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上听到这样的广播:「让我们共同抵制乞讨等不文明行为……」

因为刚一听到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乞讨不算不文明行为吧,但是后来想了想似乎又不是清晰的是或不是的问题,所以有了这个疑问。补充:有些知友从乞讨背后的动机考虑,确实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听过相关的传闻啊,也有人了解的多一点。或者zf的作为、社会的文明等方面,这也是一个角度吧。同时我的理解是地铁广播的意思并不是去要深挖乞讨行为背后的动机(出于欺骗或是没有劳动能力情况下的选择或者其他的因素)以及某种动机对该行为性质的影响,而是该行为本身对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和其他人的活动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去考虑呢,我也不太确定这样把行为本身与动机社会背景等因素完全割裂开的考虑是否合适。


这里的「乞讨」是指在狭窄的地铁这种特定场合乞讨的行为,就事论事,不能做广义探讨。

不谈尊严制度社会等大话题,就说直观感受。

题主提到的这个广播不是一直就有的,在有广播之前一段时间北京地铁乞讨者突然变多。

如果你在地铁里遭遇过乞讨就知道这种场合的乞讨跟天桥路边的乞讨有什么区别。在其他大部分场合,乞讨者或坐或站,在原地等待施舍,身为路人施舍随意,反正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想施舍又不愿意显得冷血的时候,绕一下装作看不见就好了。

可是地铁不行,拥挤狭窄的车厢,你几乎全程都是原地不动的,乞讨者往往从车头一路走向车尾,路过你时身体离你不过咫尺,乞讨声音(往往还用喇叭乐器等)大到你戴多好的隔音耳机都听得到。你不可能置身事外。尤其我和女朋友这类看起来面善的学生,往往乞讨者路过时多做停留,又是鞠躬又是说吉祥话,坦白说在好多人都看著的情况下不由得给几块零钱。然后我发现我掏钱以后身边的一些人也开始无奈的给钱。原因很简单,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崇尚善和仁的,对弱势群体关照是被推崇的,否则会显得冷漠。总结起来,就是不好意思不给。这种不好意思就带有心理压力,违背施舍的初心——善。

这种方式的乞讨打扰了个人空间,违背了公共秩序,还经常让我这种人掏钱。

不知道能不能算「不文明」。

当然,安全因素也应该被考虑。乞讨者还有许多年老的老人,在地铁行进的过程中走动是有危险的,如果摔倒了,后果可就多样了。

还有如果由于地铁乞讨市场良好,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会占用真正乘用地铁人的位置。

不过这些不是我主要想说的。

后来北京地铁开始播这种广播,我便以支持官方反对地铁不文明行为的倡导下心安理得的不施舍了。

还有我注意到不是每辆车都全天或者按时播放这则广播,往往在广播播放不久就能看见一个个一对对的乞讨者穿梭往来。大概是列车长发现车厢内有乞讨者时才会选择播放吧,也是规劝乞讨者的手段,嗯,温和手段。

忘回答问题了,题主想问地铁乞讨是否是不文明行为,我想官方之所以用「不文明」措辞,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表达方式,为了达到防止地铁乞讨的说辞,如果题主觉得这种说辞带有侮辱性,可以向地铁运营方提建议(不同地铁线运营不同)。

最后,我看到有的答案分析的方法都是揣摩官方动机,有的甚至想到了意识形态……

我觉得应该不至于吧……

官方的这种公共举措如果真的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就别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了吧。

利益相关:獬豸


北京?乞讨不算,欺骗算。

在地铁上乞讨大多数应该算不文明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在公共场所影响了其他人,和大街上随地吐痰,图书馆大声说话,地铁里吃韭菜包子这类行为一样。

如果乞讨是在非高峰期默默找一个角落掏出一个碗放地下,那我觉得不算不文明,但似乎我在地铁上从来没见过。
学生时代的同学,没事可以体验一下乞讨的生活,一周时间。尝试不同方式的乞讨收益。想想都觉得有趣呢。而且那时候说不定这不再是问题了,而且比答友们理解得还透彻。实践出真知嘛
这里摘录毕淑敏的一篇文章,希望答案没有跑偏。 毕淑敏《坦然走过乞丐》

⑴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 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

⑵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哀助赤裸裸地表达著,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与的喜悦。⑶于是乞丐就成了常说常新的话题,名著中的乞丐常常是睿智和淳厚的,平常人也有很多与乞丐有关的故事。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掏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至于两个人只能空腹沿江散步(女孩的钱只够两人回家的路费)。女孩认定男子值得信赖,很快和他结婚了。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著的聪敏欣赏不已时,她脸色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⑷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大城市眉眼上的瘤。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走地铁。肮脏的老乞丐裹著污浊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著黯淡的光。毡下像枪管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著脚的地方,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⑸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我尊重地闪开为好。⑹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你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你没看到人们都绕开你走吗?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从地面抬起出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⑺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分币。进入地铁,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他走开。⑻我无声地看著这一切,心想不给钱尚能理解,比如恰逢心绪不佳,无有余力关顾他人,但找了公安驱赶老丐,是不是也嫌过严?忍不住替她找理由,说,我看到报载,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乞讨衣衫褴褛,下了班之后,西装革履地下馆子。有的干脆以此为业,几年下来,居然在乡下起楼造屋成了当地首富。想你一眼看出那乞丐正是这路人等?⑼朋友笑了,说我哪有这份神功。你说的那些事例我也在报上看过。具体到这位老人,没有证据,我们不可以随便怀疑。我疑惑道,既然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为何不施舍?⑽朋友道,可我也不能判断出他是否真的贫病无告,难以自食其力啊。

⑾我说,这却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施舍之前,难道还要雇个私人侦探,一一查访乞丐们的收入情况吗? 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农耕社会,谁个穷谁个真无助,十里八乡的人都心里有数。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 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扔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

⑿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地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种靠展示生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⒀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⒁ 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⒂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