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IT产品」可能用词不当,由「软体定义汽车」这个概念而来。但主要想表达的是传统汽车要变成智能汽车的话,可以从手机行业发展得到哪些启发?比如手机系统有一个从塞班系统到安卓系统、iOS的转变过程,期间削弱了诸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早期手机大厂。

另外:目前来说汽车的动力系统、底盘、车身、电器固然是主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未来这些可能就只是基本的部分。比如早期手机的SOC、RAM、ROM、屏幕、电池、摄像头、喇叭、听筒、话筒、感测器、射频晶元等也是主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现在逐渐变成基本的、锦上添花的部分,消费者主要更侧重操作系统、产品体验感受、产品生态等,不仅限于通话、发简讯、上网等功能。

所以现在把「IT产品」这个词用在汽车上虽然不太恰当,但它是一种趋势。我就暂时先用这个词了哈哈,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不吝赐教。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基本很少有人买车只关注车机,不关注汽车本身。一直被标榜为智能汽车的特斯拉,它的卖点并不是中间那个大平板,而是性能。进入特斯拉官网,第一页的参数介绍的都是续航里程,0-1加速成绩和最高极速。特斯拉能在环保政策松散,低补贴,没有限行限购措施的美国市场生存,靠的不是所谓的车机智能,是性能,高性能,低成本。

至于国内那些蹭政策热度卖的电动车标榜的所谓智能汽车。有能耐就拉到国外去,在无限购,低补贴,环保政策松散的地方拼一下真刀真枪。


汽车要从工业产品变成IT产品,可以从手机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车企能否创造出汽车界的「安卓」系统?

使用场景是不是有问题?……IT产品到底怎么定义的,人类已经进化到把交通工具做成IT产品了么,还是说人类已经进化到把交通工具集成进便携IT产品里?……

哦原来是赛博朋克2277。


汽车从传统的机械工业产品,转向为IT技术为核心,这是行业的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套用IT界的说法,是汽车的二次发明。

从手机的发展历程来看,站在用户角度,就是从单纯的电话进化到了小型的互联网计算终端,有了更多的用途更多的体验。站在行业的角度,就是传统手机生态内的所有企业几乎全部消失,但同时建立了一个规模更大的新生态,创造了更多财富、更多工作机会。同时因为移动互联网,整个社会的生活习惯、商业形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那么汽车行业是否会进化到IT产品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机械汽车从五六十年前到现在有什么本质变化没?没有,这几十年的行业核心指标无非是环保、性能、安全、外观、还有捡些IT业的小玩意标个「科技」。但汽车用途没有变化;使用方式没有变化;商业模式也没有变化。

大都市不允许源源不断的堵路工具来降低出行效率、闲置挤占城市空间、排放污染城市空气。

技术进步不允许一个大行业继续这么混吃等死下去;社会也需要汽车产品有更多的用途、更好的体验、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高的通行效率;更安全、更节省人力的自动驾驶;零排放或极低排放的能源利用;以及未知具体形式的数字生活空间和计算工具。

要二次发明汽车,传统机械汽车企业行吗?能开发出新一代汽车的核心价值吗?不能!

第一个不能是因为传统机械车企构建的生态不适合。一是现有资源不适合,旧的生态比如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供应链、4S店在新一代汽车产业中几无价值。二是不具备能力,已有的研发体系也不能为新一代汽车创造价值,也没余钱,特斯拉等新势力可几百亿几百亿的从股市拿钱。三是车企转向会导致整个生态的价值创造更快崩溃。四是传统机械车企的成本结构不适合,现有的研发生产销售都不适合。

那传统车企怎么办?难道坐等楼塌了?从手机行业来看,结局有几种。

一是卖掉,折腾几回趁还有价值时就卖掉,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

二是关掉,旧时代的几乎都关掉了。

三是发挥自己强处,拥抱新时代快速发展起来,比如华为、三星、OPPO。现在看来,比亚迪在走三星华为的路,凭借电池和IT行业打滚的经验转向了新一代电子化汽车行业,但核心的信息系统应该轮不到比亚迪来研发了。


很多人都说,汽车会变成电子(IT)产品,是一个移动的Pad、手机。

那么,汽车怎么样才能变成电子产品,而不再是机械产品?

汽车要变成电子产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能联网、能远程控制。这个事情,比看起来要复杂的多。

首先,汽车要成为一台「电脑」,这个不多说。成为一台电脑之后,是不是能远程开机关机?能联网了之后,我们怎么让这台电脑工作呢。

其次,联网可控之后,还需要车门、空调等跟电脑主机连起来,可控。

这里面,如果要实现自动驾驶,转向、制动的控制,目前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安全、可靠、冗余等等,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以往,刹车、制动都是机械产品,把他们也要变成第一产品。

再次,还需要各种感测器。以自动驾驶为例,比较简单的场景,辅助刹车——需要雷达、摄像头。

识别障碍物(感测器),然后是演算法(ai),背后是晶元(计算)及操作系统等。

最后,硬体有了以后,就是算力(主机/晶元)、操作系统等底层的辅助系统;

有了这些东西,还需要各种应用。

就像有了手机,没装啥应用,无论性能如何强大,也不好玩儿。

目前看:

华为的鸿蒙系统,希望做成手机时代的「安卓」;

福特已经放弃自己挣扎,直接选了谷歌,以安卓为基础,什么都用让谷歌做——但安卓本身有一些缺点,不知道谷歌是否能解决好;

特斯拉使用linux改的,一个显著的劣势,是否有足够多的人,愿意给他做各种应用——首先,需要一个简单好用的前端开发语音+工具;然后,特斯拉的车要足够多;

苹果进来,还是会用iOS吧,这些年,他一直试图在手机、Pad、Mac电脑之间,统一OS,统一晶元。

以上这些之外,目前看不到新玩家还有机会,包括阿里,我个人是不看好的。


汽车产品发展的历史要更久些,

自身的电控系统也比较完善,等专业人士科普。

手机发展历程,那就不得不提苹果,最大的启发点,应当在

人性化

现在智能手机同质化很严重,现在大家拿出来手机,不仔细看,根本分不出型号。

汽车的差异化还是比较大,只能说是借鉴,两者不同的点还是很硬核。


功能多样化,自动化。


今天在B站上看到消息说是小米造车实锤了,内心有点小激动。

纵观小米的发展史,「营销、供应链、性价比」这三个词占了很大比重,未来小米的量产车应该会在这三个词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或许还有「智能座舱」,配合小米智能家居共同打造年轻人的「住、行」。

并且刚开始肯定会有很多人诟病其产品质量和品控能力,质疑其造车结果会和小米笔记本电脑一样高开低走

至于ADAS或者自动驾驶,我暂时还没看到小米在这方面的专利,小米应该会先使用其他厂商的套件。

晶元可能会像小鹏汽车一样用英伟达的。但鉴于小米和高通之间的合作经历,小米也很可能像手机一样使用高通晶元。

另外车载系统未来可能会自研或者基于某开源系统自研,像MIUI基于安卓一样。

以后汽车新产品的发布会可能会像手机发布会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关注、参与和讨论。

本文很粗糙,掺杂了本人的很多臆想,若有大佬围观,求轻喷。


「制造手机本来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些公司的事情,和计算机公司似乎无关。但是随著手机中信号处理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或者说这些技术难点已经不存在了,打电话的功能在逐渐淡化,性能的要求、上网的需求在上升,智能手机制造商开始崛起。」——吴军《浪潮之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