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你可把她的介绍背景贴出来一下,我可以帮你看看


第一次的知乎回答,特地注册账号前来回复这个问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疫情期间老公被公司裁掉了,刚复工找工作谈何容易。眼睁睁看著家里好像天一下子就塌掉了。经济上找亲戚朋友借了20w顶上了房贷,可这时候他一夜一夜睡不著觉了,精神状态差,大把大把掉头发,对健康影响非常大。

以为后续可以缓解但是依旧没有好转。可这状态别说找工作,就连生活都慢慢无法自理。想找个靠谱的心理医生,目的就是想让他能好好睡一觉。

这时候经过一个学心理学的大学同学推荐我们尝试了蚂蚁心理的陈老师。之前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或治疗。我老公听到即将对话的是心理咨询师就本能的抵触。

建立信任之后一边的我看著我从来没哭过的老公,在倾诉的过程中泪如雨下,我知道他的压力终于宣泄出来了。那晚他没有用药,睡到我第二天上班都还没有醒来。

感谢陈丹老师,曾经以为心理治疗就等于用药或者催眠之类的疗法,但如果没有她我真的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了。

现如今他已经在新单位成功通过了试用期。借的债也在慢慢的偿还过程中。咨询结束后我们还是定期和陈老师保持联系,每次沟通都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感悟。

事实上对生活中一些小困难的看法都随著这次经历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即使我的老公再次遇到类似困境,他肯定能自己慢慢调整回来。

疫情无情,但我相信未来生活都会越来越好,也真心祝有类似经历的家庭能挺过来。


一个人骗了别人,不代表会骗你,一个人骗了你,不代表会骗别人。一个人骗了所有客人,不代表客人之外的人知道。

思考、分析、观察等都是人的本能,而不是某个学科或者心理学的专利。人心可不是绕著书本转的,心在自己心里,本来就可以用心交流、发现问题在哪里。


没有找她做过,如果有需要你可以找我陪聊嘛。

1.对于不信任的心里咨询,你们去做的时候 也很难信任,隔阂。所以你本身就是猜疑的人,或是说一般人都比较猜疑,尤其是一些心里比较敏感的人就更加的有猜疑性,当然人不可能对于一个陌生人有完全信任的行为,除非很多人给与你的信息是她好 她厉害 慢慢的把你的心里的印象洗刷了。

2.在这里问这个问题,是很难有狠多的答案的,需要时间 ,你能那么问,那就说明你内心是挺著急的,所以时间上面对不上。

3.如果在经济允许下,又是熟人推荐的,可以试试,只要不是贵的离谱,毕竟你要能解决到你内心的问题才是重点,太便宜了像我这样不专业的 再便宜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又有什么用呢,当然 如果可以解决是最好的,再贵的能解决的就是值得,所以花钱解决问题,或是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4.尽量找一些有心情辅导的和治理的,吃药的能避免就避免,实在要吃的该吃的还是听从医生的安排,毕竟他是有证专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辅助你自己去调节和调整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你自己的,所以说,平时的生活环境风格等等很多才是最重要的(除了生理性的 比如身体某一个器官特发达敏感等等这类的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也要注意这些)


另一半出轨的痛苦,耗费了我的大部分精力。就如不会游泳的人落水,我拚命挣扎著去抓住一切走出黑暗的机会。一开始付费上了好多心理学两性方面的网课。诚然这里面肯定有讲的好的,但是落到现实中感觉无论自己怎么改变。都没有办法逃脱这一片阴影

一开始前夫非要离婚而我不愿意,那一阵吃不下睡不著,去医院测试了是重度抑郁加中度焦虑。吃药之余我又去了一家同学帮我在网上找的据说感情方面的咨询还不错的地方。去到那我选择了一万元包年,签合同说目标是我心甘情愿地离婚。分配给我的咨询师是一个穿著很随便的大婶,我每次周末去她老穿著一件看起来很旧的松垮垮的T恤和一件休闲中裤,看起来不如上一家的那么专业。这个机构的咨询的风格怎么说呢,感觉像居委会大妈,从各方面列举我离婚也没啥。其实这些道理我都懂啊。去了不到十次我就不想去了,来来回回就是这些车轱辘话。算起来这个单价真是太亏了。

离婚前两三年,豁出去再试试 找了了蚂蚁心理的陈丹 她都要求我详细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当时老觉得胸口堵了一口闷气,她就要求我描述这团气的样子并和它对话。我有点受不了这个,后来到固定咨询时间我就开始习惯了 到了最后。陈丹老师问我咨询目标是什么,我说无论我和前夫关系如何,心理咨询有一种陪伴我的感觉。 其实心理咨询从来就不是解决当下具体问题的,而是让你心智成熟,成熟后你自己就会决定做什么的改变。

也许你会有这种感受,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绕圈」,似乎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一直在重复著某种模式,比如:很难建立或长期维持一段关系,害怕冲突,难以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一直难以融入各种群体,又或者常常被焦虑,抑郁等情绪吞噬了自己的生活……

当生活在这样的「循环模式中」也许你想有所改变,也许做过了不少尝试,想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自己。我想说寻求帮助绝非软弱的表现,能勇于探索,面对真实的自己是一种难得的勇气,接受心理咨询也是一种自我关怀和成长的方式,是给自己的一份有意义的礼物。

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个直接给建议,帮我做选择,或教导我如何生活的过程,而是一段共同努力的旅程,也许这个旅程起起伏伏,也许路途中的险阻会使你感到害怕想退缩,但他会陪伴著我,等我准备好的时候,继续与我前行,带我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索。陪伴给人温暖和力量,而领悟会在心中慢慢燃起一盏明灯。和我一起拨开迷雾,看清脚下的路和前方的灯塔。


挺ex的,买了还没用,因为暂时不需要了,他们就拒绝退款,一个大公司吃相未免太难看,想买的话建议好好考虑再买,反正买了不用也不能退,网上买的他们不退你也没办法。


身体不适,人们通常会去求医问药。然而情绪不安时,很多人仍是采取压制或回避的态度。

当自己已至寝食难安、诸事无心的程度时,之前都是找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诉苦。可是他们安慰的那些大道理听上去都明白,但自己还是痛苦。比如,你跟他诉说最近一个朋友去世了,有点难过,朋友就可能立刻说,人总归一死,有啥好难受的。都已经那么难受了还要跟我讲道理,跟那些只会讲道理的人沟通就觉得很枯燥,他们很难与我感同身受,难以体会自己的难处,听完之后心里很是憋的慌,越发觉得更压抑。最近因为感情问题和工作问题的双重打击,情绪暴动很大,厌烦了亲朋好友的大道理,经过一同事的建议找个陌生人诉苦试试可能会有效果,还说现在有很多网上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线上咨询,现在选择做心理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机缘巧合找到了蚂蚁心理咨询公司。客服主推了刘静老师。刘静老师人很好,很有耐心。能找到一位专业的、又跟自己匹配的心理咨询师确实很难得。对话的一开始有点尴尬有点防备心理,刘老师她的心理咨询却能通过场景化和情景化,慢慢以引导我一步一步深入的聊天,让我敞开心扉。刘老师擅长利用探索式的发问打开我的心扉,会问到这件事对于来我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作出改变是有出于什么担心?以及觉得难过的时候都在做什么,等等,深入到生活的体验层面。刘老师还开导我要接纳自己的优点甚至缺点,但有的时候我就接纳不了,她就会以探索我不能接纳的具体事情是什么,在这个点上会具体的给我引导。她总能在悄无声息的言语中挖局到我难过背后真正的需求,也能理解我情绪被压抑的感觉。她让我好好体验自己的经验,不管这经验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去仔细的用内心感受它的丰富性和跌宕感,这样才能从这次经验中获得有价值的收获,而不是任由经验溜走,走马观花的活著。刘老师还跟我提出使用「小步子原理」这个法宝,让我平时里先试著寻找一个小小的改变,并让它一一实现。在此过程中不要去想著未来太过巨大的任务,而是专注于眼前能做的一小步,并把它做好,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逐步前行,最终抵达终点。

感谢刘老师,在我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帮我重新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使我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她让我指导如何接纳自己不好、痛苦、失败的经验和情感,而不是把它们压抑在意识之下。还帮助我看清了问题、认清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信心。除此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自己,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之后还会跟医生保持良好沟通。最后还学到一句话:让一个人改变的最好方法不是我要她改变,而是让她意识到自己要改变。


没找过陈丹。找不到工作很烦躁的时候找过杨扬。杨的画风属于一针见血犀利型,迅速提高对自己的认知(快速自省),不得不让人直面自身弱点以及创伤。蚂蚁心理对我还是很有用的目前。陈丹不清楚,找杨扬好了。


不知道我的建议对你来说有没有用。

我刚刚就做完了1个小时的心理咨询,做完内心充满力量。

以前一直只关注外在的自我,却忽略了内在的自己,所以一直以来都非常非常的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直都很希望得到别人对我的肯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我非常开心。但是我知道这种开心只是一瞬间的。有时候别人一个眼神,一句对我批评的话,都会让我的心情从山崖跌入万丈深渊,都会让自己不断的怀疑自己,我很自卑,很悲观,害怕与别人交流,这样的社交恐惧真的很痛苦。这使我害怕说话,害怕对别人敞开心扉。

我的朋友告诉我说,要不要试试做心理咨询,一开始我很排斥,我的故事为什么要告诉一个陌生人,而且我理解的心理咨询都是面对面的形式,因为社恐,我害怕去直面一个我不是很熟悉的人。

后来朋友告诉我说现在的心理咨询有很多是可以通过网路,通过文字通过语音通过视频来完成的。因为现代的互联网可以方便人们于学习和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网路交流,确保自己的困扰的点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如果等到面询安排,往往出现面询时候忘记了上次自己呈现的卡点在哪里,需要回忆,有时候不一定回忆的起来,按预约时间坐在咨询室当下未必能回忆起卡点和进入咨询状态。有时候心理咨询需要一个破冰、暖身预热话题的过程,如果是面询这个时间因为需要回忆和进入状态,时间相对网路咨询会长一些。网路咨询可以预约当天的或隔天的咨询,相对情绪反应还比较新鲜,更容易捕捉和深入。

我就抱著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蚂蚁心理咨询,客服小姐姐给我安排了一位陈老师,说陈老师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全职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到现在有15年了,一直都是面询、电话咨询和网路咨询同时进行。每天都接诊网路和电话咨询。15年来从事电话和网路咨询案例几千人次,咨询时长上万小时。

我便试著与这位所谓经验丰富的陈老师聊了起来。她能够非常快速的与我互动信息,让我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且一次次的接触下来,我觉得陈老师的共情能力非常强,就好像她是另一个我,但是她又能非常理性地帮我分析我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慢慢地建立了信任后,我把她当做是自己的一个老朋友,一个交心的知己,我不害怕在她面前出丑,不害怕她会嘲笑自己,等打开了自己的内心后,我们开始了语音交流,视频交流。陈老师的声音非常的温柔,听上去就有种治愈的感觉,她的专业度让我非常信服。

她有三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你需要的,是克服内心的恐惧,而不是改正自己的「毛病」。你没有任何毛病,就算有,大多数人也不关心。有个心理学实验,让女生在聊天过程中,去洗手间换装多次。70%以上的人没有发现女生换了衣服。没有人关心你做的好不好,除了你自己。

二、你不是做的不好,只是太在意自己的表现。有研究表明,在没有旁人的情况下,性格孤独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幽默程度,和普通人并没有区别。是你的过分关注,损害了你的交流能力。

三、克服社交障碍,重点是做出一个观念转变。那就是,要有把事情搞砸的勇气。你之所以会表现糟糕,并不是你自身的能力不行,而是你害怕做的不好。一害怕,就紧张。一紧张,就搞砸。这种负面反馈,会让你陷入死循环。为了打破这种死循环,一味地强调努力是没有用的。你需要触底反弹,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触底的方法,就是始终抱著把事情搞砸的心态去和别人交流。你觉得自己不好看,没关系;你觉得自己不会说话,没关系;你觉得自己性格不好,没关系。你要做的就是「恬不知耻」地去和别人交流。只要别人不明确地告诉你他没空,或者不想和你聊,你都可以一直跟他聊下去——不惜得罪他们。当然,如果对方明确不想聊,你就不要当个橡皮糖了。只不过,无论自己多么难受,在得到明确回复之前,你都应该坚持聊下去。就拿朋友聚会来讲,你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坐在他们中间,看著他们互相开玩笑,而自己一句话也插不上。虽然这也涉及一些聊天技巧的问题,但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是坚持坐下去。没错,就算一句话都不说,你只要坚持出席,你就赢了。因为你成功地「刷脸」,让他们熟悉你。而熟悉,意味著更多的好感。更重要的是,你会越来越适应,这种人多的环境。慢慢地,你会开始说一两句。也许还是失败。但通过失败的经验,以及观察别人的表现,你会逐渐明白,自己该在何时何地做什么。

和陈老师做完心理咨询,就像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从内心发现自己,去感受另一个自己。「我不需要别人的认同」、「我的感觉是我自己创造的」当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内心的变化是非常能够感觉得到的,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虽然还是接触心理咨询还不算太久,但是我会带著这种信念去慢慢改变,思维决定行动。

说说我现在的情况吧:总体上,我的社恐貌似减轻了!我好像不是很抗拒社交了,与人交往比以前从容多了。

我还是很满足现在的状况的,对了,我的悲观消极貌似有所转变——变得一会极端乐观一会极端消极。记忆中好像没有什么强迫自己改变的地方。这一年内我参加了很多公司组织的活动,还有朋友组织的线下联谊,可能有一点帮助?期间跟朋友疯狂游玩了一大圈,在不可抗拒的情况下跟不认识的朋友的朋友们结伴出游(难道是跟我一起的小伙伴太温柔太优秀了?导致我很接受?)我知道是陈老师在一点一点改变了我的心态,改变了我为人处世的态度。

我不知道这种心态能持续多久,但是目前我是自在的。所以迷茫的、有和我一样困扰的小伙伴不妨试试心理咨询,生活中藏著很多转机的。

还有就是不要先入为主的给自己暗示——总得来说还是顺其自然,其实只要有魅力有思想,总会吸引到好朋友。

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喜欢自己,相信你也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