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口才特别好,特别会辩论的人,如果让他们用方言辩论,他们还能很好的组织语言吗? 我发现用普通话能好好说清楚的一句话,用方言就无法说清楚,甚至无法说出来。即便勉强说出来了,别人也听不懂。感觉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沟通困难,原因是因为方言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传达真实明确的意思。人似乎不可能精通两种语言,中国人说英文的时候,都是在脑子里面先想出它的中文,然后再翻译成英文说出来。虽然普通话和方言同属于汉语,但是以口语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本质上是两种语言。精通普通话的人在说方言的时候,也要先把普通话在脑子里翻译成方言再以口语的方式表达出来。


方言说太少才会导致表达能力变差吧。

题主自己都说了「我发现用普通话能好好说清楚的一句话,用方言就无法说清楚」,这不是方言的问题,而是方言说太少的问题。

任何一种语言/方言都是具备全功能性的潜力的。


方言的表达能力远强于普通话吧?


奇怪,方言和普通话长期并存。

很多中国人能同时掌握方言和普通话。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方言和普通话就像左右手一样,是「互补共存」的,并不是矛盾的,何况方言和普通话,都是中国话,本身也来自同一位母亲。

论矛盾,学校里的外语,与普通话差别更大。


如果这样只可以认为要么方言没学好没学深,要么就是方言本身问题。

我是先学会了方言后来才学会了普通话的,题主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我之前的环境大家都不说普通话只说方言,丝毫没有表达困难。但是后来上学之后发现周围同龄人会说方言的不多了,学校也要说普通话,回家想把学校里事情说给父母听的时候(在家都是方言交流),突然发现有的词必须要用普通话了,因为我用方言表达不出来。但是,大多数我说不出来的,我老爸老妈还是可以用方言说的,因为他们用的更久,对同一个字在方言里的不同发音更熟悉(我们说的常州话),可以自然转换发音,而我虽然也可以尝试发音,他们也懂就是很怪而已。这个原因的表达不顺畅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自己,对方言的运用还没到前一辈的熟练导致的。

再说方言的本身原因,方言其实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语言(粤语使用者常常如此认为),我用的常州话虽然不自认为是门语言但是发音还是和普通话差别很大的。语言有新词的填充,发展,但是方言在这一块确实没有普通话升级速度快,因为现在普及的是普通话,引入新词,新用法都是在普通话这个体系里进行的和方言的联系并不紧密,这就导致了方言的体系停不不前。打个比方,就好像我虽然是个年轻人,用的语言的辞汇库却和我爷爷是一样的(其实我和爷爷比方言辞汇只会更少),当我想表达最新的消息时必然语塞。更别说现在的热词新词,流行用语习惯一年一变了。

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我认为经常用方言并不会导致表达能力变差,就好像经常用英语不影响你汉语的运用一样,有不顺畅有磕绊,只是因为你对普通话外的那么语言用的并不如普通话那么好,辞汇量也不够了。

最后的最后补充一点,其实我说的常州话属于吴语,我之前在图书馆有看到过很老的字典就是吴语字典,也就是说吴语是有正字的,而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吴语正字和字典都不再使用了,只用其音。但是,文字对于一门语言也好,方言也好,它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也通过书面形式展现不是吗?

失去了文字的支持,语言只会慢慢消失,这是历史的趋势。方言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地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没必要比较优劣,没有高贵低贱之分,只希望可以一直传承下去就好。


奇怪的论调,首先,不是所有的方言都落后于普通话,第二,大部分方言都能表达出普通话所有的概念,反而是普通话不能表达所有方言包含的概念,第三,没有多少人第一思维方式是普通话的,大部分人是以方言思考后翻译成普通话的。总之就是两句忠告:一不要以己度人,二说话有留余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