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推荐给刘备,刘备也不会重用,曹操都不想重用他。

并且,大家都觉得司马懿很厉害,诸葛亮都推不倒司马懿。其实是错觉。

那是因为司马懿是站在巨大的平台上。离开这个平台,他啥也不是。

他的战绩就是两三处千里奔袭吧,战绩太少了。夺权也是因为碰上了曹爽。

诸葛亮要夺权早就夺了。没夺权罢了。夺权不算啥。何况是夺曹爽的权。他有本事夺一个曹操的试试?

在曹操,甚至曹丕等一众明君面前,司马懿连屁也不敢放一个。

就是碰到了曹爽,他也是屁都不敢放一个,装病。

最后占领首府,曹爽其实仍有胜算。天子在手我怕谁。结果曹爽太庸才了。

这种对手犯错的基础上夺的天下,战绩被夸大了。

何况最后一统天下的也不是他,是他孙子了吧。

曹魏的底盘也不是他打下来的。都是曹操打的。

所以最后统一天下功劳的就是曹操。而不是司马懿。

所以司马懿在水镜先生那根本就排不上号的。如果让司马懿辅佐刘备,根本可能都借不了荆州,进不了西川。

他以如此强大的平台力量,碰到诸葛亮挑上门来,只有一个字:龟缩不出。

任你怎么叫,我就是不出来。你奈我何?

就这样的人,还让他辅佐刘备呢?


你从哪个犄角旮旯知道的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

三国演义?罗贯中表示我没写谢谢。

历史?徐庶表示???


建安六年司马懿已经装病不出士了

这时候刘备才刚到荆州不久,司马懿何须被推荐?

宣帝纪: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 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 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而司马徽跟司马懿的关系更是只能脑补,无法实证。

网路还有说他们都是司马迁后代的呢! 司马迁陕西人,这实在扯得太远了。

司马徽跟庞德公

司马徽乃颖川名士,何时到荆州居住时间点不明。

庞德公则为荆州名士,背景不知,但刘表曾数次请他入府不就,最后刘表亲自拜访,仍不仕。

庞统传: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

襄阳耆旧记:庞德公,数延请,不能屈。 乃自往候之

且从襄阳记与庞统传其他纪录中可看出此二人关系甚密,而且互相拉抬

襄阳耆旧记:德操年小德公十岁,兄事之,呼作庞公,故世人遂谓庞公是德公名,非也。

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尤其庞德公很喜欢侄子庞统,大概庞统是族里菁英,庞德公为他布局也是不遗余力

庞统传: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 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襄阳耆旧记:其子仙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

于是庞统也在南方士子间慢慢出名,而被南郡任命为功曹。

诸葛亮

最后我们捋一捋诸葛亮的人物关系

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魏略曰: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两个好朋友,徐庶、石韬也都是颖川人,赤壁后均为曹操官员。

襄阳耆旧记:其子仙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

上面提到,诸葛亮是庞德公媳妇的弟弟

襄阳耆旧记:诸葛孔明每至公家,独拜公于床下,公殊不令止。 司马德操尝造公,値公渡沔,祀先人墓。 德操径入堂上,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向言,有客即来就我与公谈论。 」

因此,诸葛亮跟司马徽关系也特别好,他们最少有两个共同好友;一个颖川徐庶,二是庞德公。

司马徽根本没有推荐诸葛亮

因为一直到赤壁之战后,才有诸葛亮正式职位的纪录,看一看隆中对后,陈寿写的是什么?

诸葛亮传:先主曰:「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情好日密是怎么回事? 怎么没聘为左将军掾? 掾属编制可是有二十九人的。

因此看看诸葛亮传里的徐庶怎么说的?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叫刘备去见见诸葛亮。

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

水镜先生也只是跟刘备说,你要问世事啊? 去问问凤雏跟卧龙吧!

因为诸葛亮当时根本不会在刘备处任职,水镜跟诸葛亮那么熟,心里很清楚。

诸葛亮背景在荆州同辈人中可是一等一的硬啊!

襄阳耆旧记:汉末,诸蔡最盛。 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

黄承彦老婆是蔡瑁的大姊,刘表的大姨子,刘琮的亲阿姨。

诸葛亮要叫刘表跟蔡瑁一声姨父一声舅,没错吧?

而诸葛亮小姊是庞德公的媳妇刚提过了,还有大姊呢!

襄阳耆旧记:钦从祖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大姊也。

蒯祺是蒯越蒯良的侄子,是诸葛亮大姊的老公。

诸葛亮的人脉实力在荆州年轻人里有几个能敌?

因此在当时的诸葛亮是不可能会入士刘备的,顶多就是交交朋友,给给意见;三国志里记载也间接证明这点。

结论

司马懿不需要水镜推荐,曹老板已经抢著要了。

推荐诸葛亮我也想啊,可左将军您目前分量不知道够不够,您去见见他再说吧!

--------------------------------------------------------------------------------------------

刘备得到诸葛亮入士,一方面是因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一方面是有其他的契机,诸葛亮认为值得辅佐,最后才愿意任职的。

并不是被推荐,然后刘备去三次见了一面,就效力于刘备了。


首先水镜先生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人,跟世居河内温县的司马氏不是一个家族,且水镜先生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就已经应刘表之邀迁到襄阳去了。跟司马懿就更不会有太多来往。

再说司马懿本身出自河内司马氏,京兆尹司马防的儿子,家中八兄弟号称司马八达,并以文章学识称颂于天下,司马懿大哥司马朗当时也在朝为官,司马懿出仕之前,就已经得到尚书崔琰、南阳太守杨俊和名士胡昭等人的称道认可,其名声与人脉皆远非司马徽这个闲人名士可比,也根本不可能看得上草根出身的刘备。

而司马懿在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被河内郡举荐为本郡的上计掾,不久曹操企图征辟其到司空府任职,而司马懿不想屈节事曹于是假装风瘫在家养病。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以丞相身份征辟其为文学掾,司马懿才被迫就任。

而建安六年201年这个时间点,刘备刚刚在汝南被打败,跑到了新野见到司马徽,司马徽当时就向其推荐了卧龙庞统,但刘备却一个都没招揽,直到6年后的建安十二年也就是207年,在刘备手下任职的徐庶再次推荐诸葛亮,刘老板才去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可见司马徽的举荐,刘备并不是非常看重。

所以司马懿本身门第名声人脉圈甚至比水镜更强,根本轮不到司马徽推荐他,刘备这个小军阀的平台太小,也不是司马懿能看得上的。司马徽跟刘备也没啥大交情,刘备跟他聊天他介绍了卧龙凤雏两个才俊刘备也没放心上,而且人司马懿在曹操地盘上正装病呢,也没法跑到刘备那任职。


C罗表示,能和自己亲兄弟J罗,大罗和小罗一同进了巴西国家队很开心。司马徽司马懿就是这几个罗的关系。

司马徽又叫司马德操常年活跃在襄阳,与襄阳人庞德公交好,曾经拜访庞德公,恰好庞德公祭祖去了,这货直接跑人家里,叫出来庞德公老婆小孩给他做饭,可见与庞德公关系不一般。而诸葛亮和庞德公家有姻亲关系,庞德公儿子是诸葛亮姐夫,庞统是庞德公侄子,所以他们之间是非常了解和熟悉的。

至于司马懿,司州河内郡温县的大家族,和这个颖川司马徽没什么交集,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网路,更没有朋友圈之类的东西,人和人交集没那么便利。虽然司马懿与司马徽在今天算半个同乡,但在那个年代互相不熟非常正常。


吕布和吕蒙是什么关系?


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正寄居于荆州刘表篱下。

当初刘表靠著襄阳蒯氏和蔡氏两大家族的帮助,主政了荆州,蒯氏蔡氏也借助刘表的名气接管了荆州的军政大权。

也就是说,荆州明面上的主人是刘表,但事实上背后由世家大族做主的。

其他次一等的世家大族则和刘表、蒯、蔡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联姻;属吏。

诸葛家也是。

最开始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就在刘表手下做事,曾代表刘表出使汉庭。后来诸葛亮的爸爸诸葛珪病逝,他就去琅邪料理后事,但恰逢曹操攻打徐州,他就又带著诸葛亮、诸葛均和他们的两个姐姐投奔刘表。

后来,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祺。蒯祺是荆州蒯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后来随刘琮投降曹操,做到了房陵太守

诸葛亮的二姐则嫁给了庞德公的独生子庞山民。庞家也是当时荆州的大家族,刘表曾数次请庞德公出山做官,都被拒绝。庞山民后来出任曹魏的黄门、吏部郎,他们的儿子庞焕在西晋时做了牂牁郡太守。而「凤雏」庞统也是庞德公的侄子,在蜀汉做官。

诸葛亮后来娶了黄月英为妻,而他的岳父黄承彦则是蔡瑁的妹夫。黄承彦的岳父是蔡讽,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刘表,就是刘琦、刘琮的后妈蔡夫人。也就是说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关系。

诸葛均娶得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习氏

从上面可以看出,诸葛家虽然是外来户,在荆州基业不厚(在徐州琅琊是望族),但通过联姻,和当地的大族和统治阶级都存在著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看「三顾茅庐」。

当时诸葛亮27岁,刘备比他大20岁(47岁)。

27岁的年纪,现在来说,大多数博士可能都没有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

而刘备15岁的时候在当时的名人卢植下面读书,24就参军讨伐农民军,做过公安局局长(安喜县县尉)、县长(平原县县令)、省长(徐州牧),后来还进过中央,被封过战区司令(左将军),和国家总理(曹操)喝酒谈天。也算是名校毕业、履历精彩、见识丰富、天下闻名了。虽然数次创业失败,但对自己的经历、能力、经验必然非常自信。

很难想像一个纵横天下20年的老手会去跪舔初出茅庐的菜鸟。

那刘备想要的是什么?

一方面,通过「三顾茅庐」做出求贤若渴的形象,诸葛亮其实就是刘备千金买的「马首」或者郭隗。

二方面,刘备就是希望得到诸葛亮背后的世家大族的支持。

后来进蜀的时候,就有大批的荆州士人跟著刘备。

「三顾茅庐」时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面试。

刘备出了题目。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则用《隆中对》给出了让刘备满意的答案。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后来不是刘备按著《隆中对》去进行自己的战略,而是《隆中对》基本符合刘备自己本来的策略。

而诸葛亮只是刘备的「东风」,带来了人才、钱粮、人口和土地。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也就给了他一个「军师中郎将」的职位,相当于他当时左将军府的幕僚,从六品。主要负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赋税。

后来诸葛亮是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磨练,直到40岁才一步步做到了丞相的位子。

这之前,刘备的谋主一直是法正,他比诸葛亮大5岁,经验更丰富也更成熟。

至于司马懿属于司州河内郡温县(河南),在当地虽然是望族,但显然影响不到湖北,对刘备兼有荆益的战略并没有帮助。


远亲关系,后代结婚都没问题那种远亲,基本比刘备和刘表还远的亲戚。不推荐司马懿不是水镜偏心,而是你推荐了,人家司马懿海不一定看得上刘备呢。司马懿家族的根基都在北方曹魏实力范围内,他爹司马防是任洛阳令、京兆尹、骑都尉。首都市长加特战旅参谋长,这个出身傻子才回去刘备那边呢。


司马懿和司马徽的亲戚关系,就跟刘备和刘协的关系差不多,除了祖宗是同一人之外,可以说有个屁关系。

司马懿和司马徽都是司马氏的后代。

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

刘备刘协都是刘邦的后代。刘协为什么不禅位给刘备?


虽然都姓司马,但是一个是哈佛大学,一个是哈尔滨佛学院,所以他们两兄弟不怎么熟...


刘备:水镜兄啊,世人都说您博闻强识,见多识广,你看老弟我现在混的这么惨,大哥您有啥子办法没得?

司马徽:我看老弟你啊,手底下还是缺个可以商量事的人啊。

刘备:大哥慧眼如炬啊,翼德云长虽对我忠心耿耿,又是不可多得的虎将,可毕竟只是一介武夫啊,我是真羡慕曹操那老小子,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一大帮人轮著用,特么的,老子有一个也行啊。

司马徽:嘿嘿,不瞒老弟,我这里正好有一个。

刘备:卧槽,是吗?谁啊?

司马徽:他叫诸葛亮,字孔明,年轻有为啊,哎,这小伙子不错,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政治军事,样样精通,堪称全才啊,关键小伙子人品端正,,跟我们这帮老帮菜们在一块玩的还挺好,丝毫没有代沟的的,我看他就挺适合老弟你的,有了他,老弟你绝对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啊。

刘备:老哥说的是真的?世上竟然有这种人才?

司马徽:那当然是真的,我水镜什么时候扯过淡,不怕你笑话,我们一帮人在一起还互相起了外号呢,我叫水镜先生,你猜我们给小亮子起的什么?卧龙啊,屌不屌?

刘备:屌屌屌,好,既然有你水镜先生打的包票,我就放心了,我改日就去请他出山。对了,老兄觉得司马懿怎么样?

司马徽:谁?司马yi?哪个yi?没听说过啊,他很牛逼吗?


看来是个野史爱好者!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位英雄,叶挺,叶剑英!他们都姓叶,都是同一个时代,同军事领域,且都是当时身居高位的大英雄!你不免会把二位的身份联系起来,但是这两位就是革命友谊,相差一岁,虽同姓但没有血缘关系,同在广东省,但祖籍不同。

司马懿与好好先生同是如此,他们同处一个时代,同姓,不免让我等后人遐想翩翩。。。


其实他本来想推荐司马光来著


司马懿五矿一百五十战斗人口被诸葛亮两矿一百战斗人口骑在脸上乱a,门都不敢出靠著坦克渡鸦星星要塞勉强苟住,而且别人最强的还是运营。司马懿之于孔明就好比f91之于flash,我大哥虽然号称中国亚军(),感觉很是唬人,但是能和教主比么?

司马懿住的地方刘备能到访么?司马懿愿意来荆州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