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有抽动症四年,期间断断续续用药,症状也是时好时坏,近一年症状开始加重,坚持服用中成药也控制不住病情,请问给孩子服用 中药汤剂 效果会怎么样?喝中药治疗需要多长时间?希望得到回答!感恩 感谢


你去北京五棵松找王红民老师,几次治疗就能治好。


不一定。有服药两三周的,也有服药一年多的。诊治过最常的一位患者,治好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经过三年,才彻底痊愈,服药时间总体三个多月。多数需要两三个月。


这个提问的潜在意识是「抽动症」可以通过中医师指导下的本草用药来让疾病痊愈。这个视角是非常窄小的;临床中,仅从中药本草入手调理起效极慢,效果很差。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务必要把视角打开,不能局限于某个学科(西医医药或中医本草)或某个号称神奇的针对性疗法

我们在临床常见一些老师会因为孩子有抽动症,说他「太好动」,建议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说是(比如)「多发性抽动症」。然后家长开始著急了,原本在工作中挤压的焦虑底色又叠加了一层。

对于一个没学过中医,没学过西医,也没学过心理学的家长,给孩子贴上一个「抽动症」等各种学术名词,有什么意义呢?它只不过是人类社会判定的一种标签而已。作为父母,作为老师,如果因此放弃了他个人作为父母和老师的责任也就是放弃了对孩子真正的关心

有的老师也处在功利的大齿轮里面,无意识地充当一个功利性的快速旋转的零件,他希望留下的学生都是最好的,不好的学生要么转学,要么贴上各种标签,作为放弃他们的理由

现实非常严峻,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医生必须毅然坚持追问家长:「作为家长,你的责任是什么?你能不能有自己的立场?」

作为家长,学会观察孩子并确立一个「抽动症」的整体调理架构与思路非常重要。

要知道,儿童の身心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医生,甚至社会集体意识の共同参与

首先,单个象限学科的立场出发,我们会觉得它们之间没有关联性,甚至是三种对立局面,很难统合

西医认为抽动症跟神经(基底神经节病变或与其相连的神经通路异常)有关;

中医认为抽动症是肝风内动,肝血不养肝筋;

心理学认为有:A、慢性压力(考试,升学,受到欺负,父母严厉,啰嗦);B、家族遗传;C、情绪障碍;D、发育迟缓(儿童时期男孩发育落后于女孩所以男孩发病率远高于女孩)

实际上,它们是可以统合的。

下面,我们来明确一下诊断の思路与诊断の次第。这是整合医学の调理思路,并不局限于某个学科。

第一步:先从西医物质层の视角入手,排除一些特殊原因以及器质性病因,再去了解一下孩子的病史。

如,在分娩期间中,孩子有没有产伤,有没有缺氧,有没有早产;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有没有类似于发育迟缓的问题;在早期生活中,孩子有没有得过哮喘,有没有长时间的尿床,有没有食物过敏,有没有缺少矿物质,有没有得过其它重大的疾病等等。这些部分可以通过西医的望触叩听理化检查来了解。如果有西医部分检查出来的问题,那就需要我们积极地治疗。

排除西医部分的物质层躯体原因之后。

第二步:再看下中医的调整层面,在能量层次是否有问题。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可以知晓人体的胖瘦松紧,神气的虚实定散,平时形气神状态的有力与无力。通过望诊可以马上判断出孩子的虚实

一般来说,抽动症的孩子,偏虚多一点。即使身体有淤热,也常常有中焦虚或者先天不足的问题。中焦虚比较容易判断,看孩子的肌肉是不是比较薄弱,肠胃消化好不好,大便成不成形;先天肾虚,看孩子的眉间距,看鼻梁,看孩子有没有早产,有没有得过重大疾病,以及到了七岁是否还会尿床。中医调理的思路,是增加孩子的能量,可以用本草,用艾灸,调整孩子的饮食,睡眠等等。如果孩子是这个层次上的问题,那么喝中药调理抽动症起效会快很多

第三步:如果中西医这两方面都检查过了,孩子的肉体以及能量都很好,没有明显问题,那就要考虑心理学的问题。心理学调理的重点在于了解孩子的精神状态,调整孩子的背景

第一个要观察孩子当时的精神状态,比如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还是涣散的;精神的稳定性是敏感型的还是迟钝型的。

第二个要观察孩子所处的环境大背景,包括孩子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以及跟家人互动时的状态

临床中常见孩子是紧张型的。这类孩子的家长往往都是比较焦虑和强势的,许多家长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位用力过猛的家长。不自觉、不自知的无意识状态是很麻烦的。很多患有抽动症的孩子,眨眼睛做怪脸,其实本质原因是周围环境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实际上,作为家长,你稍微观察一下孩子的发作机制就会明白这个简单道理。比如,孩子是被老师一批评,抽动症又会发。又比如,孩子在被家长严厉呵斥后,当时若没有出现急性抽动症,就可能转阴证,出现慢性抽动症。

我们可以看看汉唐时代的孩子,他们的神采飞扬度、阳气通达度,和现在的孩子完全没得比,那个时候的孩子极少见抽动症。这并不是因为古时候没有心理学或相关诊断。而是那个时候孩子就极少会出现这种表现。举个例子,如今的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在这个时代非常常见,但在上世纪90年代,都只是被归类为一个模糊「神经衰弱」的标签下。其实是这个时代,各位家长都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家长本身是如此,孩子作为一个接收器,就更容易进入这种状态了

所以,这三个部分的鉴别,每一个层次都是很清楚的,从肉体层面到能量层面再到精神心理层面,有非常明确的判断指标。

注意事项:

第一: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诊断都只是标签。不要让孩子被贴上抽动症或病人的标签,要告诉孩子,它是正常的。千万不要抱著一种强烈的对抗心态——「我一定要消灭抽动症!」。其实,这种心态也是用力过猛、思深意紧、焦虑强势的集中表现。这背后的力量本身就会造成孩子抽动症的加重

第二:医生无法再段时间内了解一切,患者自身及家人要积极观察主动学习。

光是在门诊,在有限的时间里,哪怕你给30分钟的时间跟妈妈交流也是不够的。医生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了解整个家庭の大背景。所以作为家长,自身学会观察,学习一点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学非常重要。

一个病人,如果自己有基本的背景知识,学了一点西医,学了一点中医,学了营养学,也有一点点心理学知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观察这个孩子,孩子有了问题之后,家长有个基本的鉴别和判断。先观察一段时间,让他自己恢复,还是要用中医的方法调理一下,还是说发烧热度比较高,或者小孩是有抽搐了,还有些并发症,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去看一下西医的急诊,他最好能有这样的一个基本判断思路。 这个思路也可以从多年看中医看西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之后,他能够主动从孩子生病和看病的过程当中,找到这个规律。

各位家长要慢慢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当你能够做到足够的熟悉、关心和了解孩子的基本状态后,那么哪怕某一天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你也不会那么慌张和焦虑。

第三:对于患者、医生来说,全观的思维非常重要。

作为医生,要跨学科学习,不能被自身学科的视角困住。作为患者,也要打开视角,不能死死认定某个学科的某个药能代替一切,解决一切。现在的医疗健康问题,需要多学科,要整合,而且这个部分还不能只是在医院里面完成。整合医学在中国国内市场仍没有开拓。很大程度上和国内多数家长思维窄化有关。
我不知道你孩子的病情程度啊。

你好,我家喝中药半年也一直没好,反复发作,有什么好办法吗?


当时吃了三年,上初中就不吃了,过了青春期自然就能减轻很多


不经意看到抽动症相关,来回答一下,答主小学二年级到初三得过抽动症,现在成年很多年了。小学到初一都是通过西医治疗,药陆陆续续没停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日三餐没非常按时吃,而且小孩子容易忘记,所以西药对我无效。后来初二开始喝中药,第一次连续喝了3个月,每天早晚各一次,3个月后感觉没事了,中药疗程本身也是3个月,所以停药,半年后有复发的状态又连续喝了1个月,之后反复几次,每次都持续喝1个月。上高中后印象中好像就高一还喝过中药,之后好像就没了。应该算是治愈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