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類新造車勢力,你有什麼看法?


提車至今已經整整半年了,感謝小鵬汽車智造了這樣一款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來到我的身旁。

先說說目前的情況,提車半年,一共行駛了超過10800km。其中80%的行程,是在市內通勤,外地主要是去杭州、南京、揚州等附近的地方,最遠單程有260km 左右的城際高速。小鵬G3給了我超出尋常的駕駛體驗,讓駕駛從負擔變成了一種樂趣。

首先必須要說的是駕駛體驗,電車的加速因為電機的先天的優勢,小鵬G3百公里7.8秒的速度基本上可以秒殺路面上95%的車。市內通勤由於充沛動力的隨換隨有,開起來非常乾脆。同時,小鵬G3百公里37米剎停也是非常短的,加上電動車特有的動能回收的介入,基本上可以做到單踏板駕駛,感覺非常方便。

其次要說的到的是續航,我的小鵬G3是NEDC365公里續航,我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大致分市內和高速兩種:1.市內通勤,每天單程大約12km,前半段走高架,後半段走市內道路,基本上要消耗掉13-15公里的儀錶顯示續航.一般我是充電到90%(324公里),用到30%左右(120公里)充電,也就是消耗200公里顯示里程實際行駛170公里左右,基本上滿足我一周的出行需要。2.高速條件,續航會出現縮短,例如有一次去杭州,出發時候是306的續航,抵達杭州時候是83的續航,實際行駛了203公里。

然後就是智能性,小鵬的 XPilot,可以說是世界上唯二能夠拿出來和特斯拉進行比較的自動輔助駕駛。比如在高速駕駛的途中,打開ACC+LCC,車輛自動居中行駛,極大的低了開車的勞累感。試想一下小到幾十公里的擁堵環線,大到上百公里的省際高速,全程只需要手扶方向盤的感覺那真是一個香。加上你好小P的語音控制,基本上開關,空調,放歌,聊天等只要動動嘴就行了,非常方便。

最後就是性價比,我個人認為小鵬的最大優勢就是性價比,我是一個擁有接近一百件小米產品的骨灰級米粉,大家都知道,小米一直走的是性價比路線。我感覺小鵬也是這樣的。尤其是新一代的520產品,完美的解決了第一代的續航短板,價格卻只多了一點,之所以選擇小鵬,就是因為他用特斯拉三分之一的價格,體驗到特斯拉三分之二的功能,真的是超香。


新勢力造車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充滿爭議,一方面是由於汽車行業這個如此龐大的實體製造業,具備供應鏈長、資本門檻高、技術壁壘多且神、消費者品牌意識強等等各種特點,已經近半個世紀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洗牌,大眾、豐田、通用、PSA等等形成了整個市場獨有的壟斷力量;另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的汽車市場和互聯網市場,類似這樣體量的機械工業實體還未有過成功的先例,尤其是樂視汽車這個「行業窒息」,開了新勢力PPT造車的先河,也關上了很多心中對於新勢力造成大門,至此「騙補貼」「模型車」「無銷量」就成為了消費者心中標籤。

下周回國賈躍亭

但造車是一個浪漫的行業,而當其沉寂許久後必定會迎來一次新的變革——新能源+智能。最先開闢這個賽道的是美帝主義Tesla,當馬一龍抱著拯救人類,登上火星的雄心踏入汽車行業時,各大汽車巨頭對這個小跳蚤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危機感,因為他們發現身上缺少的,但又是未來發展致勝的利器:快速創新、更懂新一代的消費觀念、並且把車從原有固化的駕駛工具中解脫。

煙熏火燎馬一龍

這團火很快也燒到了中國,小鵬就是其中之一,2014-2015年三家也是目前造車新勢力三強:小鵬,蔚來,威馬先後成立,不同之處在於前兩者是互聯網創業成功者出身(何小鵬/李斌),而後者是原有沃爾沃老臣沈暉,其也很討厭別人把威馬稱為新造車勢力,更多還是將原來汽車經驗在另一個品牌上的複製,當然這也為前段時間威馬被吉利控訴的禍根之一。所以從嚴格意義來講,新勢力更準確描述是小鵬與蔚來這二者。

小鵬的口號是「年輕人的第一台互聯網汽車」,所以主推的銷售路線是15-20萬區間,也是比較走量的區間,而蔚來的口號是「蔚來已來」,從這個讓人感覺玄乎乎又不是甚懂的就明白了,瞄準是消費能力小康及以上的人群,Top-Down的模式也體現在電動車隊(雖然說已經賣了),高額的市場宣傳費用,高逼格的發布會和不計成本的用戶獲取。

總的來看我對小鵬一句話評價「國內最像特斯拉的汽車企業

在對比一家企業未來發展時,行業前景、技術能力、用戶口碑、資金能力和企業精神這幾個方面是關鍵,題主問題比較有針對性,篇幅有限,我先從行業和技術這兩個維度對小鵬汽車進行拆解分析。

行業前景: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出行是未來10-20年社會的巨大變革,面對熱衷「顛覆」的工業4.0時代,互聯網科技成為了世界車企版圖上那條奔涌不息的河流,所以無論是新造車勢力還是傳統大牌,都有機會抓住這浪潮背後的無數商機,利益獲取點可以是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但聚焦到最近5年,特斯拉國產化,新能源補貼下滑,汽車銷量放緩等等原因造成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進入洗牌期,這時就是考驗企業韌性的時候,類似於當年百團大戰,剩者為王。

從小鵬汽車現在的表現來看,韌性不差,在寒冬期仍然可以靜下心來打磨產品,並且有著儲量過冬的能力和準備,對比目前燒錢過快的蔚來和產品缺乏新意的威馬,在這件事上還是有著明顯的優勢。

技術能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一個企業面對變化,增強市場競爭力的王牌。而對於新的汽車行業,發動機、底盤、變速箱不再是用戶購買主要關注點,取而代之的是續航、自動駕駛能力、智能娛樂能力。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續航更多取決於電機與電池管理系統的水平,因為電池行業是由寧德時代、松下等廠商壟斷;小鵬目前在三電系統的自研工作非常不錯,已經量產的G3 520款經過實測城市內續航可以達到480-500km, 快充半小時就可以沖接近300km,基本已經滿足了城市內交通和中短途出遊的需求。

明年即將量產的P7,動力與續航更佳,續航據稱達到640km,百公里加速4s以內....

說完續航說說自動駕駛,目前行業量產包括Tesla在內都還停留在L2級別,只是大家在功能表現上看誰能在2的基礎上更加接近3的用戶體驗。目前行業內99%都在採用博世、大陸或者法雷奧等各家方案,也就是說花錢買的全家桶,這樣的確可以降低研發投入、安全風險並且見效很快。但這樣也導致了競爭力的強弱完全取決於他人,也就更難談差異化和敏捷變化來適應用戶需求,而且就像華為的備胎計劃,居安思危才能長久發展。

任老大要擁抱的人

而選擇自研,平地建高樓,一方面需要能力,另外無疑代表著巨大的勇氣,目前得知行業內自研成熟度較高且落地的,也只有小鵬與特斯拉了,其中小鵬G3的半自研方案,到L3自研的P7,都代表了在感知、決策、規劃三個層面上的能力提升,尤其是L3後的自研視覺感知和決策規劃更是影響其能力的關鍵性因素。

用戶口碑:接下來談談大家不看好小鵬的幾件事

1.被控告抄襲:

尤其是Guangzhi Cao被特斯拉控告,將小鵬汽車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特斯拉起訴小鵬汽車員工竊密_新浪網?

tech.sina.com.cn

很多媒體都紛紛進行了轉發,「抄襲」「特斯拉」「國外巨頭」「國內剽竊」等等刺激性的字眼都暴露出來,很快就會引起大部分讀者的同感,這件事情已經坐實了,甚至還有一些「華人網友」分析,這件事情已經對中國人在外就業產生了滅絕性的打擊......

總是被別人的觀點所左右,又怎麼能擁有自己的人生?

book.douban.com圖標

我一直堅持一點,也建議大家,保持以一種客觀理性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人云亦云是人性,但能在過程中有自己的觀點才是智慧,這裡題外話,為大家推薦一本書,詳情請見鏈接。

所以冷靜下來看這件事,我也問了身邊在矽谷的朋友,分享幾個事實:

1.商業機密剽竊在美國通常為刑事訴訟,但這次卻是民事訴訟?

感興趣同學可以讀一下文章,此次缺只是民事,說明特斯拉也明白這就是一樁「懸案」,

深度】解讀FBI連續插手中國集成電路背後 - 市場分析 - 行業資訊==www.ic37.com深度】解讀FBI連續插手中國集成電路背後 - 市場分析 - 行業資訊==www.ic37.com?

www.ic37.com

其實,在通過媒體放話要起訴其前僱員之前,特斯拉完全可以有其他更多具有主動權的選擇,比如通過競業禁止(限制)協議阻止其核心技術高管的離職或者加入小鵬,背後深意恐怕不止是為了維護代碼。

2.程序員上傳代碼到雲代表剽竊嗎?

根據最新庭審記錄,曹在2018年底將包含Autopilot(自動駕駛)源代碼的zip文件上傳到了自己的iCloud個人賬戶,當時他尚未從特斯拉離職。而在特斯拉離職後則儘快對其源代碼進行了刪除

此庭審信息公布後,特斯拉及律師均未對此置評,我相信大家都懂,也就不予置評了....

3.特斯拉如何限制人員流動?

特斯拉自動駕駛團隊目前也面臨著高流失的風險,僅10%的人才流走無疑是一次重擊。而事實上技術性人才辭職,企業進行反訴作為殺雞儆猴的方式在美國科技圈也屢見不鮮了....

特斯拉的危機:自動駕駛團隊人才流失 11人近期離職?

www.sohu.com圖標

綜上所述:

這起事件說起來特斯拉並不是針對誰,更像是技術性操作,訴訟剽竊也不過是一種手段,只不過因為一些標籤使得這件事情開始變得跑偏了起來,而有些媒體又很擅長這種過度解讀來賺取流量,所以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另外此次特斯拉訴訟的內容還包括幾名跳槽到zoox的員工,這幾名僱員攜帶了對新僱主有用的特斯拉專有信息和商業機密,幫助Zoox跳過了開發、運營倉儲、物流和庫存控制所需的工作。

綜上來看,小鵬汽車的目前狀況的確面臨著很多問題,內憂外患兼具,但在我看來這不影響它在未來5年內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經濟形勢下滑的趨勢下,努力活下去、韜光養晦才是最好的選擇,而這也是小鵬汽車在其宏觀戰略下我能發現的閃光點。

最後還是希望國產汽車越來越好,新舊勢力差別不大,只是為了讓出行這麼大的市場能真正有一個國產品牌屹立。


小偷汽車...


小鵬的shui軍還是很多,只要在知乎這類的平台上說小鵬一點點不好,就會被群起而攻之。

我發了小鵬一個公關稿,只有4個閱讀,結果居然有3個評論……

何況這些shui軍灌水的水平並不高,至少從很簡單邏輯上就能認定其身份,也說明shui軍還真夠水的。

一方面說自己品質無敵,一方面又要發動網路水軍進行大量灌水評論。

這樣讓人怎麼相信你這個品牌?

希望小鵬能踏踏實實做好產品,而不是一門心思走黑公關的道路。真心希望中國的汽車品牌能夠走得更遠,祝好!


說偷技術的,不對題,扯偏了。假設有人把F22的技術拿回來貢獻給國家,你說他是英雄還是小偷,現在科技公司人才流動不是相當頻繁嗎。小鵬汽車重點是汽車,準確說是電動車。

小鵬汽車從無到有,從幾個人的小作坊,到幾千人的團隊,從只有一個空殼模型到現在兩款量產車,很不容易,路有的也很艱辛。何小鵬一直說小鵬是個創業公司,說的也是事實。我覺得至少這是個做事的公司,是一個做實業的科技公司,勝過那些畫大餅,假大空的皮包公司何其千萬倍。

車,重點是車。最有話語權的,不是樓上說小鵬沒兩天就要死的人,而是車主。

1.性價比

同等價位,小鵬的配置相對較高。尤其是輔助駕駛這一塊,感興趣的可以自行去汽車某家對比。

2.服務

小鵬的服務如何,車主的感受最真實。絕大多數車主,對小鵬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很滿意,這個可以呼籲小鵬車主答一波。

3.技術

汽車這個產業,本來就是高度分工的產業,不同車企,供應商相同,這太正常不過。

大部分同級別車型,扯掉標,撕開外觀,把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拆解開,你會發現,咦,這幾個品牌用的是同一波供應商,那幾個品牌用的是同一波供應商。

現在車企拼的整合能力和賣點自研能力。

小鵬這一點做的還是可圈可點的。

自動泊車,目前是國內做的最好的。

現在新出的電動車主打的賣點都會有自動泊車。可一年前,小鵬的自動泊車就已經做的很成熟了。

輔助駕駛,實現了封閉道路上的自動駕駛,和城市道路上的輔助駕駛。

OTA這個功能真心好,這要感謝特斯拉,開創了一個新領域。

就像手機一樣,功能可以不斷優化。

4.外觀

G3好多車主選它,就是沖著外觀去的,不過說實話,我並不覺得哪裡好看,沒有驚艷但我。

但P7,天哪,真是驚艷到我了。

身材,顏值,都是超豪華級別的。

。。。。。,就這麼多吧,總之,找工作如果有小鵬的Offer,那就毫不猶豫。要買車,小鵬是個選項,多看多比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