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价格下降,但是根据需求定理,价格下降了需求量不就增加了吗。这两个观点不自相矛盾吗。同理,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价格上升,但根据供给定理价格上升,供给量不就增加了吗。

大神下能解释下这种现象吗。

还有价格到底是供给决定的还是需求决定的,影响供给移动的因素,现实中具体有哪些。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则我都背下来了,但应用到现实中,总会出现矛盾和想不通的地方,大神们能不能好好阐述下供给和需求的本质和应用,小弟给这拜谢了


能不能好好阐述下供给和需求的本质和应用?

看不懂主流经济学的供求曲线、价格理论等等。它的定义很雅致,图形很雅观,可我就是看不懂。

我下面说的,和主流经济学大不同。同样是供给需求价格,下述定义不同,意思不同,思路不同。

我们中国古人说,物以稀为贵。这是价格现象的实质,这是价格理论的精髓,是大智若愚的典范。

并不是价格它先存在,先降低,才增加了所谓需求。是货物供给的数量太多,才卖得低,买的多。

并不是价格它先存在,先提高,才增加了所谓供给。是货物供给的数量太少,才卖得高,买的少。

假设买家的数量一定,各自购买力一定,当货物数量少就价高,进而就可以增加货物。反之亦然。

货物的数量(供给方面),货币的数量(需求方面),它俩是因,价格是果,它俩决定交换价格。

交换,是货物货币的对流。

价格,是对流的货币货物。

供给,是提供用于出售的货物。供给量,是货物提供量,是用于出卖(追求货币)的货物量。

需求,是提供用于购买的货币。需求量,是货币提供量,是用于购买(追求货物)的货币量。

用于出卖的货物量,用于购买的货币量,决定了可行的一切的价格,决定了均衡的出清的价格。

当货物量变动,或者货币量变动,或者二者都变动,则价格必然随之变动。价格是被动的后果。

在生产交换中,在交换消费中,买家必须买,卖家必须卖,都处于再生产循环当中。不买,就看著钞票等著挨饿。不卖,就看著钱包等著赔钱。高贵的面包不买,非要买一年后低贱的面包,就饿死了。每一天每一元就得一分钱的利息不赚,非要搞每十年每十元能得一万元的大买卖,就赔死了。劳动创造财富,时间就是金钱。那么,买家之间互相博弈,会有竞买。卖家之间互相博弈,会有竞卖。买卖双方之间互相博弈,买方想价低,卖方想价高,在此前提下,共同想多买多卖。那么,这些任意博弈的任意结果,总是等价于上述供求决定价格,等价于货物数量和货币数量这二个客观数量,对一切交换数量即价格数量的客观决定。人们是从供求决定的一切可行价格当中,随意任意接受了某一个中意的价格,主动被动选定了某一个折中的价格。供求决定价格,人们选定价格。

交换的时候,货物流入市场,货币流入市场,双方对流。价格是流出,是个后果,是对流量。

作为被动的后果,当价格低,就是货物多,不能再多了。当价格高,就是货物少,可以更多。

作为被动的后果,当价格低,就是货币少,买家少或钱包小。价高,就是买家多,钱包大了。

卖方的货物数量,买方的货币数量,它俩总是处于变动当中,也总是有相对态势即价格行情。

所谓物以稀为贵。供给、需求、交换、价格都很简单很平常,不需要搞繁杂玄虚的定义和图形。

不妨,你这样看:一切市场都是供不应求。因为全社会全人类的人口都是买家,总是消费不足。

不妨,供不应求局面下,卖方的货物数量=可满足的人份,买方的货币数量=多阶层待满足人份。

其中,可满足人份,待满足人份,都是一定时间的,也是一定满足标准的。这个可延伸,可精细。

其中,买方多阶层待满足的人份,按上述可满足人份分为若干阶层,各有阶层内的平均化购买力,

从而,卖方供给量就意味著一个阶层的可满足人份,而买方需求量意味著多个阶层的待满足人份。

譬如,卖方有一千万人份货物,买方要一亿人份货物,则把买方分成十个阶层,则有十级购买力。

那么,买方中平均购买力最高的第一个阶层买到货物,均衡出清价格是第二个阶层的平均购买力。

亦即,交换价格,是恰好买不到货物的那个次高阶层的购买力。就这么简单。这个参见拍卖理论。

亦即,交换价格,在一定意义上,等于所有买不起货物的那些人口数量的值。这个需要深度思维。

以上,购买力是提供出来的购买力,不是可支配收入等等,不是经济收入+贷款+其他收入。

以上,是关于一种商品的。社会上有各行各业的各种货物,宏观经济的价格运动可参考上述。

上述内容可以看下面的示意图:

供给,是提供用于出售的货物。供给量,是货物提供量即用于出卖的货物量。

需求,是提供用于购买的货币。需求量,是货币提供量即用于购买的货币量。

供给曲线,横坐标是提供的货物量M个,纵坐标是各个货物上欲求的货币量。货物逐个排列。

需求曲线,横坐标是欲求的货物量N个,纵坐标是各个货物上提供的货币量,从高到低排列。

到底是价格决定了供给,还是供给决定了价格?或者是二者互相影响??

www.zhihu.com图标

你感到困惑是因为你混淆了两个概念(下图为供需曲线,均衡价格,D线代表需求,S线代表供给)。

价格 ≠ 均衡价格。

价格下降,需求上升中的价格是实际价格,它可以是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价格(如图P1,P2价格)。

均衡价格,前提条件是:供需平衡时,即供需平衡点的价格(即图中P)。

经济学模型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各个理论的前置条件。

需求下降,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下降,这里你要清楚:需求「下降」是前提条件是已发生的事实,这个理论要讨论的是在这个事实发生的前提下,均衡价格如何变化。以图例而言,需求下降对应的是D线向左平移(这里需要指出题主问题描述里需求下降,供给曲线左移应该是写错了,应该是需求曲线左移),导致与S线的交点E左移,生成更低的均衡价格E。

而价格下降,需求上升,这个理论讨论的是需求曲线本身,前提条件就是需求曲线固定,即D线固定,价格从P1到P2,则需求数量会从F到K。

均衡价格P,在需求(D)和供给(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就是确定的。价格变动不影响均衡价格的变化,第一个理论是在讨论D和S线的移动,对P点的影响;而第二个理论是在讨论单个D或S曲线上,P的变化对应的数量的变化。

供给相关内容同理,所以你要弄清楚这两个经济学理论都是什么前提,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所以,结论来说,均衡价格是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所以记住最朴素的常识即可:供过于求,降价,供不应求,涨价。


供需曲线目的是研究 需求, 供给, 价格 三者的关系, 用于静态分析

比较典型的分析逻辑是:

平衡状态-&> 需求减少-&> 需求曲线左移-&> 价格下降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左移-&> 价格回归

上升同理, 是个 circle, 用口罩举个例子

比如疫情来了, 口罩需求增加 -&> 需求曲线右移动 -&>价格上升

然后口罩厂商见到价格上升为了逐利, 增加供应-&> 供给增加 -&> 供给曲线右移 -&>价格回归

再比如, 内存厂炸了, 内存供应减少-&> 供给曲线左移-&> 价格上升

但需求基本刚性的没变化, 所以价格上升 -&> 需求曲线没跟著移动 -&> 价格持续高位

其他内存厂商为了高位逐利, 扩大产能 增加供给-&> 供给增加 -&> 供给曲线右移 -&> 价格回归

其中"需求" 和"供给" 往往是事件驱动的, 是自变数, 市场自发行为逻辑, 不需要干预

但实际市场并非自由市场, 而是受到各种干预的, 比如价格锚定, 反价格锚定, 垄断供应 等各种情况, 导致 本该作为因变数的 "价格" 常被沦为工具使用.

所以反映到现实往往有不一致的情况, 这很正常.

把它当做分析模型就好, 而不要当做预测工具

哈哈,其实你混淆的是需求和需求量这两个概念,价格引起的叫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除了价格其他因素引起的叫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d1到d2),价格下降(p1到p2)。对于需求曲线d1来说,价格由p1到p2,需求量是增加的。但现在的需求曲线是d2。

价格由什么决定?供给和需求!

还有其他实例,只是你没弄懂,不是理论有问题。


从古代自然经济来看,自然产物,就是土地的供给。古代称为地力。比如水里的鱼,自然界的牛马虎等。人类首先从自然取财。那时还不会造物,没有工业,也没有生产。只有需求。所以人们,织网抓鱼吃,打猎自然动物或吃肉,或谋皮。

需求就是人的本质啊,饿了就要吃东西,饱肚子。为了方便吃穿,不挨饿受冻。于是古代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就起来了。这时,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

要用自然哲学来看待经济。就好懂。用形而上来解释形而上,就出不来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