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明白,这四个专业的学生大多天天泡实验室,学习并不比其他专业轻松,是什么导致就业后的薪酬偏低呢?比如从事医学等专业辛苦,但是工资至少没有那么低呀。


又是一个几家欢喜,几家忧的问题。

不说生化环材,跟您说说一个医学和生物相关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叫做基础医学。

别看临床医学毕业生放眼全国范围内找个工作还是容易的,基础医学不是,这个学科属于医学却又无比的尴尬。它名为基础,也实为基础,找工作却一点也不基础。

经常被要求看第一学历,要求博士,投简历无果。基础医学对于医学的发展,起著决定性的作用,它通过病理学担建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为临床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与理论,实验论据。但是它的产业化之路,在中国乃至世界走的都是如履薄冰,资本不愿意做,投入太巨,收效太慢。

现在不仅年轻人学精明了不搞基础学科,其实美国的那些医药巨头也精明了,它们现在除了更新自己原有的拳头产品技术链和特有优势的方向,也很少再像以前一样斥巨资去做研发,而是选择收购做研发的低阶药企。为什么?因为人类太还太基础了,Windows的bug都没有修复明白,何况是一台能自己消化食物并工作接近八十年的超精密设备。

说到生物,人类是非常自信的,特别在工业革命后的一段时间,以为自己能轻松征服世界,到最后发现,自负更多。举个例子,生物学科最火是在什么时候?1999年到2012年,那时候每年几百万高考学子的志愿填报书上,要么是试管,要么是基因链,还会应景的来上一句,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这里要特别说两个人。

第一位是北大前副校长陈章良,87年从美国留学归国,98年左右说出了那句惊世骇俗的中国名言「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陈教授在2000年提出要在北京圈地建「中国生物城」,现在这座城还在,它最大的优势是地价已经达到了12万/平米往上。

另一位,就是前清华副校长施一公,没有施公这把火,2007年后的中国生物之火哪里烧的起来。2007年,施公在清华召集了全中国顶级生物学家开会,施公演讲的引言就是我相信21世纪就是生物的世纪,并且我们中国人会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像上面二位这样到处放炮的生物海归还有很多,有做生物晶元的,有做生物机器人的,应有尽有。

其实大家从来都没有想过,为什么近30年归国博士最多的就是生物,反过去思考一下,其实就是因为生物在美国也不好找工作。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发达地区文理科前十报金融,高考大省的理科前十报的就是生物,再后来的故事大家也清楚了,不读到博士实在是不知道到哪儿找工作,许多985院校生物学院就成了博士量产基地。

生化环材,后三个加起来都不如第一个坑,为什么?因为很明显,21世纪初就不是什么生物的世纪。那些拿著ppt去骗经费的生物保健公司,甚至一度上过央媒,最后基本上被证明,不是骗子就是传xiao。但是您再去看,绝大部分二本院校即便没有工科都有生物学院的存在,您说神奇不神奇?

后面的化,环,材,大致也是如此,为什么坑?因为没有产业,产业不成熟,成熟了人也不愿意投资回报太低,投了资的投资人就一定亏钱,您说,这样的环境下,如果ppt没有套到钱,谁愿意来给您发工资?

除了上面基础学科成型太难,基础学科转化为应用的难度也远远超乎了大家的想像。

1,技术问题

2,伦理道德问题

3,前期投入太过巨大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现在的投资商已经不愿意再把信心集中在基础转化上面,除了国家,没有几个人对此还抱有信心的,还不如买几股茅台,五粮液来的实在。


你信不信如果放开环化材生考医学院的研究生,以及考行医执照的门槛。医学院会和环化材生一样内卷。


马经学多了,还以为,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如果拼工作努力,这么看来煤矿工人应该工资最高,环卫工人数九寒冬扫大街,不比你在实验室刷瓶子辛苦?

金沙里筛筛就能筛出来纯天然的单质金豆,单质铝还得用复杂的技术电解,难道铝比金子值钱?物依稀为贵,金子再好开采冶炼,也比铁铝值钱。

事实上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生化环材天坑其实本质原因很简单:严重供过于求。这类几类专业就业市场能提供的对口就业岗位远远不足。

几乎所有的非文科学校都开设这类学院,综合性,理工科大学都开,什么能源,化工,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学院,乱七八糟一堆。(相比之下,机械土木自动化学院尚未有生化环材学院那么遍地开花)

很多学校,这类学院的毕业生数量比计算机,金融学院的毕业生数量还要多。

其实嘛,本质原因说起来很诡异:这类学院就业不好,但发文章灌水,申基金项目那叫一个猛,还有实验设备仪器耗材老鼠鼠粮,那都是产业链呀,学校是科研主业教学副业,文章基金项目院士才是关注的重点,学生嘛,只是这个机器上的副产品:反正就业率总是能上99%的不是?

但是就业市场上,这类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可能连毕业生数量的1/10甚至1/100都不到,硕士以下,干啥的都有,唯独干本专业的不多。过分竞争,也严重压低了高端岗位的薪酬:这类专业的博士数量业远远比别的专业多,现在几轮博士后那是常态。

马经学多了思考问题容易犯轴。


【无内鬼,来点苏式环境笑话】

①环境工程七大谜题:

1、专业不断发展,却一直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2、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但paper论文满天飞;

3、paper论文一大堆,可很少鼓捣出实用的东西;

4、没有实用的东西,但是大家都说环保事业前途无量;

5、环保事业大有前途,可是毕业后能坚持本专业的寥寥无几;

6、明知道毕业即转行的人那么多,但绝大多数环境学子仍然相信考研读博后会有出路。

②在会议上,有人问资环学院院长:「为什么我国环保产业附加值低?」院长回答:「原因在于我们环境工程学术界正在突飞猛进,而工业跟不上我们的发展速度。」

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院长在动员大会上说环境工程很有前途,你们的未来=财富+环境科学。所以:

?环境科学=未来—财富

?财富=未来—环境科学

【娱乐向,存在诸多不严谨之处】


生化环材不能和医学比。

因为所谓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即便把这四个玩意儿放在一起看,它们背后所涉及到的市场还是拍马都赶不上医疗产业。甚至除了环境科学之外,其他三个都只能成为医学的附庸。

当然它们不仅是医学的附庸,而且可以是其他产业的附庸。

生化环材之所以待遇这么差,究其原因还是它们根本就不缺人,也没有生化环材er和精神生化环材人们吹嘘的那么重要。

这就是四个泛用性很低的专业,除了超级大佬,注定了大多数从业者这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成就,这跟学起来,工作的时候累不累完全没关系,人本来就不是越累越成功的。

医学其实待遇也不见得好,劝退医学的照样一堆,毕竟不是还有人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