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无法感觉自己是一股能量体????

能量会随著时间变化而变化吗????

一些有濒死经验的人所讲述,灵魂离开身体时还是会有视觉、感觉、听觉等等,他们能够听到医生在抢救他们躯体时的对话,以及感觉到医生、亲朋好友的心理活动,却什么也做不了。有的人看到的是隧道,有的人看到的是光,有的人会感觉恐惧!(纪录片《生死与轮回》里有讲)


更新时间:2020年6月28日

刚刚看到有答主说,标签不应该贴能量守恒,问的问题有点混乱,又是物理学所讲的能量,又是玄学所讲的能量水晶啥的。问题里的能量只是单纯的能量,没有那么多分别!

还有的答主说是「心物一元」,这让我想起前几年看的一个视频,朱清时的《觉醒科学》,里面也有讲「心物一元」。不过所讲的内容都忘的差不多了,惭愧!

有一种直觉告诉我,真正的科学都是向内求的,这有点类似儒家所讲的「反求诸己」。不会盲目的相信冰冷的仪器,物质和精神永远都是处于平衡状态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到人们且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


更新时间:2020年6月30日

有答主说科学是纯物质,我是不太认同的。很多东西看不到,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就像中医所讲的「经脉、穴位」,现在的仪器能观察到吗????很多灵异事件,说白了就是「超自然现象」,只是目前的科学在超自然现象面前太过渺小,还无法解读它!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驾驶一架飞机穿越到古代,那里的人们会把这个人当成骑著鸟的天神下凡,会毕恭毕敬的对待这个人!

其实各个宗教的典籍里都有相关记载,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所谓的佛、菩萨、神明、鬼神都是其他高维度的生命,每个维度的运行法则也会不同。只是我们活在三维世界的人类无法理解而已,所以才称之为「佛、菩萨、神明、鬼神」。


更新时间:2020年7月3日

唯物也好,唯心也好,感觉现在人将这两者搞的太对立了,为何不能将这两者相互融合????


为什么人是这样,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门(内六处),而不是有别的根(处)?

在上座部佛教的记载当中,或在具有神通的禅修者的观察当中,人类始终是轮回当中相对稳定的存在——即使这个物质世界反复地毁坏、再生。

「劫末的大火一直烧到光音天」「劫初的时候,光音天的天人来到地上,成为最初的人类。」

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上座部佛教《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等书。

即使这个物质世界在不断地坏灭,但高于光音天的三禅天、四禅天始终是相对稳定的。虽然这里的梵天人有色法、物质性的身体,但物质世界的毁坏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他们只是在一生中会看到许多次欲界的毁灭、再生。

轮回当中的物质和精神现象的相续流也是相对稳定的:

这些生命常常强烈地执取有人、有天人、有梵天人、有地狱、有饿鬼、有畜生、有阿修罗——因为在漫长的、起点不被了知的轮回当中,他们都无数次地经历过这些生命。

正是这个强烈的因缘,导致轮回当中的诸界如此的稳固,即使无数次坏灭又重现,人也还是拥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四肢直立的存在。——请注意,根据佛陀的讲述,在劫初的时候,人是由光音天下来的化生而非胎生。在这个时期,有著光明身躯的梵天人会慢慢堕落,逐渐生出生殖器等,转变为胎生。

这六根也叫做内六处,对应的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外六处。

佛陀教导的十二缘起支是这样: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处、处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此这整个苦蕴生起。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整个苦蕴息灭。

简单地讲解是这样:

由于错认为有人、有天人、有梵天,所有作出努力、心导向那个,过去的努力成熟则有新的结生心出现(下一生),有了结生心伴随著会出现相互依存的身心名色现象,这个名色现象生出作为果报的诸根(人则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有了这六根就有了触及,有了外缘(外六处)的触及则产生了受,有了受才有对受的捡择 好的想要更多 不好的就排斥,有了爱就执取那个是我、我的,有了对我的执著就会造导致更多结生的业,这样就会带来更多的未来生,有了更多的未来生老、死、愁、悲哀、苦受、忧、恼就被生出了。

——详见《上座部佛教念诵集》缘起分别

可以看到,依照佛陀的教导,心才是前导的、主要的。了解心的规律,用正念正知建立起自制,克制心的贪求、忧虑,最终断除掉无明、错见,才能灭苦——轮回彻底地止息,不再出生、不再受苦。

能够减少欲望、守护诸根、去除忿怒、住于安乐与平静,这是一般社会价值都认同的作为人最基本的修行。然而心是难以控制的。想要很好地调伏自己,令心如同驯服的良马,能够为自己带来快乐和安宁,学习彻底离欲者的教导是明智的。

想要彻底了解轮回的真相,就学习佛陀的教导、持戒、禅修以彻见缘起吧,哪怕早一天,出离这欲与苦的洪流。


我们从最常见的火的燃烧来说明这个问题,最简单的一种燃烧,氢气加氧气,在热量的作用下,燃烧形成水和热量,这三者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燃烧。

同理,眼和外界的物质,在光和作意心的作用下,产生视觉,这四者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产生视觉;耳和声波,在作意心的作用下,产生听觉,这三者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产生听觉;鼻、舌、身、意都是如此产生,它们之间有各自的界,眼睛无法听声音,无法和声波产生认识。耳朵也无法看到东西,鼻、舌、身也是如此,各自有各自的领域,互不混合。

但是意界则不同,即使一个人无法看到东西,但是当他想起所看过的东西,他会像是真正在看一样,比如幻觉。当他想起听到的声音,他会像是真的正在听到一般,比如脑子里循环播放的洗脑神曲,对闻到、尝到、触到都是如此,当一个人想起这些感受时,他会像是正在感受一样,正如有些人想起过去的痛苦之事,仍然会感觉内心非常的痛苦。

那些所谓的濒死体验,不过只是未死的人,因为心的虚弱,而对感官所感知到的现象误认为是灵魂出窍的体验,正如普通人做梦一般,有些时候因为睡觉的时候产生一些感受时,在梦中就会形成一些故事,例如一个尿急的睡眠者会梦见在厕所,听到音乐会梦见在看演唱会。还有一些病人,他的身心已经极其虚弱,对感官的现象已经没有了察觉,但是意识仍然存在,于是会产生很多幻觉,类似白光、隧道等,这些现象不是只有在濒死体验中才出现的,在禅修过程中,当心比较专注时,很多人都会出现这些幻觉,显而易见的,这些现象并不能代表这是死亡体验。

生命其实并不复杂,所谓什么心物一元论、能量体论、唯心论、唯物论、灵魂论、本性论等等,无论发布这些理论的人多有名,多权威,多少人信,都不过是些空洞而无实质,虚幻而无根基的幻想论,不要被这些虚无缥缈的理论误导了自己的认知,如实去观察真实在发生的现象,建立真实认知,你将对这个世界毫无疑惑。


世间一切都是能量并不是最终答案,而是三界唯识,万法唯心。但这个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观唯心,而是心物一元论。我们本有的妙明真空,因无明妄动,产生能觉所觉。能觉进一步分别,化为眼耳鼻舌身意。相对应的,所觉静为虚空,振动产生光和声音,香味,味道,进一步形成地水火风组成世界。无色界就只有受想行识,色界多了光和声音,而我们欲界才有味道,香味和触觉。进一步的研究要看楞严经。


好问题。

这就像我小时候在问:为什么香味是香味,臭味是臭味,甜味是甜味,苦味是苦味。

后来,我看了科学家的解释,他们说:这是一堆无机物和神经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生物电交流的化合反应。但是,我个人觉得这还不究竟,因为他们只解释了产生的表面现象,而神经是如何处理这些生物电的,而这些物质的本身所对应的感受又是如何来的,哪怕就算是量子力学里面的东西的本身,是哪里来的,科学家到现在还没有去解释和理解透彻。

我后来就发觉这个世界并没有这么简单,我发觉,我们和万物存在一个互通互联的关系,包括外界的一切对你个人产生的内容。

五根(眼耳鼻舌身)和外缘(色香味触法),我相信你已经都了解了,这里就不多再解释了,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自行搜索并理解。

我个人是认为,我们可以把这世界上的所有的物理化学体系,视作一个个的物质的本性。

而这些本性,正是「色香味触法」,形态,香味,味道,触觉,万物的规律/法则(也就是科学家所正在研究的东西,佛教已经将其所有的一切做了完整的总结)。

我个人是认为,我们能到这个世界上,是基于原本的那个性空的你所起心动念所产生的这些根性,然后致使你进入了选择的这个世界。既然你创造了这些物质的本性,那么这些物质的本性就发挥了作用,也就产生了我们千变万化的世界。

你可以把这个东西视作能量,视作物质,视作状态,视作法性。


因为触缘受,由于有六触身而有六受(觉)身,即眼触缘眼受,耳触缘耳受,鼻触缘鼻受,舌触缘舌受,身触缘身受,意触缘意受。

如《杂阿含经·二七三》中说:「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生触,触俱生受、想、思。」又如《杂阿含经·三O四》中说:「云何六爱身?谓眼触生爱,耳触生爱,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身触生爱,意触生爱。」这是说,经由器官(根)、外境(尘)与识三者的因缘和合,而产生了认识作用(触),再经由认识后而延生出感受、思考判断、行为或「爱染」等反应,即人们身心活动的过程。

以佛法来看,「人」,只不过是「色」、「觉(受)」、「想」、「行」、「识」这五种精神与生理现象的聚集罢了,所以称为「五阴」或「五蕴」。「色」,指的是物质,占有空间,有窒碍的特性,如我们的身体。「觉」也译为「受」,是指感受、情绪反应。「想」,是指思考、判断、联想等。「行」,是指动机、意志力──表面以及潜在的。「识」,是指认识了别。色是属于物质的,后面这四种属于「精神」层次的现象,是「非物质」的,所以也称为四「无色阴」。名色两者不存在从属关系,一般而言对于生命体是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精神的名法依赖于物质色法基础,而反过来名法也能影响色法,使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至于说人死后,一般都是要经历中有阶段。

人死后到出生前的中间阶段叫中有,是在有情生命结束(死有)后,至投胎(生有)前的刹那。在这死有、生有的二有中间,有情化生为欲、色界所摄的自体。中有在死有和生有「二有中间,轻细、难见、难明、难了」;中有是化生所摄,因为有情死后刹那化生为中有,「生无所托,诸根无缺,支体圆具,依处顿生、顿起、顿出」,而且一切中有在胎卵湿化四生中,都是化生;非趣所摄者,中有在五趣(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中,不隶属于任意一趣,人在死亡的刹那(死有),就舍去五阴身,由业力的牵引,化生为中有,因缘和合再去投胎。中有已舍去前趣,但又还未去投生(生有),只是存在于死有与生有间的生命体而已,所以也不隶属于后趣。中有身是意生身,非经父精母血等所有外缘而生,是由「意」识所化成之身;中有是有情死后,在投生前,暂时化生而「起」的自体,所以称为「起」。所以,中有阶段也是暂时的,时间一到,投胎因缘具足就会再入母胎或者依胎卵湿化四生之一出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