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落的时候会深深的自省,和自我剖析,这时的自我怀疑和否定,是对自己真实的认知吗,是出于理智的分析吗


西方哲学把人的认知活动分为三个层面:感性层,知性层,理性层。

感性层就是我们直接可感知的东西。包括我们眼见耳闻的外部事物,以及我们自身的情绪。

知性层就是我们通过感知,形成了一些基本概念。通过观察测量,总结出来的科学规律,就是知性层的认识。

理性层的内容,我们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认识到它的「存在」。比如,国家,人格,上帝。这时候,我们的思维活动,就进入了「绝对理性」的层面。

苏格拉底认为,感性层和知性层的东西,其价值都是相对的,在不同条件下,都要发生变化的。最直接的证明,就是他和别人讨论什么是「善」。当你通过日常的行为(停在知性层)讨论善的时候,你发现无论如何,都会被苏老师驳倒。所以,只有绝对理性的知识,才具有永恒的不朽的价值。

说完了这些,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自我认知就是「知性层」的内容。它本身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价值。它肯定不是真实的。

至于中国人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有人已经把「缘起性空」讲的很明白了,我就不废话啦。


真实,到底是什么东西?

是一团模糊的影子,还是一幅锐利分明的画像?我们看同一幅画,听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境下,会有截然不同的体会。那么到底哪一个是真实?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一个曹雪芹老先生仅仅故弄玄虚的谜语似的绕口令吗?恐怕不是。

我们高兴时候会有点自大,低落时有点自卑,那么哪一个是真实?你可能会说,都不真实,这两个都是比较极端状态的判断,只有介乎其中,才是真实。

这个答案看起来是有道理,但是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有的人天生就比较昂扬乐观,有的人天生就比较悲观负面,他俩各自冷静的状态下,看待一件事,同一个人,谁的判断是真实的?

这样看来,是不是真实就完全相对主义的一个不确定的标准呢?

其实这正好印证了佛家讲的性空缘起的道理。

性空缘起讲的就是,世间万物,本来没有一个确定的本质,或者说真实。本性是空的。

缘起,讲的是,当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我们去应对它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个看法或者是判断,这个判断,就被人在应对的时候,当下产生的。这个产生的过程,叫做缘起。

所以我们的自我评断以及其他各种评价,并不是真实或者虚假,而是我们在不断的生活自我评断中,在每一个当下,不断产生不断变化的。是由我们的心产生的,它在当下的一刻,是真实的,然而马上又是虚假的。

这就叫无常。

能问出这个问题,恐怕是因为体会了无常吧。


人常会高估自己各方面。


低谷时期看自己的成就。鼓励自己,找你信任的人聊聊


人在低落的时候,自我认知往往是真实偏下的,这是因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些事产生不自信。但是这样往往会让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


人是主观认知动物,所以无论你在低落还是高调的时候,认知都是过度的。极易过高或者过低评价自身,但总体来说,人生喜忧参半,高潮低谷基本对半,所以通过大数法则来看自评,也就是折中一下,比较合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