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瑜曰:「吾欲杀孔明,恐惹人笑,故借曹操之手杀之……」

……

瑜曰:「玄德世之枭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机诱至杀之,实为国家除一后患。」鲁肃再三劝谏,瑜只不听,遂传密令:「如玄德至,先埋伏刀斧手五十人于壁衣中,看吾掷杯为号,便出下手。」

……

孔明曰:「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

我觉得这不合理啊?刘备也名声在外呀!周瑜都敢公然设局杀他,所有人都能看到,就不怕被笑?

诸葛亮一个人独处,用点什么阴招弄死他,也比设宴动静小啊!怎么就那么不敢呢?


这其实涉及到了一个身份对等的问题。

周瑜当时是什么身份?东吴水军大都督,同时也是孙刘联盟抗曹,东吴方面的一把手。诸葛亮呢?军师中郎将,初出茅庐,虽然有一点点建树,但是你跟关羽张飞比,身份肯定是不如的,在刘备荆州方面军来讲,东吴是看不出诸葛亮到底是第几把手的……

这造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诸葛亮有才,舌战群儒的时候,江东都看到了,但是诸葛亮名声不够硬,江东都知道诸葛亮是诸葛瑾的弟弟,知道是刘备求来的贤人,但究竟有多重要,身份有多重,没有人清楚。但是周瑜已经是名震江东了,甚至可以说是名震天下,他身为孙策的肱股之臣,横扫江东六郡功不可没,这种一人之下的身份,给周瑜带来了很多限制。

如果诸葛亮是东吴的小辈,周瑜可以随意杀,找个借口的事儿;如果诸葛亮是一个和周瑜一样身份地位的人,周瑜可以先抗曹再公然开杀,不会落人口实,因为毕竟阵营不同。但问题就出在,诸葛亮相比周瑜,没啥名气,还是个外臣,这时候周瑜如果找借口杀了:

  1. 于联盟不利,唇亡齿寒,刘备那一根筋性子,投降曹操不是没可能;
  2. 于名声不利,周瑜以天下名士的姿态去杀友军一个身份地位远在自己之下的人,相当于抬了诸葛亮一手;
  3. 于江东不利,如果连诸葛亮这种锋芒未露的人都不能容忍,那江东名士会不会人人自危?

所以。周瑜不敢明著杀诸葛亮,只能借刀杀人。

但是,刘备就不一样了……刘备是什么人?刘备集团军的一把手!如果说我们把刘备集团军换个名字,改名叫东北军,你想想把张作霖砍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出现?张学良上阵,然后东北易帜……那周瑜如果把刘备偷偷砍了,对外声称是曹操派的神箭手砍了刘备,江东大哭并且誓死要为刘备报仇,有没有一丝可能,关张赵和一大堆的刘备集团军就客观上收归东吴了呢?

而且还有一点,刘备被杀,那是破釜沉舟的一击,成了,于江东大利,刘备皇叔身份,周瑜也不会落人口实(更何况周瑜本来就不会主动去背这个锅)。而且,周瑜是不怕外部的人鄙视自己的,周瑜怕的是新的东家鄙视自己,孙权虽然是孙策的胞弟,但确确实实是换了一批新人的。周瑜需要做的是在这些新人面前立威,需要用实打实的功绩来证明自己并非浪得虚名。

那么,设计斩了潜在竞争对手一把手的脑袋是不是功?但如果斩了潜在江东人才的脑袋是不是功?有诸葛瑾这层关系在,刘备要是挂了,诸葛亮最可能投奔的就是江东啊……所以这样的身份就决定了周瑜对待两个人时不同的态度。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周瑜成功了,而且曹操还被干掉了……如果周瑜成功了,还窝里哄了,那就真的三国乱局提前结束了……


哈哈哈,这个我感觉是《三国演义》中的逻辑硬伤。周瑜杀了刘备,等于给曹操送去了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猛人。曹操会复制一次官渡。


其实周瑜自己就回答了这个问题——「玄德世之枭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机诱至杀之,实为国家除一后患。」此时的他,觉得杀了前来结婚的刘大耳属于国家公义,自己的行为是爱国与为国担当,所以不但不耻,简直是光荣和自豪了。

换到后来要杀作为盟友的孔明,则难免理由和底气不足,且有过河拆桥的卑职之嫌,尽管可能也是为了国家和公义,但此时的孔明,因为赤壁之战的谋划和借东风,属于有功于吴国,如杀之,则吴国和周郎的政治信誉,大打折扣,且会让天下人再也不敢与「流氓国家」为伍,所以周郎会有所忌惮。

这个问题的考量和取舍,主要还在「时、势、位」三个坐标,以及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力。

总之,在现实考量当中,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对耻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有尺度调整的。否则,很多事情就没法做了。正比如,交通拥挤时闯红灯,不但极度危险,还影响一片人,绝对是个能够用羞耻衡量的事情,但郊区野外无车的阔道上遇上红灯,你合情合理地闯一下,似乎问题就没那么严重。

在对周瑜两次杀人的不耻与知耻描写上,罗贯中同志并不矛盾,而是深谙我们中国人圆通文化之道。否则若两次周郎都是同一不知耻的态度,那么周郎的复杂形象和纠结内心就变成了中小学生一样的简单,那么他又有什么资格做东吴的重要统帅?

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而不是一刀切,这才是正常智慧。


因为诸葛亮那个时候名声地位还不高,就是一小人物。你一个海军司令居然沦落到要暗杀这个小蚂蚱,当然要影响不好。至于诸葛亮多厉害多聪明,反正他都死了别人也体会不到,也不能理解周瑜杀他的必要性。

刘备则不同,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枭雄。周瑜要是能弄死他,别人还得佩服他,这么牛叉的人都栽在周都督手里了,周都督赛高!

这就跟当年曹操不杀来投奔的刘备一个道理。别人又不知道刘备多厉害,你曹老板把他剁了,就显得很小家子气。


就按照三国演义来说哈。周瑜担心的不是刘备一个人,也不是诸葛亮一个人,担心的是以刘备为首的一群人,这群人日后必为江东大患,这也是事实。不过周瑜的远见和谋略个人觉得不如鲁肃,因为在当时情况,如果不保住刘备,其实江东自身也不能据有荆州、进取西川、谋略汉中,进而和曹魏形成南北对峙的局势。

总之周瑜想灭了刘备集团也没有错,那么灭的方式就是题主的问题。首先打散刘备集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杀了刘备(当时孙刘还没有确定结盟),然后刘备的投资方靡芳等、兄弟武将关张等、荆襄新收的以诸葛为首的势力势必不能组合,因为没有能找出来一个共同的主公。跟鸿门宴一样,这种事情成王败寇,要的是结果,手段不重要,这是一个为了自身集团利益的谋划。项羽没有杀了刘邦、周瑜没有杀了刘备,站在项羽和周瑜的立场考虑其实都是后悔的,应该杀。

至于杀诸葛亮,就没必要用这种方法,第一有点小题大做,第二不能有效打击刘备集团,因为刘备还活著,相反会让孙刘联盟破灭(当时已经确定孙刘结盟)。所以周瑜想杀了诸葛以削弱潜在的危险(日后孙刘翻脸),只能用正当的方法去杀(比如军法),所以才有了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任务。只能等诸葛自己犯了军法,然后名正言顺斩了诸葛,这样刘备也说不出什么。看看后面诸葛设计让关羽立军令状,然后刘备痛哭流涕的跟诸葛演戏(诸葛是故意让关羽立军令状,又故意放了关羽的);再看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有司马懿坑曹真、曹爽的计谋;军法是很有用的。

如果周瑜为了杀诸葛居然暗杀,那就真的丢失了名士风范,落了下乘,才是真的不要脸。你为了5毛毛钱跟人打的不可开交,别人会骂你蠢;如果你为了5个亿跟人吵架,别人会说有胆识。在周瑜眼里,刘备是5亿,诸葛是5毛,我知道诸葛肯定不止5毛,但是我就是想讲个道理,举个例子。事实上,周瑜最后派吕蒙杀诸葛,也真是打算连脸也不要了,可惜给自己老婆放跑了,是我我也要吐血(老子为了江东大业脸都不要了,最后居然问题出在老婆身上,我现在不仅不要脸,还他妈的有点绿)。无论三国志还是演义,从东吴来说,周瑜都是名士能臣的典范,对得起孙策,对得起孙权,也是一代名臣名将。


因为他看不起那个大耳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