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路一生好像沒有打勝過什麼戰役,運氣也不怎麼好,還有他為什麼要想稱帝呢?!最後落魄到連蜂蜜水都喝不起,走投無路投奔他哥哥,在途中就死了。


放圖:

在諸侯討董和曹操崛起之間,還有一段《三國演義》沒怎麼交待的背景劇情,那就是袁紹袁術爭霸戰:

董卓焚洛陽遷都長安後,諸侯們自個掐起來了,其中最強大的兩個勢力就是袁紹和袁術兄弟。

當時孫堅進攻董卓尚未返回,袁紹以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取孫堅的地盤,袁術引兵擊退周昕;

接著,袁術聯合公孫瓚和陶謙共擊袁紹,袁紹轉而聯合劉表,袁術派孫堅去打劉表,結果孫堅被幹掉了;

然後袁紹派曹操去兗州(此時曹操與袁紹的關係和孫堅與袁術的關係差不多,是半獨立的部將),曹操擊敗青州黃巾控制了兗州後,袁術聯合金尚(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匈奴單於(內附的南匈奴)和黑山賊(黃巾餘部)打曹操,被曹操打爆。

由於三國演義以曹操、孫堅孫策為主線,所以沒怎麼交待袁紹袁術爭霸戰,但事實上當時曹操和孫堅只是袁紹和袁術手下的大將——袁紹打公孫瓚、孫堅攻荊州、曹操討青州黃巾、孫策擴地江東、曹操打陶謙……都只是兩袁爭霸的一部分。

董卓死後、曹操崛起前,袁術就是天下第二強的諸侯(自認天下第一)!

這就是為啥他敢稱帝……


按照現在大多數人的觀點來看,身為袁逢嫡子的袁術起點無疑比過繼給袁逢已故長兄左中郎將袁成的袁逢庶子袁紹高很多。

然而事實是,即便袁術是嫡子,在他上面還有一個袁逢的嫡長子太僕安國亭侯袁基!

如果沒有董卓入京,袁紹率領關東聯軍與董卓開戰的話,袁基將會是袁家第五世中的第一個三公,在他已經貴為九卿,繼承了父親的安國亭侯的時候袁紹是被何進剛剛從中軍校尉提拔成司隸校尉,沒有爵位,而袁術也只是由於董卓要拉攏他才把他從虎賁中郎將提拔為後將軍。

袁紹袁術二人在低位上雖然有差別,但是由於上面有個袁基,因此二人的差別並不如多數人想的那麼大,真有那麼大差距的是袁基。

袁術袁紹膽敢從洛陽出奔,而且分別創下了那麼大的基業,可見二人都不是一般的梟雄。


袁術戰績不太好看,但打不打得贏對手倒是不妨礙其歷史評價。亂世之中,能做到割據一方的都是頭部玩家,都可以叫做梟雄。袁術真正的減分項是政治能力,尤其是稱帝,簡直是三國第一愚蠢操作。

兩千年後,人們都不明白此君怎麼想的。論實力不是頂尖,拉仇恨倒是世界級的。天下紛亂,諸侯們正愁沒有靶子可以集火呢,袁術直接就立了個flag,並宣佈隨時可以向我開炮。後期的曹操雄踞天下三分之二,尚不敢貿然稱帝,他袁公路究竟哪來的勇氣敢先行篡漢?

強行洗的話,就是袁術可能看到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帶來的政治優勢,也想效法一下撈點油水。想法本身倒是無可厚非,但操作手法也太二了。袁紹比他聰明一點,立了個劉虞(最後還沒立成),效果也很一般。從後人的視角看,袁術最好的選擇是團結周邊玩家一起打曹操,把皇帝搶過來。如果皇帝不幸死了,再自立會好很多。如果皇帝不死,那就在穩固實力之後找個理由讓皇帝去死好了。

封建社會裡,君為大,民為輕。政權的凝聚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君主身上。君主得位不正,則政權就會不戰自潰。從這個角度說,袁術的失敗怪不得別人,是自己作死。


袁術,我沒研究過。 @大白兔 說得不錯,但有些地方我不太認同。這裡專門說說袁術稱帝這一行為的性質。

@大白兔 認為,袁術稱帝是個稱王敗寇的事。我要借用田慶餘老先生的框架說:稱帝這個事,一般既有追求個人利益,小集體利益的成分,也有服務於社會利益的成分。區別在於哪個成分多,哪個成分少。

判斷的標準,在於社會是否需要一個新的王朝,而稱帝者有多大的可能完成歷史的使命。

我的意見是,東漢末年,漢王朝已經無法有效統治,且持續了相當一段時間(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漢獻帝時,已經沒有實際控制的軍隊。意味著政權沒有任何保障。

這種時候,新的政權要取得合法性(姑且用西方的一個概念),是比較容易的。

那麼袁術有可能完成歷史賦予的,恢復社會秩序的任務嗎?從兩千年後的我們看來,他遠遠具備有關的條件。

所以結論是,他貿然稱帝,服務社會利益的成分和謀取私人利益的成分兼具,但是後者是主要的。

順便安利田慶餘老先生的東晉門閥制度。


袁術被人非議最大的事情,莫過於稱帝,但這也就是個成王敗寇的事。

當年光武帝也是勢力較小的時候就稱帝了,後世也沒人非議。李存勖在決定南渡黃河直搗汴梁之前也是大敵未滅就稱帝,後來成功了也沒人亂說。

袁術本人能力不弱,至少不像後世很多人想像的那樣低於普通人的水平。相反,袁術的智謀和政治水平遠高於普通人

袁術是政治豪門之後,又親自經營過當時一個很大的政治體,屬於既喫過豬肉,又見過豬跑的人。比某些鍵盤俠的見識和經歷不知道要高出多少。某些鍵盤俠在屏幕前非議公路哥的時候,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在一個村或者一個公司混到過管理層?就敢非議當時全國數一數二的政治體的元首?

關於袁術僣號問題,這是一個無奈之舉,但絕對不是腦殘之舉: 在袁術集團的形成初期,屬於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各路人馬都有

所有政治聯盟的特點是:外部威脅大的時候就團結在一起,外部威脅小的時候就趨向於分裂。古今例子太多,就不舉例說明瞭。

隨著公路哥神來之筆的向東擴張,袁術集團的整體實力已經超越了當時其他各路諸侯。這個時候聯盟的外部壓力變小,開始趨向於分裂。關於過程可以參考大義內興網友的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75532/answer/125578457

袁術是明顯能夠感覺到當時尷尬的局面:這個時期袁術中央對地方各路人馬的指揮調動越來越難,並且孫氏的勢力有些失衡

現在公路哥的主要難題不是對外擴張,而是把一個聯盟性質的政體,變得更加可控。最終實現盟友變小弟,把主客關係變成君臣關係

如果現在繼續擴張,孫氏家族會更難控制。因為涉及到派誰去對外打仗的問題

1.派孫家人去打,如果打贏了則孫氏聲望和實力可能會更強。 2.派其他人馬去打,如果不小心打輸了,則面對孫家更無力。可能還會被落井下石,後來還真是這樣。

所以這個時期選擇僣號,就是逼下邊表態

1.你孫家如果接受僣號,那以後就從主客關係變成君臣關係,這樣孫氏造袁術反的時候,在法理上就不佔優勢。袁術集團其他人馬也會擔心孫氏的擴張,因此有了君臣的名分之後,其他人馬在反對孫氏的時候可以打出維護袁術為中央的旗幟,更容易實現團結。 2.如果你孫家不接受,那麼雷就早點爆,現在袁術手上的其他各路人馬加起來還是有資本可以一拼。如果孫家因此而反,再假設袁術又成功平反。那麼袁術集團就好比曹操滅了張邈,受了一災,但是更集權更健康了。

所以一個聯盟體,在擴張到一定程度之後,分裂的力量就會超過團結的力量

而如何處理好內部分裂的這顆雷,是關係到這個政體能否繼續發展的關鍵。 既要穩妥割掉腫瘤,又要活下去應對外部壓力。這絕對是一個非常複雜,非常難處理的問題。

所以袁術的做法未必高明,但絕對不幼稚!

好多非議袁術的人,根本不知道公路哥當時有多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