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于高中。

我自己有个心得——

教育有三个忌讳

一是『走极端』

二是『功利心』

三是『形式主义』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很火。孩子趴地上哭,爸爸妈妈站旁边安安静静地看著。乍一看挺酷,但其实这样的方法并不完全可取。

就算孩子最终自己起来和爸爸妈妈回家,但是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孩子只是妥协了。他的负面情绪不仅没有排遣掉反而增多,积压在心里。那种『没人爱我』的失落感和无助感,即使是成年人,都难以承受,何况是孩子呢?而这种不被爱的失落感和无助感,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可能还会引发出一系列更加严重的问题。

原则不能妥协,但是情绪一定关注。

所谓『温柔的坚定』就是这个道理。我的原则和底线不能妥协,但是我的语气和方式一定是温和的,即使我拒绝了你的要求,但是我会明确地让你知道『我爱你』

孩子哭闹,首先应该做的是『接纳情绪』

任何事都一样,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我也能感受到你的难过』

下一步是要帮助孩子排遣情绪『我陪你难过一会儿』

这个过程中,不离开,并且要给爱。

比如帮著擦擦脸,或者轻抚后背等,让孩子把情绪慢慢排遣出来。

等待孩子逐渐平复,再解决问题。

比如说孩子提了某个你无法同意的要求,那么你要告诉孩子你为什么没有同意,同时,也要认真听孩子说『我说说我的理由,你也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能说服我,那这件事还可以商量』

如果是一件涉及规则和底线,确实不能商量的事,那也要认真地以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释给孩子。

如果孩子是索要某样东西未果,那我们最后还可以陪著孩子去和那样东西『说再见』——虽然我没有买给你,但是我尊重你对它的喜爱。

如果孩子的行为让你也产生了负面情绪,不要骂,不要吼,正面沟通:『我现在也觉得很难过,我们先各自难过一会儿,等我们都不那么难过了,我们再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把你的真实情绪直接告诉孩子,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被关注,被接纳,被爱,被尊重,同时,他也看到了你解决问题时的方式和态度,慢慢地,他也能够变得平和,学会正面沟通。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久过程,并不是说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有奇效。

迅速有奇效的,除了麻药就是假药。这世上所有珍贵的事,收效都很慢。

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成长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最终都会解决。但不会是用同一种方法,也不会是在同样长的时间内。

慢慢来,别著急。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刀切」的思路其实往往有点危险。

比如题目这句: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说话,让他哭个够。

表面上看,这个处理方法显得家长「坚定而有原则」,但当「孩子哭」的表面状态放在不同的情景和心理状态时,家长不说话的陪伴也许就并不适用了。

1。比如首先因为身体疼痛而哭

尤其幼龄宝宝(婴儿期)的哭泣,往往是非常具体的求助信号(我饿了!!尿布难受了!!屁股疼!!翻身压倒手了!!)

作为家长不但不能「不说话就看著」,还得第一时间飞身过去,小心观察孩子的具体需求,排查病痛,最后用爱和抱抱尽量安抚。

就算孩子大了,也有疼哭的小委屈呀。

一件小事。昨天墨墨(三岁)去朋友家玩耍,被好朋友用玩具枪的枪筒不小心碰伤了左手食指。

其实真的是很小的小伤口,但也许浅但流血的伤确实有比较强的痛感,墨墨哭哭啼啼了整整一路,留著眼泪撇著嘴,委屈自己被好朋友「意外弄伤」。

委屈……

这我肯定不能不说话干看呀!

于是就一路慢慢开导他:

  • 朋友不是故意磕你手,而且人家道歉了呀
  • 我理解你觉得手受伤了很疼,回家妈妈再给你戴上创口贴,再多给你爱的抱抱
  • 我们一会儿睡前多看一会儿书,你就忘了疼啦~

从这类小磕碰,到「旷日持久」的感冒发烧,孩子如果因为身体不舒服才哭,这时家长还是温柔以待,积极宽慰孩子才好啊!

2。比如【真哭】,因为情绪上受挫而哭

【真哭】,往往是有非常具体的原因的。这时不说话的陪伴反而变成了冷漠。

比如孩子表达需求但受挫时,2岁叛逆期开始,一直到四五岁,孩子都有可能因为没有达成内心心愿而情绪失控,表现为【以哭为主、坐地拍打等行为为辅】的哭闹状态。。。

这时我婆婆就特别喜欢题目中这样【冷处理】:她就看著墨墨哭,过一会儿,然后喊一句「哭了真难听!男孩子哭像什么样子!不许哭了!」 然后捂耳朵假装「不听不听」的样子。

—— 从来都是反效果啊!

孩子本来就委屈,哭只是外在的反抗方式。现在又因为这个反抗方式被人身攻击,而他的需求也无人问津,孩子当然是哭的更难受更委屈。

我从实践中感受到的有效方法,能解决这类Terrible 2 情绪性哭闹的思路就是:

转移阵地,远离事发源头 → 用语言帮孩子表达情绪 → 引导孩子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 最后复盘一下最初哭闹的场景,讨论能不能不哭,好好说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地板上玩多米诺牌,奶奶特别介意地上不够干净,坚持让墨墨去茶几上玩,墨墨不想去,因为茶几铺了软胶垫子,起落不平,玩多米诺容易倒塌。

这个小矛盾,因为墨墨情绪上头开始哭闹,而奶奶习惯性冷处理就看著不管,又抱怨孩子「哭的难听」,结果愈演愈烈,差点变成大战。

我于是第一步赶紧把流眼泪发脾气的墨墨抱走(离开事发现场),去旁边小楼梯坐下来。我先等他「告状」,自己说一下事情经过。

然后,我问他是不是觉得地板上玩多米诺容易搭建?是不是奶奶的玩法和你想的不一样,你心里很委屈,才哭了?(引导、说清情绪

墨墨点点头,然后又更委屈的哭几下,才平静一些,这时我问他,「你想在地板玩,但是奶奶觉得地板不干净,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呀?」 (提问解决方法

墨墨自己表示,其实可以动手先打扫一下地板,然后再玩就不脏了。

最后,我亲自扮演奶奶,又表演了一次刚才呵斥墨墨不许在地板玩的情景,然后问墨墨,哭也不能解决问题,你下次这个时候可以怎么说呀?(复盘情景,思考不哭不闹的方法

墨墨说,下次可以讲,「谢谢,我不想在茶几玩,那我先打扫一下地板可以吗?」

好了,完美收场!??


总结起来,题目中这条育儿建议,初衷应该是让家长别被孩童的哭闹而【要挟】,别让孩子通过习惯性【假哭】达成目的。

但实践到自家的日常陪娃时,我们也得理解,儿童的世界有太多小心思、小情绪,幼儿还不能自主排解,难免用【哭】的形式、【闹】的辅助进行反抗,这也是幼儿自主意识萌发的体现。

最好还是保持你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孩子沟通他哭泣背后的真实原因,再引导孩子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也许一套完整的【情绪疏解】流程有些复杂,但幼年时这些宝贵的情绪小课堂,也许能帮孩子建立更强大爆满的人格力量。

内心有足够的爱作为底色,人才会敞开心扉去爱这个世界。


我认同孩子需要在自己的情绪里呆一会儿,但不认同不分情况「让他哭个够」。

先说「在自己的情绪里呆一会儿」,当我们被碰到或是摔伤时,会呲牙咧嘴疼一会儿,等那股儿劲缓过来,人会平静很多,假如说孩子哇地一哭,就被强制制止【不许哭】,那就相当于是家长的威慑大于(内心的)伤痛点,假如大人够凶的话,孩子确实会吓得不敢哭了,但这不是什么好事。有时候孩子哭,家长来安抚,他们仍需要哭一会儿,就是情绪需要一个缓解的方式,所以,可以在情绪里呆一会儿,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调整的机会,哭确实能部分释放掉负面情绪,等他们缓过来了再交流。

所以,我一般是说:你觉得很难过,想要哭一会儿,妈妈在这里陪著你,等你哭完了想和我说话,我都在的。

我家小皮一般会很快说:妈妈,我哭好了。那接下来就是交流感受,孩子的感知很敏锐,但他们的解释能力很差,最开始是需要学习识别自己的情绪的(所以很多父母发现情绪管理绘本对大人来说很好用^^,因为我们从小缺少这样的教育,以至于许多大人也分辨不了自己的情绪),情绪其实有很多类,还可以分为基础情绪,和复合情绪。

对于小小孩来说,大约分一下基础情绪就可以了,这样的绘本很多,最全面的是类似下图左边这样的(不推荐,因为不够好玩^^):

大人用来学习倒是不错哦^^

有一些网红版的,褒贬不一,有的孩子非常喜欢,有的孩子无感(小皮就一般般……好吧,不太喜欢):

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我的情绪小怪兽京东¥ 33.20去购买?

但上面这本绘本有一个创举,就是告诉孩子,情绪是可以整理的

那么大人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传递的态度是什么呢?

  • 告诉孩子人有情绪是正常的,不是你一个人独有,所有人都有情绪(这个伏笔还有助于你情绪不好时,告诉孩子自己需要一点时间和空间整理一下^^)
  • 告诉孩子,无论好的情绪,坏的情绪,都是可以接纳的
  • 告诉孩子他是被爱的,关心和尊重,即是爱的形式(在幼小的时候,抱起、询问、察看不适,即是关爱)
  • 告诉孩子,我们是可以与情绪和平共处的,情绪会来,也会去,而认识内心各种升起来的情绪,找到自我梳理的方法,是我们的长期功课

既然是长期功课,从出生后就开始练习,但不强求一时半会儿掌握,对不?

我们接著来说孩子哭闹这个问题,这通常发生在他们受挫时,在某几个阶段更为突出:

  • 能力跟不上想法时(terrible two)
  • 试探规则和大人底线时
  • 分离焦虑,适应新环境时(入园适应期)
  • 自我秩序被破坏时
  • 生理或心理不适时

总是得到敏感回应的孩子,在后两点比较好一些,同时,试探大人底线时,一般也不用哭的方法,因为没必要(在成长中,不必用哭大人就会回应)。主要集中在能力跟不上想法,以及入园适应期。但能力跟不上想法,通过大人的耐心引导,慢慢地他们也适应了,入园适应期过后,也不需要哭了。

所以,得到积极回应的孩子,整体哭闹更少。我在历史答案中,有过一些生活经验上的分享。

有趣的是,如果从小注意孩子的情绪疏导,大一点真的很省心(比如4岁+)。

哦,小皮喜欢的是这类的情绪绘本(他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孩子,基本上没发过脾气,但这个绘本我们是用来识别和理解愤怒的情绪。当然,主要是:很、好、玩):

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京东¥ 25.78去购买?

类似这样的有趣绘本还有不少。

在情绪识别和管理上,绘本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家长学习起来吧,带有惩治、警告或治气式的任孩子哭,其实有时候是自我的情绪没有疏导好,孩子的情绪点燃了大人的情绪,大人不能心平气和,也就不能很好地接住孩子的情绪了。

所以,在孩子哭的问题上,最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是大人。

孩子只是原生态,大人是有隐藏的成长创伤的。

自觉滚了@@~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来回答,因为自己也差不多是如此做的,哈哈,除了我会说话。说说这么做后,两岁半女儿现在每次哭闹是什么状况。

印象中,仅有两次长辈制止女儿哭的情形发生,其中一次是坐飞机出行的时候,女儿一路挎著的玩具被拿去安检,她不乐意,大哭起来。

我呢,一边平静淡定地抱著她,一边轻声告诉她「玩具要从那个隧道tunnel钻过去,安检叔叔要检查一下它是否安全,一会就好……」

但是长辈看不下去呀,假装厉声说道「不许哭,别哭了」,结果女儿反而更委屈了。第二次一样的情形,长辈看见后忍不住制止:「好了,别哭了」,本来快哭完了的女儿又更委屈地哭了一场

个人认为这种不允许孩子哭的做法,就是简单而粗暴地剥夺了孩子哭泣的权利,而我希望孩子拥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权利。

所以从女儿出生开始,只要她哭了,排除尿了、饿了、渴了等身体不适,都会允许她哭完。

有时还会说「哭吧,哭够了告诉妈妈哦」,然后就在旁边看著她哭,或者抱著她,基本上她每次都是哭一会,就没事了,然后就能开开心心地玩耍了。

这时候我会找个机会问问她「刚才因为什么哭呀?哭闹妈妈有时候猜不出来呀,下次可以不哭,直接说话告诉妈妈……」

当孩子不顺心哭得时候,在外面公共场合,我会试著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尽快停止哭闹,以免影响到别人。可是在家里的时候,就会陪著她,让她哭够。

这样做的结果是,女儿现在32个月,每次哭一会就自己不哭了,而且事后还会主动分析她自己刚才因为什么哭了。

她会说「妈妈把纸尿裤放凳子上了,xier(她习惯称呼自己的名字)就哭了」「妈妈没有这样子,xier就哭了」,还有「xier困了,就哭了」……

有时哭完了,会问她「哭完了吗?」她答「xier哭完了」有一次她哭够了,又开心地在床上蹦来蹦去,爸爸说了一句「xier怎么不哭了啊?」她答道「xier玩著呢,所以xier不哭了」。

其实「允许孩子哭」,这样做反而让孩子更不容易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哭闹,因为他/她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他/她哭闹,而满足他/她的不合理要求,一个人哭闹,而没有收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下次就会换一种表达方式了。

所以就让我们给孩子哭得权利喽(^^)

我是 @记忆的瓶子Pinky 在这里分享读过的好书,用过的好物,进行的英语启蒙,陪读的中英文绘本,以及一些育儿小心得,点击下方可以查看更多育儿干货内容(^^)

英语启蒙 17问答|早教机选择| 大咖书单

绘本共读 0-2岁中文绘本|0-2岁英文绘本|亲子阅读常见问题解答好物分享 母婴神器|0-12个月玩具| 0-3岁玩具|母婴电器|纸尿裤育儿干货 新手爸妈必看 | 如厕训练|疫苗接种|母乳喂养|带娃出行|坐月子独自带娃好书阅读 孩子:挑战| 养育女孩| 父母的语言 | 自控力 |学会提问 |朗读手册


首先,不是说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说话,陪著他,让他哭个够,这样他就不会形成哭闹的习惯。

而是在年幼的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要分情况判断孩子为什么哭

  • 身体不适
  • 情绪问题
  • 想借哭闹来达成某种目的

确定问题并且和孩子一起协商解决方法。如果还是是有原因的的哭,大人什么都不做,就坐在旁边,反而会起反效果。

比如之前很火的睡训事件,那个妈妈就一直在监控里看著孩子哭,她忍了很久,都没有去帮助孩子,最后导致孩子死亡。正常情况下我们肯定不会真的极端,但是有时候,真的会出现,我们在孩子身边,看著孩子哭,却完全不知道,他其实在求救的事情。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要第一时间询问孩子是否有哪里不适,或者结合情境问孩子是否因为某事哭。解决方案。

如果孩子是因为对你做的什么事儿不满意哭闹,以此威胁你改变主意顺从他,那我们可以先和孩子讲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哭任他哭。父母就陪著他就可以。等他哭完,可以再解释一遍自己坚持原则等原因。这样他会明白,哭闹是无法威胁到父母的。

我一直是这样应对花生的哭闹的。目前他两岁,正是秩序敏感期,一开始会因为某件事不如意就大哭。逐渐的发展到,有事儿解决事儿,实在不会表达的,再用哭声吸引我们的注意。基本就是哭两声把人引过去,就安静的等爸爸妈妈和他一起解决问题。相对于很多小孩儿,花生算比较讲理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