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很多人会分什么日式游戏、美式游戏,把这两类游戏拿来比较、竞争。但是我基本没听过中式游戏、韩式游戏、欧式游戏的说法。

日式游戏,显然就是指日本游戏。

那么美式游戏呢?是指美国游戏?还是指欧美游戏?

日本游戏,为什么能与美国游戏或欧美游戏竞争?

感觉主机和PC单机游戏业,日本在跟全世界竞争。


因为现代的游戏业是日本人确切的说是任天堂重建的,实行的体制骨子里也是日本味的。三大主机商两个是日本的,跳脱出中国的小圈子,你会发现更多的孩子们是玩任天堂长大的不是手游和pc游戏。

美国靠自己的工业化体系和3a理念打败了日本小厂商。

日本在自主cpu,自主pc规格上输了,所以现在没落了些,但是他们的游戏理念不落后的,ff7就引领了3d话同期的pc游戏画面是垃圾,直到这十几年显卡反超,主机下86架构,如果主机还坚持异构的话其实还是可以和pc打打的,这代ps5吹爆的ssd就是个异构的玩意。


因为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游戏业是日本当老大,欧美当小弟。哦不对,欧美是当孙子。

首先,美国游戏市场是日本人建立的,现在依然承袭日本体制,人类两大本质:真香+复读机。

在网路游戏崛起前,所谓的游戏市场指的就是游戏机市场,而游戏机市场是由任天堂建立的,美国游戏市场是日本游戏市场的亲儿子,游戏机市场最本质的特征——平台税体制,就来自任天堂。

ATARI在70年代建立的第一代游戏市场最后被美国人自己搞垮了,日本人占领美国后,美国游戏人对美国游戏业的殖民地化痛心疾首,每天都有业界大神撰文阐述抗日的重要性。然而当美国人在日本体制下取得业界控制权后,再也没人提这茬了,都变成了「感谢皇军给美国人民带来先进位度」的美奸嘴脸。

连PC这个天生免平台税的领域,都被VAVLE EPIC这样的卖国贼给日本化了。如果你问美利坚精神死于何时,那就是STEAM做大之时。无代表不纳税,根本性的原则都放弃了。你们为什么要上STEAM,为什么要上EPIC,PLAY YOU和ORANGE不香吗?

其次,在美国游戏业崛起前,绝大多数水准以上的游戏都来自日本。

可以去看看欧美的老玩家的文章,看看他们这些经历过80、90年代的人,最热爱的游戏都来自哪个国家。要说明的是,哪怕是美国厂商最弱的90年代,美国市场上大部分热销游戏仍然都是美式游戏,但是销量不等于水平,就好像中国的各种野鸡山寨游戏收入秒杀宫崎英高的所有作品但在游戏史上只能留下骂名一样。

幸好日本电脑游戏很烂,否则我怀疑欧美PC游戏还能在游戏史上留下什么痕迹……

第三,游戏业的很多基础理论和制作方法都来自日本,现在仍然是日本人掌握得最好。

大多数游戏类型诞生在美国,一般都是在某种现在已经没人提起的电脑机型上的天才之作。这些类型最早被引进到日本,也是靠日本的电脑游戏。然而真正把这些游戏类型提高到人类可以玩的水平的,是日本游戏机游戏厂商。

举个例子,塞尔达的原型是日本电脑上的RPG,而这些日本RPG的原型又来自更早的美式CRPG,但没人记得塞尔达抄的这些原型,因为那些游戏有创意,却没有高质量的实现。创意是游戏业最不值一提的东西,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独立游戏制作人产生新的想法,而他们的想法实现到游戏里,你连一分钟都玩不下去。

在类型上,欧美厂商强于射击,弱于动作,很多欧美3A大作的动作系统设计和手感都是不及格的,同理日本人的FPS和欧美ACT一样弱智。2015年波兰制作的3A大作巫师3,其战斗部分只有90年代日本二线甚至三线厂商的水平,这是因为波兰游戏业起源于PC游戏,PC游戏由于滑鼠的问题,对手感一直很不重视。

波兰人好歹是扎扎实实作出了受世界认可的3A大作,其他国家就不提了。

游戏的打击感从何而来??

www.zhihu.com图标

第四,欧式游戏是有的,但一般都是说欧美游戏,不会单独提欧洲。

欧洲的游戏开发能力一直不弱,只看游戏机平台的话,欧式游戏的水平一度是碾压美国的。在育碧做大之前,英国有牛蛙、RARE、天使制作组(现在的R星圣地亚哥),法国有Psygnosis Infogrames还有一大堆我拼不出名字的公司。RARE曾经是唯一得到任天堂认可的欧美公司,美国那些动不动销量千万的开发商都没有这种成就。

欧洲游戏没有名气,是被历史进程拖累的。在1995年之前,欧洲没有统一的游戏机市场,各种互不兼容的电脑游戏占据了欧洲很大一部分市场,游戏公司无法有效营销。PC游戏虽然门槛低,但利润远逊于游戏机平台。相比之下,美国是远比欧洲更大的统一市场,所以欧洲公司的优先选择是投奔日本或美国发行商,在美国发行游戏。EA收购牛蛙,任天堂收购RARE都是这样的逻辑。

由于一般的非婆罗门玩家只知道发行商是谁,不太关心实际的开发商,所以大家的印象是没见过欧洲游戏。

欧盟成立后,索尼依靠自己强大的销售网组建了今日的欧洲游戏市场。那以后欧洲市场才变得有利可图,才会有育碧这样的欧洲本土发行巨头。育碧是从PS和SS雷曼开始才真正接触到游戏机游戏的制作发行。


答案很简单。

游戏是附属于游戏主机的,没有硬体就没有软体,没有主机就没有游戏。

就像没有强大的军队,就不会有兵法一样。 @枪骑士 这个总是你了解的领域了吧。

而主机的设计是跟著电子产业走的,制造游戏主机需要成熟的电子产业。

而当时电子产业竞争的双方是:苏修和美帝。其中苏修主搞电子管,而美帝主搞集成电路。

当时冷战气氛很浓,大公司的开发投入都以军工为主要导向。

而日本当时由于有美帝驻军,并无战争顾虑,绝大部分的科研投入都放在民用方面(军用美国也不让他搞),这就导致日本在七十年代后,民用电子产业方面全面超越美苏,日本电器出口全球,拥有极为雄厚的电子产品开发实力与生产能力。

八十年代,美国的雅达利公司率先占领了游戏市场。但由于其经营思路非常奇葩,游戏粗制滥造且同质化严重,最后被玩家唾弃,爆发了「雅达利大崩溃」这一经典事件。

而日本的任天堂和世嘉趁虚而入。它们凭借日本先进的民用电子产业,以及借鉴了雅达利的失败经验,选择精品路线,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

美国的游戏开发被迫转向PC领域。PC性能提升的同时,非常经典的windows95操作系统出现。同时,电脑游戏迎来大爆发。当然,中国也在PC平台开始开发自己的游戏。

而主机方面,任天堂和世嘉的强强竞争导致双方不得不在主机更新换代方面加大成本投入,这段时间,主机更新换代很快。

在电脑光碟技术成熟之后,索尼认为光碟的存储性能远胜卡带,而老任并不同意,所以索尼开搞自己的PS1代。游戏机领域变成三强争霸。索尼在不久后又推出PS2,彻底击败了任天堂和世嘉,摘得游戏机行业的桂冠。

PC领域由于盗版的广泛存在,游戏盈利一直都无法得到足够保障。不过由于键鼠这一特殊的输入媒介,使得当年的PC游戏与主机游戏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区分。

同时,美帝微软靠砸钱铺路,靠windows系统营收补贴Xbox的方式,强行杀出一条血路。市场又变成XBox和PS的两强对抗,直到今日。而任天堂为了规避这种激烈冲突,选择了注重游戏性的非主流路线,开发了NDS、wii、以及现在的switch。

可见,在游戏机设计制造领域,一直都是美日两家平分天下。而PC则一直是美帝独霸。

日本游戏与美国游戏竞争的基础,是日本游戏机和美国游戏机(+PC)竞争。

其它地区连游戏机(PC)都造不出来,在硬体迭代那么快的时代,谈何游戏开发能力呢?

即便后来硬体迭代速度大大降低,但游戏的基本思路已经被美日探索完成,你就算完全不借鉴对方的经验独立开发,也会被按照思唯惯性归于美式/日式游戏。

比如目标软体的《傲视三国》英雄+部队的即时战略模式被暴雪搬到魔兽争霸3去,这个被算作「中式游戏」了吗?

比如奥汀科技的《三国群英传》,横板观看部队对冲的战略游戏模式,这个被算作「中式游戏」了吗?

不会的。nobody cares。


我不怎么玩电子游戏

我举个例子,之前在大学图书馆动画专业书籍上看到的:

日本ACG有多火?

精灵宝可梦在欧美大受欢迎,皮卡丘等宝可梦等在美国儿童中广受欢迎,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迪士尼的米老鼠唐老鸭。

这一现象震动了美国,一个东方国家居然对美国这个文化超级大国进行文化输出。美国一些右翼鹰派叫嚷:(皮卡丘比米老鼠还受美国儿童欢迎)是第二次珍珠港袭击。

(任天堂:我不是我没有)(滑稽)


两个原因,实力强大,特色鲜明。

第一,因为日本游戏确实比较强。目前可以说是稳坐全球第二。

游戏其实是一种现代文化,文化的根基是国力和经济,只有国力强大,文化才能强大。80年代是日本经济和国力最强大的时候,号称买下美国,国内一片繁荣,享乐主义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而美国正忙于冷战,因此日本在游戏行业成为霸主,任天堂统治游戏机市场,科乐美 卡普空 南梦宫 se等日厂也是那时打下了基业。

随著90年代冷战结束,美国开始崛起,并在20世纪初完成了对日本的全面反超,如今pc游戏方面美国有绝对优势,主机方面销量榜也被美式游戏霸榜,三大主机厂有两家是美国的(索尼游戏部门已经搬迁到加州)。

但是日本毕竟还是全球第二强的经济体,还有一众80年代打下基业的老厂,目前第二的位置没人能威胁到。

第二,日本游戏和欧美游戏有较大差异。

日本游戏是亚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代表,游戏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是任天堂系的精品卡通向合家欢游戏,在全球是独一家,欧美也有此类游戏,但都不成气候。

其次是依托于日本二次元文化的游戏,比如13机兵,女神异闻录 ,沙滩排球。

第三就是日厂擅长动作打斗类游戏,例如鬼泣 黑魂 只狼等,而美式游戏更擅长射击和电影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