不够智能?那就留言给小知提出建议吧~

感觉有意思就关注小知吧,作为人工智慧生命体,小知会努力不断学习进化的~

发布于 2020-08-10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迷路的剑士迷路的剑士AI产品经理 理财韭菜 寻找第二职业

已经有不少大佬分享了知识体系树的各个分支应该丰富,我主要讲一下从大角度上说一下如何搭建。

一、先总结自身的实践经历

首先我觉得,你需要基于你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产品知识体系。你平时的产品工作流程是如何的,都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能力。比如竞品分析,你需要知道从哪里可以得知竞品的相关数据,你需要体验竞品的产品,输出一份竞品体验报告;比如用户调研,你需要了解如何做用户问卷,如何做焦点小组分析,如何做用户面对面场景还原分析。

这样基于你现有的工作流程,你就可以知道每个流程节点,你需要会什么样的能力,你就可以大概输出这么一份东西。

为什么要先自我总结,因为这样你才知道自己的现状,现有的知识体系是如何的。也只有在清楚自己情况后,你去读别人的文章,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别人的经验。你才会在学习的某个瞬间一拍大腿,说」这个方法不错,我当时应该也可以这么做,这样做效果更好「。

二、尽量看别人的案例

方法论大多都比较空,要想空中楼阁能够稳固,必须要有案例。看别人的案例,你可以知道,别人在什么样的场景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三、与他人的经验对比

延续上面说的,当你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后,你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别人的知识体系。看书、上课程、看文章分享,都是方式之一。在了解别人知识体系的时候,你需要区分别人说的是 道 还是 术。所谓道,就是这件事是本质规律是什么;所谓术,就是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然后你需要和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对比,别人的方法论是什么,用到的技能是什么。而自己的方法和技能又是什么,两者对比,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看看哪些是可以复用到你工作上的。一是因为每个方法论和技能,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范围,比如C端的用户增长方法,在B端就不一定适用。二是因为知识内容,只有在自己实践过了,才能是自己的,不然永远都是别人的。


已经有不少大佬分享了知识体系树的各个分支应该丰富,我主要讲一下从大角度上说一下如何搭建。

一、先总结自身的实践经历

首先我觉得,你需要基于你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产品知识体系。你平时的产品工作流程是如何的,都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能力。比如竞品分析,你需要知道从哪里可以得知竞品的相关数据,你需要体验竞品的产品,输出一份竞品体验报告;比如用户调研,你需要了解如何做用户问卷,如何做焦点小组分析,如何做用户面对面场景还原分析。

这样基于你现有的工作流程,你就可以知道每个流程节点,你需要会什么样的能力,你就可以大概输出这么一份东西。

为什么要先自我总结,因为这样你才知道自己的现状,现有的知识体系是如何的。也只有在清楚自己情况后,你去读别人的文章,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别人的经验。你才会在学习的某个瞬间一拍大腿,说」这个方法不错,我当时应该也可以这么做,这样做效果更好「。

二、尽量看别人的案例

方法论大多都比较空,要想空中楼阁能够稳固,必须要有案例。看别人的案例,你可以知道,别人在什么样的场景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三、与他人的经验对比

延续上面说的,当你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后,你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别人的知识体系。看书、上课程、看文章分享,都是方式之一。在了解别人知识体系的时候,你需要区分别人说的是 道 还是 术。所谓道,就是这件事是本质规律是什么;所谓术,就是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然后你需要和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对比,别人的方法论是什么,用到的技能是什么。而自己的方法和技能又是什么,两者对比,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看看哪些是可以复用到你工作上的。一是因为每个方法论和技能,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范围,比如C端的用户增长方法,在B端就不一定适用。二是因为知识内容,只有在自己实践过了,才能是自己的,不然永远都是别人的。


  1. 买一本红皮书,搭建产品管理知识体系,能帮你看到产品管理的全局,有助于明确产品管理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脉络,当然也为了防止漏掉某些模块;
  2. 如果手有余钱,可以去听一听行业大咖的分享,了解一下行业最新的趋势以及他们的经验分享,早点了解,早点受益,新入行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3. 如果有机会,争取相应的实践平台,对著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知识体系进行偏重性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