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理念出自美国内战时期的马歇尔百货公司,原文也没有上帝一词,毕竟亵渎上帝在当时是大事件。 ^_^ 原意大概是以顾客为先,马歇尔先生改动得更激进一点成了顾客总是对的。并且首先实现无理由退换货,淘宝的祖师爷啊,今天有几家实体店超市可以无理由退换货?所以,马歇尔百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句话也由此流传至全球至中国。 我个人认为,中国人的本领中有几类是远远领先全世界的,如:玩弄文字修饰词藻加上凭空想像。所以这句话变成了顾客就是上帝,洋人不都信上帝嘛!这样翻译才够味道够绝对。同时也留下了后门,中国人可以同时信奉满天诸神,上帝只是其中之一,没好处的话,上帝也不行,钱多人傻的顾客是上帝要热情接待,破衣烂衫还不好伺候的顾客:上帝您出门去别家您走好。 调侃完了再正经一点说说,顾客,光顾本店真心消费的才是顾客,故意找碴的,恶意差评的,同行过来抄袭的,都不叫顾客,所以,善待每一位顾客,把真正的顾客当上帝还是有必要的。至于假上帝是敷衍了事还是横眉冷对就各自发挥吧。

不存在的,服务态度好是态度好,想当大爷是想当大爷,买家牛逼还是卖家牛逼也不好说。

接待顾客的其实是服务员,也就是打工的,而不是一定直接是卖家,那是个体户。

实际上服务员(打工者)态度能好点,毕竟都是老百姓,而真正的老板,其实兜里有俩钱的,操心的事也多,他们对顾客的态度那就随缘了。

能把顾客当上帝的一般都是大型平台或者企业的模式,比如七天无理由退货这种,最起码面子上给足。个体户什么的那就不是了,全看对方人品。


五分钟前发生的事。

我:你好李先生么,我是你朋友张先生介绍的贷款业务员小马。你需要办理贷款是么?

他:是的。

他突然挂我电话,一般业务员会打回去。

而我发个简讯过去"李先生,如果你不贷款也没关系,我不强买强卖,但是你突然挂我电话,这就是不是很礼貌了"

"不好意思开会在忙"

"几点方便 通话"

"晚上十点"

各位看出区别了没,我做全国贷款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尊重客户,但是气场上最好稍微压制一下客户,你越是把客户当上帝,你后期的谈判越弱势!


那要看销售者是否为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教徒,如果都不是,那么上帝和一坨便便没什么区别


反正我是不认同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要我说,服务人员才是上帝,顾客是信徒。服务人员好,才能吸引信徒过来。


上帝不是顾客,也不会是潜在的顾客

顾客也不是上帝,买卖双方是因为互有需要,各取所需所以应该平等的理智的看待双方关系,你把顾客看成上帝会被活活刁难死的

因为供求关系不平衡,买方市场顾客选择多,卖方市场顾客没得选择,现在是饱和市场留住顾客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但是这不等于把顾客看成上帝,买方市场最重要的关系并不再于买卖双方而是在于同行之间的竞争,顾客自己会选择好的一方

就中国家电的质量为例,顾客只是凯子而已,更不要说什么上帝了,我是烦透了中国质量只好去买外国品牌

就我对消费品的观察,也没什么企业真把顾客当上帝,能有个正常信用和往来、不欺骗顾客就不错了,遇到问题不是扯皮就是拖延。比如说现在流行的服务外包、维修外包,你说这怎么可能是对待上帝的态度,那些承包的都要利润的,而且你是大企业的产品让个体户来承担你的售后

中国企业为了价格优势,把利润都压得很低,额外的操作空间不大也就上帝不起来,真要满足上帝的需求可能会把很有限的利润都给搞没了

真正好服务的,服务费用都加在价格上了,羊毛身上,就本人观察市场对价格越不敏感的商品服务就越好,毛利润也越高


真有人拿这个说事。买个东西酸事一堆,不把卖家当人。


没毛病,这年头,谁还不背著上帝干点昧良心的事
尊重是互相的,在合理范围内满足顾客的要求
对于大部分没有信仰的国人,如何去理解上帝是什么? 进而之于「顾客是上帝」这句话?
旨在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顾客不是上帝。因为上帝是万能的,而顾客不是万能的。但从另外一方面,研究顾客像研究上帝那样,一定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毕竟上帝要我们信他,爱他。

原本用来忽悠销售者的话没忽悠住销售者反而把消费者忽悠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