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意义,不是作用,希望评价时带入主观经验,经历。读书的时候已经思,悟内化为自己的部分,这时写书评或读完书的总结有什么意义了?对个人,对整体?


写书评的意义在于有自省的过程,可以从中带来思考,触类旁通。前几天看过一本《文心》,写了一篇书评,这是我的一个分享。

《文心》:读书笔记和书评写作的三点重要区别

二年前,偶然看别人的一篇文章,发现某平台可以用手机码字,简便易操作。下载APP后,开始我的手机码字之旅。刚开始的一年,断断续续更文;第二年写的比较多,大约200多篇,多是一些碎碎念。后来,书读的越多,越不敢公开发文;悄悄把之前写的文章都私密了。因为不确定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是否对看的人有用。于是,开始尝试著写书评,将书中有感悟的内容摘抄分享,想著或许对看的人有用。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分不清写「读书笔记」和写「书评」的区别,直到看了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大师合著的《文心》,才发现我自以为写的是书评,其实写的是读书笔记。

「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文心》就是这样一本可以给你带来写作指导的书,这是一本谈论读和写的书。

如果你们的读书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随时有所见到,把见到的写出来,就是你们的读书笔记了。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读到什么内容可以写读书笔记?

1.读书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小的可以只著眼于字或词。比如知道「所」字的意义,可以留意「所」字的几种用法,归纳整理就是一篇有意义的读书笔记。

2.喜欢读小说的,可以留心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写法,也可以当做读书笔记记录下来。

3.读了某篇文章,某首诗或词,感觉其中有几句是好句,能写出好的理由,写出来就是一篇读书笔记。

4.如果阅读的时候对书中的话有质疑,或与自己的生活有可相印证的时候,都可以写出一篇读书笔记来。

5.读书笔记写作的格式通常为:摘抄书的内容、对摘抄的内容发表评论和感悟。

有的人会说,自己学识有限,写出来的东西也许是别人说过的观点。那也没关系,只要不是抄袭,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写读书笔记的本意,就是为了记录自己读书时的心得感悟,以备将来查找备用,也是素材收集的一种方式。

「读书笔记是读书时的一种判断,读书笔记不需要修饰,已简短朴实为宜。」

关于读书笔记,百度给出的解释: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关于书评,百度给出的解释: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见识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书评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

从字面释义,不难看出读书笔记与书评写作的区别。

具体来说,书评写作具备如下几点:

1.写书评就如同写文案,如同销售产品一样;只不过销售的产品是书,需要把书中的内容关联起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2.书评写作要求写作者具备较高的写作功底,能最大程度展现书中价值,它需要作者在读完书评介绍后,有购买欲望。

3.书评写作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写作者反复修改,字数要求在800-1500字以上。

4.书评写作的格式通常为:破题、引题、作者介绍、亮点解读、结尾立意升华。

读书笔记和书评写作的三点重要区别:

1.写读书笔记,是从读者的角度去写;书评写作是从销售者的角度去写。

2.读书笔记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可以写的随意;书评写作一般是写给别人看的,需要有一定逻辑关系,把一本书的亮点写出来推荐给更多人购买。

3.读书笔记只需要记录书中令自己感动,有想法有感悟的内容,写作时间相对较少;书评写作有目的性,需要就一本书的内容,搜集资料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相对写作时间较长。

当然,有时候读书笔记和书评写作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显,只不过写作内容有所不同。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文心》从出版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用故事体裁写了三十二节内容,涵盖了修辞,语法,辞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写作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情节场景,对话交流等故事形态将读与写的知识,深入浅出道明。

最后,分享《文心》中的一段内容,结束本文。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著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写读后感书评总结,里面会有自己的思考,这也属于是自己的创作,比较锻炼文笔。身为读者如果只会复述书中的内容,也不过是相当于复读机和扫描仪一样,比较浪费读书的机会。而且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也是在认识上有可能超越作者的机会,尽管我们大多数人读的书,其作者要比自己优秀的多,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得失的差距就是超越自己和作者认识的机会,这也是写读后感书评总结的意义。如果有机会参加书友会相互交流,或者看看各大网站论坛的书评,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谢邀

就我本人而言。

写书评和读后感,有时候是图书公司的朋友赠书,写评论为新书做推广,顺便锻炼写作条理和逻辑。

有时候是遇到好书,非常想记录些什么,加深印象?哈哈哈。。总之有些书,看过之后非常有动笔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诉诸笔端。

还有一些书,就是我主观上觉得写的不好的,会写东西吐槽。


#无问西东#

电影两个多小时,真的好长,但不够。

我总会在看完电影以后想写下长长的观影记,妄图捕捉此时的心理,留放日后回味,顺便也可以在日后的回看之后,发现自己心境的变化轨迹,我会在日后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吗?抱著这样的对自己的不信任已经度过了十余载,但我好像还是那个自己,又好像已经比旧时再坚强自信了许多。

我从没停下过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但我不知如何找个似我这般絮叨的人来讨论思索。

还是常常在很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但问自己。

我还没问明白自己。

催泪啊,心里激荡久久不能平复,看到旧时中国的破败与人民的自强不息,覆巢之下无完卵,是一个个烈士们伸出臂膀,托举起了我们的民族气节,也托举起了我们的大国复兴,称一声大国先驱不过分,惭愧幸福时代当下的我,无所作为,我深知自己浅薄,却也还不知能做些什么,好像能做的也就是做个有素质的公民,别事再说罢。


谢邀。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很喜欢回答问题。

我很喜欢写读后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喜欢写读后感了。

因为以前读书的时候,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所以根本没有心思和想法去写一篇读后感。

后来在读书是因为想去读书而读书,我读的书也都是自己想读的,没有目的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没有报有任何学习的目的。虽然如此,但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董卿说过的一句话:开卷有益,不管读什么书,都是有用的。

我发自内心写的第一篇读后感是《活著》,读完那本书,我窝在被子里哭了两个小时,同学还以为我出了什么事,哭完了之后还不过瘾,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写一篇读后感,要不然对不起书里的男主福贵。这就是意义。

第二篇读后感是《百年孤独》,这本书晦涩难懂,就像大部分读这本书的人一样,我从网上找到了书中人物的族谱,对照著读。终于忍耐著看完了,不过到最后的时候也就不需要对照族谱看了,越读到后面越顺畅,因为快读完的时候,你已经习惯了作者的笔法。而最后读完了之后,结局让我觉得很空荡,是一个神奇的结局,所以又觉得无论如何要写一篇读后感吐槽一下这本书,但是读完这本书带给你的成就感的,确是有的。所以这又是一个意义。

有的时候做一件事有没有意义,不是主观目的定的,。想写读后感就写,不想写就回味一下书本里的内容。一件事情有意义,并不是它能给你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如果说你写读后感,你会觉得开心,那这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意义就是,你知道会有意义


一直以来我都有写读后感以及观后感的习惯

其实我不太清楚写这些会对自己的文笔或者写作啥的有什么益处,没有什么目的性去记录,只是很喜欢每当不经意间翻到自己曾写下的这些东西看著就很开心呀!!!像是一种回忆,你会回想会知道自己曾对那本书那部电影有过某种感觉和思考,会欣喜会开心呀!这与我而言就足够了~


对于我而言的意义,应该就是不让自己遗忘。在看一些电影和书时,我会产生很多的想法。如果不及时的记录下来,可能过了几天,几星期,我就会忘了自己的感悟。再过久点,可能我连这本书或这部电影都会忘。所以,为发生过的事留下点印记,是我写影评和书评的原因。但是从中获取到的,也有很多。有些想法,写下来和脑子里想还是不一样的。写下来会在写的过程中越想越多,而在脑子里想就只是过一遍,极其容易忽略一些细小的点。仅是我自己的看法。


小说家为什么要写作?故事不是已经在脑中内化、形成了?

诗人为什么要写诗?情感难道不是已经生成?语句已经经过脑海?

如果不能否认小说家与诗人的创作,同样无法否认其它类型作者的创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