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言地图,北方话的辐射范围是最广的

南方方言就复杂多了,南北方言都有。云、贵、川、鄂都属北方方言区,吴、湘、赣、粤、闽则是南方方言区,其中还夹杂著许多「客家方言岛」(也是南方方言)。

以广东省为例,就至少有三种方言:属于粤语的「白话」(广州话)、属于闽语的潮汕话和梅县一带的客家话。

广东一省至少存在三种方言

那为什么南方人容易听懂北方方言,而北方人不容易听懂南方方言呢?

易中天在《大话方言》中为我们提供了这一问题的参考答案。

易中天所著《大话方言》

二、北方方言可以互通、南方可以听懂北方

北方方言种类也较为繁多,但是辨识度很高,不仅北方人之间可以互相知晓,而且南方人也基本可以听懂。

01.北方方言互通:

从满洲里到昆明,空中直线距离三千五百公里,从南京到酒泉,也有两千公里,相互通话却没什么困难。

因为北方方言虽说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门,但语法结构差别很小,辞汇方面比较一致,语音分歧也不很大。

比方说,都没有浊塞音、浊塞擦音,没有b、d、g、m四个辅音韵尾等等。也就是说,腔都差不多,就是调门不大一样。区分各地方言,只要琢磨那调就行了(方言学家李荣就用入声字的归并来区分北方方言各次方言区)。

东北话在北方方言中辨识度极高

02.南方人听懂北方方言:

中国的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北方方言长期作为我国的「官话」存在。

而且,现在推广的普通话也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统一王朝京城的迁徙,大约是东进北上,转来转去,总在北纬34度以上,也就是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

「官话」也就是「国语」历朝历代往往也是以历朝历代首都的方言为基准,作为「普通话」来推广的。所以,在分歧本身就不太大的北方方言基础上作为推广,南方人能听懂北方方言也就不奇怪了。

南方人可以听懂诸多北方方言

三、北方听不懂南方、南方听不懂南方

很多北方人说,听南方话就跟听外语似的,恨不得找个翻译来才好。其实,不光北方人听南方人说方言困难,连南方人听其他南方人的方言也存在障碍。

01.北方听不懂南方:

南方方言品种众多,用词五花八门;就算是用同一个词,也有很多不同的含义

比如第三人 称,北方方言区都叫「他」。南方有叫「伊」的(吴语、闽语),有叫「渠」的(赣语、粤语、客家话),还有叫「伲」「其」的(吴语)。

你,至少也有「侬(吴语)和「汝」(闽语)两种。又比如祖母,北方基本上一律叫「奶奶」。南方呢?有叫「娘娘」(温州)的,有叫「婆婆」(南昌)的,有叫「阿妈」(厦门)的,有叫「阿嬷」(广州)的,有叫「依嬷」(福州)的,有叫「细爹「(岳阳)的,甚至还有叫「娭毑」(长沙)的。

同时,它们不但调不同,连腔都不一样;

比如吃饭的吃,北方人说话,怎么听也是「吃」,无非调门有高有低,声调有长有短。南方方言用词就丰富多了,七、恰、夹、塞、噎、携等。

而且南方人说话倒装句居多。

比如「死人咸」,闽南话,意思是「咸得要命」「咸死人了」。因为闽南人喜欢把话倒过来讲,就产生了理解偏差。

02.南方听不懂南方:

有些南方方言,不仅北方人听不懂,就连南方人也存在理解障碍。

南方人有时候也听不懂其他南方方言

一方面南方方言腔多,调也多。

普通话只有三十九个韵母。闽南话却有七十五个,比普通话多一倍。粤语也有五十一个。

声调方面,普通话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吴语八个,平、上、去、入各分阴阳;赣语六个,平声和去声分阴阳,上声和入声不分;客家话也是六个,平声和入声分阴阳,上声和去声不分;闽语七个,只有上声阴阳不分;粤语声调最多,不但平、上、去、入各分阴阳,而且阴入还分上下(上阴入和下阴入),一共九个,有的地方还有十个。

另一方面从历史来看,南方总是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包括说话。

如果说 北方偏向于求同,那么南方以存异为主。所以八大方言除北方方言外,吴、湘、赣、客家、粤、闽(闽南、闽北),七个在南方。再以八大菜系为例,鲁、川、苏、粤、湘、浙、徽、闽,也是七个在南方。

Reference

易中天《大话方言》

关注 @亚马逊Kindle,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大不一样!用Kindle,拒绝打扰,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编辑于 2020-06-05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禾木·樵夫禾木·樵夫我大明天下无敌呀!

我不信你们南方人能听懂山西方言


我不信你们南方人能听懂山西方言


现代汉语方言传统上分为北方方言(又称官话)和南方方言,南方方言又分吴、闽、粤、客、湘、赣,习称「六南」。20世纪后期语言学界又将晋语、徽语、平话也划为独立一支。

同类方言间本就有一定的互通性,而北方方言的内部互通性更加高,因此南方人在学习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后自然就能听懂其他北方方言。可以看一下我们的科普推文。

科普 | 围观古人如何跨方言区交流?

mp.weixin.qq.com图标科普 | 我的方言从哪来??

mp.weixin.qq.com图标

简单来说,北方方言的发音上与普通话更接近,而普通话是我们大多数人出生以来总能环绕在耳边的通用语,就这么简单。

当然,题主可能问的并不是这个。

其实,黑龙江到云南一线的方言发音应该是很早就相对比较接近的,有语言学家认为这可能和古代官话的影响有关,当然具体情况是否如此还是留给语言学家去研究吧。

至于东南一带诸多方言与普通话以及他们自己之间在发音上很难相通,甚至同一种方言中不同区域的发音甚至很难通过语音沟通,这可能也是历史影响。

其实,这个问题某些情况下涉及的也不仅仅是发音问题,这里就不做延伸了。


只能和你说,再正常不过了。身为南方人,我听不懂潮汕话、客家话、闽南话,距离再远点的地方,就不用提了。额~……惭愧惭愧。

听过一部分北方人(河南、河北、山东、东北)说方言,总体上是比较接近普通话的,所以容易听得懂。东北话,还能跟著说,好像还蛮容易学的,哈哈。什么瞅啥、干啥、咋地啦、甭管了……真是太有趣了。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就算说普通话,有时候也会存在理解障碍。不是说普通话不标准,而是字面意思引起的误会。

粤语中的「空」和「凶、胸」是一样读音的,有时候聊天氛围比较随意的环境下,一句「你有无空?」(你有没有时间的意思),很正常字面也没有误解。和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或者同事微信打文字的时候,偶尔为了搞笑,经常会打成「你有无胸」。说著说著,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前年(2018)年会,一起出节目的同事临时组了个群,群里热火朝天的讨论出节目的事。群主说忙完就集中会议室商量一下,没有忙完的继续工作。当时,我还有事忙。就在群里@了我搭档说,你有无胸,你去。

然后一个河北的同事(高大个,身高1.91,体重不详,反正就是瘦。经常在我们面前说,哎,居高临下的感觉真好),截图私聊我。XX(我名字),这是群啊,你太污了,居然问人家有没有胸。

我……噼里啪啦敲键盘解释一通,后来他一脸嫌弃说,真搞不懂你们,好好说话不行么。不忘给我几个白眼~

到现在,有时还不忘调侃我,咦,真是太污了。那夸张的表情,鄙视的眼神,让我觉得之前白解释了。

对了,还有什么矮瓜、胜瓜、凉瓜……也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好几年前,山东的同事,就问过我,凉瓜炒牛肉,凉瓜是什么瓜,酿矮瓜是什么菜。解释完之后,又给我一个白眼 ,真是的,原来是这个~ ?♀? ?♀? ?♀?

昨天出去吃饭,买单的我也负责点餐。看到酒店的餐牌,胜瓜浸象拨蚌……

装修挺高大上的,人均一百多了,菜名如此接地气。

栗子太多了,很难一一举完。不过,还是很真诚的说句,南方欢迎您!!!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你在北方的寒夜里穿著秋裤,我在南方的艳阳中披著短袖。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对于诸如是叫土豆还是马铃薯、西红柿还是番茄、番薯还是地瓜的问题比比皆是,当然也少不了各地对于本土方言的争执

中国方言的分布大概有7大方言区:官话(北方)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作为南方的代表福建省,其方言之复杂程度,个人认为可以完爆其他省份。

在2007年的国际认证 ISO 639-3 国际语种代号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把汉语分为13种方言,闽东方言、晋方言、官方言、莆仙方言、徽方言、闽中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

其中在福建存在的就有6种:闽东方言,闽中方言,莆仙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

所以有说福建「一寸一口音」。

而北方省份中,方言品种虽然单一,覆盖面却大得吓人。除广西、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外,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镇江到九江,云、贵、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广西西北,都是北方方言一统天下。

北方方言虽说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门,但语法结构差别很小,辞汇方面比较一致,语音分歧也不很大。

比方说,都没有浊塞音、浊塞擦音,没有b、d、g、m四个辅音韵尾等等。也就是说,腔都差不多,就是调门不大一样。区分各地方言,只要琢磨那个调就行了。

南方那边呢?就复杂多了。即便广东一省,就至少有三种方言:属于粤语的「白话」(广州话)、属于闽语的潮汕话和梅县一带的客家话。

南方方言不但调不同,连腔都不一样。比如吃饭的「吃」,北方人说起来,怎么听也是「吃」,也就是调门有高有低,声调有长有短。

南方人呢?说什么的都有,七、恰、夹、塞、噎、携,反正不是「吃」。北方人听南方话就跟听外语似的,恨不得找个翻译来才好。

那么,为啥「北方方言」比「南方方言」更容易听懂?

因为现在的普通话便是——

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的方言,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

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

北京话本身的影响,加上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从而使得北方方言更容易被听懂。而南方方言一直以来没有官方地位,所以相对来说难度更大,更难听懂。

我们之所以觉得北方方言差别不大,是因为我们是站在北京音系的视角在查看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忽略了参与分区的人都懂普通话这个客观因素),不是站在共祖的视角上观察,更不是站在恰好进行了500个音变的某方言的视角上看问题。

为什么南方方言这么不统一?

《地图集》上,把汉语方言分为十个大区: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客家话区。

所谓「官话」就是历代官方订定的通用语言。北方地势平坦,加之频繁的区域冲突,人口流动与融合也更多更频,所以自古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就偏北,于是北方便能有较为统一的通用语言。

而南方山川阻隔,少数民族众多,偏于一隅,语言上自古多有地方色彩,语言有很重的民族色彩。历史上汉民族有过几次大规模南迁与民族融合,每一次都带去不同时期的北方口音,散布在南方各地,于是形成了如今这种差异化的口音。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华夏方言向南传播的,有三次大移民,即公元4世纪的「永嘉之乱」、8世纪的「安史之乱」、12世纪的「靖康之难」。

当时的社会背景不是「乱」就是「难」,原因都是社会大动荡。移民使语言的分布向远方扩展,在南方很远的地方也出现了北方方言。

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应源自满清的官话。满族入北京,学习汉语,所以满族的老家东北口音和普通话极其相似。

可想而知,或许当年康熙爷征讨葛尔丹那会儿就是这么发飙的:「葛尔丹就特么是个白眼儿狼,娶了我姑娘害特么不消停儿的过艺的,害跟我俩逮内款儿扯犊子,来淫呐,削死他!」

时至今日,方言分布好像已成定局,那么哪一种声音最体面、最时髦?

在中国,这种口音与现代化同步而来。

那个崇尚革命的年代,老革命,越老的革命者,就越讲四川话、江西话、湖南话,那种方言令人敬重,很多大首长都是那样讲话,首长越大,方言越重。讲普通话反而没有意思。

举个例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湖南口音一念,很有气势,非常首长。如果用普通话念,就是播音员。

当然,对更多人来说,方言最大的影响是,在菜市场跟大妈讲价的时候,能理直气壮地用本地方言压价。


这事不涉及那些语言学原理,就一个原因「普通话推广」。

北方方言区,你学会了普通话,可不就能容易听懂其他话了嘛。就像学英语,你学会了英式,不就有了听懂美式、澳式英语的条件了吗?!

中国七大方言,除了北方方言,还分为粤方言、吴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这六个可以笼统地归位南方方言。但这些方言彼此也是对立的,不说北方人听不懂,南方人如属不同方言区,那也是彼此听不懂。打个比方,粤方言区的人没经过学习,就听不懂吴方言区、闽方言区的方言以及次方言。但我们所有人都学过普通话,所以不难听懂普通话及北方方言次方言。


别闹了,我一个北方人都经常听不懂其他北方省份的方言,南方人能听懂才怪。

你们所谓听得懂,是听得懂带著各地口音的普通话,而不是各地方言。

光一个河北几个不同地方的同学说家乡话,都让我听著头大,何况其他省份。

不信你们自己去视频网站搜搜 邯郸话,当年河北同学就教我做人过了。

学校周围不少北方省份的小贩,他们扭头和自己人说话的时候,

我大部分时候都听不懂,何况南方人。


谢邀

我自身是北方人,个人认为北方方言的发音,语调,说法上比较接近普通话,这可能是比较容易被听懂的原因之一。南方则很大程度上与之相反,再加上「十里不同音」(我们宿舍四个浙江的,彼此听不懂方言。我真的觉得浙江方言太妙了,小语种 ,羡慕啊)所以大家不容易听懂太正常啦


只要你听懂普通话,就容易听懂北方方言


因为

现代的通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北方即使是方言也会跟普通话比较像,而普通话在全国推广,会普通话的南方朋友会比较容易听懂北方话。

而南方的不同方言区的方言只有在特定地域里使用,并不是通行语,所以北方人比较难听懂南方话。

(我也不知道我说清楚了不 )


因为南方的方言相对复杂,而且无论是发声方式还是语法规则,都与普通话较大差别。

而且南方的方言太多了。别说北方人了,我一个广东人,粤北的客家话、潮汕地区的潮州话,粤西的雷州话,一个都听不懂。同样是在珠三角,我讲我家乡话,广州的同学也听不懂。就算是同一个市里,不同镇街的口音都有明显的不同,甚至有些镇的方言我一个字也听不懂。在宿舍里,广东同学打电话回家就像加了密一样,外省同学打电话,全宿舍都知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