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而后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吞并了六国,六国君主可以说是相当的昏庸了,反观秦国却能连续出贤明君主。这种明显的差异背后是否有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


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笑嘻嘻

秦简公、秦献公:MMP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听说咱们跟一群弱智打了一个半世纪

所以,我一直不知道秦吹历史发明界到底黑的是谁……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来来来,现在有请我们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实现了绝对独裁的大政治家+杀光六国全部有生力量的冷血屠夫+到他死前六国已经全部变成任人宰割的猪狗的代军事家——秦昭襄王同学亲自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听说楚社团的军事装备老先进了,基本上人手一把无限弹药的加特林激光枪。而为楚社团代言的明星业务能力简直太寒碜了,连唱,跳,rap和篮球都整不明白。装备先进会让楚社团的小弟全部变成21世纪的职业军人,明星不会唱,跳,rap,篮球就会让楚社团的扛把子把精力用在组织小弟进行群殴上。当对我们秦社团虎视眈眈的扑街司徒熊完带领著装备著加特林机枪的小弟对我们的地盘虎视眈眈,我真怕我罩著的这几个游戏厅和网吧丢了啊。现在我们社团没有能打能唠的双花红棍,外面又有那么多社团等著抢我们地盘,我们头号红棍白起又被我宰了,号称大梁刘华强的郑安平又投降了赵社团,我真是愁的连野狼disco都没心情跳了啊。」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嗯,你看看,一代「明主」秦昭襄王已经被以「庸主」形象出现在通俗历史读物里的楚考烈王吓得快尿裤子了。

如果非得说秦昭襄王是「明君」,那把他吓尿裤子的楚考烈王嘞?

那给楚考烈王留下一手好牌的楚顷襄王嘞?

那打得楚考烈王鼻青脸肿(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的知名同性恋魏安厘王嘞?

那能在魏安厘王的阴影下卧薪尝胆最后崛起,达到「赵几霸」的赵孝成王嘞?

以此类推,你其实真的会发现,除了魏景闵王,楚幽王,赵悼襄王确实差点意思之外,战国的君主真没几个绝对意义上的「昏庸之君」。

最后我想真心实意且特别正经地送给以某几位「昭襄粉」为代表的秦吹界历史发明家两句话;

无论是某个强大的历史人物,强盛的历史政权,衡量他们所谓「强」的标准,其实是应该看他们战胜了多强大的对手。

秦昭襄王其实比较值得吹的两点,一是在他的「远交近攻」把秦国弄得洋相百出内外交困的时候,还能维持住秦国基本盘,没落个齐闵王的下场,而且在他死之前好歹把范睢王稽解决了,没让秦国内部彻底失控;

二就是他在「远交近攻」前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彻底打乱了列国的战略部署,打破了天下的均势,而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实际是在和老狐狸赵惠文王,沙丘宫饥饿减肥达人赵武灵王,东帝齐闵王,齐国魏奸田文,战争狂人楚怀王,楚庄王coser楚顷襄王,战国第一奸商魏昭王,三金影帝魏安厘王等人的对决中完成的,确实非常不容易———但这其实更多是穰侯的功劳,但我个人认为鉴于秦昭襄王在当时是有一定王权的,这些成就也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以「昭襄粉」为首的秦吹界历史发明家把魏昭王,魏安厘王,楚怀王,楚顷襄王等人描述成要么大脑缺弦,要么软弱无能的酒囊饭袋,才是对秦昭襄王以及秦政权最大的贬低。


给你的这种感觉的根本是「秦灭六国时,六国君主相较于秦王政是昏庸的」,这种观点可以说正确,也可以说有他局限的地方,但以此引申到「秦君大多贤明,六国君主大多昏庸」就是极为明显的暴论了。

首先秦王政本身有他「超人」的地方,或者说是天选之子也好,如果与他相比较的话,「合格」或者是「中上」的君主也会显得「昏庸」。造成这种观感的是秦王政治下秦国朝堂相较于六国的稳定运作,但是:

1.战国时代晚期朝堂的失控是否应当全责归咎于君主?

2.战国君主在国家事务上的影响力是否大到足以通过个人的昏庸影响国家的命运?

3.昏庸的君主真的能够在集权-封君过渡阶段的激烈冲突中保住权柄么?


因为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浮云。

只要秦王保持著在线的智商,只要秦国的政治基本保持稳定,他们就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队战斗力碾压六国。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这个意思吧。

更多简单而深刻的故事,敬请关注 鹊华清扬。


明君和昏君从来就不是君王个人性格和素质所决定的,往往是由两者所处环境决定的。历代王朝初期多明君,后期多昏君,那是因为一般在王朝初期国家享受经历长期战乱后的复苏红利,经济向好发展,军事上动员能力强,政治上皇帝大权在握,一些利国利民的重大决策得以推动。这个时期的皇帝会被称作明君。而到了王朝中后期制度上积弊太深,经济上因土地兼并而发展极不平衡,军事因承平日渐荒废,政治上受利益集团掣肘,财政上也因经济格局的不利而越来越困难,改革再难以推动,皇帝在尝试几次挫败后,倍感无力便放弃治疗,这时候的倒霉皇帝就就会被叫作昏君。

最初秦国在经济和制度上都落后于关东六国,就连变法也不是最早的那个,战国百家争鸣,改革思潮席卷天下,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都早于秦的商鞅变法,但是他们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体制。因为在这些诸侯国有著强大到不可撼动的贵族阶层。

到秦孝公时期,地处西北的秦国也迎来了改革春风,废井田、鼓励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打破血统决定论,实行军功赐爵、建立县制等……商鞅的这次改革非的彻底,非常成功!原因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秦国的贵族阶层没有像关东诸侯国那样强大,改革的阻力小很多,商鞅虽落得身败名裂,却没有人亡政息。通过这次改革,君权空前加强,秦国跨入了君主专制的时代。

在现代「专制」是一个反政治正确的存在,那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好的制度——「民主」。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专制可是非常厉害的法宝,它是农业社会行政效率和军事效率的根本保证。

而关东六国的改革,或以失败告终,或仅触及皮毛不痛不痒,政治上,世卿世禄的贵族们继续把持朝政、豢养门客和私兵,君权为核心的行政权力被制约,国家无法形成合力,效率低下。军事上,血统低微底层小农们没有上升机会,战斗积极性低下。经济上,大贵族们占有著大量土地,搞庄园经济,小农经济发展不起来。

人们常说「格局决定结局」,我认为这个「格局」,不是个人思想格局,而是现实的利益和力量的分布格局。秦灭六国必然性就在于此,至于贤明、昏庸,很大程度是英雄史观加的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