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不成立。政治风气从来都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塑造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自己性格与当时形势的因素,曹丕、司马炎等人都选择禅让,只是因为它最体面,且迎合了儒家尊崇三代的精神而已。和后来的什么风气毫不相干。

关于禅让和革命这两种儒家的概念,我拟另写文说明,时间待定。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王莽,凉得又快又难看,于是大家心有顾忌,结果这回曹丕成功了,于是后面的人依样画葫芦,学得不亦乐乎。

但说句实话,若要骂这葫芦,老曹才是真造孽那个,历来操莽并称,没说丕莽的,现在论功业的时候夸老子贬儿子,担骂名就推儿子顶缸,不带这么双标的。

何况曹丕的一系列操作,够给汉朝体面了。


不是禅让吧,是九品中正,他爹提拔了一辈子用能力没背景的人,他一下子弄回了按背景上位


毛病从来不在禅让制上面,尧舜禹之间就是以禅让的形式交接权力。

乱世里从来不讲究规矩,即便没有禅让制。也会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偷偷杀了,偷偷的毒死。


不禅让难道直接砍死。身处那个时代皇族还不如士族门阀,我倒认为禅让最起码显得文明些。虽然下台的皇族一样有可能被斩草除根。


明明是刘备自立为王影响更恶劣。禅让的正统性是最高的,而且曹丕对汉献帝很好,封公给钱给地。对比之下刘备,宣布汉献帝死亡自己当皇帝,这是逆贼才有的操作


问题并不是出在禅让。禅让本身起码不算恶劣,不过曹魏是以禅让为名,行篡夺之实。

魏晋六朝萎靡不振的原因在于世家大族当道,成为实际统治者。

汉代大多数时候是摧抑豪强的。桓帝、灵帝时期重用宦官,政归内省,就是在和遍布朝野的世家势力做生死之斗。但因为宦官集团本身不团结,终被瓦解冰消。

魏文帝本身也是世族出身,所以对世家掌权并不排斥。他爷爷曹嵩虽然是宦官的养子,但他爹曹操已经改换门庭,投奔世家势力,跟宦官决裂,从此之后居袁绍左右,俨然世家新贵。所以曹魏建立之后就将世家掌握大权合法化,制度化了。

这种行为不异于倒持太阿,所以曹魏数十年即亡。晋朝也是传了一代就把天下丢掉了大半。东晋和宋齐梁陈始终困守南方,难有作为。可以看出曹丕、司马炎、司马睿这些人的见识,比起汉武、汉宣、光武、汉明要差上不少,不懂得政归私门的隐患,所以他们的基业也就短浅。


什么恶劣风气,人性本就如此,当人去争夺利益,就会出现倾轧现象,自古有之,归咎个人简直搞笑。

知乎er为了证明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多么好的观点,就会截取「前人」的观念互相辩驳,乃至抱团倾轧,这种恶劣的风气怪一个人吗?

处处都是斗争啊。

皇权旁落,政权更替自古有之,禅让不过是一种体面的政权更替形式。

不体面的更替就是战乱后政权更替。

自古就如此。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魏晋南北朝的问题不是禅让的问题好吧 。朝代的更替是另外原因导致的比如说世家大族的内斗阶级矛盾的尖锐

而且我觉得西晋才应该承担这个责任曹丕也有责任但是他死的很早而且他的继承人也早死然后司马懿就夺权来所以责任不是很大九品中正制刚用还是不错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