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具体一点,写个问题描述行不行?你儿子打的什么游戏?家里环境是什么样的?平时生活谁谁照顾,怎么照顾的?你作为家长和他的日常交集是什么样的?看病也要做个检查是不是?总不能你说肚子疼大夫就给你开肠炎药吧?


我是游戏行业的从业者,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两个孩子目前都没有对游戏沉迷,我对你的情况不明了,我可以分享一些我对此的心得,希望能有帮助。

  1. 游戏的本质是什么?游戏是提供一个虚拟的环境,其中包括了规则、目标和谜题。
  2. 玩家如何会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玩家在达成游戏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游戏规则,来克服困难(谜题)最终达成了目标,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产生成就感、快乐感。所以人们沉迷游戏实际是沉迷于多巴胺带来的感觉。
  3. 游戏并不是获得这种快感的唯一途径。那为什么孩子选择了这样的方式?问题出在游戏之外。
  4. 我时常注意观察周围玩游戏沉迷的孩子,常有如下特征:
    1. 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手机,家长难以控制。很多时候大人陪著孩子,也只不过是家长拿个手机看,孩子拿个手机玩。其实这样的情况根本不算陪伴。
    2. 家长比较忙,孩子闹,给丢个手机玩去吧。一玩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很晚不睡。最后坏了眼睛,还养成不好的习惯。这是家长把孩子推向了游戏。
  5.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1. 游戏不是不能玩,孩子玩游戏的好处是锻炼手眼协调能力、锻炼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面对困难不放弃的能力。但是要立规矩,控制每次玩游戏的时间,限定游戏类别。孩子尽量别玩网游,只玩单机游戏、休闲游戏,动脑筋的游戏。孩子自控能力差,最好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手机。我给孩子玩的游戏,都是我自己玩过的,确认了可以玩的,比如小鳄鱼洗澡、比如割绳子、还有一些动脑筋解谜类的。
    2. 提高陪伴质量。陪孩子一起户外活动,一起体育运动,一起去看个电影,读些故事给他讲。能吸引孩子的事儿肯定不止游戏一种,但是很多事孩子自己去不了。带著孩子尽量不要看手机。哪怕带著孩子一起玩一个单机的游戏也好,关键是让孩子体会到陪伴,体会到游戏之外的乐趣,那自然就对游戏的依赖少了。
    3. 在陪伴过程中留意机会,让他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一个目标。这同样能获得成就感,跟游戏的套路是一样的。
    4. 9岁的孩子还是比较容易掰过来的。孩子是个种子,你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外部环境,他就长成什么样。
    5.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强掰不是办法,先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源头治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诶,我应该可以算是你孩子的「朋辈」吧。那我也说一些。

首先要说的,跟前几位差不多:请增加一点具体的描述。原因后面会提。

下面是自己的经历。

我爸以前跟我一起玩游戏的,那时我才小学三年级。后来某天那游戏莫名其妙就在iPad上消失了,我当时算是上瘾吧,本来想哭飞起来的,结果我一看我爸怎么比我还难受,哈哈一笑就算过去了,算是退坑了吧?现在想起来,也许就是他删的吧?

现在准高一,游戏该打还是打。中考前都敢打,大半夜打游戏,我肯定上瘾~~

吗?

不影响学习啊~怎么能说上瘾呢?

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游戏上瘾,可能还是得看游戏对他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影不影响学习。

小学其实不用太担心。真的,游戏完全可以打,至于程度要基于你对孩子的了解,看他是不是能在关键时候认真起来,因为到了初中才是要真正发第一波力的,而初三更是初中最要发力的。我初二考过年级倒一百,其他时候也是进不了前一百二的,但是初三我认真了。于是班级第一年级第六。

(中考第二天晚上其实是个意外,我让我爸买个电容笔,以后可以用手机画画,结果我妈把我骂的狗血喷头……我就直接崩溃了,门一锁,把删了几个月的游戏下了回来……第二天也没复习怎的就考最后两门了……这也说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行为真的很重要)

至于高中开学后估计不会玩了。反正熬过初三下学期,说明能熬过高中。这是孩子能力的体现,也是家长能力的体现。

你究竟能把孩子教成什么样,无论是成绩还是品格,大到待人接物,小到坐姿站姿,乃至书写(对,书写一定要练!!!!!!!)和饮食习惯,就看你自己的了。


他沉迷的是游戏而不是抽烟喝酒赌钱掀女生裙子,他是幸运的。

他的生活里少有比电子游戏更加吸引他的元素,他是不幸的。

我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趁他还小、心还热,还请多陪陪他。


不就是想找个借口打孩子嘛

没必要甩锅给游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