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知道唐朝的藩镇是和其他军阀、诸侯完全不同的玩意

首先我们拿「长安天子,魏博牙兵」的魏博镇来举例

  • 安禄山的手下田承嗣投降朝廷之后被封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同年六月改为魏博节度使)
  • 但是田承嗣死前在有儿子的前提下让侄子甲(田悦后面侄子太多统一用序号吧)继承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差事
  • 但是田承嗣的儿子还是杀死侄子甲自立
  • 等到田承嗣儿子十年经营死后孙子马上被废,三军拥立田承嗣的堂侄乙。
  • 田承嗣的堂侄乙待了八年,朝廷一说换到别处当节度使立马答应(你搁诸侯和军阀谁肯离开自己的手下?)
  • 田承嗣的堂侄乙换到成德节度使全家被手下杀害
  • 雪夜入蔡州的李愬也没有待上多久,就由乙的儿子继承节度使
  • 乙的儿子报仇结果牙兵一商量觉得得死人,干脆就把乙的儿子给杀了

田家的魏博就这么完了

然后就是杀死乙的儿子的史宪诚被调动(这你感觉是割据政权吗?)为河中节度使,史宪诚急于离任,准备将府库中的钱粮全部带走。军心大怒,六月二十六日夜,魏博军乱,士兵夜闯军府斩杀史宪诚,拥立牙内都知兵马使何进滔留后,朝廷无法,只好以何进滔为魏博节度使。

魏博牙兵完成双杀节度使

何进滔杀死史宪诚,卒于任上。何进滔死,子何弘敬袭父位为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去世,士兵推举其子何全皞接任。唐懿宗认可了,任他为留后,867年又任命为节度使。何全皞年轻,处罚很严,尤其喜欢判死刑,经常因为小错误而鞭笞下属,士兵因此畏惧他。870年,传言他要削减士兵在粮食和衣物上的补贴,士兵哗变。何全皞骑马想逃,被士兵追上杀死。士兵推举将领韩君雄继任,朝廷同意了。统治魏镇长达42年之久的何氏从此被韩君雄取代。

魏博牙兵完成三杀节度使

韩君雄后被赐名韩允中,于874年去世后,士兵推举其子韩简继任,唐僖宗同意了,任韩简为留后,875年任为全权节度使。883年,韩简攻打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失败。被部将乐彦祯取代。

部将乐彦祯趁韩简战败,抢先占领了魏州。魏博士兵支持他取代韩简,韩简也被部下所杀

魏博牙兵完成四杀节度使

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时常来信索取军器和钱帛,越发激怒了魏博牙军。乐彦祯因害怕牙军兵变,而出家为僧。

魏博牙兵差点完成五杀节度使

魏博牙兵支持都将赵文弁为留后。乐从训得知父亲被迫隐退,率军三万进军魏州。赵文弁拒绝和乐从训交战。魏博士兵因为不知赵文弁意欲何为而杀了他

魏博牙兵完成五杀节度使

另推将领罗弘信为节度使。光化元年(898年)九月,罗弘信去世(死的刚刚好),年六十三岁。魏博军推其子节度副使罗绍威为留后,得到唐昭宗认可并任命为节度使。

天祐二年(905年),牙军李公佺作乱

天祐三年(906年)罗绍威派亲信杨利言向宣武节度使朱温求救。罗绍威在朱温的援助下,诛杀魏博牙兵。根除了延续二百年的牙兵之患。这使整个魏博的军队都恐惧起来,六州皆反。历时半年,叛乱才得以平息。虽然罗绍威借助朱温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但魏博从此元气大伤,逐渐衰弱,只得依附朱温。逐渐沦为小藩镇。

你确定藩镇这玩意还需要推恩令?你是觉得的二百年完成五杀的牙兵效率不高吗?


推恩令的前提是平定七国之乱。

赢了才能推恩,输了只能禅让。


不行

把博弈的几方势力大体简化(强大的中央军队,内忧外患什么的为简化去掉了)

汉朝皇帝—— 诸侯(长子)—— 诸侯(次子们)

唐朝皇帝—— 藩镇军头 —— 藩镇牙兵

你们的逻辑如下

【正确】汉朝皇帝 + 诸侯(次子们)VS 诸侯(长子)

【错误】唐朝皇帝 + 藩 镇 牙 兵 VS 藩 镇 军 头

因为把唐朝的藩镇军头比喻成汉朝的诸侯是不对的

诸侯实力是「上传下」,诸侯传给儿子(们),「造成」割据,最大的麻烦是诸侯

而藩镇军头的力量是牙兵给的,「下传上」「形成」割据,最大的麻烦是那些藩镇牙兵

藩镇军头过得好不好,帐下牙兵说算,汉朝总不是吧……甚至倒霉的军头就是牙兵「推出来」的替死鬼,汉朝那个诸侯成了儿子「推出来」的替死鬼?)


推恩令对藩镇不适用,后梁甚至因为魏博分镇直接导致其倒向后唐。往往悖逆的节度使是由兵将推举出来的,是自下而上的,同一藩镇不同区域的兵将数代传承,推恩等于让别人父子兄弟骨肉分离,不反也得反了,何况光收买节度使有什么用,他们很多都是骄兵悍将推举出来的,要收买的是军将,光推恩节度使等于让军将们杀掉节度使全家,重新推举节度使。

说到底,一个军镇就能抵御契丹南诏吐蕃的时代,强势的中央军没有市场,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后才有重建强势中央军的需要,石重贵郭威柴荣赵匡胤一步步重建中央军。

大一统不是中国人的习惯,而是强大的外部压力逼著中国人忍受各种不利条件强行凝结民力大一统来抵御外敌。


推恩令是建立在中央拳头够大 唐后期神策军没了也就完蛋了 掌上天子 各地藩镇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土皇帝 而且下面利益的诉求也不会同意推恩令这种方式也瓦解藩镇 参考魏博牙兵


任何政策的施行,都需要强大的中央,以及它强大的能力,即使像「推恩令」这种千古无解的阳谋也一样。汉武帝是何等强势的皇帝,当时的朝廷绝对是国家最强实力,所以这个政策可以施行,如果换成像东汉末年那样以及像晚唐那样的中央,空有名号没有实力,再妙的政策都没用


应仁之乱后的室町幕府为什么不用推恩令这样的方式削大名呢?

一样的道理。

能控制的才能玩推恩令。都失控了,满地都是下克上,还用得著你来推恩?


推恩令实行背后得有强大的朝廷做后台,得有个类似汉武帝的强势帝王推行,题主以为唐末那些藩镇会随便服从朝廷吗?藩镇节度使就算服从,手下的牙将、牙兵们会听么?看看田弘正和他儿子田布的下场再来谈什么推恩令吧。


谢邀,因为唐朝后期缺乏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在神策军废掉之后,只能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听之任之了。


推恩令能推行是因为武帝所在的中央有著强大的军事实力,对诸侯形成了碾压之势,这才是政策实行的最大保证,汉献帝是无法对曹操实行推恩令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