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不是由满族统治中国,假设是明朝,没有什么八旗铁庄家来花钱,中国是否有机会在 利用一战崛起,利用二战分蛋糕,最后因为中产成熟步入健康的资本主义民主发达国家?或者说至少给未来的共和国留下比较好的工业基础,让中国追赶的更快?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一、为什么19世界我们会失败

19世纪中国之所以败得那么惨,败得那么彻底,最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已经全面溃败,从上至下的全面溃败。

举个例子,在嘉庆晚期的一年,他去祭扫东陵,路上兵部尚书突然向他奏报,带在身边的兵部大印不知道被谁偷走了。皇帝大为震怒,部印失盗,不但不成体统,而且也极为危险,试想皇帝外出其间,如果发生意外,皇帝都没办法调兵遣将。皇帝下令调查,调查的结果更让人吃惊:大印居然是三年前就丢了,一直被随从的司员隐瞒到此时。虽然百般鞠问,最后此事仍然没有结果,不了了之。

嘉庆二十三(1818年)年武科考试后,皇帝按惯例为武进士举行传胪大典。这一天皇帝起了个大早,早早就位,隆重的典礼按时开始,可是第一名和第三名,也就是武状元和武探花却怎么等也等不到,大典只好中止。事后一调查,原来是太监忘了开宫门,武状元和武探花四处找门,也没找到……

虽然一再发生行刺皇帝、杀入皇宫的事件,可是宫门门禁这个小小问题怎么也解决不了。嘉庆二十四年(1819)四月,又有一名普通老百姓,乘守门者不当班,潜入紫禁城,一直走到内右门,深入大内,才被太监发现。

有一次皇帝出门散步,发现大宫门外居然有人放羊,这些羊群就在皇帝眼皮底下悠然自得地漫步吃著「御草」。宫门鹿角之上,有人乘凉闲坐,不远处树林里有小贩们举行野餐,席地喝酒吃肉。皇帝一追查,原来这些羊是太监们养来换外快的,那些小贩都是太监们的朋友,想来看看皇帝住的地儿是什么样。

皇宫内部的守御尚且如此松懈,更何况其他地方呢。可以看出,进入十九世纪后,清政府实质上已经失去了统治能力,各级官吏虽然听从中央号令,但是消极怠工,玩忽职守。事实上,绝大部分官员脑子里装的已经不是如何报效朝廷,而是怎么借著官位捞好处,这也是为什么贪污屡禁不止的原因。

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说我没有本事将这个原因彻底讲清楚,想彻底弄清这个问题,还是要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和历史书。这里我推荐一本书,福泽渝吉写的《文明论概略》。

福泽对皇权有这样的观点(大意):在皇权社会中,军国大事、国家战略是皇族和大臣制定并执行的,普通老百姓并不需要对这些东西操心,安生的过日子、听命令就行,为国牺牲、鞠躬尽瘁等这些行为应该是社会精英的责任。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不让老百姓对自己的国家负责,长此以往,老百姓对政治没有了兴趣,对国家民族这样的概念也就没有了认同感,换而言之,既然都是过日子、听命令,那么谁是统治者都一样,老百姓自然也就不会对国家负责。

福泽的这个观点比较简略,有疏漏,但大体是对的。一国的皇帝和各级官员,越是尽心竭力,其实越是在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老百姓也就越觉得自己不是国家的主人,所谓皇帝勤政爱民,从另一个角度讲,是把普通百姓当成了没有思想的动物。这种做法的后果其实在鸦片战争中体现的很明显:部分清军在远程射击的时候尚能抵抗,一旦进入肉搏则四散奔逃,无它,没有为国而战的荣誉感,更有甚者,一只千余人的军队,阵亡数人就崩溃了,仅用「胆气不足」也很难解释,原因就在于这些人也就是当兵混口饭吃,国家民族与其没有什么关系。此外,有老百姓为英军引路、提供给养的说法,也可以看做佐证吧。

福泽的另一个观点很好玩,他认为越是上古时期,圣君明君就越多,越是近代,明君就越少,这并不是因为人性变了,而是人民普遍开化,民智渐开的缘故。福泽在他的书中没有给出更近一步的论述,我在此试著给出一个解释。

我们以明末东林党为例,试著解释一下。明末崇祯时期,由于缺钱,屡次希望开征商业税,但是由于东林党的背后金主是江南富商集团,故东林党屡次反对,其理由不外乎「不与民争利」,此外还有矿税的问题。这就导致税负只能落在普通农民头上,再加上各级官吏层层盘剥,使得底层人民的负担过重,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在东林党人编的书,写的文章当中,东林党自然是正义的一方,其反对征商税、矿税,自然是为民请命,相对应的,对万历、崇祯自然少不了加以鞭挞。当然这里只是大概略谈一下,我们回到主线上来。还是讲为什么越是近代,明君越少。在上边的例子里面,由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团(江南富商),其拥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东林党),对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征商税),加以反对、攻击。换而言之,由于近代社会利益方增多,皇帝想推行一个新的举措,势必会触犯其他人的利益,上古时代,有能力发出舆论的人不多,自然是一片褒扬之声,到了近代,舆论主体增多,皇帝得罪一个集团,立马就会招致这个集团的舆论攻击,誉满天下的同时,势必毁满天下,故而基本没有明君。这里,也请诸位思考一下,为什么对康熙的赞誉就这么多呢?呵呵。

实际上,为什么皇权会被民主共和所取代,也是这个道理,社会发展了,新的利益集团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社会越发展,利益集团越多,皇权已经不可能对整个社会做到有效控制,如此一来,皇权旁落,民主共和是必然趋势。

晚清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这一点,鸦片战争后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的行为导致汉人士大夫力量的崛起,洋务运动则使开明士绅、富商势力崛起,清政府最后被北洋政府取代,而北洋系的基本构成就是以上政治力量。

三、皇权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领土广袤,但凡出现一个有能力的人,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并不是难事,中国这种现实决定了中国的政权不可能控制在一个人的手里,势必会形成多股政治力量角力的形势,而适应这种形势的,只有组成一个民主共和的政府,体现社会各阶层、各地域、各行业的利益,才能有效的对整个社会做到有效治理。应该说,中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不会,黄仁宇的书未必全对,但也差不多。
对于中国这个大陆型农业国家老说,小农经济和中央集权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何况明朝从宋元以后再次趋向保守。

SO,如果不是统治者未卜先知知道将来西方会发生工业革命,中国会被按著暴打,那么就不可能放弃小农经济和中央集权去追求资本主义。


看看世界上比较相似的国家,德国的威廉加俾斯麦,俄国的彼得大帝,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三个国家都可以是中国的模板,但是中国都没走。其中彼得大帝和康熙基本在同一时期,而当时中俄两国的情况也可以说是比较相似的。但是之后的发展确实截然不同,所以说中国的落后其实是始于康熙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败,其中二战后失去了包括东普鲁士在内的大片土地,并且长时间分裂,现在统一以后,国内依然有东西矛盾之类的问题日本发动了二战并战败,成为唯一尝试过原子弹的国家,现在国内还有外国驻军,还在为成为正常国家而努力。俄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之后,也终于失去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对于俄国来说可比外蒙,台湾对中国重要的多,至少相当于中国失去了东北和华北吧(其实德国失去东普鲁士也基本类似,使得这两个国家再也没有成为全球性大国的机会了)。所以,从今天回顾历史,到底那条路更好,其实并无法给出唯一的答案,而历史就是这么的有趣,也就成了我们如此热衷于历史的原因。
给题主 推荐一本书《万历十五年》看完就能解释这个问题了
不能,因为当时列强是拿大半个地球来和中国竞争。至于日本在近代的发展,其实中国学不来。日本在日俄,甲午,抗日三场战争的结果可以说明一切,前两场战争对日本来说凶险得多,但是他们赢了。这中间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日本人或中国人,就像现在朝鲜半岛的分裂,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朝鲜(韩国)人一样。认为中国在近代可以像日本那样发展的人,其实内心还是天朝上国世界中心那一套,而看不到那个时代东亚只是世界的角落,发展严重受到外部影响的事实。同时,我觉得理解中国的近代史,拿日本参考还不够,也可以看看土耳其 如何评价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