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悟道或者說頓悟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大家來說說你本人是否有過這種類似的體驗?


陽明先生自幼便不同凡響,英雄出少年

此次貶謫龍場,是他人生之中一個兇險的「節點」

連他自己都說:某於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

他自幼的理想就是「超凡入聖」,然而龍場悟道後他卻「拋棄」了這個想法,為什麼?

因為以聖人為榜樣要求自己,就是「外求」

在這一夜,他悟到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外求」的下場,就是和聖人之道漸行漸遠,直至分道揚鑣

此後他不再提「做聖人」這樣一個幼稚的口號,轉而踐行「良知」之學,堅持「知行合一」,「省察克治」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施主的問題中,標題加正文一共問了三個問題。

首先標題問題只能主觀回答,一代宗師裏的宮二有句臺詞:「我也算見過天地,見過生死,但見眾生還得留給葉先生去完成」。龍場之前王老師也算見了生死,見了天地(個人理解為人生滄桑沉浮),所以悟道通常需要足夠的磨練,真的痛了就會放手(放下),真的懂了就會溫柔(孫燕姿的懂了)。

第二,這種悟道或者說頓悟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悟道是指一種狀態,頓悟是指悟道狀態實現的形式。如果只說王老師這個狀態的本質是什麼,從禪宗的角度看應該是「去我執」的狀態,又名證得羅漢果。禪宗正果有三類,羅漢果,菩薩果(去法執),佛果(去空執)。但請施主見了這些描述不要「著相」的理解。

大家來說說你本人是否有過這種類似的體驗?類似經驗其實很多人都會有瞬間的感悟,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那是一種悟的感覺。比如當你聽到宮二的爹和其師兄說:「老猿掛印的關隘是回頭呀」,那一刻你聽懂了就是一種悟。而且悟後依然是要修的,也就是王老師說的「事上練」,悟只是開始,練纔是知行合一的實踐。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概念就是,你飯碗裏是shi t,只要你認為那是飯,並且你有執行力的喫下去,你就可以自豪的說那就是飯了。

屬於典型的宋代儒教 理學分支

宋代儒教又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原的退化形式

佛教在中原的另外一支退化形式是禪宗

禪宗講究頓悟

心學是禪宗的一個翻版


王守仁龍場悟道後說了句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六祖悟道後,連續說了一堆的何期,何期自性,本自俱足 ,這個與老王的想法是一樣的嘛。

若要說出其中道理,我想圓覺經說的好,人生之苦皆因無明,何謂無明,是謂顛倒,何謂顛倒?即心法求法 亦或心外求物。

如何體驗,看個人執著程度了,非大執著不能悟大放下。


這個問題沒法回答,悟者自悟,如人飲水冷熱自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