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最後只能選一個offer,那麼作為導師來說,很可能發出去比如5個offer最後只來一個的情況。這樣的預估是怎麼具體操作的呢?怎麼保證既能招夠學生,又不多不少呢?


大多數答案都是關於導師直接招人的情況,但是其實美國很多phd招生是有招生委員會決定的。

我們學校就是,錄取前不允許學生和老師聯繫,全部系裡統一招人,過了博士資格考試再進組。

每年招生人數根據系裡資金狀況。進來第一學期一定要做TA。

這樣就涉及到題主的問題,多發的offer怎麼辦。

我和小祕關係不錯,經常閑聊。小祕跟我說過,按照往年的offer接受比例,我們會多發offer。比如50%接受率就發兩倍的offer。很多年都是這個政策。結果有些年份就出狀況了,比如那一年大家財政都不好,兄弟學校都沒有在offer裡面保證有TA什麼的,結果那年接受率就大大提高,多招了40%。接下來幾年系裡都為這個事情頭痛,給大家找funding。同時減少招生。不過我們系非常難得的一點,就是一定不會讓學生自費。這個比有些發博士ad的學校還是有點良心的。


謝邀吧。

儘管我之前只拿到了2,3份老師的承諾Offer但是我也只答應了一個老師,也就是說這種事本身就是一個雙向承諾的事兒,尤其整個申請過程時間那麼長,這種事兒還是主要看人品。

但是總的來說,老師發offer是很警惕的,一般不會出現比如本來只招2個學生,但是他卻明確答應3個學生這種情況,因為這種情況如果3個學生都拿到offer然後來上學但是名額或者錢不夠,這個老師是要出事的。

所以更多的老師是,可能在最終結果下來之前不給明確的offer,這種情況學生又必須多申請老師,就很尷尬。一般來說大牛確實會把風險轉移到學生身上,就是我讓你等著,但是我這邊能選的很多,最後選的人也就2個,也不怕你不來,愛來不來,又不缺學生。而普通的AP或者教授就會比較謹慎也比較怕學生會毀約,一般對於比較看重的candidate就要苦口婆心好好勸說一番,而且應該也不會出現給多幾個學生offer這種情況。如果學生不來,那就明年多招一個或者少招一個,少花點錢吧


美國一般是根據自己拿了多少funding 多少錢用於找博後多少用於培養博士有些養不起博後 就要學生TA


謝邀。

小3年前,1月底,拿到了IU的PhD offer,和本科一個同學一起。

我的前老闆有兩個名額招學生,我航當時也就只有我和我同學申請了她的PhD,前老闆也明確表示希望招我航的學生,因為她自己就是我航畢業的,對我航學生比較有好感(雖然2年後我和我同學都quit了)。

timeline是這樣,1月初和前老闆one on one,說了說我大四做的research是什麼,說了說她正在做的research是什麼,然後1月中學院video,聊了聊生活(口語考試),1月底收offer,截止日415。

我老闆為了保證能夠招到2個學生,於是對我們施壓,她把offer期限提早到了3月7號,並且在郵件中說如果我不來還有其他很多優秀的candidate想要這個offer。

當年2月份開始我和我同學已經開始跟著開組會了,基本定下就去了,然後卻收到這麼一個郵件,而且當時正值我爸腿摔了,要做手術,看到郵件後我就感覺很不舒服(這個郵件是因為我發郵件跟她說我爸腿摔了我要照顧我爸所以這周的meeting參加不了她以為我在找理由拖時間不接offer所以就回復了這些(個人猜測))。

雖然最後還是從了(因為提供全獎和RA),但這件事還是對我和她之間造成了一些隔閡,也為2年後quit埋下了伏筆。因為我3月初去了日本旅遊,而那一段時間沒有網路得不到其他學校的update(回來後發現USC的AD躺在收件箱好幾天了)。如果我想當時我能不這麼著急做決定,可以動用一切力量聯繫她的學生了解情況,也就不至於落得quit的下場,應該就不會接這個offer。


這個要看老闆有沒有錢招學生,系裡提供不提供TA。
先糾正一個小用詞不當 PhD candidate指的是通過PhD candidacy exam的doctoral student,一般為dissertation proposal defense個別專業也有通過doctoral qualification exam後就可稱為candidate。不論哪個都不是需要導師給offer的。題主問的應該是PhD招生。

說教授會看什麼前先說教授不看什麼吧。1,高GRE成績,GRE過線即可,高GRE不能證明任何事情,包括英文水平;2,高GPA,GPA不是4.0的纔是少數。

那麼大家都會看的有什麼呢?1,論文發表2,項目經驗3,通用技能(在EE這邊比如,編程,數學還有數學嗯 還有編程,但主要還是數學,嗯 數學好不會編程也無所謂,嗯 果然數學還是最重要)在國外的個別中國老師還會注意一些別的方面。比如家庭背景能不能幫他拉項目,工作背景能不能幫他拉項目,還有就是奴性夠不夠重,視野是不是夠窄,最好是除了在實驗室幹活沒生活沒娛樂沒休息沒慾望的那種。還有個別中國教授在招收國內的交流學者時要在私下收一筆好處費至於招生人數嘛,大牛不擔心找不到,一般人發出去offer就沒別的事了,來不來全看學生

不是系裡發offer的嗎?

其實我也很奇怪,每年怎麼能控制住入學人數差不多……實際上visiting的時候就看到發的offer遠遠大於每年的新生人數了。


美國的教授一般是根據自己的funding 決定招幾個博士,比如他有100萬美元的funding,那麼資助3-4個PhD學生4-5年應該可以。所以他就會招這些個學生來

tip:除了哈佛耶魯這種強committee的學校,其他我瞭解的95%的學校教授擁有很大自主權,所以申請PhD直接套詞教授是最直接有效的


剛去問了下我的老闆,老闆表示會根據現有funding來決定招幾個學生,然後發等量的offer出去,如果4.15deadline時候學生還沒有去官網上把offer接了,就把這個學生的名額提交給下一個waitlist上的candidate……這種事情在她當教授的20年時間裡只發生過三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