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可能觉得,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是三个不同的职业,但最早它们其实是同一个职业。一位职业作曲家不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不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直到19世纪中后期都是很难想像的。举例来说,巴赫生前最重要的身份是在德国莱比锡担任"Thomaskantor",也就是「圣托马斯教堂的教会音乐家」,他要负责为莱比锡的四座教堂(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圣托马斯教堂与圣尼古拉教堂,以及两座规模较小的教堂)的所有宗教仪式创作音乐,还要负责教堂附属的圣托马斯学校的教学工作,日常带领学校的合唱团训练等,另外上演新的康塔塔时他也通常是担任指挥的,只不过在那个时代,「指挥」并不是站在舞台中央挥舞指挥棒。根据当时的记录,巴赫的指挥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时候他会演奏第一小提琴,有时候弹奏管风琴或者羽管键琴,有时候干脆把一页谱子卷起来在空中打节拍,或者用手杖击打地面(巴洛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就是在这样指挥的时候手杖把脚戳伤,引发感染死掉的)。

在巴洛克时期,一位知名音乐家公开演奏另一位知名音乐家的作品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演奏自己的作品。还是以巴赫举例,他与其它作曲家之间的交流最常见的方式是改编,比如他曾把维瓦尔第的几首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曲。除此之外他还会在宗教活动上指挥其它作曲家写的经文歌。但除此之外,他一生中演奏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自己创作的。

到了贝多芬的时代,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只不过钢琴作品的难度普遍越来越高,因此当时逐渐出现了一些职业钢琴家。贝多芬年少成名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当时最好的钢琴家,逐渐在维也纳音乐界拥有了一席之地,之后才开始慢慢创作自己的作品,并最终成为整个城市的英雄。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纯粹由乐队演奏的作品越来越多,还出现了交响曲这样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所以对指挥的要求更高了,贝多芬指挥了自己全部九部交响曲的首演,只不过在指挥第九交响曲时已经全聋了,因此实际上是在舞台中央摆样子,真正的指挥是乐队首席舒潘齐格。贝多芬自弹自指完成了五部钢琴协奏曲中前四部的首演,到第五部时实在无法自己弹奏,因此最早的演奏者是鲁道夫大公、弗里德里希·施奈德与卡尔·车尔尼等人。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基本是用来在自己的音乐会上演奏的,不过创作晚期的几首钢琴奏鸣曲时已经全聋,因此这些作品听起来更像是在用音乐的语言努力与外界交流,直面自己临终时的内心,而不再单纯是为了演奏而创作了。


当然会。

贝多芬初到维也纳的时候,是以钢琴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知的。他的钢琴演奏技术是大师级的。后来开始作曲以后,也经常演奏自己的作品。


贝多芬当然是会弹的,但可能晚期的贝多芬未必能弹的那么好。

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与作曲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很多作曲家开始都是在键盘上进行创作,然后将乐思记录下来,再在键盘上演奏,这是那个时候作曲的基本模式。比如:

海顿就曾对格莱辛格(Griesinger)说过自己的创作经历:

「我坐下来,开始幻想(phantasieren),悲伤或欢乐,严肃或轻佻全凭我的感情决定。一旦我抓住一个乐思,我所作的一切就是遵循艺术的法则对其加以发展和保持。因此,我设法继续前行,而许多新手作曲家会在此跌倒。他们将一首首小曲拉长,他们刚刚开始就突然停止,以至人们在聆听时心中一片空白。」

海顿将这种创作获取灵感的过程叫做「继续前行」(keep going),贝多芬则称其为「始终关注整体」(to the whole in view)。

莫扎特在1781年给他爸写的一封信中,也能看出莫扎特也才用过这种创作模式:

「我打算租一台钢琴,因为如果房间里没有钢琴,我无法在那儿居住。特别是目前,我有很多东西要写,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但莫扎特的创作方式似乎与海顿不同。因为莫扎特的老婆康斯坦茨(Constanze)证实,莫扎特「他在作曲时很少走到钢琴前」,莫茨谢克(Niemetschek)在1798年也写道:「莫扎特……在创作时从不碰钢琴……(当他创作一部声乐作品时)他首先用一段时间开始构思,全神贯注直到灵感爆发。此后,他在钢琴上弹出自己的乐思;直到此时他才会坐下来投入创作。」

贝多芬在1811年创作《史蒂芬王》(King Stephen)序曲时,他在一张草稿纸上写了一张短笺,提醒自己找一台「用于创作的小型钢琴」。在1823年,他给他的作曲学生鲁道夫大公(Archduck Rudolph)写了一些指示:

「(殿下)现在必须继续您的作曲练习,当坐在钢琴前时,您需要将获得的乐思写在草稿本上。为了这个目的,您应该在钢琴边上放置一张小桌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您的想像力,而且能够立即抓住那些微小的乐思。您也可以不用钢琴创作。」

由此可以看出,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模式有「用钢琴创作」和「不用钢琴创作」两种。而在晚年时,从他大量的袖珍草稿本中的铅笔记录可以看出,贝多芬似乎在晚年主要采用「不用钢琴创作」的模式,这或许和他的耳聋有关。

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在晚期的贝多芬的钢琴技术或许是不如从前的,且他晚期的钢琴作品似乎要复杂一些,加上他疾病缠身,他肯定是会弹自己的作品,但这时的贝多芬可能未必能弹的那么好。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贝多芬,在当时的任何键盘作品对贝多芬来说应该都是「信手拈来」的,虽然我们目前很难获得贝多芬演奏水平的直接参考,但通过一些材料还是可以看出贝多芬的高超琴技的。比如:

卡尔·路德维希·容克(Carl Ludwig Junker)曾描述:

「此后,我还聆听了最伟大的键盘演奏者之一——亲爱的、优秀的贝多芬……从这位亲切友善、轻松愉快的青年人无穷无尽的乐思中,从他演奏时独特的风格表现中,以及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中,我们能够想像出他那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我认为他已拥有了伟大艺术所需的一切。……但是贝多芬除了高超的演技之外,还具有伟大的雄辩能力、深沉的乐思和更加丰富的表达———总之,他的演奏更多地来自心灵——作为一位快慢兼可的演奏家,他也同样伟大。当天在场的所有成员都是他的崇拜者,当他演奏时,所有人都会侧耳倾听。然而,他又是那么谦恭,毫不炫耀。他告诉我,在选帝侯允许成行的这次旅程中,他在很多著名的键盘演奏家中很少发现自已期望的崇拜对象。他的演奏与通常的表演风格如此不同,仿佛他所达到的完美高度是他独辟璞径的结果。」

贝多芬的学生,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曾经这样评价他的老师:

「他在音阶跑动、双颤音(double trills)、跳进等方面的飞快速度无人能敌。他在演奏时的举止非常平静、高贵和优美,不带任何怪象——但是随著耳聋的加剧,他越发向前躬身;他的手指不长,却充满力量。由于大量练习,他的指尖久已变宽。他曾告诉我,自己经常被迫练琴到午夜。在教学中,他特别强调手指的正确位置,秉承C.P.E.巴赫的演奏规范。他就是采用这些规则教我的;他撑开手掌无法弹到十度。他频繁地使用踏板,大大多于他在作品中的标注。他在演奏亨德尔和格鲁克的作品,以及巴赫的赋格时显得非常独特,通过丰满的音响和精神气质塑造出一种全新的面貌。他也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视奏者,甚至在读谱方面也是如此;他像一位占卜师那样飞速浏览每一部新的和不熟悉的作品,并且总能做出正确的评判,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尖锐、辛辣、毫不留情。以往世界所崇拜的,并且至今仍旧崇拜的许多东西,在他那天才般的评价眼光里变得完全不同。」

车尔尼还提到了「1808年或1810年」发生在罗布科维茨家庭音乐会上的一件事:

「最后,贝多芬被说服弹奏些什么。通常,他都会让观众劝说许久,直到终了才在女士们的恳求声中坐在琴前。他不情愿地从普菜耶尔四重奏组第二小提琴声部的开头部分抽取一个音乐片段,将其移植到钢琴上并开始即兴演奏。没有人听过比那天晚上更加精彩、原创,或者更加伟大的即兴演奏了。但是,整个即兴演奏都局限在中音区,就像一个线索或是定旋律(cantus fimus),由取自弦乐四重奏首页的,连续的细碎音符组成。贝多芬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最好的旋律与和声,采用了最为辉煌的演奏会风格。老普菜耶尔极为震惊,上前亲吻了贝多芬的手。」

以上。


@霄汉 大佬都写的差不多了,我再补充一点。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不能弹自己的曲子的作曲家,恐怕也就舒曼一个,他自己把自己手练废了所以变成了他写曲子他老婆弹。我们所熟知的写钢琴曲(或键盘乐曲)的作曲家,从巴赫开始到拉赫玛尼诺夫为止普遍都是钢琴家。近代有录音的,我们也有看到Rachmaninoff plays Rachmaninoff,Scriabin plays Scriabin,Ravel plays Ravel等等作曲家演奏自己作品的录音。

近代作曲家里弹得不那么好的,也就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了,后者是没有像作为职业演奏家发展,而且当时风气也把演奏家和作曲家分开了。而19世纪的风气一般都是自作自演,把别人的曲子拿来随便改改加点装饰音经过句也是家常便饭,搞音乐的一般会认为自己和作曲家是同级的,所以我可以随便改动你的曲子,这一点可以从有录音的19世纪出生的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听出来,例如著名的「小肖邦」Vladimir de Pachmann,他弹得很多曲子和肖邦的原谱都有一定出入。尊重原谱是从Schnabel开始的,从那之后,作曲家的作品才被当成「圣典」看待。而到了现代,连风格都倾向于固定起来,这其实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古典音乐的想像力的。

另外现代的钢琴演奏家以及他们的学生,只要能叫出名字的,多半都能找到和贝多芬的传承关系,因为贝多芬教出了车尔尼,而车尔尼教出了莱彻帝茨基和李斯特,而这两人又教出了大量的学生,枝繁叶茂。二十世纪前半页的一大堆大师都是贝多芬的N代徒孙,要是强行扯总能扯上关系,例如:

贝多芬——车尔尼——李斯特——这一支就不说了,一大堆

贝多芬——车尔尼——西奥多·莱谢蒂茨基(Theodor Leschetizky)——安娜·埃西波娃(Anna Yesipova)——伊莎贝拉?文格洛娃(Isabelle Vengerova)——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郎朗/张昊辰/王羽佳

事实上,不在这个系谱上的顶级钢琴家简直是极端罕见的,20世纪前期曾经有人归纳了这么一副图

钢琴血脉

可以说大半个现代钢琴体系都是贝多芬——车尔尼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枝桠……真正能够独创风格并且无法溯源,又被广泛认可的钢琴天才,我好像只知道格伦·古尔德这一个人,一时半会竟然想不起第二个了……


谢邀!

不是作曲专业。但首先,作品并不是凭一支笔写出来的。作曲家一般都要借助钢琴,通过弹奏不断地听和试,找到自己满意的音响然后记录下来。

简而言之,在作品定稿之前作曲家就已经演奏了,演奏是创作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贝多芬在听力减退之后用助听器写曲子)

另外,除了钢琴曲以外,交响曲、协奏曲,声乐作品等各种体裁,最初的音响多半都是在钢琴上形成的。除了一些骨骼清奇和天赋异禀的大佬,并没有很高的钢琴水平也能创作出传世佳作。

(这就是为什么作曲系入学要求具备较高的钢琴水平。也解释了为什么指挥系和作曲系要学习「总谱读法」的课程,一个是为了通过弹奏来创作,一个是为了通过弹奏来熟悉作曲家设计的音响,以便为排练做准备。)

再延伸一些,大多数作曲家会完成作品的全貌,但有些作曲家只创作出主题,并设计结构、调性、和声等框架。后续配器、织体写作等工作由别人完成。因为比起创作,这些工作有相对固定和科学的法则,通过学习可以掌握。

以上可能扯得有点远了~至于一部作品创作完成后,贝多芬会不会日常拿出来弹弹就不得而知了-_-|| 不过他有很多作品都经过了数次修改,也许是定稿后的某次演奏中发现了不满意之处,或有了更好的设计吧。

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经过大量头脑风暴后创作出的作品,并不需要像学习者一样地去练习演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区别还是很大的(手动狗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