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和学校没有必然关系,而且一定程度上说学校越好坑的越狠。

比如三本大专生化环材和计算机,后者并不比前者好太多,可能就是3000和5000的差别,前者还更容易找工作呢,毕竟好一点的都想转行。

但清北生化环材和计算机差别就很大了,可能是十五万和五十万的区别。


巨坑,top2的环。

老师心里想的就是怎么把这一批高质量本科生转化成实验室劳动力。最好将来大家一起直博,廉价给他们打工5年。

还不如去央财北邮。。。有的同学毕了业真是找不到工作。

还有保研保不上的同学,那叫一个惨。


专业本身有点坑。但是由于人都不蠢,最后大都能找到一条自己的人生路。

有转行的,有成学术大牛的,有在工业界打拚的。


看你跟谁比了,印象中有一届清华九字班(本科09届)的,博士刚毕业年薪有50万加。不过如果你学计算机,其实会更高很多。但是你要跟其他人比,又觉得他年薪也挺高的。

只能说在相同学校不同专业里,有很多坑,非常多坑,特别坑。然而,运气好的也有很顺的,顺到能博士期间就融资或者毕业就大学教授,当然顺的基本就是万里挑一。


天坑和学校其实没有必然关系,坑就是坑。而且一定程度上说学校越好坑的越狠,因为好学校一般要求严格,学生要在这个天坑上花费大量时间,而普通院校就不用,老师上课灌水,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干其他有利于职业发展的事、或者转行。

举个例子,二本、大专的生化环材和计算机,后者并不比前者好太多,可能就是月薪1500和2000的差别,说不定前者还更容易找工作呢,毕竟好一点的都想转行,差点的只能认命了。

但清北生化环材和计算机差别就很大了,可能是月薪5000和月薪50000的区别。

生化环材这些专业之所以被称为四大天坑,真的是很多血淋淋的事实铸就的,我知道有个男孩子,当年考入某211大学材料学专业,刚毕业的时候满腔热血抱负,根本不考虑进体制内,去了富士康的菁干班,后来觉得在里面做得不开心就辞职跳槽,出来发现找高薪工作根本不好找,想考公务员又不是应届生而且三不限太难考了,考了2年都没上岸,只有找个乡镇临时工先干著,继续边工作边复习考公。

孰之过也?

我是水寒山

祝你幸福


坑中巨坑,因为这种顶级高校的天坑专业对学生要求更高,无论理论课的深度难度和实验课的操作。因此学业负担巨重,身心俱疲。实验课耗费学时居多,而所得学分只有一半或三分之一。

而且北青天坑专业的老师们一向清高,古板,封闭守旧。这些渣导渣师会给学生转行设置重重障碍和误导!

很多老师的心态极为恶劣,「当年我也是受苦受累过来的,你也别想好过」。

北青天坑专业的就业很差,转行极为不易成本太高。不建议报考,不如人大贸贸大北邮成电的热门专业。

参见我的专栏。

我的观点是,高校专业的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要与我国的产业布局相匹配,同时也要及时动态优化调整。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如果盲目扩招则害人害己,最后成过街老鼠!这不,美国一百年历史的高校佛蒙特大学停办地质系了。

既然教学就业质量也不算太好,那也别夸大宣传误导学生啊!「什么化学专业前景广阔任遨游任通达。」真挺扯的!就是楼下此君(曾任北大化院副院长)在招生宣传时的名言!招生都靠坑蒙拐骗,你能指望入校后这帮人能对学生有多好嘛?不坑学生,这帮家伙该失业了。此时想起轮子功,心里一万个草泥马。

知乎 -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www.zhihu.com图标

目前,北青天坑专业已经广泛沦为灌水专业,而国家急需的卡脖子领域的研发无人问津,长此以往,学科必将没落。不仅如此,天坑专业的科研理念逐渐向其他良性学科渗透,诱使其蜕变,就像朊病毒。这部不,皮大花园又要推举一位纳米领域的教授评院士嘛!

我一师兄,北大化院本硕博,非常优秀,学生干部,获奖无数。他告诉我,他投了大约100份简历,获得十个面试机会,最终获得两个offer。最终转行了,因为专业对口的研究所嫌他研究方向不对口。这比例也太邪门了吧!不过好在转行了,也算是止损了吧。北大化学专业,天坑啊!

人家学热门专业的投个20-30份简历就能拿很多offer,还要纠结据哪个。

以上是截止到2008年7月,也就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月师兄师姐们自发统计的就业数据,绝对真实(无篡改无修饰),也是希望能有个记录。将来供后人参考。看看大家就明白了,像点样儿的单位和知名企业极少。大部分是各种研究所和七七八八的小企业,博士毕业直接入职高校教职岗位(正式编制的)极少。化院毕业生如果不转行的话,在一线城市(甚至高房价的二线城市)难以立足。 这一级当时应毕业90人左右(包括全部的无机、有机、物化、分析、高分子、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等七个二级专业),除去延期和不愿公布个人情况的,名单上有70人左 右,能在国内外找到正式工作的不到一半,留京沪广深等大城市的极少(名单上还有2-3个委托培养的,也就是入学前从哪个单位来,毕业后回哪个单位去的,这样一来,找到工作的人又少了几个)。博后不算就业,只能算临时性的工作而已,很多人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被迫出国博后。而且由于毕业后大家在各行就业,很难形成一个圈子互通信息互相提携,这也是悲催之处。如果在学术圈子内就业的话,申请科研经费的竞争极为激烈,难免拉帮结派互相倾,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榜率已经跌至20%了,更糟的是,前面的人把学术圈的位置占的差不多了,后面的人几乎没机会了。

北大化学专业(ccme学院)就业如何??

www.zhihu.com图标

从媒体报道来看:大概10多年前(2007-2008年左右),北京的报纸上就已经出现了《博士扎堆儿争抢中学教职》报道,这其实是一个明显信号,就是原来社会所公认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对口就业单位-----高校已经不能大量吸纳博士生就业了。从那时起必须出国博后1-2轮回国后才有可能被高校录用,同时高校求职门槛逐年水涨船高,后来又要求必须有业内大佬作靠山或者拿到青千帽子才可能在国内高校占有正式编制,否则大部分人只能应聘临时工岗位(师资博后,特聘***等)。基础学科博士毕业生(尤其生化环材专业)就业竞争极为惨烈。。

看看人家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简直天上地下。


看你在不在乎薪水比同行业的高

但是是同校经院同学的1/3甚至更少


是坑,那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坑。

既然是坑,很多人就想著是不是学校好点,学历高点酒可以抹平这类大坑,我是告诉你们,不行。

学校好点,是不是211+985就可以来?不行。

学历高点,是不是c9就可以了?华东五校可以?,清华北大咋样?

也不行,学历越高越失落,学校越好越伤心。

如果都是专科,反正大家毕业都瞪眼,计算机和环化生材基本上没区别。

如果是清华北大,人家光华金融毕业人均30万,你环化生材本科人均3万(肯定到不了5万),而且环化生材本科现在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全部考研保研,等到硕士时候,人家计算机,年薪20稀松平常,环化生材为了10万求爷爷告奶奶。

毕业10年后,环化生材待遇基本不变,计算机金融已经百万。找谁哭去?

清华北大环化生材博士被211计算机硕士吊打,那绝对不是一句空话,甚至被211本科计算机吊打。

轮生源,现在211计算机生源质量本来就吊打985的环化生材。985的环化生材硕士大部分来之二本,而211计算机,竞争非常激烈,2本逆袭非常不容易。

同等条件下,专业比大学重要。

不客气的说,80年代的中专,如果选好专业,比重点大学的环化生材都有前途。

比如80年代部属银行学校,邮电学校,毕业就去银行,邮电系统,而那些地质矿冶的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只能去矿上。前途完全不一样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清华北大是个金子招聘,不受专业的现在。而且进入后也可以辅修个好就业的第二专业。清华北大效应,在中国哪怕复旦上海交大,都差一层次。进入清华北大,专业问题就很次要了,怎么混就看自己的眼光了。


毕业十来年了 还在联系的同学大多数应该都还过得不错吧。


真热爱这些学科的不会觉得坑,只想以后找个工作那就别去


我们系清本的学长半数转金融了,结局差不到哪去。

无非是比别人多做几年实验少做几年实习,有点浪费青春。


看录取分数呗,假如清北的生化环材分数可以进复交的金融计算机,那显然选后者啊


是的

天坑就是天坑

不过有些在坑边缘,努把力就爬出去了,比如你说的清华北大

有的就没那么幸运,天坑待一辈子


不算啊,你看毕导不就是清华化工系的,现在人家短视频做得多好。


专业坑,依托学校资源跑路还是没问题的。能考上清华北大有几个蠢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