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路一生好像没有打胜过什么战役,运气也不怎么好,还有他为什么要想称帝呢?!最后落魄到连蜂蜜水都喝不起,走投无路投奔他哥哥,在途中就死了。


放图:

在诸侯讨董和曹操崛起之间,还有一段《三国演义》没怎么交待的背景剧情,那就是袁绍袁术争霸战:

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后,诸侯们自个掐起来了,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势力就是袁绍和袁术兄弟。

当时孙坚进攻董卓尚未返回,袁绍以周昕为豫州刺史,想夺取孙坚的地盘,袁术引兵击退周昕;

接著,袁术联合公孙瓒和陶谦共击袁绍,袁绍转而联合刘表,袁术派孙坚去打刘表,结果孙坚被干掉了;

然后袁绍派曹操去兖州(此时曹操与袁绍的关系和孙坚与袁术的关系差不多,是半独立的部将),曹操击败青州黄巾控制了兖州后,袁术联合金尚(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匈奴单于(内附的南匈奴)和黑山贼(黄巾余部)打曹操,被曹操打爆。

由于三国演义以曹操、孙坚孙策为主线,所以没怎么交待袁绍袁术争霸战,但事实上当时曹操和孙坚只是袁绍和袁术手下的大将——袁绍打公孙瓒、孙坚攻荆州、曹操讨青州黄巾、孙策扩地江东、曹操打陶谦……都只是两袁争霸的一部分。

董卓死后、曹操崛起前,袁术就是天下第二强的诸侯(自认天下第一)!

这就是为啥他敢称帝……


按照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来看,身为袁逢嫡子的袁术起点无疑比过继给袁逢已故长兄左中郎将袁成的袁逢庶子袁绍高很多。

然而事实是,即便袁术是嫡子,在他上面还有一个袁逢的嫡长子太仆安国亭侯袁基!

如果没有董卓入京,袁绍率领关东联军与董卓开战的话,袁基将会是袁家第五世中的第一个三公,在他已经贵为九卿,继承了父亲的安国亭侯的时候袁绍是被何进刚刚从中军校尉提拔成司隶校尉,没有爵位,而袁术也只是由于董卓要拉拢他才把他从虎贲中郎将提拔为后将军。

袁绍袁术二人在低位上虽然有差别,但是由于上面有个袁基,因此二人的差别并不如多数人想的那么大,真有那么大差距的是袁基。

袁术袁绍胆敢从洛阳出奔,而且分别创下了那么大的基业,可见二人都不是一般的枭雄。


袁术战绩不太好看,但打不打得赢对手倒是不妨碍其历史评价。乱世之中,能做到割据一方的都是头部玩家,都可以叫做枭雄。袁术真正的减分项是政治能力,尤其是称帝,简直是三国第一愚蠢操作。

两千年后,人们都不明白此君怎么想的。论实力不是顶尖,拉仇恨倒是世界级的。天下纷乱,诸侯们正愁没有靶子可以集火呢,袁术直接就立了个flag,并宣布随时可以向我开炮。后期的曹操雄踞天下三分之二,尚不敢贸然称帝,他袁公路究竟哪来的勇气敢先行篡汉?

强行洗的话,就是袁术可能看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带来的政治优势,也想效法一下捞点油水。想法本身倒是无可厚非,但操作手法也太二了。袁绍比他聪明一点,立了个刘虞(最后还没立成),效果也很一般。从后人的视角看,袁术最好的选择是团结周边玩家一起打曹操,把皇帝抢过来。如果皇帝不幸死了,再自立会好很多。如果皇帝不死,那就在稳固实力之后找个理由让皇帝去死好了。

封建社会里,君为大,民为轻。政权的凝聚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君主身上。君主得位不正,则政权就会不战自溃。从这个角度说,袁术的失败怪不得别人,是自己作死。


袁术,我没研究过。 @大白兔 说得不错,但有些地方我不太认同。这里专门说说袁术称帝这一行为的性质。

@大白兔 认为,袁术称帝是个称王败寇的事。我要借用田庆余老先生的框架说:称帝这个事,一般既有追求个人利益,小集体利益的成分,也有服务于社会利益的成分。区别在于哪个成分多,哪个成分少。

判断的标准,在于社会是否需要一个新的王朝,而称帝者有多大的可能完成历史的使命。

我的意见是,东汉末年,汉王朝已经无法有效统治,且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献帝时,已经没有实际控制的军队。意味著政权没有任何保障。

这种时候,新的政权要取得合法性(姑且用西方的一个概念),是比较容易的。

那么袁术有可能完成历史赋予的,恢复社会秩序的任务吗?从两千年后的我们看来,他远远具备有关的条件。

所以结论是,他贸然称帝,服务社会利益的成分和谋取私人利益的成分兼具,但是后者是主要的。

顺便安利田庆余老先生的东晋门阀制度。


袁术被人非议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称帝,但这也就是个成王败寇的事。

当年光武帝也是势力较小的时候就称帝了,后世也没人非议。李存勖在决定南渡黄河直捣汴梁之前也是大敌未灭就称帝,后来成功了也没人乱说。

袁术本人能力不弱,至少不像后世很多人想像的那样低于普通人的水平。相反,袁术的智谋和政治水平远高于普通人

袁术是政治豪门之后,又亲自经营过当时一个很大的政治体,属于既吃过猪肉,又见过猪跑的人。比某些键盘侠的见识和经历不知道要高出多少。某些键盘侠在屏幕前非议公路哥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在一个村或者一个公司混到过管理层?就敢非议当时全国数一数二的政治体的元首?

关于袁术僣号问题,这是一个无奈之举,但绝对不是脑残之举: 在袁术集团的形成初期,属于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各路人马都有

所有政治联盟的特点是:外部威胁大的时候就团结在一起,外部威胁小的时候就趋向于分裂。古今例子太多,就不举例说明了。

随著公路哥神来之笔的向东扩张,袁术集团的整体实力已经超越了当时其他各路诸侯。这个时候联盟的外部压力变小,开始趋向于分裂。关于过程可以参考大义内兴网友的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75532/answer/125578457

袁术是明显能够感觉到当时尴尬的局面:这个时期袁术中央对地方各路人马的指挥调动越来越难,并且孙氏的势力有些失衡

现在公路哥的主要难题不是对外扩张,而是把一个联盟性质的政体,变得更加可控。最终实现盟友变小弟,把主客关系变成君臣关系

如果现在继续扩张,孙氏家族会更难控制。因为涉及到派谁去对外打仗的问题

1.派孙家人去打,如果打赢了则孙氏声望和实力可能会更强。 2.派其他人马去打,如果不小心打输了,则面对孙家更无力。可能还会被落井下石,后来还真是这样。

所以这个时期选择僣号,就是逼下边表态

1.你孙家如果接受僣号,那以后就从主客关系变成君臣关系,这样孙氏造袁术反的时候,在法理上就不占优势。袁术集团其他人马也会担心孙氏的扩张,因此有了君臣的名分之后,其他人马在反对孙氏的时候可以打出维护袁术为中央的旗帜,更容易实现团结。 2.如果你孙家不接受,那么雷就早点爆,现在袁术手上的其他各路人马加起来还是有资本可以一拼。如果孙家因此而反,再假设袁术又成功平反。那么袁术集团就好比曹操灭了张邈,受了一灾,但是更集权更健康了。

所以一个联盟体,在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分裂的力量就会超过团结的力量

而如何处理好内部分裂的这颗雷,是关系到这个政体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 既要稳妥割掉肿瘤,又要活下去应对外部压力。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难处理的问题。

所以袁术的做法未必高明,但绝对不幼稚!

好多非议袁术的人,根本不知道公路哥当时有多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