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悟道或者说顿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大家来说说你本人是否有过这种类似的体验?


阳明先生自幼便不同凡响,英雄出少年

此次贬谪龙场,是他人生之中一个凶险的「节点」

连他自己都说: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

他自幼的理想就是「超凡入圣」,然而龙场悟道后他却「抛弃」了这个想法,为什么?

因为以圣人为榜样要求自己,就是「外求」

在这一夜,他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外求」的下场,就是和圣人之道渐行渐远,直至分道扬镳

此后他不再提「做圣人」这样一个幼稚的口号,转而践行「良知」之学,坚持「知行合一」,「省察克治」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施主的问题中,标题加正文一共问了三个问题。

首先标题问题只能主观回答,一代宗师里的宫二有句台词:「我也算见过天地,见过生死,但见众生还得留给叶先生去完成」。龙场之前王老师也算见了生死,见了天地(个人理解为人生沧桑沉浮),所以悟道通常需要足够的磨练,真的痛了就会放手(放下),真的懂了就会温柔(孙燕姿的懂了)。

第二,这种悟道或者说顿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悟道是指一种状态,顿悟是指悟道状态实现的形式。如果只说王老师这个状态的本质是什么,从禅宗的角度看应该是「去我执」的状态,又名证得罗汉果。禅宗正果有三类,罗汉果,菩萨果(去法执),佛果(去空执)。但请施主见了这些描述不要「著相」的理解。

大家来说说你本人是否有过这种类似的体验?类似经验其实很多人都会有瞬间的感悟,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那是一种悟的感觉。比如当你听到宫二的爹和其师兄说:「老猿挂印的关隘是回头呀」,那一刻你听懂了就是一种悟。而且悟后依然是要修的,也就是王老师说的「事上练」,悟只是开始,练才是知行合一的实践。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就是,你饭碗里是shi t,只要你认为那是饭,并且你有执行力的吃下去,你就可以自豪的说那就是饭了。

属于典型的宋代儒教 理学分支

宋代儒教又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原的退化形式

佛教在中原的另外一支退化形式是禅宗

禅宗讲究顿悟

心学是禅宗的一个翻版


王守仁龙场悟道后说了句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六祖悟道后,连续说了一堆的何期,何期自性,本自俱足 ,这个与老王的想法是一样的嘛。

若要说出其中道理,我想圆觉经说的好,人生之苦皆因无明,何谓无明,是谓颠倒,何谓颠倒?即心法求法 亦或心外求物。

如何体验,看个人执著程度了,非大执著不能悟大放下。


这个问题没法回答,悟者自悟,如人饮水冷热自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