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动物,动物吃植物,植物吃土,说明土里有可以吃的成分。我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直接从土里提取食物呢?轻喷,轻喷。

更新一下。可能我这个问题问得不太好吧。植物可以直接吃土,动物也有可以直接吃土的。我就想问一下,为什么人类很少直接提取土里的成分来吃,而是间接地吃动物和植物。


朋友,四百年前,人类就已经证明了植物不是靠「吃土」生长的了。(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这应该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的内容啊……


朋友你好,我不喷你,我推荐你看看我这篇回答,其实也是有从土里「提取」的食物的——

《流浪地球》里为什么大家都吃「蚯蚓干」?营养价值高吗?


跟雪国列车中吃蟑螂类似,其实,蚯蚓也是一种新型食品

蟑螂,蚯蚓,以及其他可食用昆虫,是非常好的食品,全球范围内相关的食品研究和产品开发早已有之,还比较热门。

严格从生物学分类来说蚯蚓不是昆虫,不过我在这里要把蚯蚓和其他昆虫混为一谈了。以蚯蚓,蟑螂为代表的虫子类,营养价值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还是优质蛋白质,另外还含有碳水,脂肪,矿物质等,是很有价值的生物资源。

昆虫们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条件简单,是非常效率的生产蛋白质的方式

蚯蚓吃的是土(腐殖质),长的是蛋白质,你说6不6

蚯蚓的营养价值

新鲜蚯蚓蛋白质含量占20%以上,干品可高达50%-70%以上,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基本符合WHO/FAO规定的优良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应占氨基酸总量40%的标准。

蚯蚓油脂含量在5%~8%之间,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人体血脂,预防和治疗因高血脂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还有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抗癌等功效,可以作为研发新型保健产品的优质原料。

蚯蚓含丰富的微量元素,但种类与含量会随著生长环境或养殖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蚯蚓中富含硒。

蚯蚓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

大家知道,蚯蚓是吃腐殖质的,土越「脏」,蚯蚓越肥,这种特性被人类利用,蚯蚓可以用来分解生活垃圾

蚯蚓分解垃圾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下面引用一篇报道,大家了解一下目前已经存在的蚯蚓利用案例:

据透露,原本江杨农产品市场的生活垃圾除了少部分得到资源化利用外,大部分仍通过环卫公司收运后送去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置。今年3月起,该市场的生活垃圾处置开始与蚯蚓基地对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比例得到显著提升,减轻了对填埋、焚烧这类生活垃圾处置「主力」造成的负担

「这种蚯蚓叫大平2号,相比其他蚯蚓,胃口好、不挑食,哪怕是高油高盐的餐厨垃圾变成的腐殖质,也敢吃。」蚯蚓基地负责人沈功皇告诉记者,这种蚯蚓很好「伺候」,只要在大棚内复上一层土,再浇上一层腐殖质,就能把蚯蚓撒上去。有避光习性的它们会钻到腐殖层内,躺著享用美食,且速度相当惊人——平均1亩布满大平2号蚯蚓的蚯蚓田,日均可以消纳约1吨的腐殖质

他算了笔账,每20吨餐厨垃圾大约可以转化为1吨蚯蚓活体以及3吨到5吨的有机肥(蚯蚓粪),1吨蚯蚓活体目前的市场价值大约在1万元到1.5万元,1吨有机肥大约在800元到1000元。

吃完垃圾的蚯蚓怎么处理: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经过脱水、提纯后的蚯蚓干、蚯蚓粉、蚯蚓蛋白,是十分畅销的禽类和水产养殖饲料或营养补充剂,因为其虫蛋白含量较高,动物对其的消化吸收效率是鱼蛋白的一倍,而饱含鱼蛋白的国产鱼粉其市场价值目前已接近9000元/吨。

原文标题:这个地方蚯蚓一天可吃约200吨湿垃圾!蚯蚓蛋白竟是畅销品来源:上观新闻作者:陈玺撼发布时间:2018年11月

目前人类对蚯蚓等昆虫的食用应用主要还是以打粉提纯为主,直接保持蚯蚓本体形状的应用较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人从文化和心理上不太能接受吃昆虫,不过一旦到了地球危机之时,人类肯定就不会再矫情了

至于评论里说的蚯蚓吃垃圾可能会有重金属富集的问题,确实有这个风险,我们就默认那个时代已经通过某些手段解决这个问题了吧

所以你看,蚯蚓干是很靠谱的设定,流浪地球里,地球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普通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肯定完蛋了,缺乏草本饲料,也缺乏养殖大型动物的场地,到那时,昆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肯定会成为主流食品原料。

为什么是蚯蚓而不是蟑螂呢?

我想,到了流浪地球那种境地,昆虫制品在食品领域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可能啥虫子都有,甚至还有许多微生物制品。而蚯蚓,是各种虫子中的佼佼者——吃垃圾,可以生活在垃圾和自己的粪便之中,极省空间,不会飞,还是避光生物,不需要光线

另外,蚯蚓分解掉垃圾后产生的蚯蚓粪是土壤肥料,而且蚯蚓还能疏松土壤,蚯蚓改善后的土壤可以种菜,电影中地下城背景中看到了一个卖绿色蔬菜的摊位,说明那个时代的人是能吃上新鲜蔬菜的。如果要在没有太阳的环境下人造一个循环高效的生态系统,蚯蚓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循环:

地下城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能还包括shi,集中到垃圾场发酵,变成腐殖质,让蚯蚓吃掉,蚯蚓粪拿去种菜,蚯蚓被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再拿给人吃。

合情合理

我觉得这种设定特别符合刘慈欣的范儿,食用昆虫不是什么高尖端科技,它非常实用,就是目前已有的科技,放在流浪地球的大背景下,让你觉得非常真实靠谱,一点儿也不脱离现实。

流浪地球里对未来社会的社会形态、军事科技、各种社会分工职业发展等做出了想像,出现了程序员,驾驶员,工程师,宇航员,救援队等职业,从一笔带过的榴梿味蚯蚓干中,也看到了对于食品科学的展望,作为一个食品人,我能想像更多,当危机来临,重要的不仅仅是军事科技,食品科学也会随著社会需求而发展,这是更现实更关乎民生的不可忽视的小事。

参考文章:可食用型蚯蚓研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题主年龄不大吧,植物可不是"吃"土,光合作用了解下先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

水的话,你喝农夫山泉不快乐吗?为什么要从土里吸收水分,你又不是植物扎根土壤。

碳水化合物,跟土壤没关系,是植物光合作用来的。

蛋白质脂肪同理,都是植物合成,或者动物摄食植物以后再合成被你吃下肚子的。

维生素,要么是自己合成要么是动植物合成出来的,反正都是有机物。

膳食纤维也是有机物。

你真正能吃土获得的,也就少部分无机盐而已,不是没有,比如海地就有泥土饼干,补充矿物质的,但是正常饮食足以从动植物中获得需要的矿物质,没必要吃土。

动物也很少吃土,除非盐矿之类特殊土壤。

植物是没办法,扎在土里不能动,必须吸收土壤里的无机盐,但是植物的大部分还是靠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生成的,跟吃土没啥关系,植物不吃土。要不然的话,耕地早被吃完了。


盐算食物不,土里提取的。


想法是对的,但人类科技还是太弱了。

你认为的从土里提取食物,其实不一定真的要土。这个世界的循环大致是这样的(只能说是大致,没那么严谨),植物「吃」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细菌「吃」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动物「寄生」在这两大循环之间。而这一切循环的本源其实是能源。

所以如果人类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应该是可以跨过植物/细菌循环,直接从无机物合成食物的。

当然这样做其实现在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以我的化学知识来看合成部分食物营养成分是没问题的。但经济效益堪忧,产品的消费价值就更加不能提,在现代化农业和畜牧业面前似乎毫无必要。

也许哪天能源无限,又加之有人类脱离自然循环的绝对必要时,相信你的设想就能实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