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知乎上的大神,心理学上是否有这方面的研究?诚然,像《无间道》、《潜伏》等一系列卧底剧确实拍摄都很不错,但喜欢这一类剧情的人是否与现实生活中无法做真实的自己有关?需要进行伪装?在心理学上有这方面的研究吗?


谢邀!很好的一个问题。

当我们被电影、电视剧、小说、或者生活中的人或事触动的时候,必然是和自己有关系的,想想看,他们在演绎著他们的电影、情节或者生活,我们为什么哭了/觉得特别爽/觉得非常过瘾?我们怎么了?

电影、电视剧或者小说都会讲到一个代入感,或者说观众的卷入度(我们对人物的认同或者反感程度,剧情或角色对我们的影响程度);我们内在的某一部分被触动了(相同、相似或相反),我们就会产生代入感,程度越高,卷入度也越高;而这一个部分很可能是被压抑的,通过把这一部分投射到主角或者某个角色身上,然后借著这么一些机会,得以表达和释放;而通常表达和释放之后,我们也会有一种轻松感和畅快感。

无法做真实的自己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当我们压抑了那些部分的时候,我们的确没有做自己(去很好很完整地呈现那一部分);但因为人都是有很多面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呈现我们不同的性格侧面,其实我们也都每时每刻在呈现真实的自己(只是不同层面罢了)。所以,是否要去伪装,是否要去压抑,是否要去真实呈现,其实都是在真实的呈现,不过是我们的某一部分想要去伪装另一部分,某一部分想要去压抑另一部分,某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冲突(这就是我们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心智模式),等等;可能更重要的是反求诸己,带著觉察去看我们的内在正在发生什么,它们是如何被电影/现实事件所激发。


谢邀~

哇呀,题主好单纯~我一直都幻想自己是窦太后、武则天、慈禧之类的,难道权力是我的春药?

首先,不管你喜不喜欢卧底剧,你都不能做自己~为啥,咱是社会人啊,咱得角色扮演啊。其次,卧底除了换种身份活,还有智慧、帅/美、抗压能力强、孤独、英雄主义等属性,题主确定自己只是在「无法做自己」方面产生了认同感?

下面,是我结合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的一点儿思考:

一、自我认同感

不知题主年方几何,但能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认为现在的自我处于一个不满意或被束缚的状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认同感危机来描述人们思考自己是谁、在社会中的位置、决定「我该做怎样的自我」时体验到的那种混乱、焦虑的感受。

从图中可以看到,认同感危机多发于青少年--青年这一时期。民间有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以前没互联网,自己是谁看看周围人就知道了,现在看到了太多可能性,但忽略了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有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和焦虑,自我认同感形成的时间会后移。

二、控制感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总是需要向周围的观众表演。这种表演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

我是导演:自愿的表现为自我展示(self-presentation),即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他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从而获得维护自尊、自我价值等收益。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少会受「没有做自己」所困扰,因为一切都是自愿的、可控的。

我是环境的牺牲品:被迫的表现为从众或服从。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中,人们会在权威的指导下,对「学生」施以450v的电击。经常由于外界压力,做出与自我态度相悖的行为,难免会有「行尸走肉」之感。

在卧底剧中,主角经常会由于环境的胁迫,做出或牺牲战友、或放弃传递重要消息等决定,这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悲凉感,很容易让没啥背景的大多数的我们产生共情。

三、卧底真的没有「做自己」吗?

卧底坚持到最后叫无名英雄,被策反了叫叛徒。这里必须要提名波叔(虽然演员现实中是个

渣男)的《黎明之前》,刘新杰是真的帅啊~

咳咳,说回来,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包括自我概念、自尊、自我认识、社会自我。刘新杰卧底十年。社会关系网全是基于敌方人员建立的,就如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曾经的雄心壮志、恐惧警觉被平淡的生活渐渐消磨,甚至产生了「我本属于这里」的错觉。靠什么坚持?对自我概念绝对的认同和清晰的自我认识啊~正因为知道自己是卧底,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所以伪装、曲意逢迎这些事儿做得毫不犹豫。

四、一点感悟

4.1 做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不过,这个事儿超难的好吧~对于老夫这一俗人,保住饭碗更重要~至于题主,要看什么在你的人生中权重更大了,做自己or适应社会。顺便吐槽课本中把契科夫的《变色龙》当讽刺小说来对待,可劲儿地批判巡警卑躬屈膝的嘴脸,妥妥的基本归因错误!

4.2 智慧啥时候都超重要啊~虽然「智慧」或「明智」(Wisdom)的定义不一而足,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智慧包含实用的推理,它会帮助人们处理好社会生活中的多种挑战,比如团体或个人间的冲突 (Grossmann et al., 2010)。智慧具体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 认识到自我知识的局限;
  • 知道生活会有不同的状况,并且清楚事情的状况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 认可其他人的观点;
  • 整合对立的观点;

所以,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性,自己以为要做自己的那个自己,也许是需要提高或者改变的哦~

一张图告诉你,当自我的旁观者,有助于降低「当局者迷」的程度~

4.3 卧底题材是真的好,可以在极端环境下揭示复杂人性,而不是单纯地塑造脸谱化人物;可以将哲学中对于人性的思想实验以影像音的方式呈现...但能拍好,不仅需要有思想的编剧、演技精湛的演员,还得有大环境的配合。

最后,歪个楼,额滴柳云龙大叔,人美有才低音炮,帅啊...


没关吧。我就一直做自己啊!


与现实中有没有办法做自己我不知道

但是提问这个问题的人戏很多我知道


卧底剧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卧底是来搅局的,把梦搅醒,说明你一直活在梦里

说白了就是你的关注点总在别人身上


不是吧。 我就感觉看著很刺激。


谢邀,我们通常喜欢一个电影或者电视剧,个人感觉是因为它某一方面触动了我,而喜欢卧底剧未必是因为不能做自己,还有可能是因为内心喜欢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觉得这样的人很伟大。


可能是单纯喜欢刺激而已


嗯……泻药 ( ′▽` )

首先我不是大神。小神也不是。

正式答题:

应该不是。

从我个人出发,我认为卧底剧的吸引点:

1,多重人格集合的魅力。神秘感。

2,极端环境下,虚假角色表演的让人信服的能力。用我的话说,叫做社会适用性面具的娴熟运用。是种不易得的能力。多数社会工作者都用的到这种能力。

3,为了衬托虚假角色表演的逼真和机变,往往会有惊险悬念剧情。引人入胜。

4,一个人能在现实事件中轻松驾驭各种真假人格或多层面具,但精神状态稳定。是种很厉害的能力。

5,可以片面了解一些历史碎片?

最后,看什么卧底剧,现实中擅长多人格多角色的神仙们,多了去了。它有个通俗名字:八面玲珑,圆滑世故。

最最后,我是随手乱写的。不要信太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