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就是是食物但是还可以有治疗的效果,小孩也可以吃的药食同源。


每到夏天,家里的老人就会烧苦瓜、百合吃,因为夏季炎热,人的心气最容易损伤,所以一定要重视健脾、养心。

绿豆汤、百合汤、苦丁茶构成了我儿时夏日的记忆。与其购买高昂的保健品,吃些天然的农作物来保养身体显得更为朴素、悠然。

我的太爷爷是老中医,和太奶奶都活到了九十多的高寿,寿终正寝,记忆中他们也都没怎么生病。他们过著很朴素的生活,日落而息,日出而起,春夏吃冬瓜汤,秋冬吃白萝卜汤,几十年如一日。

药草和其他食用植物一样,都是地里长出来的,神农尝百草的时候,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著经验的积累,一些温和有益的药材就慢慢变成了食物,比如枸杞、大枣。

那么一些毒性大的药材,往往只出现在药铺中,得病了,才需要吃药去治疗;而毒性微小的,就慢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药食同源」了。


相对于纯中药来说,药食同源意味著这种药偏性和毒性都很小,小到可以当饭吃都没有太大问题。

作为食物来吃,可以说在填饱肚子的前提下兼顾了药效,但是作为药物来说,往往它的药力就偏小。

比如茯苓薏苡仁山药莲子这种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有极高知名度的药。在真正的中医用于祛湿的时候,并不会作为君药来使用。


不是好厨子的中医不是好中医!

为什么说药食同源,很多人说因为有些食物能入药,即能食物又能当做药,所以叫药食同源。但是人们忽略了一点,根据「酸甘苦辛咸」这五味,中医配合而用就能治疗各种疾病,不管用的是食物还是中药,只要根据五味而用就能治疗不同的疾病。所以有中医说,开中药就跟做饭一样,做饭是五味儿怎么搭配好吃,中药是五味儿怎么搭配有效。所以药食同源者味儿也!!!


1. 「夫为医者,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物药性猛烈,多有副作用。通过食疗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气血生化有源,可调整平衡脏腑功能。

2.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食物的性质有寒热温凉及酸苦甘辛咸五味。因此食疗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进补不当,会导致助火伤阴、虚不受补的弊端。


药食同源就是一种让你多吃药的促销手段。


了解已经非常多,但还是远远不够


本来是给保健品类一个台阶下,却被玩保健品的一群骗子当成了标榜安全的理由,无耻至极,另外请各位主意一个神奇的东西,国药准字B,这东西和某下马官员关系密切,如若见到请多加注意


平时吃的五谷杂粮都能治病,都算药食同源吧。

不用非去买那些打广告的高级食物甚至不常见的,比如什么春砂仁。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通过讲究饮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因此,药膳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像黄精就是非常有名的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许多重要明方中用黄精来治病,同时也有很多人直接食用黄精来滋补身体!中药材黄精国家标准制定企业长沙新泉新林保健品有限公司,就有一系列的黄精食品,像黄精糕、精制黄精、黄精玫瑰花茶、黄精圆等等,都是可以作为食物来食用而不是药物!


查询中国药典。


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公示了101种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名单。


我不需要用中医理论来解释「药食同源」

古人,及至现代都一直认为:「病是吃出来的」「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所以会有很多「辟谷」的养生流派)

所以既然是吃出来的病,自然还是从吃的食物上来想办法。我的吃的太「寒」了致病,那就再吃一点「热」的来温补。这就是最朴素的「药食同源」的来历。

但我的观点:药、食虽然同源,但不等于说「食」就能治病、「药」就能无毒。这里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西医常说的「一切脱离了剂量谈疗效,都是在耍流氓」

除了那些从分子细胞受体研究入手的纯化学药以外,确实有很多药的提炼与发明,都是来自于各种植动物的分解提纯,这也证明了「药食当然同源」。但一定别忘记剂量的问题,很多食物确实含很多有效成份可以治病,但真要让这些成份达到治病作用的剂量,你用吃食物的方法,肯定会把你吃挂。

就比如说红葡萄酒里白藜芦醇的神乎其神的作用,但那些成份葡萄里也一样的有,而且真要让这些成份达到有作用的剂量,你早酒精中毒死几百遍了。

最后,药食同源只是证明了中医理论的历史沿革与立论基础之一。但绝不是中医理论的「金科玉律」,不宜将之夸大,使之滑向「伪中医」的深渊。当然也并不妨碍我们从养生角度出发,来合理饮食。基于中医体质理论来设计饮食菜谱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事。(我父母的养生粥就是创举,只要有人住院,用过之后都会对这个粥赞不绝口)


猪肉,可以治饿病,常吃令人精力充沛。副作用也是有的,就是吃多了容易肥……弘景曰︰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


中医历来认为「药食同源」

适当的食物可以治病,而且没有副作用,因此,食物可以说是最好的医药。

人体细胞是由食物中的营养素构成的,而不是药物分子构成的。细胞需要食物中富含的人体必须的40种营养素,不需要毒素(凡是细胞不需要的都称之为毒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