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很多打得漂亮的戰役都是指揮幾千人打出來的,沒統帥過十萬人左右的大軍,而織田家應該是拿得出十萬大軍的,拿得出十萬大軍,卻不統帥十萬大軍,是否說明不善於大兵團作戰呢?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1575年,在爆髮長筱合戰以前,織田信長曾對大坂一帶有過一次大規模用兵。

先前石山本願寺在1574年4月再次向織田信長宣戰,當時織田信長只是割走了周圍的麥子,並在四周放火。到了1575年的4月,織田信長再征大坂一帶,首先攻打三好笑岩駐守的河內高屋城,對其城町進行破壞。三好軍出城迎戰,但被打得節節敗退,只好縮回城內。佐久間信盛、柴田勝家、丹羽長秀、塙直政等將領趁機在各處放火,然後把周圍的麥子又給割了去。

4月13日,織田軍抵達天王寺,我以前回答過有關的問題,天王寺就在石山本願寺的南邊,是個專門用來攻打本願寺的陣地:

石山本願寺是什麼原因加入了信長包圍網??

www.zhihu.com圖標

之後織田軍就開始收割石山本願寺附近的莊稼。然後攻打堺附近的新堀城,僅用了兩天時間就攻下此城,城主香西越後守被拖出來斬了首級,嚇得高屋城的三好笑岩趕緊開城投降,由塙直政負責將攻佔的所有敵城統統拆除。

不過織田信長並沒有一口氣攻下石山本願寺,而是在四月底緊急回師岐阜。這當然是因為武田勝賴的關係,事實上當年武田勝賴對三河的軍事行動從三月份就已經開始了,這次石山攻城行動被迫取消。

雖然沒有一舉攻下石山,但此次軍事行動的兵力,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包括畿內、若狹、近江、美濃、尾張、伊勢、丹後、丹波、播磨、根來寺等,御人數十萬餘騎——這是書上的原文。

你還覺得「織田信長沒統帥過十萬人的大軍」嗎?


另有一次是在1577年的紀伊征伐戰中,雖然沒有明確記載其兵力,但從陣容上也能大致判斷出其兵力:

尾張、美濃、近江、伊勢、五畿內、越前、若狹、丹後、丹波、播磨等國軍隊都被調動參戰,比上次還多了越前,恐怕總兵力已經超過十萬了。

這一次的征伐也還順利,雖然紀伊是一個多山不便於大軍鋪展的地形,但這般人海哪是紀伊國眾抵擋得住的?一個月的時間,土橋平次、鈴木孫一等頭目紛紛投降,並承諾未來在攻打石山本願寺一事上一定出兵助陣,於是織田信長在留下駐軍後班師回城。

這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紀伊眾在一處叫小雜賀的河邊設置了防馬柵,堀秀政的騎馬隊一個猛衝上去,結果因為對岸河岸太高沖不上敵軍陣地,被敵軍火槍手噼里啪啦一頓打,損失了許多武士,像極了長筱合戰的樣子,只不過這次受害者反轉成了織田軍。

像這樣兵力一邊倒的大規模戰役,參與者通常都會超過十萬人,只是沒有被明確記載下兵力而已。大規模的【戰役】不像一般日本戰國的【戰鬥】那樣僅在一個場地發生,而是會像中國歷史上的戰役一樣,兵分多路,從多個戰場分別爆發,這對於一般的日本戰國愛好者而言有些「超出認知」。大概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有人問出「織田信長沒統帥過十萬人的大軍」這種問題吧。底下所有答主都一致認同織田信長沒統帥過10萬人,這也說明大家對後期的織田信長是多麼的缺乏認識。

總而言之,織田信長確實統帥過十萬人的軍隊哦!~


我覺得題主需要了解一下日本的兵役制度,還有織田家的發展歷程,重點是發展過程中主要敵對勢力的實力和兵力分布。

了解過以後這個問題應該就迎刃而解了。

最後我簡單說一點吧,1568年織田在上洛時動員了六七萬人(算上近江和三河的援軍),在第二年進行南伊勢攻略時也動員了五萬人,號稱七萬。

題主,您覺得這時的織田家和後來天正年間的織田家哪個更強,那麼為什麼織田沒能動員更巨大的軍隊了呢?

還是像我說的,了解一下織田在每個時期主要敵對勢力的實力和分布就能輕易理解了。


謝邀,有被笑到


不是

織田信長不僅僅指揮過大規模軍團作戰,甚至親自出馬率領10萬人征戰的次數至少不低於兩次.

其中,平定近幾三好勢力的時候就召集過10萬人的部隊.天正3年,織田信長集合了抱括「尾張」「美濃」「伊勢」「近江」「若狹」「攝津」「丹波」「丹後」「播磨」等各地共10萬大軍攻擊「高屋城」「石山本願寺」中間屬於三好康長的「新堀城」.最終三好康長只能投降,織田信長則拿下了「河內國」.

此外,為了征服「長島一向一揆」,織田信長在「第二次長島戰役」中調集了佐久間信盛,柴田勝家,滝川一益,丹羽長秀,羽柴秀吉,蜂屋賴隆,富田長繁等人聚集8萬大軍,但是長島「一向一揆」佔據地利頑強抵抗,最終遭受損傷未盡全功.

「第三次長島戰役」織田信長除了明智光秀以及正在「越前」的羽柴秀吉,幾乎動員了家中幾乎所有的主將,近12萬大軍最終剷平長島勢力.「長島戰役」織田家一門眾損失慘重,所以最後織田信長瘋狂屠殺長島降兵恐怕與此有關.

此外「甲斐攻略」織田,德川共10萬人開赴甲斐,但是織田信長還沒趕到前線,不經揍的武田家已經崩壞.相比較起來,武田信玄打的最多大規模戰役則是「三方原合戰」,而上杉謙信雖然「圍攻小田原」時帶過10萬人,但這是關東豪族湊起來的,局勢發生變動則立刻倒戈相向.

綜上所述,織田信長恰恰是日本戰國少有的擁有大軍團作戰經驗的戰國大名,遠非其他大多數戰國大名所能夠比的.

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為數不多組織過大規模軍團作戰的大名,相反有「戰國第一軍略家」織成的武田信玄以及「軍神」之稱的上杉謙信反而沒有多少大規模軍團作戰的經驗.

謝邀,但被你這問題笑到了。

拿的出,是體量問題,是織田勢力規模大小的問題。你所說的「統帥」,看意思是指單次戰役(或者對某一敵人的連續戰役中)直接使用、指揮規模達到十萬。

織田的崛起是送足利義昭進京時候起,直接席捲畿內。再之後,織田面臨的就是包圍網了,在不同的方向有著不同的敵人,織田家需要分別在不同的戰略方向與每個敵人作戰。你讓人家怎麼一次弄十萬人?

而且,行軍打仗,那得要軍糧的,雖然日本人從古至今這個搶掠的做法一直普遍、廣泛、大規模的存在,就是「亂取」,但出兵、這些人集結、行軍的過程,每天都要消耗大量軍糧的,後勤也跟不上。集結一處的十萬大軍,光吃飯,就供不起。

總的來說,就是織田不需要,也供不起一次十萬軍力規模的大軍。

這也就跟織田信長善不善於大兵團作戰沒什麼關係。


歷史已經過去了

不過按照信長的水平看,大規模野戰是沒問題的


織田信長小兵團和大兵團都是日本戰國達人級別的水準。

信長的小兵團作戰講究精準打擊,事先派出大量眼線確定敵人的位置,再斬首行動。許多記載都顯示,敵眾我寡之際,信長一馬當先,敵人戰敗。率部偵查和突擊是信長的拿手好戲,縱使是化身基層單位進行械鬥也是達人級別的,信長非常擅長劍術、槍術、弓術和鐵炮等戰國主流武器。石山本願寺一戰帶領3000雜兵親自衝鋒大破數萬敵軍,但自己也受了傷。

說信長不擅長大兵團作戰的,說的都是信長不擅長現代戰爭這種一個人指揮十幾萬人的集團軍這種,而且也是一種假設,因為日戰沒有這麼多兵。這種觀點只是假設,答案是未知。信長在日戰非常擅長大兵團作戰,同時指揮多個軍團在大面積的多個方向攻略且進展神速,33歲掌控尾濃伊三國,區區16年就打下了大半個日本,且是處於不斷被包圍的狀態,這種指揮能力你說他不擅長大兵團作戰是假的。而且信長一生作戰,可以稱得上是大敗的戰役完全沒有,都是略傷皮毛而已,這種戰術和戰略能力堪稱日本戰國第一人。


我看到幾個答主已經回答的很到位了。

特地強調一點,在日本並不是十萬人規模才叫大兵團作戰。

特別是信長活躍的時代,有個兩三萬人已經是超級強的軍事力量了,是大部分戰國大名不可想的多。

而且信長是靠農名分離政策打天下的,他的兩千兵能打別人一萬你知道嗎?別人那是業餘兵,農閑的時候練練兵就不錯了,信長手下有一批職業兵,脫產的。

總之整個安土時代雙方兵力加起來過五萬的戰鬥都是屈指可數。


是的。織田信長指揮小部隊有不少漂亮仗。但真要指揮上萬人的大部隊,就超出了織田信長的能力了。

例如姊川合戰差點被淺井擊敗,最後靠著手下機敏,才脫離險境,慘勝淺井。最後也不敢追擊至小谷城。還是只敢圍著橫山城。

再比如伊勢長島一向一揆,屢次在撤軍時被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連重臣都差點沒命。

打得好一點兒的也有,長篠之戰,不過完全是因為對手過於菜,武田勝賴完全可以直接跑掉,什麼後路被斷啊,就那麼區區四千人,武田勝賴一萬五直接突圍,織田信長軍隊還傻傻地在遠處等著武田勝賴過去呢。等勝賴突圍出去,恐怕織田信長還不知道勝賴跑了,還在傻等呢。等織田信長反應過來,武田勝賴早就跑遠了。只能說勝賴太菜了。

綜上所述,織田信長不善於大兵團作戰,信長是個將才,你讓他率領小部隊,他還可以。你讓他指揮一萬人的大部隊,你就祈禱對手很菜吧。指揮十萬人?那就你祈禱對手不殺俘吧。

至於十萬大軍肯定拉的出來。但織田信長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一般都會讓手下統領大部隊,等著穩贏了,也許會來接手。比如姊川合戰就是,結果信長一接手,就吃虧了。這也從側面看出信長真的指揮不了大部隊。像豐臣秀吉還是有能力統帥十萬大軍的,上杉謙信也可以。武田信玄也差不多。德川家康也行。其他人應該沒有能統兵十萬的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