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酸的,

甘草汤,甜的。

四逆汤,辣的。


说中药一直是苦的有些偏颇。四气五味,是中药的核心理论。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这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即指酸、苦、甘、辛、咸这五种味道。古人根据药物的味道,对千百种药物、食物进行了分类,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和生活饮食。那么,五味分别适合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使用时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般来说,辛辣的药,擅长行走、发散。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麻辣××,常常会见到一两位,一边疯狂的吃,一边不住的擦拭头上身上涌出的汗水。这就是辛味发散的一个典型例子。

苦味药擅长清泻。我们平时上火吃的牛黄解毒丸一类的药,一个比一个苦,就是明证。

甜味药擅长补益。回忆下我们去看望大病之后身体虚弱的朋友,都会带去哪些礼物呢?不论苹果橘子,还是糕点美食,几乎都是甜味的,因为甜味善于补益。

酸味药擅长收敛。不小心吃到一枚酸酸的橘子,你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呢?通常是深深的吸一口气。实际上这就是酸味令气机收敛的一种表现。

咸味药擅长软坚。冰块坚硬,得盐则化;便结坚满,得咸则泻。在定位上,咸味药往往有入肾的特点。有些药原本不咸,医生为了让他入肾中疗病,还可以通过盐炒的方法来实现,比如黄柏。

当我们利用五味来治疗各种病症时,必须将一点谨记在心:凡物有偏,有偏则有用,有偏则有弊。五味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上述的治疗作用以外,各自又都存在著一些弊端,不可不知。

辛味能发散行走,但发散行走的同时就很容易带来对气血的损耗。所以气血不足的人,如果需要用辛味药来发散,就需要酌情减量,以免对气血损耗太过而伤正。

苦味药能清热,但是清热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对胃气、阳气的损伤。所以平素脾胃不好,阳气不足的人,如果必须清热,就需要慎用苦寒,可以部分的用甘寒药来代替。

甜味药可以补益,但是补益就很容易造成壅滞。平素体质肝郁气滞,或者湿热较盛的人,就必须注意。

酸味可以收敛,但如果外感病邪气还有停留时,用酸味就很容易把邪气留在体内。中医谓之「敛邪」。

咸味药可以软坚散结,但也最伤阴血。试想现在一个人口很渴,再让他喝上两口酱油,他的反应一定不会很情愿吧?平常阴血就不足的朋友,用起来就需要慎重了。

本文节选自「天下无疾」微信公众号《药食五味的宜与忌》篇。

想要了解更多请搜索公众号:noillclub,关注后即可查看无疾老师的《说说中药的四气五味》《你为什么爱吃辣?》《山西人,为什么爱喝醋?》中药,如何补血?》《补气,怎么补?》《说说「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阴虚,到底什么意思?》《苦药,什么时候需要吃?》《中药理气三法:升、降、行散》等文章;也可微信添加朋友「wujicm」帮您解答。


因为你只有喝苦的中药的印象,所以你会这么想

回忆一下,著凉喝姜汤,是不是取其辛温之气,解表散寒之功?这个时候姜汤就是中药。姜汤是辛辣的对吧?

PS.我喝过酸甜口味的,但是一点都不可口╮( ̄▽ ̄"")╭


1、药不一定都是苦的,中药里的甘草就是甜的,滋补汤剂一般以淡微甜味为主。西药里的很多儿童用药也都是甜的。药可以治病,但不是越苦的药越有效果,西药里根据制剂和添加剂的不同,味道可以改变,中药大多发苦的原因是因为药材里的成分导致的,如黄连里的黄连素,本身就是味苦的!味道很差的药在制剂的时候通常都做成糖衣片剂,这样做成的药物不但不苦,还是甜的。

2、中药不一定是苦的,他有五味:酸,苦,甘,辛,咸。 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所以大多数中药都是苦的。中医病证很复杂,很难保证一付汤药中用不到苦味的药。

3、也有甜的呀!!甘草片(甘草这植物就是甜的)之类的,当然,也有的药吃起来是甜的,其实是因为加了甜味剂(糖浆).如果说是中药的话,因为天然药物(未经提纯)里面大都含有大量的{鞣质(杂质)涩味},以及{蒽菎类化合物(药用成分),生物碱(药用成分)苦味}....。我们熬药吃的时候,在把药用成分浸煮出来的同时也把鞣质这样的杂质给煮了出来,所以吃起来又苦又涩 。

其实,红糖都是中药,山楂也是中药,都不是苦的。


这必须要从中药的成分说起了,中药成分也就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中,最常见分布最广的是萜类,皂苷,芳香酚、酸、醌,强心苷等成分。这些成分中,比如萜类,原来的名称就是苦味素,也就是说味道都很苦。皂苷里面的三萜皂苷类,也绝多是苦的,比如西洋参和人参的口感。芳香类的也绝大部分具有苦味。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属于萜类的甜菊苷,甘草甜素等是有名的甜味剂。但是,遗憾的是,这些甜味的往往不是方剂里的主药也就是君药。所以,熬出来的药汤以苦味为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