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喜社交,但是我自我感觉不是不善社交,我可以很快的与陌生人找到聊天话题并保持气氛。但是比如和其他女生聊明星,聊八卦或者对方更我聊她的感情经历,我很厌恶。有时候我会在调节完气氛就立即退出,上一秒笑下一秒转身。渐渐的我就有点厌烦了,虽然还是会这样做,但是渐渐开始淡出。

我一直觉得自己勉强算的上理性吧,但是我上次有意识的跟(大学)老师透露了一点(算是试探老师的态度)老师批评了我,说我这样其实是很非理性的,很幼稚的行为。所以我有点犹豫,不知道我这样到底是不是幼稚,如果是我会想办法改正。

但是我还不能从老师的语句中确认,故来此提问。


喜不喜欢社交这件本身是非理性的,因为是情感支配的。

问这个问题本身是非理性的,因为喜不喜欢社交和理性与否没有直接关系,是个人喜好问题


其实在我看来,喜不喜欢一件事本就不应该考虑理不理性,本身喜欢这件事就是建立在感性上的,用理性来分析一件感性的事,就显得很不理性了。

我本人也跟你一样,跟陌生人能聊,但不喜社交,因为跟陌生人聊的是我的信息,而非兴趣,但如果我遇到能跟我在有兴趣的话题上聊得来的人,我就会把他归为知音,而非陌生人,人生本就是在筛选伴侣的一个过程,每个年龄段都有与自己同频的人,不喜社交,其实不是你社交能力有问题,而是你的社交门槛高,优质人总是如此,刘谦也不善社交,韩寒也说自己不善社交,无数英雄人物都是寂寞孤独的,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什么人都能结交,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


喜欢社交或是不喜欢社交与理性还是不理性有关系吗?理性与否的判断标准应该是遇到问题,是否能够冷静处理,是否更善于情绪管理。

喜欢社交的,但是TA人云亦云,遇事只顾自己哭,闹,不想办法,这也是非理性的。

也许你的老师认为觉得不喜欢社交所以就不社交是不理性的?这个逻辑是不对的,人有内外向之分啊。


我觉得这跟理性不理性无关。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即理性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意义之一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摘自百度百科

我自己同样不喜欢社交,跟谁聊的都不错,但内心觉得很无聊。不需要寻找认同感,每个人性格不一样,不喜欢聊天也没关系。

当然,不喜欢聊天就尽量不聊,没必要强迫自己去聊。若是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导致需要聊天以维持关系等等,这个时候看自己,是自己不想聊天分量重,还是关系分量重。

所以说,我认为没啥好纠结的啊。

是否理性与是否喜欢社交无关。

你是否喜爱社交与他人无关。

不喜社交与幼稚无关。

但是,

你纠结自己是否幼稚的行为,有那么一点点幼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交流都是因为愉快,有人喜欢互相交流的愉快,有人喜欢被肯定的愉快,还有人喜欢被负面反馈的愉快,各种各样。你的交流喜好影响到你认为自己不喜社交,但是对上相对的人可能你就不会认为自己不喜社交了。

回过头来,理性和不理性的区别在于这个动作背后是否带有正确的思考,如果你个人评估随大流的社交投其所好让自己不愉快而不喜社交,这对你和你所要面对的群体都是正确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