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最后只能选一个offer,那么作为导师来说,很可能发出去比如5个offer最后只来一个的情况。这样的预估是怎么具体操作的呢?怎么保证既能招够学生,又不多不少呢?


大多数答案都是关于导师直接招人的情况,但是其实美国很多phd招生是有招生委员会决定的。

我们学校就是,录取前不允许学生和老师联系,全部系里统一招人,过了博士资格考试再进组。

每年招生人数根据系里资金状况。进来第一学期一定要做TA。

这样就涉及到题主的问题,多发的offer怎么办。

我和小秘关系不错,经常闲聊。小秘跟我说过,按照往年的offer接受比例,我们会多发offer。比如50%接受率就发两倍的offer。很多年都是这个政策。结果有些年份就出状况了,比如那一年大家财政都不好,兄弟学校都没有在offer里面保证有TA什么的,结果那年接受率就大大提高,多招了40%。接下来几年系里都为这个事情头痛,给大家找funding。同时减少招生。不过我们系非常难得的一点,就是一定不会让学生自费。这个比有些发博士ad的学校还是有点良心的。


谢邀吧。

尽管我之前只拿到了2,3份老师的承诺Offer但是我也只答应了一个老师,也就是说这种事本身就是一个双向承诺的事儿,尤其整个申请过程时间那么长,这种事儿还是主要看人品。

但是总的来说,老师发offer是很警惕的,一般不会出现比如本来只招2个学生,但是他却明确答应3个学生这种情况,因为这种情况如果3个学生都拿到offer然后来上学但是名额或者钱不够,这个老师是要出事的。

所以更多的老师是,可能在最终结果下来之前不给明确的offer,这种情况学生又必须多申请老师,就很尴尬。一般来说大牛确实会把风险转移到学生身上,就是我让你等著,但是我这边能选的很多,最后选的人也就2个,也不怕你不来,爱来不来,又不缺学生。而普通的AP或者教授就会比较谨慎也比较怕学生会毁约,一般对于比较看重的candidate就要苦口婆心好好劝说一番,而且应该也不会出现给多几个学生offer这种情况。如果学生不来,那就明年多招一个或者少招一个,少花点钱吧


美国一般是根据自己拿了多少funding 多少钱用于找博后多少用于培养博士有些养不起博后 就要学生TA


谢邀。

小3年前,1月底,拿到了IU的PhD offer,和本科一个同学一起。

我的前老板有两个名额招学生,我航当时也就只有我和我同学申请了她的PhD,前老板也明确表示希望招我航的学生,因为她自己就是我航毕业的,对我航学生比较有好感(虽然2年后我和我同学都quit了)。

timeline是这样,1月初和前老板one on one,说了说我大四做的research是什么,说了说她正在做的research是什么,然后1月中学院video,聊了聊生活(口语考试),1月底收offer,截止日415。

我老板为了保证能够招到2个学生,于是对我们施压,她把offer期限提早到了3月7号,并且在邮件中说如果我不来还有其他很多优秀的candidate想要这个offer。

当年2月份开始我和我同学已经开始跟著开组会了,基本定下就去了,然后却收到这么一个邮件,而且当时正值我爸腿摔了,要做手术,看到邮件后我就感觉很不舒服(这个邮件是因为我发邮件跟她说我爸腿摔了我要照顾我爸所以这周的meeting参加不了她以为我在找理由拖时间不接offer所以就回复了这些(个人猜测))。

虽然最后还是从了(因为提供全奖和RA),但这件事还是对我和她之间造成了一些隔阂,也为2年后quit埋下了伏笔。因为我3月初去了日本旅游,而那一段时间没有网路得不到其他学校的update(回来后发现USC的AD躺在收件箱好几天了)。如果我想当时我能不这么著急做决定,可以动用一切力量联系她的学生了解情况,也就不至于落得quit的下场,应该就不会接这个offer。


这个要看老板有没有钱招学生,系里提供不提供TA。
先纠正一个小用词不当 PhD candidate指的是通过PhD candidacy exam的doctoral student,一般为dissertation proposal defense个别专业也有通过doctoral qualification exam后就可称为candidate。不论哪个都不是需要导师给offer的。题主问的应该是PhD招生。

说教授会看什么前先说教授不看什么吧。1,高GRE成绩,GRE过线即可,高GRE不能证明任何事情,包括英文水平;2,高GPA,GPA不是4.0的才是少数。

那么大家都会看的有什么呢?1,论文发表2,项目经验3,通用技能(在EE这边比如,编程,数学还有数学嗯 还有编程,但主要还是数学,嗯 数学好不会编程也无所谓,嗯 果然数学还是最重要)在国外的个别中国老师还会注意一些别的方面。比如家庭背景能不能帮他拉项目,工作背景能不能帮他拉项目,还有就是奴性够不够重,视野是不是够窄,最好是除了在实验室干活没生活没娱乐没休息没欲望的那种。还有个别中国教授在招收国内的交流学者时要在私下收一笔好处费至于招生人数嘛,大牛不担心找不到,一般人发出去offer就没别的事了,来不来全看学生

不是系里发offer的吗?

其实我也很奇怪,每年怎么能控制住入学人数差不多……实际上visiting的时候就看到发的offer远远大于每年的新生人数了。


美国的教授一般是根据自己的funding 决定招几个博士,比如他有100万美元的funding,那么资助3-4个PhD学生4-5年应该可以。所以他就会招这些个学生来

tip:除了哈佛耶鲁这种强committee的学校,其他我了解的95%的学校教授拥有很大自主权,所以申请PhD直接套词教授是最直接有效的


刚去问了下我的老板,老板表示会根据现有funding来决定招几个学生,然后发等量的offer出去,如果4.15deadline时候学生还没有去官网上把offer接了,就把这个学生的名额提交给下一个waitlist上的candidate……这种事情在她当教授的20年时间里只发生过三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