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IT產品」可能用詞不當,由「軟體定義汽車」這個概念而來。但主要想表達的是傳統汽車要變成智能汽車的話,可以從手機行業發展得到哪些啟發?比如手機系統有一個從塞班系統到安卓系統、iOS的轉變過程,期間削弱了諸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早期手機大廠。

另外:目前來說汽車的動力系統、底盤、車身、電器固然是主要和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未來這些可能就只是基本的部分。比如早期手機的SOC、RAM、ROM、屏幕、電池、攝像頭、喇叭、聽筒、話筒、感測器、射頻晶元等也是主要和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現在逐漸變成基本的、錦上添花的部分,消費者主要更側重操作系統、產品體驗感受、產品生態等,不僅限於通話、發簡訊、上網等功能。

所以現在把「IT產品」這個詞用在汽車上雖然不太恰當,但它是一種趨勢。我就暫時先用這個詞了哈哈,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不吝賜教。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基本很少有人買車只關注車機,不關注汽車本身。一直被標榜為智能汽車的特斯拉,它的賣點並不是中間那個大平板,而是性能。進入特斯拉官網,第一頁的參數介紹的都是續航里程,0-1加速成績和最高極速。特斯拉能在環保政策鬆散,低補貼,沒有限行限購措施的美國市場生存,靠的不是所謂的車機智能,是性能,高性能,低成本。

至於國內那些蹭政策熱度賣的電動車標榜的所謂智能汽車。有能耐就拉到國外去,在無限購,低補貼,環保政策鬆散的地方拼一下真刀真槍。


汽車要從工業產品變成IT產品,可以從手機發展歷程中得到哪些啟示?車企能否創造出汽車界的「安卓」系統?

使用場景是不是有問題?……IT產品到底怎麼定義的,人類已經進化到把交通工具做成IT產品了么,還是說人類已經進化到把交通工具集成進便攜IT產品里?……

哦原來是賽博朋克2277。


汽車從傳統的機械工業產品,轉向為IT技術為核心,這是行業的一次顛覆性的革命。套用IT界的說法,是汽車的二次發明。

從手機的發展歷程來看,站在用戶角度,就是從單純的電話進化到了小型的互聯網計算終端,有了更多的用途更多的體驗。站在行業的角度,就是傳統手機生態內的所有企業幾乎全部消失,但同時建立了一個規模更大的新生態,創造了更多財富、更多工作機會。同時因為移動互聯網,整個社會的生活習慣、商業形態也有了明顯的改變。

那麼汽車行業是否會進化到IT產品呢?答案是肯定的,現在的機械汽車從五六十年前到現在有什麼本質變化沒?沒有,這幾十年的行業核心指標無非是環保、性能、安全、外觀、還有撿些IT業的小玩意標個「科技」。但汽車用途沒有變化;使用方式沒有變化;商業模式也沒有變化。

大都市不允許源源不斷的堵路工具來降低出行效率、閑置擠占城市空間、排放污染城市空氣。

技術進步不允許一個大行業繼續這麼混吃等死下去;社會也需要汽車產品有更多的用途、更好的體驗、創造更多的價值。更高的通行效率;更安全、更節省人力的自動駕駛;零排放或極低排放的能源利用;以及未知具體形式的數字生活空間和計算工具。

要二次發明汽車,傳統機械汽車企業行嗎?能開發出新一代汽車的核心價值嗎?不能!

第一個不能是因為傳統機械車企構建的生態不適合。一是現有資源不適合,舊的生態比如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供應鏈、4S店在新一代汽車產業中幾無價值。二是不具備能力,已有的研發體系也不能為新一代汽車創造價值,也沒余錢,特斯拉等新勢力可幾百億幾百億的從股市拿錢。三是車企轉向會導致整個生態的價值創造更快崩潰。四是傳統機械車企的成本結構不適合,現有的研發生產銷售都不適合。

那傳統車企怎麼辦?難道坐等樓塌了?從手機行業來看,結局有幾種。

一是賣掉,折騰幾回趁還有價值時就賣掉,比如諾基亞、摩托羅拉。

二是關掉,舊時代的幾乎都關掉了。

三是發揮自己強處,擁抱新時代快速發展起來,比如華為、三星、OPPO。現在看來,比亞迪在走三星華為的路,憑藉電池和IT行業打滾的經驗轉向了新一代電子化汽車行業,但核心的信息系統應該輪不到比亞迪來研發了。


很多人都說,汽車會變成電子(IT)產品,是一個移動的Pad、手機。

那麼,汽車怎麼樣才能變成電子產品,而不再是機械產品?

汽車要變成電子產品,需要解決兩個問題,能聯網、能遠程控制。這個事情,比看起來要複雜的多。

首先,汽車要成為一台「電腦」,這個不多說。成為一台電腦之後,是不是能遠程開機關機?能聯網了之後,我們怎麼讓這台電腦工作呢。

其次,聯網可控之後,還需要車門、空調等跟電腦主機連起來,可控。

這裡面,如果要實現自動駕駛,轉向、制動的控制,目前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安全、可靠、冗餘等等,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以往,剎車、制動都是機械產品,把他們也要變成第一產品。

再次,還需要各種感測器。以自動駕駛為例,比較簡單的場景,輔助剎車——需要雷達、攝像頭。

識別障礙物(感測器),然後是演算法(ai),背後是晶元(計算)及操作系統等。

最後,硬體有了以後,就是算力(主機/晶元)、操作系統等底層的輔助系統;

有了這些東西,還需要各種應用。

就像有了手機,沒裝啥應用,無論性能如何強大,也不好玩兒。

目前看:

華為的鴻蒙系統,希望做成手機時代的「安卓」;

福特已經放棄自己掙扎,直接選了谷歌,以安卓為基礎,什麼都用讓谷歌做——但安卓本身有一些缺點,不知道谷歌是否能解決好;

特斯拉使用linux改的,一個顯著的劣勢,是否有足夠多的人,願意給他做各種應用——首先,需要一個簡單好用的前端開發語音+工具;然後,特斯拉的車要足夠多;

蘋果進來,還是會用iOS吧,這些年,他一直試圖在手機、Pad、Mac電腦之間,統一OS,統一晶元。

以上這些之外,目前看不到新玩家還有機會,包括阿里,我個人是不看好的。


汽車產品發展的歷史要更久些,

自身的電控系統也比較完善,等專業人士科普。

手機發展歷程,那就不得不提蘋果,最大的啟發點,應當在

人性化

現在智能手機同質化很嚴重,現在大家拿出來手機,不仔細看,根本分不出型號。

汽車的差異化還是比較大,只能說是借鑒,兩者不同的點還是很硬核。


功能多樣化,自動化。


今天在B站上看到消息說是小米造車實錘了,內心有點小激動。

縱觀小米的發展史,「營銷、供應鏈、性價比」這三個詞佔了很大比重,未來小米的量產車應該會在這三個詞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或許還有「智能座艙」,配合小米智能家居共同打造年輕人的「住、行」。

並且剛開始肯定會有很多人詬病其產品質量和品控能力,質疑其造車結果會和小米筆記本電腦一樣高開低走

至於ADAS或者自動駕駛,我暫時還沒看到小米在這方面的專利,小米應該會先使用其他廠商的套件。

晶元可能會像小鵬汽車一樣用英偉達的。但鑒於小米和高通之間的合作經歷,小米也很可能像手機一樣使用高通晶元。

另外車載系統未來可能會自研或者基於某開源系統自研,像MIUI基於安卓一樣。

以後汽車新產品的發布會可能會像手機發布會一樣,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關注、參與和討論。

本文很粗糙,摻雜了本人的很多臆想,若有大佬圍觀,求輕噴。


「製造手機本來是摩托羅拉和諾基亞這些公司的事情,和計算機公司似乎無關。但是隨著手機中信號處理的重要性逐漸下降,或者說這些技術難點已經不存在了,打電話的功能在逐漸淡化,性能的要求、上網的需求在上升,智能手機製造商開始崛起。」——吳軍《浪潮之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