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看了下題主的漫畫,確實存在其他答友說的閱讀不連貫,不知所云的情況。因為具體的情節並不清楚,我就分鏡存在的一些格式、具體的格的意義說點自己的理解,有點長,慢慢看,多圖預警ing!

1.場景篇幅很大,但是沒有信息

這是題主的第一格,開篇交代場景,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你漫畫的第一話開篇,如果是,那這個信息給的太少了,只是交代了一個地點,

漫畫需要在最開始就抓住讀者的眼球,那就必須在最開始給讀者展示一個有趣的世界。你漫畫的世界觀是什麼時代背景,科幻、奇幻、仙俠、現代都市、校園故事,這些都要在最開始就展示給讀者,有時場景的出現不是單純的過度格,它要承載漫畫裏的一些信息,特別是開篇!

七龍珠的第一話開篇,作為一個冒險故事,故事最開始就是在森林裡展開,這也延續了鳥山明最初的搞笑風格

《進擊的巨人》第一話開篇,一羣準備騎著馬戰鬥的人,一來節奏就高開吸引讀者,也對人背景給了個大致方向。只是這個分格方式,真的有夠扯眼球。。。

《blame》開篇第一頁,一個詭異的科幻場景,這種構圖和漫畫基調,貫穿了漫畫始終

《犬夜叉》開篇第一頁,一來就交代了主角性格和故事核心四魂之玉,背景看服裝就知道是日本古代

《鋼煉》第一話第一頁,信息量極其充足,也調足了讀者的胃口

《浪客劍心》開篇第二頁,最開始就討論主角的身份背景,後面的故事也一直圍繞劍心的身世展開。可以看到時代背景在開篇的幾格就一目瞭然

這些開篇不難看很多相似之處,這就是套路。漫畫必須在開篇點題,而且越早越好,最晚也要在第一話結尾交代清楚故事的背景,主角的性格特點,同一些重要角色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抓讀者眼球。

如果不是開篇,就是一個轉場,個人覺得構圖稍微平了一點,那種茫茫沙漠,(隔壁,草原),一定要在你的畫面中展現出「距離感」,不要有太多和底片先平行的線條,這樣構圖會很缺乏空間感

雖然我們是稱呼為地平線,但你真不能把它理解成一條線,它是由遠及近的不同的面才對

《劍風傳奇》的一格場景,交錯的小山丘拉開了畫面的距離,同時天空中雲朵近大遠小的透視,給人更加開闊的感覺

前面都是單幅畫面交代很多信息,《沙流羅》的開篇是通過幾格來來表現出空間的距離,同時逐漸展示角色所處世界的面貌,這種分鏡電影感會更強。這也是漫畫的開篇,直接給人一種末世既視感

還是戶外的距離感,這樣的遠景還可以讓漫畫的調性變得更大氣

《二十世紀少年》浦澤直樹 這裡的遠景就比較平,給人一種靜止平靜的感覺,這和滾動的濃煙形成了動靜對比,平視的一點透視也在強調我們就是角色的視角,增強讀者代入感

大場景在漫畫裡面要注意的點很多,即使沒有任何建築的戶外荒漠,那它也可以傳遞一種情緒和氛圍,關鍵是看你要揉進什麼樣的信息

2 登場人物沒有特寫

作為一個初次亮相的重要角色,,我們要做的就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一定要用特寫是鏡頭。特寫的方式可以大格、破格、跨頁等,這個就是套路。

很多人可能比較排斥套路,我個人覺得是對套路的理解有偏差,套路不等於教條。比如咱麼做個麵包,各種材料口味都可以嘗試,但前提是必須是要烤熟,不是生麵粉。

你說我就要用幹炒的方式做個好喫的麵包,不是不可以,只不過這很明顯就是來擡槓。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輕易挑戰主流的共識,特別還是新手階段的時候,一些獨創的風格能被主流接受,一是自身擁有部分話語權,二是運氣本。。。

這兩格排列平均,關鍵人物遲遲不露全臉,這會讓人抓狂的。。。

《鏢人》第一話開篇,一個大大特寫,主角自報家門,這麼囂張的開場,正如他的臺詞,你想不記住他可太難了

《獵人》開篇第一話,主角小傑第一次登場,除了像最上面說的展示一個有趣的世界外,富堅義博給了主角一個全身的特寫,篇幅是一整頁的疊格,可以想像下,這樣做的目的會給角色在讀者心中增加多少分量

《火影》裏,小櫻佐助初次登場,我個人覺得這時的岸本分鏡還不是太成熟,兩人的分格略顯平均雷同,但是主格分意圖很明顯

解開佩恩的真是面目,6個替身集體亮相,同時伴隨自來也的壯烈犧牲,火影忍者裡面給我印象最深的情節

斑復活登場,前期烘託了那麼久,就為了這個大boss,氣勢拿捏的死死的

《殺戮都市》開篇,兩個重要角色初次登場,雖然加藤的大背頭看起來桀驁不馴,但他卻是三觀極正的好少年

這裡對角色特寫的交代,除了開篇,人物新登場,新的一話,人物首次露臉也可以用。不論什麼形式的acg加小說,觀眾最終能記住的印象最深的,始終是角色。喜歡這個作品,就是喜歡這個作品裡的角色

3 格子形狀有想法,但要用的恰達好處

在我看來分鏡沒有具體的標準,只有一個大概的範疇,不論怎樣的分鏡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讀者能看懂。如果看不懂,就是不會畫分鏡,和你畫技有多好沒有關係。

很多人覺得畫技不錯的就能去畫漫畫,如果不懂分鏡,不懂提煉畫風,那畫的再好都沒法畫漫畫。

題主就是分鏡格子的用法不太合理,同時在分鏡的節奏上出了問題,這是很多新人都會犯的錯誤。

分鏡盡量規範表達,不要刻意去使用一些奇怪新穎的分格,如果要這麼做那也一定有它的用途,不是單純的為了標新立異,或者就是這麼覺得好看。

所有的審美都有它的底層框架,只有滿足這些邏輯,我們才能覺得它好看,不是「憑感覺」。這種「感覺」,完全可以通過後期習得,對它加以理性的分析,最怕的就是既不學習又要講感覺,這簡直就是傳說中最可怕的甲方。

我來說下對題主幾格分鏡的看法

這裡題主的a,b,c三格用些斜切格的方式,我覺得配合整體這頁的氣勢是可以的,因為畫面中一直有著左右呼嘯的烈風,斜切一般用於表現動態,並且左右交替斜切可以很好的表達風的凌冽,斜切的交錯也可以強調出兩個角色的對立,這裡分鏡我覺得是ok的

這頁問題比較多,我一個個來說

這裡的123,和上面的abc是同樣的斜切方式,我不建議這樣使用。因為所有設計,大部分都比較忌諱雷同、平均,漫畫分鏡也不例外,更何況它還是靜止的,就更要強調給讀者新鮮感。

前後兩頁我個人建議最好不要使用太過雷同的分格方式,儘可能的避免讀者閱讀疲勞,他要是發現你這兩頁看起來差不多,會很齣戲的,有種類似電影穿幫了的感覺。穿插幾頁後再來個差不多的分格,這樣做就沒問題。

也許有些讀者比較大條,不見得會注意這個細節,但作為創作者,你的工作是服務讀者,你得處處為讀者著想才能畫出優秀的作品。

好的設計就是揣摩人的心裡,如果你對自己有要求,又有一份創作的執念,就不應該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優化的細節。下面是我貼的修改對比

這裡我把1格刪掉,因為上頁是男主的背影,讀者的視線是和男主一致向前的,下頁還接男主正面,這個視線節奏明顯被打亂,應該直接2格過肩鏡頭,一起看向來敵,然後接3。

這裡我把3格放大,理由是上面談到的第二個問題,登場人要有特寫,同時一個神祕人物登場,也應該壓迫感。

這裡沒有繼續用斜切格,還有個原因是,這頁對峙的節奏被拉長了,兩人更像是在對立。如果堅持這頁用斜切格,那上頁就要修改。

我把4格里主角的位置調後了, 這裡有個構圖技巧。一般情況我們把人物放在畫面左邊一點,人物會有種離開的感覺,把人物放在畫面右邊則會有種才開始,在等待的感覺,這是因為我們的閱讀習慣是由左往右看的,眼睛習慣這麼看,自然就有這種體驗。

結合上下格來看,4格主角還在原地不動,他是下一格才邁步走向對手的,那我自然就應該把人物往右放啊

圖1,像是原地等待,圖2,像是走動離開。

順帶一提,我還刪了一句對白,因為主角真的有點太羅嗦,只要是不影響核心表達的語言,在漫畫裏都應該精簡,這裡我下個問題會細聊

這一頁最後一格是空白,我有點不明白題主是什麼意思。是忘記了?還是故意為之?看分格的方式,題主應該畫的是頁漫。頁漫裏這種留白的方式太少見了,我見過畫面留白,沒見過分格留白的,這會造成信息斷檔,而且結合上下文,這裡這樣的處理方式似乎並沒有表達出一種意境,所以我覺這是不知所以的分格方式,是不符合正常行文的格式。

如果是忘記了,那當我沒說。如果題主畫的是條漫,那握劍這格就應該居中

這頁我認為和上頁的氣氛銜接不太合適,應該是需要重畫的,但這個工程量有點大,而且我也不知道劇情,所以還是在你原有的基礎上做個調整把

我增加了一個男主的正面,給出一個反應,然後纔是平靜的走過這個敵人。這裡有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在漫畫中,角色的反應,和事件的結果,兩者的順序不同,給讀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般先給結果,後給反應會造成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是造成意外的一種手段

比如說

《獵人》裏,1是對手還在和奇牙打嘴炮,2是直接出手摘除他的心臟,3,給出對手的反應,4是奇牙給出反應——一個笑盈盈的表情,這是漫畫裡面奇牙第一次出手,絕對的驚到讀者跌下巴,看看富堅的手段,這就是先結果後反應。

假如奇牙是先笑盈盈的說我要殺了你,然後在動手,那這種震驚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我們再來先給反應,後給結果是什麼樣的

《進擊的巨人》第一話巨人初次登場,1是所有人都聽到了警戒鐘聲,順著煙霧望向城外,2是情緒的再次推進,3巨人出現。

漫畫裏的角色給讀者以明確的信息,這就是典型的先給反應,再給結果,這會調足讀者的胃口,用角色的反應帶動讀者的閱讀慾望,這是最基礎的調動懸唸的方式,也是烘托氛圍、情緒的主要手段。

漫畫的節奏大多是這兩種形式交替進行,很多時候自己畫的分鏡看不懂,如果是節奏出了問題,多半就是結果反應的順序問題。

當然題主這裡是沒有給反應,我在這加了個男主的喫驚表情,它至少起到了承接上下文的作用,至於這個表情是喫驚,還喫沉默,壞笑似乎都比沒有的強。

然後第二格我增加了一些信息

首先是平靜的擦肩而過,所以你要把男主加上,不然這對手戲就沒對手了。。。

第二是車子緩慢移動的感覺,我畫了三根小短線,看漫畫的人應該都懂這是啥意思,然後是一點擬聲字。

你目的就是要造成虛驚一場的感覺,那這個對比就要做的強烈纔好,而這兩處漫畫語言作用就是要強調悠哉的移動。這裡靜幀的畫面要表現出動感,是漫畫獨特的魅力。

不論是條漫頁漫,漫畫核心的東西不能改,可以有發展和優化,但核心表達不能欠缺,漫畫的專有語言,包括人物比例,表情的誇張,一些情感符號等等,都是這個範疇。在你的作品裡面,要熟練的使用這些要素,你的漫畫才會生動,有趣。

最後一格,我把俯視改成了仰視

理由很簡單,為了顯示出某個人物的高達偉岸,常用的鏡頭就是仰視鏡頭,不管漫畫還是電影。俯視鏡頭一般強調的是張力,不是魄力。鏡頭的選擇就像寫文章的遣詞造句,除了言之有物,還需要言辭準確,這就需要經驗的積累,說多了自然會進步。

而且我也選擇了一個比較側的角度,是為了能看見走遠的男主角。漫畫格子少,裡面的信息就更要加以整合,充分的交代清楚信息,才能保證讀者看的明白

最後我貼個對比,題主選擇性吸收哈~

最後再強調一下,漫畫要有趣,不單單是指它的故事,還有畫面

其實這裡我本是想聊一下個性畫分鏡的使用,改分鏡似乎給聊偏了,這裡我收回來~

上面我說了,漫畫分鏡的首要任務是讓讀者看明白,如果讀者看不明白,你分格的再花哨也是枉然。很多新手就是看了個熱鬧就開始畫,其實最關鍵的敘事能力都沒有練習好,這難免會有種自說自話的感覺。

其實就分鏡的形式,也不見得一定四平八穩就好,有時作者為了能更好的講好故事,服務劇情,也會有些別出心裁的分格,其實這些應該算是畫龍點睛之筆了。

知乎上已經有很多答友給出了不少條漫的新穎分格,我這裡就貼幾張不錯的頁漫的分格

新野之宣《藍洞》 這種圓形跨頁實在是很罕見,但這裡劇情是表達科考船隻吸入漩渦中,那這種分鏡的方式來製造暈眩的效果,就很合乎情理了

新野之宣《隕月》,這是一個發生在外太空的故事,這裡的用這麼大的篇幅,就是強調宇宙空間的廣闊。相對重複的畫面類似電影的長鏡頭,耳朵此刻似乎能自動回蕩起空洞的宇宙聲

松本大洋《乒乓》 犀利的切格方式填充著恰到好處的構圖,把動態相對沒有那麼花哨的乒乓球,畫的跟格鬥一樣激烈,這就是松本的功力。他這裡的兩格表情依然滿足上面說的,反應和結果相結合的節奏,試想去掉其中一個表情,會是什麼樣

這裡曲線的分格,畫出一種空間扭曲的鏡頭感,犀利和張力結合。就像《駭客帝國》裡面的子彈時間,純概念的創意炫技,就是秀才華

林田球《異獸魔都》一格裡面同時保留之前的靜幀畫面,以林姨的畫風來說,這樣的腦洞一點也不意外

安達充《H2》 黑色背景是夢境,這幾個斜切格相對明亮,格里內容是同一個人物的局部特寫。我看到這裡時,彷彿覺得每格都像幻燈片一樣閃現的鏡頭。哇~好的分鏡居然會刺激讀者聯想,腦補出諸多細節

clamp《三葉草》 當時看覺得這部漫畫分鏡無比意識流,但配合她講述的故事卻很貼切

現在回看裡面的分鏡,居然和現在的很多條漫形式類似!真的要給阿姨們一些掌聲!

我這裡想表達的是,漫畫分鏡並沒有絕對的標準,甚至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特有的技巧,不同題材的漫畫,分鏡差異會很大。

分鏡最首要滿足的就是讓讀者能看懂,在看懂的前提下,作者根據故事需要,自我個性的彰顯,或者一些刻意的審美趣味來畫分鏡都是可以的,這裡權當做個個人經驗的分享吧

4.男主臺詞太冗長囉嗦

我上面修改的分鏡,有刪掉部分男主的臺詞,這裡題主真的要認真思考一下,漫畫裏角色的臺詞真的需要說那麼多嗎?說的話有推動劇情嗎?有交代人物情緒嗎?符合這個角色個性嗎?

特別是在打鬥的時候,話一多讀者就會齣戲。或者打的正過癮,突然開始回憶殺,這個節奏把控不好,讀者很容易棄坑。

這裡我以打鬥為例,貼兩組分鏡,

《無限之住人》沙村廣明

有沒有感覺一路看個爽,不帶停。這種塊速的閱讀感,也可以讓讀者體會到這一套打鬥動作速度很快

《壬生義士傳》永安巧

這裡的打鬥相對寫實,所以作者給了很多細節的交代,綁護額,人物堅毅的眼神,變換握刀的姿勢,刀口的微微移動。節奏雖慢,但一直在往前推進。這讓我想起了相撲比賽,開賽前諸多儀式過場,真正打鬥只有幾分鐘,卻依然能吸引觀眾也是這個道理

打鬥一定是酣暢凌厲,穩準狠的,可以時不時插一句話或者心裡反應做個補充,但是篇幅過長,言語拖沓都會減慢了閱讀的節奏。

5.情緒烘託了半天,卻突然一瀉千里

這個我本不想說,但還是提一下吧,因為很多新人錯誤就是太過自戀。

我是指對自己故事的自戀,覺得每處細節都必不可少,只有這些細節到位了才能完整的表達自己。而忽略了故事整體的效果和讀者感受。

這個就像是相聲裡面說的,你包袱得緊。前面一直烘托主角的情緒,想要一戰,還勢在必得,這就好比是傳武大師們在隔空約架,調足了大家的胃口

這裡的情緒已經是蓄勢待發了

步步逼近,逆風而上

嗜血的寶劍以饑渴難耐,殺氣騰騰

熟料卻是插肩而過,伴隨這銅鈴的空響,所有人都看了個寂寞

我當時看這組分鏡就是這個心情。。。

這應該是經驗不足的一個表現,畫多了自然會好的~

6.大廣角魚眼鏡頭慎用

這裡題主畫了一格俯視的視角,嚴格說來難度不算太大,但是這格確暴露了很多基礎上的短板,衣服的褶皺,盔甲的體積感,手臂的比例,雙腿的透視,近處弓箭的透視錯誤

一個完整作品裡面,最好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短板,不是讓你迴避問題,而是私下做練習惡補,檯面上一定都是拿得出手的東西,作品中出現這樣的問題會拉低整個作品的水品。

如果是連載作品,那作者真的是腦袋進水了。。。大部分讀者的態度是,你畫的好是理所當然的,不然你怎麼會連載呢,看見畫的不好,哪怕是一格,也會吐糟。

比如富堅義博,知乎上有很多對他畫技的爭論,為什麼,就是因為他擅長的,會畫的很好,比如人臉。而不擅長的,真的畫的不咋地,比如角色的背面

畫面千萬不要時好時壞,更不能大部分好,有時候壞,這個是前功盡棄,要盡量保持畫面效果的穩定

而漫畫鏡頭和電影鏡頭還是有明顯區別,雖然都是畫面,但是電影鏡頭它會動啊。。。一個普通平視的鏡頭可以通過推拉搖移變化出很多花樣,漫畫就只是個靜幀,所以漫畫鏡頭,大多都有特定的用途,

比如這格是一位學員的分鏡作業,他用了一個頭頂的俯視作為開篇。電影裏這樣的鏡頭就太多了,但用途多是表示兩人在商量,密謀,交易,至少也是個不太輕鬆的面談。這裡是講一對情侶商量飯後要不要去看電影,一個普通輕鬆的交談氛圍。

這名學員是想在分鏡上做些變化,不讓自己的鏡頭看起來太平,這個可以理解,只是用的地方不合適,所以被老師叉掉了

在我接觸的學員裡面,很多新手都願意用一些大透視,魚眼鏡頭,本意是覺得這樣酷炫,或者就想炫技

靜靜的等待啥是給

大友克洋 一個真正的場景狂人

三輪士郎《DOGS》三輪的基本功就不提了,他漫畫的特點是,線條和黑塊,只要少部分網點,然後基本不畫背景。。

只是我還是善意的提醒一下,沒有這個精鋼鑽,就不要輕易攬這個瓷器活,不然太容易翻車。劇情都有問題,每格分鏡都要卡殼,人物都不能保證每個做到型準,還要解決大透視的問題。就全是平視的鏡頭一樣可以把故事講的很精彩,比如《哆啦A夢》

注意自己的策略,分清楚什麼是必選項,什麼是加分項,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估也能比較好的保護好自己創作心氣,因為半途而廢的例子太多了。

有人說「小孩兒才做選擇,大人是全都要」,現實真的是這樣嗎?不應該是「大人才做選擇,小孩兒纔是全都要」嗎,你越成熟就越該明白任性的代價,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創作。這算是我的一個個人感悟,題主大可不必對號入座~

7 少排線,線條一定要一個單獨圖層

題主的畫風,貌似很喜歡排線,這畫風很適合男性向的作品。不過我個人是不太建議在畫面中使用大量排線。

第一,排線可以讓畫面更加厚重、寫實,還可以適當的炫技,何樂而不為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排線這種畫風,在早期日漫中運用的非常普遍。最早使用這一風格並發揮到極致並的,我個人認為是原哲夫的《北斗神拳》

原哲夫的作品是大量的使用鋼筆排線和大面積的墨水塗黑,畫面看起來寫實厚重,很少使用網點來表現層次。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點誇張,但確實影響了日本一代漫畫作者

三浦創作《劍風傳奇》的初衷,就是想畫一部用劍的北斗神拳漫畫。。。所以嘎子哥的人設,由內到外都是翻版的健次郎

荻野真《孔雀王》,進入成熟期後的畫風畫面效果也是這種大量排線。可惜作者已經離世了,願天堂再沒有病痛

還有這個不老傳說——jojo

包括文藝復興的jojo,讀者俗稱的」荒木線「其實本質上還是受原哲夫的影響,這在jojo前期的畫風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在後期形成了荒木自己的風格,畫面清淡了不少。

總的來說,這種畫風有著明顯的時代印記。不要誤會,我沒有吐糟他老土過失,我的意思是看到這種畫法,會讓人情不自禁的聯想到早期的漫畫。

反觀後來的新生代作者,還是男性向的作品,但是出現了很多網點來作為灰調子,這使得畫面層次變得非常豐富。而不是之前的作者那樣單純靠排線或者塗黑撐起全部。

這就讓漫畫看起來既有真實感,又有手繪感的閱讀體驗。這些新作者做的取捨是意圖很明顯,那就是他們,背景大多使用網點來表現層次,線條一般用來表現衣服褶皺質感,角色面部結構視男女老少年齡的差異,來決定排線多少,甚至不排線。

個人理解這樣做有最大的好處就是,這些機械的貼網完全可以交給助手完成,排線多少還要一些基本功,而貼網點完全可以想動畫平色一樣,交代好幾號網點讓助手直接完成。在周更的壓力下,主筆可以贏得一些休息時間,同時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分鏡和故事。

要知道原哲夫也是有武輪尊為他寫故事,而他長期連載的後果是居然畫到一隻眼睛失明。。。

死神的畫面,有時候乾淨的像是在寫意

我認為《死亡筆記》是網點,手繪效果結合的一個極致,因為畫風寫實,所以有時看漫畫有種看電影截圖的錯覺

我們只談技法,《我英》畫面的處理方法還是很豐富的,網點灰調子、排線兩手抓,輕靈這裡的排線是情緒和皮膚質感

但在一些青年向的作品裡面,這種厚重的畫風依然不少見,只是這種畫風在國內市場,未必特別討喜,同時造型成本,學習成本自然也高的多,你不連載幾年,出一兩部作品,是很難做到這中程度的

《最強不良傳說》 Boichi 一個比日本作者還能肝的韓國作者

《zetman》 桂正和 個人認為網線結合的最好的作者之一,而且造型現在看來依然賞心悅目~

《孤高之人》 坂本真一 在這部漫畫裡面作者畫力簡直飆升,但其實細看,應該是創作手法手段做了調整

有答友提到的《欲鬼》,他也有排線,只是他灰色的網點貼的更多,這樣畫面就更顯厚實逼真,而且大面其的貼網點,在電腦裡面確實比排線效率高

當然還有愛排線的井上大神,他是素描功底見長,國內很多作者都收他的影響,這個我就不貼圖了。

這些不同時期風格的差異,可能也和作者的創作手法有關,因為現在很多作者都是使用電腦繪製漫畫貼網點,甚至是直接貼照片,這可比排線效率高多了

但是在漫畫裡面有些線條是絕對不能省略的,這也是日漫的靈魂所在,日漫同美漫最大的區別也在於此,那就是:速度線,效果線

雖然都是畫,但漫畫的速度線,效果線是素描裏沒有的,素描是畫靜物,漫畫卻需要動起來。素描畫的好的人,不見得能畫漫畫,這是因為漫畫裏有素描沒有的繪畫內容。比如速度線 ,打鬥的位移感,人物的氣勢,陰影的通透流動感,失落情緒的表達等,這就是漫畫體系裏的手法。這些都是用線表達,所以有人會搞混淆

櫻井畫門《亞人》 錶速度的速度線和人物移動的線條

《龍珠》鳥山明 震懾的衝擊力,殺氣等等

《光速蒙面俠21號》村田雄介 特效的描繪

《伊藤潤二恐怖漫畫精選》 伊藤潤二 人物表情的誇張表演

《死神》 久保帶人 排線表現調子的通透

以上這些都是漫畫中常見線條效果的運用,如果少了這些效果,漫畫的魅力一定會大打折扣。只不過這個優點隨著是時代的發展,貌似變成了一把雙刃劍

這點也是我不建議多排線的第二個理由:現在漫畫都是在電腦上畫的,而且要上色。排那麼多線,上色可咋整啊?

如果你是黑白漫或者就是個人練習,當我沒說。如果你是想連載的作品,那就必須上色,現在平臺基本不收黑白漫。我們公司之前接了一個上色外包,是給黑白頁漫上色,助理們接手後,第一件事,就是擦上面的線。。。。。所以我在標題上說,排線一定要單獨一層,題主自行取捨吧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盲目排線不利於你練習真正的結構。我們來看幾張圖

這兩張是我的學員的臨摹作業,她在我們這學習之前,幾乎沒怎麼畫過畫,算是零基礎,上面兩張圖大概是她在我們這學習一個月左右後的速寫作業。

其實打眼看還是挺唬外行人的,感覺畫的還挺有感覺。但其實當我讓她只勾線不要排調子的時候,畫面真的沒法看。

這也是很多人畫速寫的毛病,結構含糊的地方就排調子,畫成暗部。這樣對練習結構來說,是很不好的習慣,一些線條的效果會讓你的畫面看起來還不錯,但實際深究一些人體結構,轉折關係,大多數人掌握的其實並不牢靠。

所以下面的臨摹作業我就要求她全部是用線,不能排調子

應該不難看出,只用線的目的是啥吧

因為看到題主的圖多少有些結構的問題,就想到了這點,這裡提出一個練習方法。

終於碼完了,原本也沒想到要回答這麼多,斷斷續續的碼字找資料花了我半個多月的時間,以上回答多個人經驗之談,選擇性吸收。如有不對還請大家拍磚賜教~


畫工不錯,但你的分鏡顯然不是用來敘事的。


從一個看漫畫的角度,提個建議。

第一個的馬車,可以在圖中的佔比更大一些,或者給輪子加上動的感覺,可以讓讀者更容易看到。

反正我在問了幾個人後,沒有提醒第一眼都沒有看到馬車輪子,反而把第一格中間的建築看成了馬車。


畫面完成度很高,從畫面來說是很不錯的作品,就是最後幾格的動作連貫性個人感覺不太好,但瑕不掩瑜。

如果後續畫面能保持現在的完整度,而且繪製速度能保持穩定的更新,那麼上連載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剩下的就是你的劇情了,我看你應該已經有自己想講的故事了,嗯...應該是個古風的俠客故事,哈哈,我也不敢亂想,有機會的話希望能看到你的作品,如果有其他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繼續提或者私聊我。


謝邀。首先,我的總體感覺是非常不錯的。不僅是畫面,而且我認為分鏡和敘事達到了及格線以上。我不認為這幾頁紙像某答案說的那樣只是插畫不叫漫畫,我認為它是漫畫。

換句話說,有問題,但是是可以改的問題。

意見:

1 畫面:畫得好,但完成度不高。作為墨線可以,但需要上色;作為黑白漫畫,需要加灰調子。

2 這一頁,對話框邊緣太粗了。分鏡格一直是方形的,你用同樣粗的對話框邊緣導致了構圖被破壞。

3 同樣這一頁,對話有必要用兩種字型大小嗎?沒有必要。如果要強調字體加粗更好。

4 還是對話,後兩句讀起來是連在一起的一句句子吧。如果你不想強調這個說話的人物說話停頓時間較久的話,應該把兩個對話框挨在一起,也就是把第二個往右下移。

5 這幾頁暫時還看不出故事,不作評價,希望是個好故事。漫畫重要的還是故事,寫砸了可浪費了這麼精細的畫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