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近年来新建商品房为什么大部分是高层建筑。


02/25/2020更新

最近这条回答收到了很多赞,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下面尽可能增加一些信息完善一下回答。


有多方面原因,总的来讲两国城市开发思路非常不同。下面列出一些我了解的具体因素

I. 地权制度

日本与美国类似,运行个人拥有土地产权的系统,并且相关权利保护力度较大。而中国大陆与香港特区类似,运行土地公有制并出让使用权的土地管理系统。

前者让政府更难控制具体开发形式,各家各户有一定建设的自主权。后者则让政府有更多许可权控制开发,相比日本,相关开发项目的建设边界就要明显很多。

图1. 东京多摩新城的面貌

图2. 香港将军澳新城的面貌

II. 历史沿革

日本的城市化开始较早,并在1920-1980年代间赶上了郊区化与新城建设浪潮 (尽管是铁路支撑的)。中国开始城市化时,城市扩张及去中心化已不是主流。

近代化以来,日本无意间点出了限制汽车+细密路网+TOD这样现在看来业内会青睐的"规划点",另一方面却与同期的西方一道放任了单家独院的郊区蔓延。

图3. 田园调布开发的老照片

(*. 彩蛋: 彼得卡尔索普1993年出版的TOD示意图与这个地方很相似)

III. 政策思路

日本城市市场化,政府政策通常限制但不指定具体开发区域。中国城市有指挥,往往会指定区域进行开发。而当城市化速度过快,两者的城乡边界都常常模糊。

东京的城市化历程其实与美国城市的市场主导异曲同工,主要区别在于铁道主导及有一些政策控制。近期为止(图4),东京的建成区基本在沿著铁道线自然扩张。

图4. 东京的建成区 by Atlas of Urban Expansion (Angel et al., 2016)

IV. 开发目的

日本增长期的开发目标单一,主要考虑安顿新增城市人口。中国增长期则较复杂,土地财政、紧凑规划、全球竞争都考虑。其实80年代后两国都推过高层开发。

实际上东京在这失去的二三十年修了大部分现存高层大厦。这一方面出于与国内相近的规划思想,另一方面旨在参与全球化时代的都市竞争 (Sorensen et al, 2010)。

图5. 东京郊区近期的住宅项目代表之一 - 柏の叶キャンパス (柏之叶校园)

V. 区划思路

日本的全国统一土地分区是向下兼容型的,最高密度分区通常也允许建低密度一户建。中国的分区各地不尽相同,建造单家独院在很多情况下有变成违建的风险。

因此相比其他国家,单家独院在日本有更多建造机会,常常与高层住房一齐出现。同一区域内的建筑形式也较丰富,而至于这样是多样化还是杂乱化就见仁见智了。

图6. 东京月岛区域的一户建/高层混搭式景观

(*. 彩蛋:这里是羽海野千花作品"三月的狮子"的取景地)

图7. 英文版的日本统一用地分区准则

VI. 用地方针

日本全国人口密度比中国高、人均耕地也较少,人口聚集于平原部分。不过国内黑河-腾冲线以东资源状况也不算太富余,又有耕地红线等较保守的用地思路。

这点其他答主已经讲得很好了。大范围建设紧凑型单家独院,以中日的土地状况都是能实现的,只是这样做有相应的机会成本,而中国没有选择鼓励这么做。

图8. 日本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总而言之,中国和日本城市的建设思路非常不一样

日本战后的住宅建设和城市扩张,政策管制力度算是美国以上、欧洲未满。因此出现了类似欧美的郊区化与一户建蔓延。而过程中发展出的各种优势,比起规划所得更多是按实际情况开发的意外收获。相比之下,后发的中国用强调控思路在走著另一条路。

说到规划,东京更多实践的是管控小汽车交通与宏观的多中心战略。两者现在看来都还算成功,目前多数居民都依赖电车通勤,且其多核心格局也很明显。这从可持续城市化来讲还挺不错,但是作为目的之一,(类似伦敦等地)汽车交通就不会很舒服了。

很有趣的是在东京等地,人们会觉得新式高层住宅(タワーマンション)很高级。日本小地方一户建较多,大城市住小高层和团地的也很多,而设施齐全的新式高层价格很贵。按照目前日本的政策,高层建筑风潮还将持续下去。不过这里要展开讲就要单独开文了。

目前大陆流行的高层建筑式开发,可能确实受到香港式开发的影响。这控制住了城市边界、推进了土地财政,却也促成类似香港的虚高房价。虽然我个人也不是很喜欢一味追求密度和效率,由于上述因素和状况,我猜这个模式在国内大概也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感觉大家对土地财政非常感兴趣,下面推荐一篇很全面的直系学长写的论文

What gave rise to China』s land finance??

www.sciencedirect.com图标

Angel, S., Blei, A.M., Parent, J., Lamson-Hall, P., Galarza‐Sanchez, N., Civco, D.L. and Thom, K., 2016. Atlas of urban expansion—2016 edition. The NYU Urbanization Project: New York, NY, USA.

Calimente, J., 2012. Rail integrated communities in Tokyo. 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 5(1), pp.19-32.

Hebbert, M., 1986. Urban sprawl and urban planning in Japan. Town Planning Review, 57(2), p.141.

Hein, C., 2008. Machi: neighborhood and small town—the foundation for urban transformation in Japan. Journal of Urban History, 35(1), pp.75-107.

Okata, J. and Murayama, A., 2011. Tokyo』s urban growth, urban form and sustainability. In Megacities (pp. 15-41). Springer, Tokyo.

Sorensen, A., 2000. Land readjustment and metropolitan growth: an examination of suburban land development and urban sprawl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Progress in planning, 53(4), pp.217-330.

Sorensen, A., 2001. Subcentres and satellite cities: Tokyos 20th century experience of planned polycentrism. 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 6(1), pp.9-32.

Sorensen, A., Okata, J. and Fujii, S., 2010. Urban renaissance as intensification: Building regulation and the rescaling of place governance in Tokyo』s high-rise manshon boom. Urban Studies, 47(3), pp.556-583.

Xu, N., 2019. What gave rise to China』s land finance?. Land Use Policy, 87, p.104015.


我给你说个直观体验的办法。

打开谷歌地图和百度地图。

然后分别看离东京和上海市中心直线距离15-40km的郊区的街景地图,随机的,多看看,你就差不多能直观体验了。

然后再打开卫星图看看。

你就会感叹中国大城市郊区土地居住利用率相比日本欧美太特么感!人!了!


找个城市开车以市中心为原点,10KM,20KM为半径画圆,你会发现,在这个面积内,还有大量的地方没有开发,有农村的住房,有农田,有菜地,有荒地。如果交通修的不错的话,我想这些地方是可以支撑得起大量二层独院,然后市区上班的。

现在的房子,特像古时候的苛捐杂税。


因为塞满一亿三千万国民所需要的土地面积比你想的要小得多

日本虽然面积小,但是并没有那么小,有足足38万平方公里,大概是四个江苏省,远大于英国,略大于德国。大家都说基本都是山地,但事实上刨去一般所认为的70%-80%的山地面积,那么平原面积也有8-11万平方公里,我们就算10万吧。

(鉴于评论区很纠结日本平原面积到底有多少 我看到的数据有9w的 但在这里为了避免争论 我在此将其改成可住地面积 字面意思 可以用来居住 种田的面积 根据日本国土技术中心的数据 为10.35万平方公里。)

低地に広がる日本の都市?

www.jice.or.jp图标

100000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我的老家,苏州的建成区面积是400平方公里,日本的平原面积可以塞250个苏州建成区,而苏州市城区有500万人口。

但我们有一种小日本的固定观念,所以觉得日本的住宅区应该都是下图这个密度:

取自神奈川县藤泽市,一个42万人口的中型都市,东京以及横滨的卫星城,同时也是首都圈的旅游胜地,湘南地区的中心,我的现在以及未来的居住地。上图是临海区域,也就是首先被开发的南部平原的房屋密度。

但事实上日本也有这样的住宅区:

同样来自藤泽市,同一比例尺,跟地处平原的南部地区不同,北部地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高低落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藤泽市一直致力于开发北部山地,劈山削岩规划住宅地。

上图的柄泽地区便是典范,巨大的公园(图最下的那块大空地,目前已经完工),由市政府主导的有条理的住宅区规划,住宅区之间宽度达6米的笔直马路,在日本老住宅区是不敢想像的。

而因为刚开始受制于人口数量以及交通的限制,城市的建成区必然只能被局限于中心地带附近。又因为资金以及技术的限制,城市发展非常受地形所限制,那么房屋密度自然大。

但随著铁路的诞生,即使住在五十公里开外,每天也能来回上下班,挤在中心区域的必要自然是没有的,铁路公司新开一个站,那附近就会形成住宅区。并且人类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改变地貌的能力,以前无法居住的山地地区也能够形成大规模住宅区了,这些住宅区一路延伸到了远郊。

所以我觉得日本人为什么有不少都能住得起二层小楼?因为他们很好的开发了郊区。

【至于其他他们能很好的开发郊区的原因,那就有很多了。不过日本的规划是最符合他们国情的,跟什么意识形态并无关系,所以讨论我国为什么不能这样没有任何用处。适合自己的,才是坠吼的。】

—————分割线—————

利益相关 本人是日本国家资格证 宅地建物取引士(神奈川県登录)取得者(详情可以wiki 简单来说 没有宅建士 公司不能开门营业 不过宅建士多了 也没什么卵用) 目前不动产业界社畜。

评论跟我扯容积率低的是否能分得清我截图的地区分别属于什么用地?跟我扯面积的是否知道什么是施工面积 建筑面积 延床面积?一口一个一户建,你们又是否知道什么是建卖住宅什么是注文住宅?


确实,地根本就不缺

日本面积大概只有中国的1/30吧,人口是中国的1/10,然而日本全国住一户建的人口大约占55%。在东京都这样的大城市也有28%,偏远地区是80%以上。

典型的一户建,地基面宽5米,纵深15米,占地75平方米,盖成三层,套内应该有接近200平方米了,住一家四口很舒服。出了家门就是马路,只要不是太偏,往不同方向走三四百米有不同线路的两个地铁/电车站,相对的,车位就是奢侈品了。

我们经常说的18亿亩红线,如果让全国人民都住上这样的房子能用掉多少亩?

计算一下,一家四口占75平方米地基,就是(14亿/4)*75=262.5亿平方米,折合0.4亿亩。

考虑公共设施、道路、绿地之类,容积率按20%计算,也只需要2亿亩,还不算现有住宅腾出来的部分。所以说地有的是,根本住不完。

全世界那么多国家,好的不学,偏偏把最不长进的香港的地产制度学来了。

----------------补充形象一点的资料,看地图-----------------------

北京地铁2号线的大致范围,注意右下比例尺
JR大阪环状线的范围,看比例尺,和北京地铁2号线基本相同

看以上两张地图,比例尺相同,JR大阪环状线总长21.7公里,北京地铁2号线总长23.1公里,也基本相同。

我在南边新今宫站附近、东边森丿宫站附近、北边梅田附近三个红圈,再加上再往北的新大阪站(移到北京地图上大概相当于北土城到奥体之间)这四个地方都住过。除了梅田这里是纯商业区以外,剩下三个地方都是大片的一户建。

自己用Google earth看看吧,眼见为实。

最后再补充一下,日本类似地段最常见的是外观类似联排,实质独栋,没有院子、没有车位的房子。和左邻右舍不共享隔墙,可以一家一户拆掉重建。不过和左邻右舍之间也几乎没有空隙,两侧隔墙没法开窗,采光通风只能靠前后两面。

在类似地段,有院子和车位还是比较奢侈的。如果位置再偏一点可以有车位,不过到城里上班停车也很贵,所以日本人出行还是以轨道交通为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