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不能吃吗?把蝗虫吃掉不就好了吗,那东西高蛋白吃了不就好了

补充疑问:看某些回答所说,蝗灾是周期性的,而大家的焦点又大多在于捕捉蝗虫的困难性上,那为何不用某些特殊工具(如铁纱网,成本低,蝗虫腿上有倒刺容易勾住,不一定恰当,其它专门设计的工具也可以)捕捉蝗虫,如捕鸟网一般往蝗虫必经路线上一戳,每家戳几张,到时候一收就完了,就算不吃,晒成干磨成粉当饲料卖出去,也比蝗灾过了什么都没剩强吧,我认为特制这种捕蝗工具是完全正收益的,为什么没有采取相似的行动呢?


针对评论区一些知友的疑问,我在这里做一个补充:

首先,我并没有反对高赞的回答内容;其次,关于食蝗虫,是古人饥荒时迫不得已的行为。

氢氰酸的致死量仅仅为1 mg/kg。高聚集区的蝗虫,一只就可能造成轻度中毒症状。当然中国科学院虽然并没有给出蝗虫聚群分泌氢氰酸的具体含量,但至少能让鸟类轻度中毒。虽然高温下,氢氰酸会挥发和燃烧,但难保残留,如果大量吃蝗虫,摄入的氢氰酸很有可能达到致死量。

故而,即便要吃蝗虫,也要专门捕捉尚未变色的蝗虫,毕竟颜色特征还是容易区分。哪怕非得吃有毒的蝗虫,也要炸烤熟透,最大化地降低氢氰酸含量。另外,可以专门针对若虫,方便捕捉,还无毒。而且吃若虫,从人工防治虫灾方面来说,也会更加有效一些。

原回答:

饥荒尚食人,岂能不食蝗。

与蝗虫斗争,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关于食蝗,更是频频见于史书。其中,唐太宗食蝗虫的典故,几乎耳熟能详。

关于食蝗的记载:

《吴书》:「袁术在寿春,百姓饥穷,以桑椹、蝗虫为干饭。」

「(唐)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虽然唐太宗难免有作秀的成分,但至少能够看出,古人一方面因为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敬畏蝗神,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捕杀捕食蝗虫来治理蝗灾。

关于捕蝗虫,白居易在《捕蝗》诗中,也有生动的描写: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

唐朝官方为了治理蝗灾,更是把蝗虫的价格提到了和粟米一样的价格,但蝗虫却是越是越来越多,可见古人面对漫天蝗灾的无力感。甚至连唐朝的覆灭,都和蝗灾有著很大的关系。

而各地的风俗也可以看出,一些地方依旧还有蝗神庙,对蝗虫敬若神明,但一些地方却有著各种各样丰富的蝗虫小吃。无论敬蝗虫,还是食蝗虫,可谓都是历史悠久。例如北京的虫子宴,云南的十八怪等等。

自公元前707年到公元1911年,飞蝗成灾538次。而中国现在大型蝗灾越来越少,规模也越来越小,真的都是靠吃解决的吗?

当然不是。

治理蝗灾,却也是自古以来。而且从宋朝开始,已经逐渐开始科学化。

南宋《救荒活民书》中详细规定了治蝗负责人、治蝗步骤和资金使用等内容;宋孝宗时期的《淳熙敕》对治蝗规定进一步细化,特别明确了治蝗责任;到明清时期,治蝗救灾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治蝗从政策制定、蝗灾预报、管理组织、行动实施到灾民账济都形成了制度化,设置了临时捕蝗指挥机构——「厂」,其设置在蝗灾泛滥的地方,根据蝗灾的程度来决定「厂」的数量,每厂设两到三名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在完善治蝗制度的同时,政府还制订了对官员的考评机制和对灭蝗民众的奖励政策。

蝗灾食蝗虫,面临的最大问题,实际并不是蝗虫是否有著一定的毒素。毕竟在饥荒的时候,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捕捉的问题。

从古至今,主要有以下治理方法:

一、人工捕打法

人工捕打法,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鱼箔法,该法是利用鱼箔、布围等将蝗虫驱赶集中并进行捕打。其实就是用布条或者鱼箔,围成三个方向,只留下一个顺风方向的口子,然后把蝗虫往里面驱赶,这种方法能够捕杀若虫。

另外一种方法,便是题主所提到的网捕法。只需要两人拿著网,迎风就能大量捕捉蝗虫。

这个方法小范围内的效果,还可以,但此方法不能解决高空的问题。

即便是放在现代社会,可以把网制作得更大、质量更高,这个方法的效果依然不会太好。蝗虫飞行高度可以达到两千米,甚至有飞跃大西洋,跨越数千公里的记录(上升气流+顺风)。即便用现代工业制造出大型体育馆那么大的网,对于大型蝗灾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最关键的是,偏远贫穷的地区,真的能够制造出那样的网吗?

除此之外,还有拍打法,抄袋法,人工捕打法是原始的灭蝗方法,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但方法、工具简单,易于操作,可被民众快速掌握,小范围灭蝗效果显著,面对大型蝗灾十分乏力。

二、篝火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来灭杀,可能有人认为是现代方法,但实际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有曰:「秉被酝贼,以付炎火。」除了在夜晚利用篝火诱杀蝗虫之外,甚至引火燎原,用烧荒的方式消灭害虫。

由于蝗虫迅速的流动性,篝火的方式也只能小范围灭虫。至于引火燎原,灭虫效果,也只是稍稍大了一些,但人类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加的惨重。澳大利亚火灾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大半年,两百多天。

三、堑坎掩埋法

顾名思义,蝗虫来了,直接挖坑埋了。这个方法听起来,感觉有些简单粗暴,但却是古代灭蝗虫,最为有效的方法。

在蝗虫预期到达的地方事先挖一个深广各二尺的坑,坑间相距一丈,等蝗虫到达之后将其驱赶进坑中进行掩埋,因效果好,被后世长期沿用;《捕蝗考》中进一步完善了这种方法:「两旁用板及门扇接连八字排列」,使蝗虫无法向左右逃窜,大大增加了堑坎掩埋法的灭蝗效果。

堑坎掩埋法通常和篝火诱杀法结合,是药物灭杀之外的最好灭杀方法。但使用这种方法,蝗虫自然不能再大规模的食用。

不过对于现代社会,这种大量消耗人工的方法,是面临大型蝗灾时,化学和生物治理办法之外的备用办法。

四、掘除虫卵法

古人早已认识到治蝗不如治若虫,治若虫不如除虫卵。

这个方法,也是治理蝗虫最为有效的治本方法。但最大的难点在于,需要找到蝗虫的虫卵所在。例如美国一百多年前的恐怖蝗灾,无论农夫用让火鸡吃,用火油,还是用毒,有没有什么效果。最后却因为掘金热,偶然破坏了蝗虫产卵场所,破坏了大量的虫卵,最终蝗灾消失。

但活动范围长达数千公里的大型蝗灾,要找出虫卵场所无异于大海捞针。

五、天敌治蝗法

天敌治理法,应该是治理蝗虫最为轻松,又有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

古人利用鸡鸭来消灭蝗虫,取得不错的效果,除家鸭外,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还保护鸟卵、雏鸟、青蛙来间接消灭蝗虫。例如,2017年新疆蝗灾,防治草场面积已达74万亩,其中化学防治28万亩,生物药剂46万亩,包括粉红椋鸟防治8万亩与养鸡治蝗21万亩。用药10吨,投入人工580人次,培训人员100人次,投入大型机械 277车次。

为了不破坏椋鸟的栖息地,新疆曾甚至不惜叫停了五亿的工程。

CCTV《科技苑》有「牧鸡治蝗」的栏目,畜禽治虫,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中国目前治虫方面,已经主要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现代生物防治方法,还有蝗虫微孢子虫治蝗。蝗虫微孢子虫属于原生动物,它寄生在蝗虫体内,能使蝗群相互残杀,传播微孢子病并传给下一代,从而控制蝗虫危害。但感病率50%,效果不如化学防治,而且也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

一般来说,生物治虫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无论自然天敌的引入,还是鸡鸭的饲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面临已经发生的大规模蝗灾,事先没有任何准备,要立即天敌治蝗,无异于无米之炊。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治理蝗虫。大量垦荒和耕作,能够大概率破坏蝗虫的虫卵,同时还能增加粮食产量。除此之外,古人还注意到,通过大量种植大豆、绿豆、豌豆、豇豆、芋桑、菱芡、大麻(古代)、荷麻、芝麻、薯等蝗虫不吃或者不喜欢吃的植物,可以降低蝗灾的发生,而且在发生蝗灾的时候,也能收获一些蝗虫不祸害的粮食。

以上的治理蝗虫的方法,不仅仅是古代的方法,也是现在中国一直在使用的方法,近年来,一直都有不错的成效。

相信已经有朋友注意到,关于治蝗,所有的措施和手段,主要都是直接处理蝗虫,唯一可能人吃的,仅仅在进行「人工捕打法」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人工捕打法效率很低,是治理蝗灾的辅助手段。真正的面对诸如非洲这样的大型蝗灾,那是杯水车薪,完全不现实的。

人工捕打法,只有在虫灾不够大,范围相对偏小的区域,才会有显著的效果。小型蝗灾,蝗虫的可食性也足够高。但对于非洲这样的大型蝗灾来说,蝗虫含毒量很高,吃蝗虫会有著极大的风险。

对于一些朋友十分的担心巴基斯坦蝗虫入侵中国,这是根本不必要担心的问题。

科学、生态的治虫,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网状体系。

无独有偶,农业部的这个计划,正好是持续到2020年,近几年效果显著。

且不说,沙蝗入侵中国的概率很低,即便入侵数量也不会太大,中国的治蝗体系能够轻松解决。这也是相关研究人员,面对巴基斯坦沙蝗,如此笃定的根本原因。

当然,对于今年非洲的超大型蝗灾来说,最为有效的治理方法,还是化学方法。例如,当前巴基斯坦正在积极投入飞机,喷洒药物灭虫。但对于非洲大部分地区来说,恐怕需要一定的国际援助,才能大规模灭虫。

蝗虫一天能飞行150公里,遇到顺风的时候,甚至可以数天不落地,飞行高度往往超过地面治理的范围。这是大型蝗灾正在发生时,仅仅通过原始人力不能解决的最根本原因。在蝗虫能够治理的条件之下,无论直接食用还是制作饲料,那都是后话了。

相信中国的经验,一定能够让巴铁和非洲友人借鉴,早日解决虫灾。

蝗灾问题终归还是环境问题,希望我们的家园能够越来越美好。

延伸:

瞻云:如果蝗灾发生在现在的中国,我国会怎样应对??

www.zhihu.com图标

中国科学院关于蝗虫生物合成氢氰酸文章:

动物所在蝗虫群体防御机制研究中获进展----中国科学院?

www.cas.cn图标

20K+高赞回答:

如果没有生殖隔离地球会变成什么样?

假如全世界的人都从悬崖跳下去,人类是否会演化出翅膀?

我现在初二,想上清华,该怎么努力 ?

你见过美得不可方物的别称或雅称是什么?

其它高赞:

鸡吃完米,狗舔完面,火烧断锁,哪个更快?

猫科动物战斗力那么强,为什么没有将犬科动物淘汰掉?

为什么人类驯化了狼产生了狗,却没有尝试驯化虎?

为什么人类明明体格不大,力量也不强,却长著掠食者的眼睛?

2020 年初的非洲蝗灾为什么会如此严重?有何对策?


我姥姥在山东的时候曾经遭过蝗灾。当时她岁数还不是很大,刚刚结婚,和她婆婆,我姥爷的母亲一起过。

据她和我母亲讲,过蝗灾时,天就像要下暴雨一样,会瞬间黑下来,非常吓人,蝗虫多的撞人。当时村里所有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今年的庄稼是完蛋了,收不上多少,所有的人都会出去抓蝗虫。

她们用枕套包在头上,因为蝗虫撞脸,腿上的刺会把脸划伤。然后张开口袋,对著蝗虫来的方向一兜,面口袋很快就能装满。装满了就扎上袋口扔到一边,再拿新的口袋装。每个人都能装好几袋。蝗虫飞过的时间很短,也就一个来小时就飞走了。那时候过境这一片的庄稼地里是什么都没有,连树都吃光了。

她们把蝗虫带回家,用洗衣服的大盆装上水,水里加上盐,把蝗虫的翅膀和大腿撕掉,丢进盐水里泡,把蝗虫泡死,泡蝗虫的水里有蝗虫吐出的脏东西和肚子里的屎。然后捞出来再洗,得洗上两三遍。然后放在席子上晒,晒干了,装在小坛子里封好口,作为存贷。那在农村也是好东西。我姥爷当年只有很好的朋友来了,才会打开,取出几个用油炸了,几个朋友用来下酒吃。

我妈说,当时我姥姥说抓来的蝗虫必须趁著活,撕翅膀和大腿,扔水里,死了就吐不出肚子里的东西。死了的就不能光用晒的,要用火烤干了,再磨成粉,可以掺在面里或是糊糊里煮著吃。

我姥爷当时是职员,收入比较高,并不指著种地吃饭,所以才把抓来的蝗虫当成小吃,是一种比较精细的吃法。普通农民不会这么吃。

统一回复一下大家:

我姥姥的婆婆参加过红灯照,当时,男的叫义和团,女的叫红灯照,可知她的年龄。我姥姥是1910年代的人,她说的过蝗灾大约是在抗日的时候。

保留蝗虫的头部,不撕出内脏是因为用盐水泡过后,肚子里的东西基本都吐干净了,可以直接炸著吃。撕去翅膀是因为翅膀不好吃,大腿撕掉后吃不吃记不清了,好像是不吃的。还有普通人家不撕头是为了量多一点,可能多吃一些。

当时我姥爷挣的很多,而且是挣现大洋的,家里很富足,所以蝗虫不过是一道小菜,作法是很精细的。是他们当时知识分子比较高档的吃法,要用油炸。普通人家基本就是晒干,磨粉,混在糊糊里煮著吃。

至于说寄生虫,那是在抗日前后,山东农民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寄生虫,观音土都吃不上的年代,寄生虫那就是个渣。至于说网,他们那里没有河,根本没有渔网,家里能有几条面口袋都是因为山东人以面食为主,需要买面时用,必须有的东西。根本没钱织网。


更~

鉴于大家在评论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我已经在本人主页【文章】下,作出更详细的百科解答,欢迎大家探讨。

本文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蝗虫能吃吗?

2. 我们在中国能吃到沙漠蝗虫吗?

3. 蝗灾时期的蝗虫能吃吗?

4. 哪些国家吃蝗虫?

1. 蝗虫能吃吗?

在开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关于沙漠蝗虫的关键词:

本次非洲蝗灾中的蝗虫,在英语中被称为「沙漠蝗虫」,简称「沙蝗」。原产于阿拉伯半岛,沙乌地阿拉伯,阿曼和叶门。

作为最危险的一类蝗虫,非洲蝗虫身长约7到8厘米,体重约为2g,每天能吞噬2g食物。(跟自身体重一样……很优秀了)

吃烤蚂蚱的小朋友,图片来源FAO

蝗虫吃我们的粮食,那我们能不能吃蝗虫呢?

能,蝗虫不但能吃,而且好吃。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于2013年启动了一项鼓励食用昆虫的计划,因为这种廉价又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不仅对健康有益,而且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昆虫占动物世界一半以上,超过一百万种,其中1900种可食用。

但是蝗灾时期,最好不要吃。因为最开始蝗虫成群进入非洲时,在提前通知避开人口和牲畜的情况下,很多地区就已经开始使用直升飞机大规模喷洒杀虫剂,虽然用量很少,且活性农药分子会在24小时后蒸发,但这些浓缩杀虫剂足以杀死所覆盖的蝗虫群。

所以蝗灾时期不可以冒险食用蝗虫!危险!

2. 我们在中国能吃到沙漠蝗虫吗?

各位牙馋掉了想著吃沙蝗的,难度太大。

沙漠蝗虫之所以传播远,主要是借季风的光。

绿色箭头为季风方向,红色箭头为洋流方向
高三考文综的来分析一下了,图片来源搜狐

大规模的蝗虫群,几乎没有可能。

一方面,现在冬季东南亚盛行东北风,沙漠蝗虫的流动主要取决于印度洋季风,现在是冬季洋流,风从印度东岸北上又转个圈刮回来了,到夏季洋流,风直接往下刮。中国在印度东北上,沙蝗太难飞过来了。所以从东南亚进入中国的可能性很小。

另一方面,喜马拉雅已经挡住了大部分东向的蝗虫群,其次中国大部分地区从10月到3、4月受冷高压控制,季风来自西北和东北,蝗虫群很难逆流而上,威胁中国。

印度地理地图,感谢高山包围

那么有没有可能从印巴北边上来过境斯坦国家从新疆入境呢?

可能性也很小,印巴北面是高山,蝗虫很难跨越,而且蝗虫仅在内部温度介于22°C和40°C之间时才能飞行。肌肉力量造成的变暖迫使他们频繁滑行以降温。所以从西边入侵中国也不符合蝗虫存活温度。

在中国还是比较容易尝试的到的,一些城市的商业街、小吃街就能找到各类炸烤炒的昆虫食物。但是还是有人下不去嘴,又很想尝试,咋办呢?买到蝗虫粉还是很容易的。

3. 蝗灾时期的蝗虫能吃吗?

一般而言,许多昆虫是草食性的,比杂食性动物的问题少。在理想的情况下,建议不要生吃,因为可能存在寄生虫。其次,非人工饲养的蝗虫可能会因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会使昆虫不适合人类食用。

那蝗灾时期的蝗虫能吃吗?

尽量不要吃。

单个儿的蝗虫不可怕,可怕的是蝗虫过快繁殖后,拥挤的环境会让它们产生剧烈的生理改变。

对,蝗虫就是这么神奇的物种。

如果每平方米的若虫数量很多,它们就会进入「合群」阶段,在该阶段蝗虫会改变颜色,且食量猛增,每天能吃大约2g的食物。此外,如果有利的繁殖条件加快幼虫孵化,植被被啃食殆尽,那么蝗虫将迅速转移,这时候它们还会经历「相变」。

「合群」之后更不「合群」

合群后的蝗虫反而都不合群!它们会变得躁动不安且易怒,在体温较高时,它在温暖干燥的日子自发飞行。飞行的肌肉活动使它们的胸部发痒并增加后腿的触觉刺激,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温度。

成年的蝗虫几乎四个小时就可以汇聚成群,在拥挤的环境中,群居蝗虫的神经会触发释放血清素(5-羟色胺)这导致它们变得更加躁动和相互吸引,从而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而这时成年蝗虫可以边繁殖边破坏农作物,如果繁殖条件合适,那么不出一个月,就会繁殖出第二批蝗虫。而一般的蝗虫可活3到5个月。

可以说,蝗虫不可怕,可一旦成灾,除了药物,很难控制。

左为单个独居,右为群居

注: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可调节胃肠道运动,并参与多种身体功能,包括攻击,疼痛,睡眠,食欲,焦虑,抑郁,偏头痛和呕吐;它也被用作抗抑郁药。高含量的这种大脑化学物质会导致血清素综合征。

4. 哪些国家吃蝗虫?

食用蝗虫由来已久,且非洲,亚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地中海沿岸等许多地区食用。

下面解释几个名菜肴:

1. 墨西哥麻辣小蚂蚱+墨西哥的大饼油加草蜢

墨西哥麻辣小蚂蚱
墨西哥的大饼油炸草蜢

2. 南非的蝗虫炒虫子

南非的蝗虫炒虫子

3. 非洲之角沙漠蝗虫

非洲之角沙漠蝗虫

4. 南亚蚂蚱串

图片为亚洲飞蝗

5. 视频奉送:17年山东蝗虫,大妈开心捉蚂蚱

流哈喇子的,我尽力了:

正宗潍坊特产蚂蚱酱蝗虫酱香辣麻辣下饭开胃菜2瓶装淘宝¥ 35.90去购买?

新鲜小吃零食油炸蚂蚱即食香辣烧烤味蝗虫农村土产美食淘宝¥ 25.00去购买?


这次4000亿蝗灾的蝗虫,是不能吃的。

当蝗虫在少量分散生存时,性格是内向的,温和的,怕人的。

但当蝗虫达到一定数量产生群聚时,它们体内会分泌一种血清素,使得蝗虫的性格、性情、体态、甚至内在毒素,都产生了巨大变化。

普通蝗虫是这样色的:

群居变异后的蝗虫,是这样色的:

因为群居蝗虫在群居刺激下,会产生基因变异,导致体内产生一系列化学毒素,来保护自己避免被吃。连以蝗虫为食的鸟都不愿吃这种黑色蝗虫。

现在好多叫器都买好了两桶油等蝗虫的网友,不是抖机灵卖萌,就实在是无知的可怕。

1、此次蝗虫有毒,不能吃。

2、即使能吃,4000亿只蝗虫,是什么概念?

已经远远超过了你平时脑子印像里对普通蝗虫数量的认知!

全球人类加一块才60亿。4000亿!是全球人类加一块的那么多,再多差不多六七十倍!

这是什么概念?

漫山遍野的蝗虫,到处都是,密布如乌云,你根本吃也吃不完,抓也抓不完。你会有一种无力感。

就那几个吃货,它们能逮几只?印度号称70万大军,都败下阵来,军粮都被蝗虫劫了。几个乌合吃货还能比全副武装训练有素装备强劲的军人厉害?

印度边防军为了和蝗虫抢饭吃,把火焰喷射器和防化部队全拉了出来,身著重型防化服保护粮仓用加压喷射火焰试图击退蝗虫大。即便如此,用亿来做计量单位的蝗虫仍然无穷无尽的扑来,在消耗完了印度边防军所有的火焰喷射器燃料后仍然蝗拥而来,将印度边防军粮仓彻底摧毁。而印度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机,一天就坠毁了三架。

所以无知吃货就别在这BB你有油两桶了。你闭嘴吧,这个幽默也不可笑。

就算你真的豁出去了,不做键盘吃货,真抓实干,撸了口罩铆足劲的真在一二三四五只吃它的时候,它同时也在吃你的口粮!4000亿一天能吃掉多少口粮,太恐怖了。

你吃蝗虫速度远远赶不上蝗虫吃你粮食的速度。你还没吃几天蝗虫,你就没口粮了。这拨蝗虫就走了。

你就是囤个一吨蝗虫,你余年就天天吃蝗虫吧,没粮了。已经,我保证你吃三天准吐。

蝗虫达到4000亿,它的威害程度和你平时看到的一小撮几百万几千万只的蝗虫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了。

就像是风,你平时沐浴在3级4级小风里,还觉得挺惬意。5级6级也无所谓。甚至7级8级一样拉风站立。

但如果不恰当的斗胆把蝗虫换算成风,那4000亿只蝗虫就是美国飓风和龙卷风,是12级以上的狂风暴。

根本就不是你平时记忆里的那股诗意春风。你也根本不能把你平常对风的理解、记忆来理解、幻想这种超级大风暴!

因为你根本没经历过,就不知道它的可怕。

不是你认为蝗虫你可以吃,而是蝗虫认为它不能让你吃。

所以,以后不要拿这种巨型灾难来调侃了。某帮无知无畏愚蠢还得瑟的吃货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时候经常吃蝗虫(稻田里)的人过来给个肯定的答案:

能吃,但只有稻田里的蝗虫能吃。其他地方的蝗虫很难吃,而且需要特别的处理后才能吃,很麻烦,味道也不好

海南人把稻田里的蝗虫叫做「稻虾」,意思是跟虾一样有营养,又好吃。

尤其是在稻田收获季节,傍晚时分,割稻归来的长辈们经常用草茎拎著一串「稻虾」,村里的小伙们立即从灶台里抽根带炭的木柴出来,在屋旁的空地上起个小火堆,然后烤著吃。

味道和蜂蛹差不多……

稻田里的蝗虫,它们外表的颜色和稻谷保持一致。稻谷是绿的,它们就是绿的;稻谷成熟发黄的时候,它们就是黄色的。

在稻田里的蝗虫,祸害稻苗,农家人特别烦,只要小孩不踩坏水稻,都是任由别人抓的。

抓捕难度并不高,哪怕不用网兜,我们张开手掌扑一下,一个小时至少十几只。如果用网兜的话,简直是手到擒来。

不过以前农田的田埂太小,很不容易抓,所以只等在秋季割稻的时候围堵稻虾,特别是最后一撮稻谷,密密麻麻都是稻虾,随便拿个衣服都能兜个几十只。

我记得刚从农村去学校的时候,发现学校操场上居然好多蝗虫。

嘿嘿,简直垂馋三尺啊

操场上的蝗虫那大的大概有小孩两根手指那么,看了网上长沙漠蝗的图片,就是右上方那只了。我和小伙伴们甚至花了好几天功夫活抓过一只超过10厘米的巨型蝗虫。

那时候我还以为所有的蝗虫都能吃的,在操场上没费多大功夫就抓了一把,回家就用家里的灶台烤。烤的时候还爆油,看起来真是美味可口。谁知道入口就有一股腥臭味,害我呕吐连连。

问了大人才知道,离了稻田的蝗虫都很难吃。其他地方的蝗虫得用油炸,才能除去那种腥臭味。要不然就要挤干净蝗虫的内脏,否则根本无从下口。

像淘宝里卖的这种,真要吃,得去头去尾去翅,还得用油炸,加姜葱辣才能去腥。且不说成本问题,一只蝗虫去头去尾之后,能吃的部分几乎都没有了。

新鲜小吃零食油炸蚂蚱农村土产美食推荐优惠淘宝¥ 25.00去购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