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人看见别人自残,就露出不可思议加厌恶的表情并感叹「自残的人啧啧啧」。为什么不是怜悯呢?


因为自残这个行为/症状本身是非常有情绪冲击力的。

人都有感同身受的能力(共情的能力),许多人看到这种行动、或者看到自残以后的伤疤,会产生非常紧张、焦虑、痛苦的情绪,会想像这种伤害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有多疼多难受。但这种情绪或者想像,并不是让人太好受的东西,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否认它。

既然否认,就会连著带给他们这种情绪的人一起去回避、去忽视,厌恶的表达往往是一种防御

别说是普通人,即使是我的同行,很多的心理咨询师,都表示不接自残的案子,就是这个原因。

没什么太大必要的话,没有人想要和自己内心当中这些相当焦虑的情绪待在一起。

有一段时间我做了很多青少年工作,让我很惊讶的是,当一个成年人来到咨询室里时,他们可能带著各种各样的主诉:人际关系困扰、职场困难、自我探索、个人成长,等等。但是当一个青少年被送来咨询室里,我发现竟然只有两款主诉:1 厌学;2 自残/自杀。(大部分家属不区分自残和自杀,觉得都差不多)

但是,当进一步的工作展开时,我会发现,青少年同样有各种各样的困扰:有关系层面的,有情绪层面的,有个人成长的……等等,绝不比成年人要少。有的孩子在走进咨询室之前,已经社交恐惧好几年,进食障碍好几年,但家属并不会发现或者在意。可能孩子几年前就在要求,「我觉得我无法和同学相处,我要去看心理医生」,但父亲或者母亲会说「你没事」。孩子说,「我感觉我抑郁了」,家长说,「不,你只是想太多。」

为什么青少年的主诉,最终都变成了「自残/自杀」「厌学」呢?因为这孩子没病到割手的程度,没有不去上学,他们的痛苦压根儿就不会被看见。

自残其实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症状,特别是长期的、频繁的自残,意味著这个人的焦虑感已经无法通过不伤害自己的方式得到缓解。

他们好像从一个很深的地方开始碎裂,一直到这个裂痕出现在表面,才会被了解。但被了解的时候,内里已经是一片一片的碎片了。

但是,哪怕是家属,也并不太愿意从内心的层面去接触、去了解他们的痛苦,只是「自残」这个行动太有冲击力,让他们不得不看见,仅此而已。

当一个人「不得不看见」另一个人的痛苦,会有一种被裹挟的被动的感受,因为无可逃避,这也是许多人对自残者表示愤怒而不是同情的原因。愤怒总是让人觉得更主动、更有力量的,把自己放进同样的痛苦中、去陪伴对方、理解对方,这件事很难。


我来更新了:

自残会激起其余人不好的感受。旁人不一定理解自残行为,还可能误解成姿态性自残。

姿态性自残是指,故意弄伤自己,企图以此威胁别人满足自己(不正当)的利益。弄伤自己是迫不得已的,获取利益才是主要目的。

这个时候,自残的伤口变成了人质,被自残者劫持:「你不xxx,我就...我就要了人质的命!」

最开始,威胁性自残只是最后的退路,是狗急跳墙的结果,但它可变成惯用伎俩,患者一言不合就架著刀子在手腕上亮相给人看,逼著人们就范。就像无理取闹的小孩,蹬鼻子上脸。

这种自残多见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或与边缘性人格障碍共病的抑郁症患者,笔者暂时没有见过此自残模式的单相抑郁患者。

有时候,看似单相抑郁患者故作自残/自杀姿态,深入分析后,事实并非如此。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自残行为被人讨厌,因为很多人看到患者自残,就自动脑补患者在利用非言语信号惩罚/报复自己。有了这一先占观,误解其自残行为为姿态性自残也就不难理解了。

「就是因为我不同意你赖床,你怀恨在心,利用我心疼你的弱点,在自己身上划刀子,企图让我向你妥协!你在威胁我!你是故意的!逼我让你不规律作息!」

这可能是很多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声。

实际上,患者恨的是自己,惩罚的也是自己,根本不是他们。

有的人绞尽脑汁也无法共情抑郁症患者,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抑郁症的自残,然后,他突然看到患者自残之后总会被发现并带去处理伤口,便跳著脚骂道:「好啊!你就是博同情!博关注!因为自残过后医疗护理会增加!你怎么这么变态!利用割伤自己博取众人的怜悯!」

这怎么可能呢,很多抑郁症患者是被家属骂骂咧咧拖到医院的,拒不配合的患者是要被家属联系精神病院和妖妖灵捆进全封闭的。自残的患者大都不想让自己的伤口得到有效处理,只想放任不管。但他们会碍于情面乖乖去医院处理伤口。可能是害怕家属替自己担心,可能是害怕伤口感染引发更多问题。患者躲著自残已经充分说明问题了,那就是,他不想被发现,不想面对被发现后家属的各种反应,任何反应都令他们感到不适,就像做错了事的孩子,无地自容。自残后不想去医院,可能是不想被人指指点点,可能是想顺势继续自毁,可能是觉得自己故意自伤去医院别人都是事故进医院、自己在浪费医疗资源,可能觉得去医院小题大做费时费力、自己不配得到医疗照顾......

抑郁症患者是把对早期某个爱的可能是害怕自己客体的愤怒转化成了自我嫌恶,从而导致悲伤、不高兴、无精打采,还有病理性退隐、脱离外部世界的症状。

究竟他们是怎么把外化攻击转化为内化攻击自己的?

请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336794009

以下为原回答:

泻药。很多回答不差我一个,我就不答题了。

怜悯?为什么不是怜悯???

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我很明确的告诉你,我不需要同情和怜悯,如果你带著同情和我说话,我只会视为你在贬低我。请理解我,而不是同情我。

于我而言,自残被骂「脑子有炮」和被说「我好可怜你啊心疼呢」是同等威力。


自残的人会觉得自己一定会被讨厌吧?

毕竟自己都讨厌自己到要狠狠伤害的程度。


我认为自残是对负面情绪的极端内向发泄,同时也包含了自我惩罚的意志,有时也可能是将原本应该对外的仇恨对内发泄的结果,说的中二一点是一种向内的杀意。

然而你又并不能保证自残者的这种攻击意识永远只对著自己,因此,自残者的行为在旁观者眼中通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已经会做出这种事了,说明这个人的心里健康已经岌岌可危,要是这人是我的朋友,我会本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想法推荐他去看心理医生。

要是和我不熟的话,那么对不起,我知道你精神状态很危险,我为什么还要往你边上凑?

我在多年前也曾经自残过,那是一种多种情感交揉在一起无处可去、只能以自我伤害的方式表达的复仇性的快感。

我当时自残是因为绝望吗?是,但也绝不仅仅是因为这种「只指向自己」的情绪。

我必须得诚实的说,我觉得伴随自伤行为的情绪低落比无自伤行为的抑郁更加具有攻击性。

自残是一种自我攻击行为,即使攻击的对象是自我,但是攻击行为本身没有变化。先要有攻击的意识,然后再选择攻击的对象。

对我来说,产生自残行为的前提是,除了具有抑郁消沉低落这种通常表现为失去活力的冷质负面感情之外,内心还怀有因为仇恨愤怒等情绪导致的攻击的意识,只是我抱有仇恨的那个对象过于庞大,我无法伤害它,因此我最终只能选择把混杂的绝望的攻击渴望发泄在我自身上,从而造成了自残现象。

而当你遏制住了自己向外攻击的冲动,开始转而攻击自己的时候,这种行为所表达的意义又转化了。它又变成了一种极其消极但让人难以忽视的控诉手段,它是一种求助、也是一种控诉,伤口的存在会帮助无法开口的你不断向外界控诉「我被伤害了!」。

然而,这种控诉手段对于旁观群众来说很不友好,因为自残者通常不愿明言自己自残的原因。因此,旁观者只能解读到控诉的意图,却无法了解控诉的对象,因此,在旁观者眼里自残这种行为的潜在控诉对象包括所有与自残者接触的个体,自己也被包括在内。因此难免产生一种被控诉感。

「你怎么了?」

「……」

「谁伤害你了吗?」

「……」

「你遇到什么打击了吗?」

「……」

「为啥老不说话?」

「……」

「不方便说伤害你的人是谁吗?」

「……」

「…难道那个对象是我吗?」

「……」

「真的是我吗?不管是不是你好歹吱个声啊大哥。」

「……」

「你是在控诉我吗?」

「……」

「到底是不是你就不能说话吗?一声不吭是几个意思啊?!」

「……」

「你不说话,谁知道你在想著啥。你是不满吗?你是想搞我吗?」

总之,自残对我来说是一种向外的攻击冲动无法发泄,最终转向自身的结果。

而身为一个俗人,我又免不了以己度人。

因此,我可能会对自残者的攻击性持有较为负面的看法,出于人身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不会在确定自己有把握之前帮助自残者。


如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解释?

  自残行为大致归纳为七种动机:  一、调节情绪  这是自残者最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愤怒、强烈的焦虑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常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家长和教师应多注意。  二、自我惩罚

  对自己较无自信,或容易自责的人,会用自残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以及惩罚自己的不是之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过度要求与批评,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过度严苛,让孩子变得自卑,未来遭遇挫折或表现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

  三、影响人际  自残者身边不乏有关切他的家人、朋友或教师,但自残者每每让关切者感到疲累、挫败,甚至让人不想理会,因为他惯以自残行为操弄他人或吸引关心,甚至控制身边重要的人。  四、标榜独立  当对方要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例如亲密伴侣要求分手、老板要炒自己鱿鱼,这时出现的自残行为是为了表达独立自主,显示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对方是不可能控制他的。  五、抵抗解离  解离状态(dissociation),是当人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时,会让自己变得麻木,希望能忽视痛苦。但麻木也让人失去活著的感觉,因此借著自残,让自己感觉痛楚,重新取得活著的感觉。  六、抵抗自杀  这项功能乍听吊诡,其实也合理。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个程度,自残者可能考虑自杀;在尝试自杀前,如果以自残来减轻某部分负面情绪,就可能远离自杀。因此,自残或许是自杀的保护因子,提醒自己或他人,的确有心理困扰,必须积极面对与处理。  七、追求刺激

  人体受伤时,脑部同时分泌「脑内啡」(endorphin),让人产生欣快的感觉,将痛苦驱除。有时候,自残也会引发像坐云霄飞车或高空弹跳的快感。青少年集体公开割腕,常常是用这种自残行为,一同追求快感,并借以建立同侪认同。   伤害身体会痛,但自残者常认为:「伤口一点都不痛,心比较痛。」这里的「心」,可能就是上述七种心理原因之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