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奮六世之餘烈」,而後只用了十幾年時間就吞併了六國,六國君主可以說是相當的昏庸了,反觀秦國卻能連續出賢明君主。這種明顯的差異背後是否有內在的深層次的原因?


秦武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笑嘻嘻

秦簡公、秦獻公:MMP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聽說咱們跟一羣弱智打了一個半世紀

所以,我一直不知道秦吹歷史發明界到底黑的是誰……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來來來,現在有請我們在公元前3世紀就已經實現了絕對獨裁的大政治家+殺光六國全部有生力量的冷血屠夫+到他死前六國已經全部變成任人宰割的豬狗的代軍事家——秦昭襄王同學親自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聽說楚社團的軍事裝備老先進了,基本上人手一把無限彈藥的加特林激光槍。而為楚社團代言的明星業務能力簡直太寒磣了,連唱,跳,rap和籃球都整不明白。裝備先進會讓楚社團的小弟全部變成21世紀的職業軍人,明星不會唱,跳,rap,籃球就會讓楚社團的扛把子把精力用在組織小弟進行羣毆上。當對我們秦社團虎視眈眈的撲街司徒熊完帶領著裝備著加特林機槍的小弟對我們的地盤虎視眈眈,我真怕我罩著的這幾個遊戲廳和網吧丟了啊。現在我們社團沒有能打能嘮的雙花紅棍,外面又有那麼多社團等著搶我們地盤,我們頭號紅棍白起又被我宰了,號稱大梁劉華強的鄭安平又投降了趙社團,我真是愁的連野狼disco都沒心情跳了啊。」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嗯,你看看,一代「明主」秦昭襄王已經被以「庸主」形象出現在通俗歷史讀物裏的楚考烈王嚇得快尿褲子了。

如果非得說秦昭襄王是「明君」,那把他嚇尿褲子的楚考烈王嘞?

那給楚考烈王留下一手好牌的楚頃襄王嘞?

那打得楚考烈王鼻青臉腫(睢陽之事,荊軍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荊軍破)的知名同性戀魏安釐王嘞?

那能在魏安釐王的陰影下臥薪嘗膽最後崛起,達到「趙幾霸」的趙孝成王嘞?

以此類推,你其實真的會發現,除了魏景閔王,楚幽王,趙悼襄王確實差點意思之外,戰國的君主真沒幾個絕對意義上的「昏庸之君」。

最後我想真心實意且特別正經地送給以某幾位「昭襄粉」為代表的秦吹界歷史發明家兩句話;

無論是某個強大的歷史人物,強盛的歷史政權,衡量他們所謂「強」的標準,其實是應該看他們戰勝了多強大的對手。

秦昭襄王其實比較值得吹的兩點,一是在他的「遠交近攻」把秦國弄得洋相百出內外交困的時候,還能維持住秦國基本盤,沒落個齊閔王的下場,而且在他死之前好歹把範睢王稽解決了,沒讓秦國內部徹底失控;

二就是他在「遠交近攻」前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徹底打亂了列國的戰略部署,打破了天下的均勢,而這一系列軍事行動實際是在和老狐狸趙惠文王,沙丘宮飢餓減肥達人趙武靈王,東帝齊閔王,齊國魏奸田文,戰爭狂人楚懷王,楚莊王coser楚頃襄王,戰國第一奸商魏昭王,三金影帝魏安釐王等人的對決中完成的,確實非常不容易———但這其實更多是穰侯的功勞,但我個人認為鑒於秦昭襄王在當時是有一定王權的,這些成就也與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以「昭襄粉」為首的秦吹界歷史發明家把魏昭王,魏安釐王,楚懷王,楚頃襄王等人描述成要麼大腦缺弦,要麼軟弱無能的酒囊飯袋,纔是對秦昭襄王以及秦政權最大的貶低。


給你的這種感覺的根本是「秦滅六國時,六國君主相較於秦王政是昏庸的」,這種觀點可以說正確,也可以說有他侷限的地方,但以此引申到「秦君大多賢明,六國君主大多昏庸」就是極為明顯的暴論了。

首先秦王政本身有他「超人」的地方,或者說是天選之子也好,如果與他相比較的話,「合格」或者是「中上」的君主也會顯得「昏庸」。造成這種觀感的是秦王政治下秦國朝堂相較於六國的穩定運作,但是:

1.戰國時代晚期朝堂的失控是否應當全責歸咎於君主?

2.戰國君主在國家事務上的影響力是否大到足以通過個人的昏庸影響國家的命運?

3.昏庸的君主真的能夠在集權-封君過渡階段的激烈衝突中保住權柄麼?


因為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浮雲。

只要秦王保持著在線的智商,只要秦國的政治基本保持穩定,他們就能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隊戰鬥力碾壓六國。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是這個意思吧。

更多簡單而深刻的故事,敬請關注 鵲華清揚。


明君和昏君從來就不是君王個人性格和素質所決定的,往往是由兩者所處環境決定的。歷代王朝初期多明君,後期多昏君,那是因為一般在王朝初期國家享受經歷長期戰亂後的復甦紅利,經濟向好發展,軍事上動員能力強,政治上皇帝大權在握,一些利國利民的重大決策得以推動。這個時期的皇帝會被稱作明君。而到了王朝中後期制度上積弊太深,經濟上因土地兼併而發展極不平衡,軍事因承平日漸荒廢,政治上受利益集團掣肘,財政上也因經濟格局的不利而越來越困難,改革再難以推動,皇帝在嘗試幾次挫敗後,倍感無力便放棄治療,這時候的倒黴皇帝就就會被叫作昏君。

最初秦國在經濟和制度上都落後於關東六國,就連變法也不是最早的那個,戰國百家爭鳴,改革思潮席捲天下,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都早於秦的商鞅變法,但是他們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舊的體制。因為在這些諸侯國有著強大到不可撼動的貴族階層。

到秦孝公時期,地處西北的秦國也迎來了改革春風,廢井田、鼓勵包產到戶的小農經濟、打破血統決定論,實行軍功賜爵、建立縣制等……商鞅的這次改革非的徹底,非常成功!原因是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秦國的貴族階層沒有像關東諸侯國那樣強大,改革的阻力小很多,商鞅雖落得身敗名裂,卻沒有人亡政息。通過這次改革,君權空前加強,秦國跨入了君主專制的時代。

在現代「專制」是一個反政治正確的存在,那是因為我們有了更好的制度——「民主」。可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專制可是非常厲害的法寶,它是農業社會行政效率和軍事效率的根本保證。

而關東六國的改革,或以失敗告終,或僅觸及皮毛不痛不癢,政治上,世卿世祿的貴族們繼續把持朝政、豢養門客和私兵,君權為核心的行政權力被制約,國家無法形成合力,效率低下。軍事上,血統低微底層小農們沒有上升機會,戰鬥積極性低下。經濟上,大貴族們佔有著大量土地,搞莊園經濟,小農經濟發展不起來。

人們常說「格局決定結局」,我認為這個「格局」,不是個人思想格局,而是現實的利益和力量的分佈格局。秦滅六國必然性就在於此,至於賢明、昏庸,很大程度是英雄史觀加的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