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看了下题主的漫画,确实存在其他答友说的阅读不连贯,不知所云的情况。因为具体的情节并不清楚,我就分镜存在的一些格式、具体的格的意义说点自己的理解,有点长,慢慢看,多图预警ing!

1.场景篇幅很大,但是没有信息

这是题主的第一格,开篇交代场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你漫画的第一话开篇,如果是,那这个信息给的太少了,只是交代了一个地点,

漫画需要在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那就必须在最开始给读者展示一个有趣的世界。你漫画的世界观是什么时代背景,科幻、奇幻、仙侠、现代都市、校园故事,这些都要在最开始就展示给读者,有时场景的出现不是单纯的过度格,它要承载漫画里的一些信息,特别是开篇!

七龙珠的第一话开篇,作为一个冒险故事,故事最开始就是在森林里展开,这也延续了鸟山明最初的搞笑风格

《进击的巨人》第一话开篇,一群准备骑著马战斗的人,一来节奏就高开吸引读者,也对人背景给了个大致方向。只是这个分格方式,真的有够扯眼球。。。

《blame》开篇第一页,一个诡异的科幻场景,这种构图和漫画基调,贯穿了漫画始终

《犬夜叉》开篇第一页,一来就交代了主角性格和故事核心四魂之玉,背景看服装就知道是日本古代

《钢炼》第一话第一页,信息量极其充足,也调足了读者的胃口

《浪客剑心》开篇第二页,最开始就讨论主角的身份背景,后面的故事也一直围绕剑心的身世展开。可以看到时代背景在开篇的几格就一目了然

这些开篇不难看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是套路。漫画必须在开篇点题,而且越早越好,最晚也要在第一话结尾交代清楚故事的背景,主角的性格特点,同一些重要角色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抓读者眼球。

如果不是开篇,就是一个转场,个人觉得构图稍微平了一点,那种茫茫沙漠,(隔壁,草原),一定要在你的画面中展现出「距离感」,不要有太多和底片先平行的线条,这样构图会很缺乏空间感

虽然我们是称呼为地平线,但你真不能把它理解成一条线,它是由远及近的不同的面才对

《剑风传奇》的一格场景,交错的小山丘拉开了画面的距离,同时天空中云朵近大远小的透视,给人更加开阔的感觉

前面都是单幅画面交代很多信息,《沙流罗》的开篇是通过几格来来表现出空间的距离,同时逐渐展示角色所处世界的面貌,这种分镜电影感会更强。这也是漫画的开篇,直接给人一种末世既视感

还是户外的距离感,这样的远景还可以让漫画的调性变得更大气

《二十世纪少年》浦泽直树 这里的远景就比较平,给人一种静止平静的感觉,这和滚动的浓烟形成了动静对比,平视的一点透视也在强调我们就是角色的视角,增强读者代入感

大场景在漫画里面要注意的点很多,即使没有任何建筑的户外荒漠,那它也可以传递一种情绪和氛围,关键是看你要揉进什么样的信息

2 登场人物没有特写

作为一个初次亮相的重要角色,,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一定要用特写是镜头。特写的方式可以大格、破格、跨页等,这个就是套路。

很多人可能比较排斥套路,我个人觉得是对套路的理解有偏差,套路不等于教条。比如咱么做个面包,各种材料口味都可以尝试,但前提是必须是要烤熟,不是生面粉。

你说我就要用干炒的方式做个好吃的面包,不是不可以,只不过这很明显就是来抬杠。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轻易挑战主流的共识,特别还是新手阶段的时候,一些独创的风格能被主流接受,一是自身拥有部分话语权,二是运气本。。。

这两格排列平均,关键人物迟迟不露全脸,这会让人抓狂的。。。

《镖人》第一话开篇,一个大大特写,主角自报家门,这么嚣张的开场,正如他的台词,你想不记住他可太难了

《猎人》开篇第一话,主角小杰第一次登场,除了像最上面说的展示一个有趣的世界外,富坚义博给了主角一个全身的特写,篇幅是一整页的叠格,可以想像下,这样做的目的会给角色在读者心中增加多少分量

《火影》里,小樱佐助初次登场,我个人觉得这时的岸本分镜还不是太成熟,两人的分格略显平均雷同,但是主格分意图很明显

解开佩恩的真是面目,6个替身集体亮相,同时伴随自来也的壮烈牺牲,火影忍者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

斑复活登场,前期烘托了那么久,就为了这个大boss,气势拿捏的死死的

《杀戮都市》开篇,两个重要角色初次登场,虽然加藤的大背头看起来桀骜不驯,但他却是三观极正的好少年

这里对角色特写的交代,除了开篇,人物新登场,新的一话,人物首次露脸也可以用。不论什么形式的acg加小说,观众最终能记住的印象最深的,始终是角色。喜欢这个作品,就是喜欢这个作品里的角色

3 格子形状有想法,但要用的恰达好处

在我看来分镜没有具体的标准,只有一个大概的范畴,不论怎样的分镜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读者能看懂。如果看不懂,就是不会画分镜,和你画技有多好没有关系。

很多人觉得画技不错的就能去画漫画,如果不懂分镜,不懂提炼画风,那画的再好都没法画漫画。

题主就是分镜格子的用法不太合理,同时在分镜的节奏上出了问题,这是很多新人都会犯的错误。

分镜尽量规范表达,不要刻意去使用一些奇怪新颖的分格,如果要这么做那也一定有它的用途,不是单纯的为了标新立异,或者就是这么觉得好看。

所有的审美都有它的底层框架,只有满足这些逻辑,我们才能觉得它好看,不是「凭感觉」。这种「感觉」,完全可以通过后期习得,对它加以理性的分析,最怕的就是既不学习又要讲感觉,这简直就是传说中最可怕的甲方。

我来说下对题主几格分镜的看法

这里题主的a,b,c三格用些斜切格的方式,我觉得配合整体这页的气势是可以的,因为画面中一直有著左右呼啸的烈风,斜切一般用于表现动态,并且左右交替斜切可以很好的表达风的凌冽,斜切的交错也可以强调出两个角色的对立,这里分镜我觉得是ok的

这页问题比较多,我一个个来说

这里的123,和上面的abc是同样的斜切方式,我不建议这样使用。因为所有设计,大部分都比较忌讳雷同、平均,漫画分镜也不例外,更何况它还是静止的,就更要强调给读者新鲜感。

前后两页我个人建议最好不要使用太过雷同的分格方式,尽可能的避免读者阅读疲劳,他要是发现你这两页看起来差不多,会很出戏的,有种类似电影穿帮了的感觉。穿插几页后再来个差不多的分格,这样做就没问题。

也许有些读者比较大条,不见得会注意这个细节,但作为创作者,你的工作是服务读者,你得处处为读者著想才能画出优秀的作品。

好的设计就是揣摩人的心里,如果你对自己有要求,又有一份创作的执念,就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优化的细节。下面是我贴的修改对比

这里我把1格删掉,因为上页是男主的背影,读者的视线是和男主一致向前的,下页还接男主正面,这个视线节奏明显被打乱,应该直接2格过肩镜头,一起看向来敌,然后接3。

这里我把3格放大,理由是上面谈到的第二个问题,登场人要有特写,同时一个神秘人物登场,也应该压迫感。

这里没有继续用斜切格,还有个原因是,这页对峙的节奏被拉长了,两人更像是在对立。如果坚持这页用斜切格,那上页就要修改。

我把4格里主角的位置调后了, 这里有个构图技巧。一般情况我们把人物放在画面左边一点,人物会有种离开的感觉,把人物放在画面右边则会有种才开始,在等待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的阅读习惯是由左往右看的,眼睛习惯这么看,自然就有这种体验。

结合上下格来看,4格主角还在原地不动,他是下一格才迈步走向对手的,那我自然就应该把人物往右放啊

图1,像是原地等待,图2,像是走动离开。

顺带一提,我还删了一句对白,因为主角真的有点太罗嗦,只要是不影响核心表达的语言,在漫画里都应该精简,这里我下个问题会细聊

这一页最后一格是空白,我有点不明白题主是什么意思。是忘记了?还是故意为之?看分格的方式,题主应该画的是页漫。页漫里这种留白的方式太少见了,我见过画面留白,没见过分格留白的,这会造成信息断档,而且结合上下文,这里这样的处理方式似乎并没有表达出一种意境,所以我觉这是不知所以的分格方式,是不符合正常行文的格式。

如果是忘记了,那当我没说。如果题主画的是条漫,那握剑这格就应该居中

这页我认为和上页的气氛衔接不太合适,应该是需要重画的,但这个工程量有点大,而且我也不知道剧情,所以还是在你原有的基础上做个调整把

我增加了一个男主的正面,给出一个反应,然后才是平静的走过这个敌人。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在漫画中,角色的反应,和事件的结果,两者的顺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般先给结果,后给反应会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造成意外的一种手段

比如说

《猎人》里,1是对手还在和奇牙打嘴炮,2是直接出手摘除他的心脏,3,给出对手的反应,4是奇牙给出反应——一个笑盈盈的表情,这是漫画里面奇牙第一次出手,绝对的惊到读者跌下巴,看看富坚的手段,这就是先结果后反应。

假如奇牙是先笑盈盈的说我要杀了你,然后在动手,那这种震惊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我们再来先给反应,后给结果是什么样的

《进击的巨人》第一话巨人初次登场,1是所有人都听到了警戒钟声,顺著烟雾望向城外,2是情绪的再次推进,3巨人出现。

漫画里的角色给读者以明确的信息,这就是典型的先给反应,再给结果,这会调足读者的胃口,用角色的反应带动读者的阅读欲望,这是最基础的调动悬念的方式,也是烘托氛围、情绪的主要手段。

漫画的节奏大多是这两种形式交替进行,很多时候自己画的分镜看不懂,如果是节奏出了问题,多半就是结果反应的顺序问题。

当然题主这里是没有给反应,我在这加了个男主的吃惊表情,它至少起到了承接上下文的作用,至于这个表情是吃惊,还吃沉默,坏笑似乎都比没有的强。

然后第二格我增加了一些信息

首先是平静的擦肩而过,所以你要把男主加上,不然这对手戏就没对手了。。。

第二是车子缓慢移动的感觉,我画了三根小短线,看漫画的人应该都懂这是啥意思,然后是一点拟声字。

你目的就是要造成虚惊一场的感觉,那这个对比就要做的强烈才好,而这两处漫画语言作用就是要强调悠哉的移动。这里静帧的画面要表现出动感,是漫画独特的魅力。

不论是条漫页漫,漫画核心的东西不能改,可以有发展和优化,但核心表达不能欠缺,漫画的专有语言,包括人物比例,表情的夸张,一些情感符号等等,都是这个范畴。在你的作品里面,要熟练的使用这些要素,你的漫画才会生动,有趣。

最后一格,我把俯视改成了仰视

理由很简单,为了显示出某个人物的高达伟岸,常用的镜头就是仰视镜头,不管漫画还是电影。俯视镜头一般强调的是张力,不是魄力。镜头的选择就像写文章的遣词造句,除了言之有物,还需要言辞准确,这就需要经验的积累,说多了自然会进步。

而且我也选择了一个比较侧的角度,是为了能看见走远的男主角。漫画格子少,里面的信息就更要加以整合,充分的交代清楚信息,才能保证读者看的明白

最后我贴个对比,题主选择性吸收哈~

最后再强调一下,漫画要有趣,不单单是指它的故事,还有画面

其实这里我本是想聊一下个性画分镜的使用,改分镜似乎给聊偏了,这里我收回来~

上面我说了,漫画分镜的首要任务是让读者看明白,如果读者看不明白,你分格的再花哨也是枉然。很多新手就是看了个热闹就开始画,其实最关键的叙事能力都没有练习好,这难免会有种自说自话的感觉。

其实就分镜的形式,也不见得一定四平八稳就好,有时作者为了能更好的讲好故事,服务剧情,也会有些别出心裁的分格,其实这些应该算是画龙点睛之笔了。

知乎上已经有很多答友给出了不少条漫的新颖分格,我这里就贴几张不错的页漫的分格

新野之宣《蓝洞》 这种圆形跨页实在是很罕见,但这里剧情是表达科考船只吸入漩涡中,那这种分镜的方式来制造晕眩的效果,就很合乎情理了

新野之宣《陨月》,这是一个发生在外太空的故事,这里的用这么大的篇幅,就是强调宇宙空间的广阔。相对重复的画面类似电影的长镜头,耳朵此刻似乎能自动回荡起空洞的宇宙声

松本大洋《乒乓》 犀利的切格方式填充著恰到好处的构图,把动态相对没有那么花哨的乒乓球,画的跟格斗一样激烈,这就是松本的功力。他这里的两格表情依然满足上面说的,反应和结果相结合的节奏,试想去掉其中一个表情,会是什么样

这里曲线的分格,画出一种空间扭曲的镜头感,犀利和张力结合。就像《骇客帝国》里面的子弹时间,纯概念的创意炫技,就是秀才华

林田球《异兽魔都》一格里面同时保留之前的静帧画面,以林姨的画风来说,这样的脑洞一点也不意外

安达充《H2》 黑色背景是梦境,这几个斜切格相对明亮,格里内容是同一个人物的局部特写。我看到这里时,仿佛觉得每格都像幻灯片一样闪现的镜头。哇~好的分镜居然会刺激读者联想,脑补出诸多细节

clamp《三叶草》 当时看觉得这部漫画分镜无比意识流,但配合她讲述的故事却很贴切

现在回看里面的分镜,居然和现在的很多条漫形式类似!真的要给阿姨们一些掌声!

我这里想表达的是,漫画分镜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甚至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特有的技巧,不同题材的漫画,分镜差异会很大。

分镜最首要满足的就是让读者能看懂,在看懂的前提下,作者根据故事需要,自我个性的彰显,或者一些刻意的审美趣味来画分镜都是可以的,这里权当做个个人经验的分享吧

4.男主台词太冗长啰嗦

我上面修改的分镜,有删掉部分男主的台词,这里题主真的要认真思考一下,漫画里角色的台词真的需要说那么多吗?说的话有推动剧情吗?有交代人物情绪吗?符合这个角色个性吗?

特别是在打斗的时候,话一多读者就会出戏。或者打的正过瘾,突然开始回忆杀,这个节奏把控不好,读者很容易弃坑。

这里我以打斗为例,贴两组分镜,

《无限之住人》沙村广明

有没有感觉一路看个爽,不带停。这种块速的阅读感,也可以让读者体会到这一套打斗动作速度很快

《壬生义士传》永安巧

这里的打斗相对写实,所以作者给了很多细节的交代,绑护额,人物坚毅的眼神,变换握刀的姿势,刀口的微微移动。节奏虽慢,但一直在往前推进。这让我想起了相扑比赛,开赛前诸多仪式过场,真正打斗只有几分钟,却依然能吸引观众也是这个道理

打斗一定是酣畅凌厉,稳准狠的,可以时不时插一句话或者心里反应做个补充,但是篇幅过长,言语拖沓都会减慢了阅读的节奏。

5.情绪烘托了半天,却突然一泻千里

这个我本不想说,但还是提一下吧,因为很多新人错误就是太过自恋。

我是指对自己故事的自恋,觉得每处细节都必不可少,只有这些细节到位了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而忽略了故事整体的效果和读者感受。

这个就像是相声里面说的,你包袱得紧。前面一直烘托主角的情绪,想要一战,还势在必得,这就好比是传武大师们在隔空约架,调足了大家的胃口

这里的情绪已经是蓄势待发了

步步逼近,逆风而上

嗜血的宝剑以饥渴难耐,杀气腾腾

熟料却是插肩而过,伴随这铜铃的空响,所有人都看了个寂寞

我当时看这组分镜就是这个心情。。。

这应该是经验不足的一个表现,画多了自然会好的~

6.大广角鱼眼镜头慎用

这里题主画了一格俯视的视角,严格说来难度不算太大,但是这格确暴露了很多基础上的短板,衣服的褶皱,盔甲的体积感,手臂的比例,双腿的透视,近处弓箭的透视错误

一个完整作品里面,最好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短板,不是让你回避问题,而是私下做练习恶补,台面上一定都是拿得出手的东西,作品中出现这样的问题会拉低整个作品的水品。

如果是连载作品,那作者真的是脑袋进水了。。。大部分读者的态度是,你画的好是理所当然的,不然你怎么会连载呢,看见画的不好,哪怕是一格,也会吐糟。

比如富坚义博,知乎上有很多对他画技的争论,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擅长的,会画的很好,比如人脸。而不擅长的,真的画的不咋地,比如角色的背面

画面千万不要时好时坏,更不能大部分好,有时候坏,这个是前功尽弃,要尽量保持画面效果的稳定

而漫画镜头和电影镜头还是有明显区别,虽然都是画面,但是电影镜头它会动啊。。。一个普通平视的镜头可以通过推拉摇移变化出很多花样,漫画就只是个静帧,所以漫画镜头,大多都有特定的用途,

比如这格是一位学员的分镜作业,他用了一个头顶的俯视作为开篇。电影里这样的镜头就太多了,但用途多是表示两人在商量,密谋,交易,至少也是个不太轻松的面谈。这里是讲一对情侣商量饭后要不要去看电影,一个普通轻松的交谈氛围。

这名学员是想在分镜上做些变化,不让自己的镜头看起来太平,这个可以理解,只是用的地方不合适,所以被老师叉掉了

在我接触的学员里面,很多新手都愿意用一些大透视,鱼眼镜头,本意是觉得这样酷炫,或者就想炫技

静静的等待啥是给

大友克洋 一个真正的场景狂人

三轮士郎《DOGS》三轮的基本功就不提了,他漫画的特点是,线条和黑块,只要少部分网点,然后基本不画背景。。

只是我还是善意的提醒一下,没有这个精钢钻,就不要轻易揽这个瓷器活,不然太容易翻车。剧情都有问题,每格分镜都要卡壳,人物都不能保证每个做到型准,还要解决大透视的问题。就全是平视的镜头一样可以把故事讲的很精彩,比如《哆啦A梦》

注意自己的策略,分清楚什么是必选项,什么是加分项,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估也能比较好的保护好自己创作心气,因为半途而废的例子太多了。

有人说「小孩儿才做选择,大人是全都要」,现实真的是这样吗?不应该是「大人才做选择,小孩儿才是全都要」吗,你越成熟就越该明白任性的代价,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创作。这算是我的一个个人感悟,题主大可不必对号入座~

7 少排线,线条一定要一个单独图层

题主的画风,貌似很喜欢排线,这画风很适合男性向的作品。不过我个人是不太建议在画面中使用大量排线。

第一,排线可以让画面更加厚重、写实,还可以适当的炫技,何乐而不为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排线这种画风,在早期日漫中运用的非常普遍。最早使用这一风格并发挥到极致并的,我个人认为是原哲夫的《北斗神拳》

原哲夫的作品是大量的使用钢笔排线和大面积的墨水涂黑,画面看起来写实厚重,很少使用网点来表现层次。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夸张,但确实影响了日本一代漫画作者

三浦创作《剑风传奇》的初衷,就是想画一部用剑的北斗神拳漫画。。。所以嘎子哥的人设,由内到外都是翻版的健次郎

荻野真《孔雀王》,进入成熟期后的画风画面效果也是这种大量排线。可惜作者已经离世了,愿天堂再没有病痛

还有这个不老传说——jojo

包括文艺复兴的jojo,读者俗称的」荒木线「其实本质上还是受原哲夫的影响,这在jojo前期的画风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在后期形成了荒木自己的风格,画面清淡了不少。

总的来说,这种画风有著明显的时代印记。不要误会,我没有吐糟他老土过失,我的意思是看到这种画法,会让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早期的漫画。

反观后来的新生代作者,还是男性向的作品,但是出现了很多网点来作为灰调子,这使得画面层次变得非常丰富。而不是之前的作者那样单纯靠排线或者涂黑撑起全部。

这就让漫画看起来既有真实感,又有手绘感的阅读体验。这些新作者做的取舍是意图很明显,那就是他们,背景大多使用网点来表现层次,线条一般用来表现衣服褶皱质感,角色面部结构视男女老少年龄的差异,来决定排线多少,甚至不排线。

个人理解这样做有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些机械的贴网完全可以交给助手完成,排线多少还要一些基本功,而贴网点完全可以想动画平色一样,交代好几号网点让助手直接完成。在周更的压力下,主笔可以赢得一些休息时间,同时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分镜和故事。

要知道原哲夫也是有武轮尊为他写故事,而他长期连载的后果是居然画到一只眼睛失明。。。

死神的画面,有时候干净的像是在写意

我认为《死亡笔记》是网点,手绘效果结合的一个极致,因为画风写实,所以有时看漫画有种看电影截图的错觉

我们只谈技法,《我英》画面的处理方法还是很丰富的,网点灰调子、排线两手抓,轻灵这里的排线是情绪和皮肤质感

但在一些青年向的作品里面,这种厚重的画风依然不少见,只是这种画风在国内市场,未必特别讨喜,同时造型成本,学习成本自然也高的多,你不连载几年,出一两部作品,是很难做到这中程度的

《最强不良传说》 Boichi 一个比日本作者还能肝的韩国作者

《zetman》 桂正和 个人认为网线结合的最好的作者之一,而且造型现在看来依然赏心悦目~

《孤高之人》 坂本真一 在这部漫画里面作者画力简直飙升,但其实细看,应该是创作手法手段做了调整

有答友提到的《欲鬼》,他也有排线,只是他灰色的网点贴的更多,这样画面就更显厚实逼真,而且大面其的贴网点,在电脑里面确实比排线效率高

当然还有爱排线的井上大神,他是素描功底见长,国内很多作者都收他的影响,这个我就不贴图了。

这些不同时期风格的差异,可能也和作者的创作手法有关,因为现在很多作者都是使用电脑绘制漫画贴网点,甚至是直接贴照片,这可比排线效率高多了

但是在漫画里面有些线条是绝对不能省略的,这也是日漫的灵魂所在,日漫同美漫最大的区别也在于此,那就是:速度线,效果线

虽然都是画,但漫画的速度线,效果线是素描里没有的,素描是画静物,漫画却需要动起来。素描画的好的人,不见得能画漫画,这是因为漫画里有素描没有的绘画内容。比如速度线 ,打斗的位移感,人物的气势,阴影的通透流动感,失落情绪的表达等,这就是漫画体系里的手法。这些都是用线表达,所以有人会搞混淆

樱井画门《亚人》 表速度的速度线和人物移动的线条

《龙珠》鸟山明 震慑的冲击力,杀气等等

《光速蒙面侠21号》村田雄介 特效的描绘

《伊藤润二恐怖漫画精选》 伊藤润二 人物表情的夸张表演

《死神》 久保带人 排线表现调子的通透

以上这些都是漫画中常见线条效果的运用,如果少了这些效果,漫画的魅力一定会大打折扣。只不过这个优点随著是时代的发展,貌似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这点也是我不建议多排线的第二个理由:现在漫画都是在电脑上画的,而且要上色。排那么多线,上色可咋整啊?

如果你是黑白漫或者就是个人练习,当我没说。如果你是想连载的作品,那就必须上色,现在平台基本不收黑白漫。我们公司之前接了一个上色外包,是给黑白页漫上色,助理们接手后,第一件事,就是擦上面的线。。。。。所以我在标题上说,排线一定要单独一层,题主自行取舍吧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盲目排线不利于你练习真正的结构。我们来看几张图

这两张是我的学员的临摹作业,她在我们这学习之前,几乎没怎么画过画,算是零基础,上面两张图大概是她在我们这学习一个月左右后的速写作业。

其实打眼看还是挺唬外行人的,感觉画的还挺有感觉。但其实当我让她只勾线不要排调子的时候,画面真的没法看。

这也是很多人画速写的毛病,结构含糊的地方就排调子,画成暗部。这样对练习结构来说,是很不好的习惯,一些线条的效果会让你的画面看起来还不错,但实际深究一些人体结构,转折关系,大多数人掌握的其实并不牢靠。

所以下面的临摹作业我就要求她全部是用线,不能排调子

应该不难看出,只用线的目的是啥吧

因为看到题主的图多少有些结构的问题,就想到了这点,这里提出一个练习方法。

终于码完了,原本也没想到要回答这么多,断断续续的码字找资料花了我半个多月的时间,以上回答多个人经验之谈,选择性吸收。如有不对还请大家拍砖赐教~


画工不错,但你的分镜显然不是用来叙事的。


从一个看漫画的角度,提个建议。

第一个的马车,可以在图中的占比更大一些,或者给轮子加上动的感觉,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看到。

反正我在问了几个人后,没有提醒第一眼都没有看到马车轮子,反而把第一格中间的建筑看成了马车。


画面完成度很高,从画面来说是很不错的作品,就是最后几格的动作连贯性个人感觉不太好,但瑕不掩瑜。

如果后续画面能保持现在的完整度,而且绘制速度能保持稳定的更新,那么上连载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剩下的就是你的剧情了,我看你应该已经有自己想讲的故事了,嗯...应该是个古风的侠客故事,哈哈,我也不敢乱想,有机会的话希望能看到你的作品,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继续提或者私聊我。


谢邀。首先,我的总体感觉是非常不错的。不仅是画面,而且我认为分镜和叙事达到了及格线以上。我不认为这几页纸像某答案说的那样只是插画不叫漫画,我认为它是漫画。

换句话说,有问题,但是是可以改的问题。

意见:

1 画面:画得好,但完成度不高。作为墨线可以,但需要上色;作为黑白漫画,需要加灰调子。

2 这一页,对话框边缘太粗了。分镜格一直是方形的,你用同样粗的对话框边缘导致了构图被破坏。

3 同样这一页,对话有必要用两种字型大小吗?没有必要。如果要强调字体加粗更好。

4 还是对话,后两句读起来是连在一起的一句句子吧。如果你不想强调这个说话的人物说话停顿时间较久的话,应该把两个对话框挨在一起,也就是把第二个往右下移。

5 这几页暂时还看不出故事,不作评价,希望是个好故事。漫画重要的还是故事,写砸了可浪费了这么精细的画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