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近的《最终生还者2》相关事件产生的想法。是否太多玩家都被培养成了「巨婴」容不得任何不合自己心意的剧情?


游戏是第九艺术,不代表生还者2就是第九艺术。当一个「艺术」被绝大多数人抵制的时候,那它肯定有问题。究竟是曲高和寡还是一堆狗屎,这就见仁见智了。

郭德纲说过,劝人大度遭雷劈。那教你做人呢?生还者2的编剧就犯了这个错误,他剧情中的所有一切都为了一件事:教你做人。劝人向善当然是件好事,如果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劝你向善,这是不是一件好事?

玩过这个游戏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已成年,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观,善与恶分得清(分不清的全进去了)。生还者2的问题在于,他把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个理念,在游戏中表达的太生硬,为了让你知道,他只做了一个结局。

好的作品它会让你觉得里面的观点是我自己想这么做的,而不是创作者把观点强加在我身上。比如盗梦空间的植入观点理论,比如荒野大镖客2如何让你自发想做好人的,我看过很多人玩二周目不做主线剧情,因为他们不想看亚瑟再死一次,还有为了一个「好」结局而做各种好事提升荣誉度的。

美末2的编剧用拙劣的剧情,抑制玩家的情绪,最后无从发泄的玩家,只会把仇恨带入到现实,这样的奇迹叫艺术吗?他想让人原谅,结果带来的只有仇恨,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但凡制作人心里有点底气,他都不会只做一个结局,因为他知道绝大多数人想的是复仇。

悲惨世界里的剧情惨不惨?黑不黑?看的人变成「巨婴」了吗?悲惨世界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希望读者能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人物命运的冲突合理且充满戏剧性,这才是一部好的作品所需要的。

这也是本人不喜欢一些宗教书籍的原因,不做好事你死后会过得很惨,做好事死后会过得很好。他们把做个好人变成了一种手段,用恐惧和人性对美好的贪婪,驱使人们去当个好人。他们把爱这种无私无价的品德变成了可交易的「金钱」,当爱不是发自内心,而是教规的驱使,那这种爱还算爱吗?当然他们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扯得有些远了,一些优秀的电影化叙事的游戏算第九艺术吗?电子游戏的诞生之初就是为了玩,它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记录历史,表达作者内心想法的体现。

现在一些3A游戏和电影的表现形式太像了,很难体现电子游戏特有的优点。如果一款游戏是按照电影的思路来制作,那么他究竟是第八艺术(电影),还是第九艺术?

游戏的优点是交互,代入感,以及对主要角色的情感。其他文艺作品当然也会对角色有情感投入,但是我始终觉得游戏超越其他题材太多。游戏的缺点是主角占比太重,独角戏(这是游戏的特点,但是如果你非要用游戏做电影化叙事,那这就是他的缺点),叙事型作品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好的电影,电视剧,小说可以塑造很多令人难忘的角色,游戏没法做到多角色之间的切换,所以游戏的叙事基本上都非常简单,即使是美末1和其他题材比也逊色很多。

我之所以会觉得美末1不错,不是因为他的叙事,而是因为共情,游戏那无敌的代入感优势,在这个游戏里彻底发挥出来。这也是2代让人厌烦的原因,角色塑造,代入感太差。

游戏的优势,让它不用叙事也能感受到制作人想表达的思想。比如风之女。。。旅人,这个游戏如果只是「看」会觉得很无聊,玩起来却非常震撼。这才是游戏的特点,也是游戏的优势,如果仅仅只在「看」(叙事)上面下功夫,那么游戏可能永远比不上电影和文学作品。所有的叙事手法全被电影,小说给玩烂了,即使你在游戏中表现出来,那也只是借鉴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永远不是游戏自己的。

游戏的特点是「玩」,「玩」才是它的艺术,充满想像力的艺术。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


从艺术层面来讲,没有思想的作品是缺乏艺术价值的,这个思想最初当然来自于游戏制作人。

但是游戏的商品性也很强,而作为一件商品,当然只有迎合玩家才能销路好。

我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伟大的艺术作品也可以畅销不衰。

至于题主所举的案例,我认为并不是制作人的理念有大问题,而是他传达这个理念的过程错了。关于这点很多答主已经说的很多了,我也不再赘述。

其实不仅游戏,电影电视剧啊,小说啊等等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夹带私货」的评价,这种说法我认为具有很强的误导性。艺术作品首先是私人的,接下来才是公众的,刨去不能说或者有大问题的部分,创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了哪些「私货」本就是自然的事情,指责其「夹带私货」是站不住脚的。

大概就这样。


第九艺术是游戏,不是所有游戏都是第九艺术

我承认,大部分人们可能认为,王者荣耀很好玩,但它肯定不是第九艺术,而它确实也不是,它就是一个可盈利的娱乐项目

画作和摄影作品作为艺术的两个类别,我们可以换著来想一想:

真正的艺术家画画或者摄影是做出他们自己想要表达的还是别人喜欢看的?


看资本方向。

大制作大投入的游戏必然是需要优先迎合玩家

体现制作人想法的游戏一般体量都比较小,这种独立游戏更多


制作人自己。我觉得所有艺术创作都该先尊重创作人自身的想法,在能保留的最大前提下,再考虑市场适应性。如果真的无法调和,哪怕放弃也不要做出来。当然这是理想化的发言。

如果考虑赚钱的话,那就首先考虑市场需求吧。在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体现自我意识。如果无法调和,就满足市场先,保证赚钱先。

其实我觉得主要是看你有多少钱或者怎么选。要是毕加索在世,他就完全不用考虑市场想怎么画怎么画。但是如果是一个美术学院刚毕业的学生,帮客户做定制,那你就当你是个客户想法印表机就好了。


首先,不是所有游戏都能称之为第九艺术,很少一部分游戏能配得上第九艺术,那只是少数,而且大部分网游不能称之为游戏

其次,能称之为第九艺术的游戏,也根本不可能去刻意迎合玩家喜好,能做出真正艺术品游戏的制作人那肯定是体现了自己的想法,刻意迎合玩家的那不叫艺术品叫商品叫赚钱工具,相反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不只是游戏也是艺术的玩家那也只是少数,当然现在有更多的玩家去体验单机游戏了,这是好事,祝福未来的单机市场!


我觉得应该体现制作人自己的想法,但是两者并不冲突。

作为艺术,游戏需要传达思想,告诉玩家一定的道理,给人启迪。

比如我喜欢的《尼尔机械纪元》,横尾太郎就是完完全全在讲自己的故事,在很多时候都没有去顾及玩家的感受,这才让它更像一件艺术品。

再举个反例,育碧家的年货,一味迎合玩家喜好,把玩家觉得好的元素统统融合在一起,反而让人讨厌。

但是体现制作人的想法与迎合玩家喜好并不冲突。制作人有想法是好的,可以推动游戏玩法等的创新,可以让剧情深刻。但同时制作人自己的想法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你可以独树一帜,但必须合情合理。我没玩过最后生还者2,但是我对圣母结局感到诧异,虽然体现了制作人的想法,但是不够合情合理。

游戏作为艺术,要在剧情上有深度有内涵,不能千篇一律,在玩法上也要更具想像力。如若一味迎合,那必然导致游戏同质化。那时候游戏便成了产品而不是艺术。


游戏是第九艺术

但美末2不能算游戏

因为它能做到的,什么调动情绪、制造恨意,电影统统都能做到

之前有个野村哲野的采访,问他为什么要拍个FF7神子降临,为何不考虑真人拍

野村说最基本的,真人电影拍摄时,很多绚丽的镜头无法实现(比如那段狂拽酷炫的机车追逐戏)

但是啊,美末2里任何「特殊」些的镜头都看不见!

全部都是电影那一套

质量当然没的说,放在电影业内也是可圈可点

但这和游戏有什么关系?

游戏环节在美末里只是陪衬和辅助

当然不能说没用

比如在美末1里「死」了成百上千次的乔,让老玩家对那份来之不易的「爱」(1代主题)得到升华,这是电影里比较难做到的。

但还是美末系列的陪衬

他的主旨仍旧是一段表达编剧、制作人个人世界观、意愿、情感的一本道故事。

谈不上互动,也就扯不到游戏。

因为他不尊重玩家的选择

「我就是这么编的剧情,我下了很大功夫、埋了很多伏笔,你们最好老实的接受」

如果不接受,那就来「讨论」吧!

这些都是电影能做到的事,和游戏无关

---------------分割线--------------------

最最最最起码的,最后海滩上让玩家选择是否出刀,做一段结局B,哪怕非常敷衍,也比现在要更「游戏」一些。

顽皮狗可真顽皮。


这个问题的答案太明显了

更多表达制作人自己想法,但是制作人也要顾及玩家各方面的感受

最典型的例子,非常的现成

美末2的制作人,自命不凡,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我做的美末2那就是神作!玩家就应该给我舔!

真实的美末2,4.7万大众评审给出了3万的差评。

销量还不错,但是如果有续作,预购的时候顽皮狗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口碑崩塌。

不顾玩家感受,只做自己想的剧情,确实可能会做出非常不错的游戏,但是也有可能变成这样,对众多前作玩家造成极大伤害的结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