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的綏靖政策玩太嗨了,破產的時候自然會很慘


一戰之前的歐洲,就如二戰之前的歐洲一樣風平浪靜,沒人會想到麻煩會降臨在自己頭上。

就如同土耳其吞併了敘利亞北部,印度吞併了錫金,它們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了嗎?如果是,一方是誰,另一方又是誰?歷史上的英法哪有什麼革命友誼,只是俄國或是德國經常把他們一塊打而已。

誰都不想搞事情,別做的太過分,人類的容忍度是很高的。

何況德國已經被希特勒和華爾街培養成了一臺戰爭機器,你是惹還是不惹?你要是徹底撕破臉,宣戰了,德國那一堆華爾街美元喂出來的機械部隊,是英法這羣歐洲破落貴族頂得住的?

語言巨人丘吉爾說得好啊,「讓你在戰爭與恥辱之間作一選擇,你選擇了恥辱,而你將來還得進行戰爭」。

辣麼,現在就有一個問題啦!

俄羅斯在二十一世紀吞併了克里米亞,這和二戰前德國瓜分波蘭沒有本質區別。恰好俄羅斯只有軍工產業,總動員一下達正好解決國內經濟問題,跟德國的困境及解決手段都無比相似。可以說,沒有中國這個穩定劑讓俄羅斯可以一直混喫等死,俄羅斯指不定幹出什麼事來。問題來了,你歐洲要不要綏靖下去呢?你可能說不行,俄國的核彈能把我們犁好幾遍。哦?核彈可以犁地,飛機大炮坦克就不能了嗎?對於人這麼脆弱的存在來說,什麼東西不能用來犁地呢?當年英法面臨的困境,與今天相比,又有什麼區別呢?

制裁!制裁!制裁!

俄羅斯還怕你制裁,這不,克里米亞還沒涼透,北溪項目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工了。

如果俄羅斯真的一點一點把蘇聯的東西喫回去了,請問題主打算防患於未然,在俄羅斯真變成歐洲憲兵之前,用核武器跟他們決一死戰嗎?真到了那時,有美帝支持的英法贏面也很大,跟二戰前是一樣的。

問題是,你願意賭嗎?你確定未來有那一場戰爭,值得你現在就把它挑破了以免受屈辱?


英國和法國都位於歐洲的西端,瀕臨大西洋。歷史上英法都大力發展海軍,在先後擊敗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之後,英法通過各自強大的海軍在全球海洋上縱橫馳騁,打下了世界許多的殖民地,開創了世界的近現代史。

在歐洲大陸上,德國19世紀才統一,資本主義經濟開始高速發展。但是由於德國是一個內陸國,沒趕上和英法一起運用海軍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和爭奪世界資源。德國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強國。

英法的眼光在全世界,而德國的眼光只能放在歐洲大陸上。經過普法戰爭的勝利,一戰停戰後獲得美國的貸款發展經濟,德國逐漸強大。經過一戰後20年左右的養精蓄銳,希特勒納粹黨上臺獲得政權,大力發展軍力。此時殖民地遍及全球的英法,面對陸軍強大的德國佔領東歐各僕從國,侵佔波蘭;只能長期採取綏靖政策,按兵不動。

當二戰初期,英法對德宣戰之後,並未出兵進攻德國。1939年時,英法曾計劃組建24個裝甲師,聯合荷蘭和比利時,在1941-1942年進攻德國。但是在1940年被希特勒搶了先。

所以在希特勒上臺建立納粹德國後,就計劃征服整個歐洲。1940年進攻並佔領法國,空中威脅英國,1941年進攻蘇聯。德國的政策是先西線再東線,利用法國和東歐僕從國的戰略資源,去進攻蘇聯,還想獲得高加索的油田。

由於相對弱小的海軍,德國只能依靠強大的陸軍一時稱霸歐洲大陸,卻沒有得到英法廣大的海外殖民地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可以看做英法殖民帝國的瓜分之戰。

簡單得講。

英法像是一個土財主,佔了無數不屬於自己的土地,只要維持現狀就是最好的局面。

德日就像窮瘋了的農民,家裡一分沒有,打翻英法纔能有活路。

美帝則是笑呵呵的奸商,兩頭買武器賺錢——當然也不會介意喫點土地撈外快。

蘇聯則是手裡扛槍的大土匪,那裡虛弱搶哪裡——所以英法德日美帝都不待見,都想掐死他。

英法求穩,遇到問題就求妥協,能不打就不打,因為他們實在太清楚了,下一場世界大戰就是殖民帝國王冠落地之日。

日德求變,要砸爛凡華體系擴大勢力範圍,美蘇太大太強,所以砸的就是土財主的攤子。

加上德日抓住了軍事革命,建立起機械化部隊和航母打擊羣,不講武德突然襲擊,老財主丟土失地,才讓小鬍子拿下西歐。

但接著土財主舍盡一身家產保命,奸商物資那是源源不斷啊,農民也膨脹了,還沒打下地主大院就要去山裡剿匪,去城裡勒索奸商,在山裡兜兜轉轉四年,在城裡跌跌撞撞四年,土匪嘍囉奸商保鏢越打越強越打越多,地主大院建起了機場軍港和兵營,土匪山寨修造坦克徵兆軍隊,於是農民gg了,土匪和姦商瓜分了土地和地主大院,二戰也順利結束了。


綏靖政策力圖避免戰爭 英法都想維持歐陸和平穩定,歐陸混戰最大受益者是美國和蘇聯。二戰結果可知法國投降除了被日常乳法以外實際損失比死磕到底的英國還要小。丘吉爾寧願賠上大英帝國也要把德國拉下馬的結果是英國某種程度上成了二戰最大戰敗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