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佛法里说的示现,谁能给个明明白白的答案?是如来藏。不是说人法无自性吗?

三,忍辱波罗密是一种苦行吗?是修空性还是修如来藏?是不是为了修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四,什么是空觉空?

五,逻辑是二元我见的产物。

六,佛经中所有的比如放光等等,是不是心光,一切我们直觉神话的地方,都是发生在精神世界,只是后人把它象征在了物质世界?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一切时空与未知,心---如来藏。万法---无自性(法无我),识---无自性(人无我) ,唯---只有无自性(毕竟空)。以上就是中道空义。二,缘起性空就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非一非异,能所双亡。真正达到彻底明了缘起性空就是大圆镜智。


人无我法无我说的是人空法空。没有「我」,没有做者,则自然根尘脱落,片叶不沾。这就是所谓的般若智,般若梵文里即根尘的意思。人也空,法也空,若佛法究竟如此则流于断灭。那比起唯物主义的断灭论,也高明不了多少。在这诸法的生灭相中,有一个知道这诸法生灭的,唯祂是不灭恒常的。这个不变的,可以称做佛性、真如、自性、如来藏、本觉,外道称为真我、梵。如来藏离一切相,又即一切法。含摄一切万法,本身又空无形象。若要强说其相,则觉性智慧遍照万法,佛法又称其为常寂光。所以说如来藏非常非断,常断俱含;非有非空,空有具摄。趣入断常不二、空有不二、烦恼与菩提不二,圣凡不二,轮涅不二的不二法门。

楞伽经的但有心动转皆是世俗法就是说的空性不可以用思维语言理解表达?

空性可以用语言和思维表达,但是表达出来了就不是空性本身,所以真正的空性是离言的。其实不光真正的空性离言,任何事物的本质全部都是离言的,比如甜味,你表达出的甜味并不是真正的甜味,而甜味本身永远都不可能表达完整,空性也同理,它可以被描述,但是永远不会被完整的描述

二,什么是佛法里说的示现,谁能给个明明白白的答案?是如来藏。不是说人法无自性吗?

通常是指大乘佛教中的化身佛,或者大菩萨的意成身来度化一切有情。比如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不承认他是一个真人,认为他只是一个化身佛,也就是指是神通变出来的假人,这个假人的作用就是传法度人,称为示现,而那个真人就是指报身佛,大乘佛教认为报身佛永远活在色究竟天,并且可以释放无量的化身去示现。

三,忍辱波罗密是一种苦行吗?是修空性还是修如来藏?是不是为了修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苦行可以算修忍辱,因为忍有三种,分别耐受愿忍,安受苦和谛观察忍,别名也叫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而苦行多半属于修法忍或者无生法忍。忍辱菠萝蜜是菩萨道,它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修空性,因为很多阿罗汉不修忍辱同样可以成就般若智慧。菩萨道的特点是力求完美,佛教称为圆满,实际上就是我们现代人讲的完美主义,忍辱菠萝蜜只是完美的解脱者的品质之一,但它不是必须的。菩萨之所以要有忍辱菠萝蜜,这是因为他需要表法,需要成为众多弟子的榜样,所以六度的每一个菠萝蜜必须完美无缺,必须圆满的到彼岸,但是不忍辱可不可以解脱?不布施可不可以解脱?完全可以的,只不过作为菩萨来讲,他属于老师,老师就不能用60分的分数线了,而必须要用100分的分数线


建议你看一看慧律法师的《楞伽经》佛法讲座。要有条理的修学。不要这么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学。这么东问西问,你只能越学越糊涂。

我看你都问了半个月了。还在「但有心动转皆是世俗法」上转呢,这是楞严经中一个偈颂中的两句,这要要整体来作解,不能这么断章取义的来解释。这是说入如实门住,无分别。有人告诉你吗?你认识到了吗?

无论是学般若,还是唯识,都要从本门的修行法门行为总持,以此为基,来广学般若、唯识,没有你这样没头没脑的,盲目修行的。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从五戒十善,从因果上开始修吧。跟著师父把基础打好,依照本门修行次第来修行的好。


1 研究指头与真实的月亮南辕北辙。

2 佛学不是哲学更不是文字学。一头扎进文字堆里何时是个出头之日?


人身外是宇宙,宇宙外是无界,无界外是善界;

善界是宇宙本源,浓缩成人的灵魂灵性;

无界是宇宙母腹,浓缩成人的精神思想;

宇宙是物质范畴,浓缩成人的身体;

人是宇宙本源善界、宇宙母腹无界和宇宙的三一浓缩体;

由于人的灵性灵魂源于宇宙外无外的本源空间,人的思想源于宇宙外无界,

所以宇宙万物则能被人类思想感知和装下,这就是原理。

理解以上构造,世间一切经文不解自通。

至于说的法相,是这样的:

用眼睛看见的是有形有性的相,即肉身相,这是物质范畴;

闭上眼睛用思想想到的,并且超越地球范围的,就是法相;

用灵性感知想到的,并且超越宇宙到达宇宙外面的,就是终极相。

物质范畴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瞬息更替的,超越宇宙物质范畴到达宇宙外的无界,就是静定不灭的,是静止永恒的,到了无界外的善界空间里,就是光明极乐完美无暇的终极存在,

人的灵魂,源于善界。


现代语言哲学的研究,认识到语言和指称的任意对应关系,对于佛教禅修经验为基础的各种语表,只有相同相似经验才能进入初步理解继而深入,所以想理解佛教名相的所指,只能去禅修中心学习训练,取得相当经验以后才能去了解这些问题


只要楼楼好好读一本经书,读很多很多遍就能理解。谢邀


你在纸上画个三维空间,然后它其实还是二维,无限性和特点无法描述,但是可以辅助你思考。其实空一定是对应有,这是朴素的哲学,无能出其右者。大般涅槃,进入空,也是因为不再起念,起念就入轮回。但是起念的原肯定还在吧。好比你玩个电脑游戏lol什么的,有个大神起名叫佛祖,1v5轻轻松松,有挂机送鸡的都所向披靡,然后他觉得玩这个游戏好烦,很无趣。他开始学会关屏幕,关音箱,关电源,然后发现有的时候是心理放不下还想开机玩,然后又开始磨练心性。最后教了一帮人如何戒断lol。关了电脑,就空性了,打篮球的性和玩电脑的性比也是空性,但觉性是不生不灭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