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算吧,……

别人说过的就不多说了,只讲一个特殊的角度吧。

以前我带实习生,第一次切阑尾,让他当一助,第二次,我当一助他主刀,第三次,让别的学生当一助,我当「二助」。我最初带的几届学生,真的可以做到毕业时能开阑尾。

但后来不行了,不是这个方法不好,而是这个方法有风险,……大家应该懂。

现在的规培呢?在规培期间,应该都能过了执医证考试,有了合法身份,我就敢带他上台了。实际上就是把以前实习时该会的东西,套上合法这个限制,推迟一点来完成罢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国家的好多政策理想都是好的,只不过下面都会把路走歪。上面的人其实很多都不了解,而给他提意见的人好多又都是行业精英,所以政策都会很高大上,但实际会遇到好多的水土不服。


希望像国外一样培养出更多不同梯队不同专科的医生,建立完整的分级医疗体系,但是,呵呵。。。。


正好参加完3年培训。

应该可以来答一波。

首先应该注意一下标题,本人是这么理解的

《住院医师 规范化 培训》

提升医师技术是一方面,个人认为国家想从根本上 规范化医疗行业,怎么规范?

从基础,也就是即将成为医护人员的人抓起。

这里只说目的,不谈执行问题。


谢邀,在还没有规培的时候,中国知名医学院校都要经历一阶段,二阶段,也就是对应的规培和专培~


不太了解医疗上面的规培,说说自己吧,我是护理上的,刚过了三年规培期。我们医院的规培是从内外妇儿重点部门和肿瘤等六个方向中随机选择4个方向进行规培。那我个人觉得规培还是好的,我有很多老师从上班开始一直都是在一个科室,有很多病很多护理操作都是停留在课本上。就比如我去到神经内科,有一次住了一个有直肠造瘘要换造瘘袋的病人,整个科室包括护士长都犯了难,而我就,很有幸在肛肠科规培过,所以会。再比如说,我现在带的新入职人员,从儿科规培完过来的,有很多儿科上的东西她就比较擅长。我们常说,隔行如隔山,那我想,我们医学上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毕竟谁也不敢说,所有的疾病我都能烂熟于心,一定还是会有自己的知识空白。我们护理上,治疗操作更是如此,听过看过不上手很难掌握。我想规培的本意是为了全面发展吧,毕竟现在的病人疾病越来越不单一了。


你要非说本意肯定是这样的,但是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肯定是各有各的歪心思,毕竟各大医院只希望有源源不断的人来干活,并不想教给你什么,知识本质上也是一种资源。

规范化培训就是用这种方法把知识向广大的没有临床经验的毕业生敞开。不管怎么黑规培吧,积极意义肯定是占主导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